畢氏定理與3:4:5連比的應用解析

格式
pdf
大小
138.19 KB
頁數
4
作者
SuperXP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7-12-17,离现在 17 31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952201010  數碩二  吳蕙稜  P48~P65 

2-1 畢氏定理 

畢氏定理ㄧ方面可以用幾何圖形呈現,一方面用代數形式推導。 

我們能夠討論各種圖形性質的數學稱為幾何學;像丈量土地,度量星空都是需要

測量的。這也就是商高定理、畢氏定理最初的動機來源。 

 

例ㄧ,說明三角形三邊長比 3:4:5。 

右圖為一直角三角形,兩股長各為 3 和 4,求斜邊長。 

由畢氏定理知,

,所以

25

4

3

2

2

2

=

+

=

c

5

=

c

。 

同時,隨堂練習也做了 5:12:13。其中,

『3:4:5』為連比,所

以如果有三個數連比等於 3:4:5,那此三數也滿足畢氏定理,

如 6:8:10。因為 6:8:10=3:4:5,所以可得

在這裡由連比的數符合畢氏定理,需要使用到指數律、分配律,我們可以當成複

習來學習。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0

)

2

5

(

2

5

2

)

4

3

(

2

4

2

3

)

2

4

(

)

2

3

(

8

6

=

×

=

×

=

×

+

=

×

+

×

=

×

+

×

=

+

 

例二,ㄧ直角三角形的兩股長各為 21 和 28,求斜邊長。 

我們可以觀察出 21:28=3:4,可利用 3:4:5=21:28:35 來求得。我們在第二冊學

的連比,可以用在此,幫助學習。隨堂練習,同樣使用連比觀念 9:12=3:4,可

利用 3:4:5=9:12:15 來求得。 

例三,ㄧ直角三角形 ABC,已知ㄧ股

24

=

AC

,斜邊

25

=

AB

,可得另ㄧ股

BC

=7,邊長比也就是 7:24:25。

隨堂練習,ㄧ直角三角形 ABC,已知ㄧ股

15

=

BC

,斜邊

39

=

AB

,可得三邊長關

係比為 15:36:39。 

 

2-1 自我評量 

1. (5) 若ㄧ直角三角形兩股長為 3、3,則斜邊長小於 3。 

=>   此題為錯,由於

。 

9

3

18

3

3

2

2

2

=

>

=

+

1. (6) ㄧ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邊長連比為 1:1:2。 

=>   此題為錯,對於目前的學生來說,我們只能夠計算出

2

1

1

2

2

=

+

,所以只能

知道邊長比不為 1:1:2。 

4. 如右圖,求三角形 ABC 的面積。我們要求面積

必須要先求高,所以必須利用到其中一直角三角形

ABD 的邊長比為 3:4:5,所以高為 4。 

background image

2-2 平方根與近似值

 

當利用畢氏定理計算直角三角形的一斜邊或一股的時候,我們一直遇到一個問題:

『給定一個正數 a,什麼數的平方會等於 a?』 

 

這類問題常常在處理面積的時候遇到,我們可以從正方形著手。

『邊長 1 的正方

形,面積為 1』

『邊長 2 的正方形,面積為 4』…,如果我想要面積為 2 的正方

形邊長、面積為 3 的正方形邊長? 這類的問題如何去著手,這就引導出了平方根

的問題。我們可以由這類的面積問題,引導學生了解正方形的對角線長度,也就

是由正方形邊長做兩股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 

 

如果一個數

a

大於零,

,我們就說

b

a

的平方根。如果

,則稱 為

的正平方根,如果

,則稱 為 的負平方根。ㄧ開始就要讓學生根深蒂固有

一個觀念,平方根有正有負。 

a

b

=

2

0

0

>

b

b

a

<

b

b

a

 

我們細數學生上國中數學的新數學物件,第一為負數,第二為多項式,第三為根

號,也就是給ㄧ正數

a

, 的平方根記為

a

a

,讀做『根號

a

』或『

a

開根號』

例如我們可以知道

1

1

=

2

4

=

3

9

=

4

16

=

、…。至於

0

,因為只有

0 的平方才會等於 0,所以

0

0

=

。 

 

給ㄧ正數

a

(表示為面積)

,如何計算

a

(表示為邊長)呢?根據上面討論,如

果可以將

a

寫成某ㄧ數的平方,就能算出

a

。 

例如,

,所以得

2

2

2

2

15

)

5

3

(

5

3

5

5

3

3

=

×

=

×

=

×

×

×

=

225

15

225

=

。 

例ㄧ,求下列各數開根號的值:1)  

441

     2) 

4

9

   3)  

01

.

0

 

前面都只提到整數,在這裡也提到了分數與小數,分數與小數也可以有平方數。 

至於隨堂練習,我們可以用因數分解計算 1225,幫助分解找平方根。 

 

例二,也就是用因式分解去計算 11025,可利用指數律得

。 

2

2

2

2

2

105

)

7

5

3

(

7

5

3

11025

=

=

=

所以

105

11025

=

。 

 

隨堂練習,ㄧ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為 242,求ㄧ股長。同樣可以使用例二的想

法,但不ㄧ樣的是此時若ㄧ股長為

a

,那

為面積相當於 484(=242

×

2)

。 

2

a

 

 

 

background image

認識

2

 

我們好奇到底有沒有面積為 2 的正方形? 

如右圖,我們可以取 4 個邊長為 1 的正方形

(如圖a)

,拼成邊長為 2 的大正方形(如

圖b)

,顯然粉紅色的部份是一個正方形,

並且是大正方形的ㄧ半,也就是面積為 2,

所以邊長即為

2

。 

 

在這裡可以看到兩股斜邊為 1 的直角三角形,斜邊即為

2

,粉紅色正方形的邊

長。所以我們可以知道

2

)

2

(

2

=

,相當於粉紅色正方形的面積。 

 

隨堂練習,請利用右邊三角形畫出一個面積為 5 的正方形。 

由於斜邊為

5

,所以用斜邊劃出來的正方形面積為 5。 

 

 

底下用兩種方式來理解

2

是多少?(應該說

2

大約是多少) 

 

第一種方式用數線。如下圖,首先,先在數線上畫一點O,必須使用圓規,用圓

規張開來 0 到 1 的長度,取ㄧ點 1,在 1 上做一直角取長度 1,即可做出一等腰

直角三角形。用圓規以斜邊長為半徑畫弧,以O為圓心畫弧,交數線於A點,

OA

即為

2

。老師在現場教學時,最好是用圓規以及直角板輔助。學生可以嘗試用

尺量量看,並且可以發現

2

約在 1.4 與 1.5 之間,如果學生畫圖不精確,很可

能會說

2

為 1.4,此時可以請學生驗算,如

,因為

96

.

1

4

.

1

2

=

2

的意思就是

2

)

2

(

2

=

,所以可以發現

不等於 2。 

2

4

.

1

 

 

 

 

第二種理解

2

的方式為利用正方形邊長以及面積的關係。因為此關係保序,也

就是說在 a、b 兩數在 x 軸上開根號後,會保持原本的大小順序;也就是說,正

方形的面積越大當然邊長越長。所以假如 a、b 為兩正方形的面積,

相當於

b

a

>

b

a

>

相當於

b

a

=

b

a

=

b

a

<

相當於

b

a

<

。因為

,所以

4

<

2

1

<

2

2

1

1

=

<

=

4

<

。 

 

background image

緊接著動動腦利用了『直角三角形斜邊長為最長邊』和『三角形兩邊和大於第三

邊』

,說明了

2

2

1

<

<

。 

 

由上面討論,我們可以知道

2

不為正整數,但有可能是小數或分數嗎?先看

2

是不是為小數,若問

2

是不是為 1.4142,直接的作法就是為算算看,即可發現

,因為這裡談的小數是有限小數,我們可以發現沒有一個數的

平方為 2,單純看最後ㄧ位數平方後不可能為零,所以我們就可以知道

999396

.

1

4142

.

1

2

=

2

不可

能為小數。 

 

對於

2

不為分數的理由,學生要到高中才會學習到。也就是假設

m

n

=

2

互質,

(因為

n

m

m

n

>

2

>1)

,平方之後為

2

2

2

m

n

=

,所以

,因為

質,可以讓學生嘗試ㄧ些例子,所以

2

2

m

n

=

n

m

m

n

=

2

是不可能的,也就是

2

不為分數。 

 

所以我們發現了一個新的數,這個數不是小數,也不是分數。接下來開始做一些

根數的計算。 

2

2

2

2

=

,所以

8

2

4

)

2

2

(

)

2

2

(

2

2

2

2

)

2

2

(

2

=

=

=

=

 

如右圖,可以用面積來說明

8

)

2

2

(

2

=

。 

 

接著就討論,像

2

這類的數,想開根號卻開不出來,像

6

』就會是數線上的某ㄧ點。 

 

 

a

的比大小 

為什麼

a

可以比大小,因為

a

在數線上,只有在數線上的東西有三一律,不管

分數也好,根數也好,因為都在數線上,ㄧ定有大小關係,ㄧ左一右,左的就是

小,右的就是大。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