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5
,离现在 0
年 14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南投縣田豐國民小學 114 學年度部定課程計畫
【第一學期】
領域
/科目
數學領域
年級/班級
一年級
教師
上課週/節數 每週(4)節,本學期共(84)節
課程目標:
1.依序唱出 1~10 的數詞,且透過數數活動確定 10 以內的數量,能做 10 以內各數的形、音、量的連結和寫數字,能用具體
物(含圖像)表徵 10 以內的數量,並能透過一一對應確認兩個相等的量。
2.透過比較長短、高矮、厚薄的過程,體驗直接比較或間接比較的方法,能認識直線和曲線。
3.以序數詞描述 10 以內序列事物的位置和先後關係,比較 10 以內兩個量的多少。
4.解決 10 以內各數量的合成、分解問題(和數、被減數為 10 以內),用語言描述 10 以內各數量的合成、分解問題的解題過
程和結果,認識並使用 0。
5.認識立體形體的平面與曲面,並做簡單分類活動,能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描繪或仿製簡單平面圖形,將簡
單平面圖形依形狀屬性做分類,並用基本圖形進行拼圖。
6.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法的含義,解決有關的簡單問題,能正確計算和為 10 以內的加法。
7.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減法的含義,解決有關的簡單問題,能正確計算被減數為 10 以內的減法。
8.認識 11~30 各數和順序,並會比較 30 以內數的大小。
9.區分日常生活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並比較事件發生時間的長短,使用常用時間用語(例如: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和
認讀整點、半點的時刻。
教學進度
核心素養
教學重點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跨領域(選填)
週次
單元名稱
第一週
一、10 以內
的數
1-1 1∼5 的
數
數-E-A1 具備
喜歡數學、對
數學世界好
奇、有積極主
動的學習態
度,並能將數
學語言運用於
日常生活中。
1-1 1~5 的數
一、透過情境,認識 1∼5 的數
1.引導學生點數圖中的數量,並指出圖中的
位置。拿出附件 1 的數字卡,認識數字及
讀法,依序進行 1∼5。
二、經由數數活動確定數量後,找出 1∼5
的數字貼紙與其對應
1.學生點數水面下動物數量,再將附件 2
對應的數字貼紙,貼在水面下動物的位
置。
2.類題教學:教師拿出教室中,數量在
1∼5 的物品,請學生點數後,再拿出對應
的數字卡。
三、做出 1∼5 數與量的對應
1.老師拿出粉筆,請學生依粉筆數量,拿出
對應的數字卡。
2.老師說:「兩個人一組拿出五個一樣的東
西。」請學生拿出正確的物品數量。練習
1∼5 的數。
3.老師拿出數字卡,請學生先讀出數字,再
拿出對應數量的物品。
四、對應手指的數量寫出數字 1∼5
1.運用手指表徵,請全班學生將手伸出來,
跟著老師動作,藉此建立學生數的概念。
2.指導學生數字書寫筆順。
練習:先點數水果數量再寫出數字。
1.口語評量:讀出
數字卡上的數字
時,評量其讀數
正確度。
2.紙筆評量:評量
書寫 1 至 5 數字
的正確性與筆順
掌握情況。
3.實作:在點數、
拿取物品等實際
操作活動中,評
量數量對應及動
手能力表現。
【環境教育】
環 E2 覺知生物生命的
美與價值,關懷動、植
物的生命。
環 E3 了解人與自然和
諧共生,進而保護重要
棲地。
【安全教育】
安 E8 了解校園安全的
意義。
第二週
一、10 以內
的數
1-2 6∼10 的
數、1-3 點數
與對應、練習
園地
數-E-A1 具備
喜歡數學、對
數學世界好
奇、有積極主
動的學習態
1-2 6~10 的數
一、透過情境,認識 6∼10 的數
1.引導學生點數蔬菜,拿出附件 1 的數字
卡,認識數字及讀法,依序進行 6∼10。
二、經由數數活動確定數量後,找出 6∼10
的數字貼紙與其對應
1.學生點數已採收的蔬菜數量,將附件 3
的數字貼紙貼在已採收的蔬菜旁。
1.觀察評量:觀察
學生在數數物品
及對應數字卡/貼
紙時的正確性,
評量其數量概念
是否紮實。
2.紙筆測驗:在書
寫練習中,評量
學生書寫 6-10 數
【環境教育】
環 E2 覺知生物生命的
美與價值,關懷動、植
物的生命。
環 E3 了解人與自然和
諧共生,進而保護重要
棲地。
度,並能將數
學語言運用於
日常生活中。
2.類題教學:教師拿出教室中,數量在
6∼10 的物品,請學生點數後,拿出對應的
數字卡。
三、做出 6∼10 數與量的對應
1.老師展示花片,請學生拿出正確的數字
卡。
2.老師說:「拿出六個花片。」請學生拿出
正確的花片數量。練習 6∼10 的數。
3.老師拿出數字卡,請學生先讀出數字,再
擺上對應數量的花片。
動動手:找出教室裡相對應數字的物品。
四、對應手指的數量寫出數字 6∼10
1.運用手指表徵時,請全班學生將手伸出
來,跟著老師動作,藉此建立學生數的概
念。
2.指導學生數字書寫筆順。
練習:先點數糖果數量再寫出數字。
1-3 點數與對應
一、數與量的對應
1.引導學生一邊點數章魚風箏、鯨魚風箏個
數、戴帽子的人數與傘的數量,一邊唱
數,點數出總數量後,再寫出數字。
動動腦:引導學生點數時,可使用做記號
等策略,才不易數錯。
二、數與量的對應活動
1.引導學生了解每題中動物的數量、○的數
量以及數字需正確對應,請學生貼出正確
數量的動物貼紙、畫出正確的○數量或寫出
正確的數字。
三、相等量的一對一對應活動
1.透過點數小朋友的人數,找到帽子的數
量,建立一對一對應的概念。
練習:點數盤子的數量,找到需要的蛋糕
數量。
字的正確性及筆
順掌握情況。
動動腦:引導學生用一對一對應的概念,
數繩子的數量,就可以知道狗的數量。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第三週
二、比長短
2-1 比長短、
2-2 高矮與厚
薄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2-1 比長短
一、認識物品的長
1 教師藉由題目中的情境,讓學生什麼是
「長」,鉛筆的長就是從這一端到另一
端。
二、直觀比較兩物件的長
1.引導學生要將兩枝鉛筆的一端對齊,才可
以比較長短。
2.請每位學生隨機拿出一枝鉛筆,比比看,
誰的鉛筆比較長?
三、認識直線和曲線
1.以跳繩情境,引導學生認識曲線與直線。
四、直線與曲線的長短比較
1.引導學生發現,先將彎曲的跳繩拉直後,
再對齊一邊比較,會比較好比。
五、直線與曲線的長短比較
1.引導學生發現先將彎曲的繩子拉直後,再
對齊物品的一邊進行比較。
2.教師操作說明其他的比較方式,移動物品
或繩子,讓物品的兩端皆在繩子內,再進
行比較。
2-2 高矮與厚薄
一、身高高矮的比較
1.問學生:「身高是什麼?」讓學生理解:
身高就是直立站好由腳底到頭頂的直線距
離。並讓學生用手比比看。
1.操作評量:比較
物品長短、高
矮、厚薄時的操
作方式是否正
確。
2.口語評量:提問
相關概念時,如
「身高是什
麼」、「書的厚
薄是指哪裡到哪
裡」等,評量學
生口語表達及概
念解釋的清晰程
度。
3.同儕互評:在學
生比較誰的身高
較高、誰的書較
厚時,讓其他同
學針對操作方式
及結果進行評
論。
【科技教育】
科 E2 了解動手實作的
重要性。
2.問學生:「一個人站著;一個人坐著,可
以比身高嗎?」讓學生理解要站在同一個
地方比才公平。
3.請兩位學生上臺,比較誰的身高比較高?
誰比較矮?
二、厚薄的比較
1.讓學生確認書的厚薄指的是書的書背從一
端到另一端。
2.教師拿出兩本書,先問學生:「書的厚薄
指的是書的哪裡到哪裡?」讓學生確認書
的厚薄指的是書的書背從一端到另一端。
並讓學生用手比比看。
3.接著教師將 2 本書仿第一張圖擺放,然
後問學生,要怎麼比才會準確?引導學生
先將兩本書用相同的方法擺放,再比較厚
薄。並且釐清是要比較「厚」不是比大
小,不一定大本就是比較厚。
第四週
二、比長短
2-3 比一比、
練習園地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2-3 比一比
一、複製直線物的長度與間接比較
1.請學生說出牙刷的長在哪裡?
2.引導學生用附件 10 的紙條做出和紅牙刷
一樣的長度,再和黃牙刷做比較。
3.引導學生用剛剛剪下來的紙條,和課本上
的緞帶比一比,找出哪一條緞帶會比紅牙
刷短。
二、複製直線物的長度,透過遞移比較長
度
1.請學生拿出附件 11 的藍、紅紙條,分別
做出與 2 條飛魚一樣長的紙條。
2.讓學生比較 2 條紙條的長度,再由紙條
比較的結果,說出哪一條飛魚比較長。
三、複製曲線物的長度與間接比較
1.請學生說出水桶把手的長在哪裡?
2.引導學生用繩子做出和水桶把手一樣的長
度,再跟教室裡有的物品做比較。
1.實作:使用紙
條、繩子複製物
品長度時的操作
熟練度,評量具
體執行比較長度
的能力。
2.口頭評量:提問
「物品長在哪
裡」等問題,評
量學生對長度概
念的理解程度。
【科技教育】
科 E2 了解動手實作的
重要性。
四、複製曲線物的長度,透過遞移比較長
度
1.教師帶領學生用 2 條繩子複製兩個背帶
的長度,並比較長短。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第五週
三、順序與多
少
3-1 數的順
序、3-2 第幾
個
數-E-A1 具備
喜歡數學、對
數學世界好
奇、有積極主
動的學習態
度,並能將數
學語言運用於
日常生活中。
3-1 數的順序
一、認識 1∼10 的數詞序列,熟習數詞序
列的前後關係
1.請學生拿出附件 1,從 1 排到 10,再數
一數。
2.請學生先找出 1 在哪裡?從 1 數到 10,
把缺的數字填在空白的船上。
3.引導學生觀察船的位置排序,1 排在最前
面,知道某數後面的數字是多少。
4.引導學生知道某數前面的數字是多少。
5.引導學生,找出 2 和 4 的中間數字是 3。
二、從 10 開始倒數
1.請學生觀察梅花樁上的數字,從 1 開始
往上數,梅花樁越來越高。再從 10 開始往
下數,梅花樁越來越低。
2.教師可讓學生排成一橫列,由左到右,再
由右到左進行報數,練習倒數或順數。
3-2 第幾個
一、用序數詞描述 10 以內序列物件的位
置,並分辨序數與量
1.教師可以一個固定物當作是蘿蔔,讓學生
一起排隊唱歌,並假裝拔蘿蔔。最靠近蘿
蔔的是第 1 個,教師指著其中一人,問被
指的學生是第幾個?
2.引導學生先找出第 1 個在哪裡,再點數
圖片中老鼠排在第幾個。
3.引導學生發現不管從哪個方向數,都是 7
隻動物在拔蘿蔔。
1.觀察評量:觀察
學生排列數字
卡、唱數的表
現。
2.口語評量:聽學
生以序數詞描述
物件排序位置。
3.實作:是否能正
確執行左右手指
令。
【安全教育】
安 E8 了解校園安全的
意義。
二、利用左右來描述排序
1.帶領學生運用「老師說」的遊戲熟練左右
手。例如:老師說,舉起你的右手摸摸頭
等。
2.引導學生先找到左邊第 1 個或右邊第 1
個,才開始點數。
動動腦:理解序數具有方向性
1.教師可提問:「為什麼兩個人的杯子都是
第 4 個呢?」引導學生發現兩個人開始數
的方向不同,數出來的次序就會不一樣。
三、利用上下來描述排序
1.請學生說出從上往下數,第一格放什麼東
西?飛機在第幾格?再從下往上數,回答
問題。教師可提問櫃子中其他格數的物
品。
第六週
三、順序與多
少、遊戲中學
數學(一)
3-3 比多少、
練習園地、遊
戲中學數學
(一)-比多
少
數-E-A1 具備
喜歡數學、對
數學世界好
奇、有積極主
動的學習態
度,並能將數
學語言運用於
日常生活中。
3-3 比多少
一、透過一對一對應,解決 10 以內兩量的
比較
1.教師先請學生直覺猜猜看小朋友和椅子排
的長度一樣長,哪一種比較多?利用畫線
連連看的方式進行一對一對應,連完後會
剩下一張椅子。再發表怎麼知道椅子夠不
夠坐。
二、畫○表示數量,比多少
1.請學生點數布丁、果汁的數量,畫○代
表,再一對一對應比較多少。
2.教師可準備紅色花片 10 個和藍色花片
10 個,分別裝在袋子裡。請兩位學生分別
從袋子裡抓一把花片,比較誰抓到的花片
比較多(少)?
動動腦:認識「一樣多」
1.請學生發表自己是怎麼知道的。
2.學生可能回答:布丁有 5 個,甜甜圈有 5
個,兩個數字一樣,所以是一樣多。或是 5
1.觀察評量:觀察
學生運用連線等
策略比較量的能
力。
2.口頭評量:由視
覺比較轉換為語
言描述的能力。
3.遊戲評量:透過
遊戲互動,評量
學生實際比較數
量的表現。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外、戶
外及校外教學,認識生
活環境(自然或人
為)。
個布丁和 5 個甜甜圈畫○後連起來剛好都連
完。
三、自製表徵來比較 10 以內的數
1.請學生根據題目的訊息,畫○表示蜻蜓和
蝴蝶的數量,再一對一畫線連起來。
2.根據連線的結果,判斷蜻蜓與蝴蝶誰比較
多或誰比較少,並進行語意轉換。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遊戲中學數學(一)-比多少(比較兩量
的多少)
1.學生 2 人一組,運用附件數字卡,以遊
戲進行卡片上糖果數量的比較。
第七週
四、分與合
4-1 分分看、
4-2 合起來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4-1 分分看
一、透過活動,認識分和合的表徵
1.上課前準備好如課本圖中活動的紙箱。
2.將 5 顆球,一顆一顆投入紙箱,讓學生
觀察 5 可以分成多少和多少。依投球的結
果,記錄在分與合的表徵中。
二、解決 7 的分解活動
1.教師操作教具,投入 7 顆球。教師提
問:左邊掉一顆球,右邊呢?學生發表:7
顆球分 2 堆,可以分成 1 顆和 6 顆。請學
生將答案填入分與合的表徵中。
2.仿照上面方式進行其他分法。
4-2 合起來
一、解決 6 的合成問題
1.教師的右手拿 2 枝棒棒糖,左手拿 4 枝
棒棒糖。請學生先點數左右兩手的棒棒糖
數量,教師將 2 手的棒棒糖合在一起,問
學生共有幾枝棒棒糖?將答案填入分與合
的表徵中。
二、解決 8 的合成問題
1.教師提問:1 顆紅蘋果和 7 顆青蘋果合起
來一共有幾顆蘋果?教師拿紅色的花片和
1.紀錄:藉由實際
投球入紙箱,觀
察並記錄數的分
解情形於分與合
表中。
2.實作:使用花片
操作分成兩堆,
探索並發表所有
分法。
【家庭教育】
家 E4 覺察個人情緒並
適切表達,與家人及同
儕適切互動。
綠色的花片作為表徵貼在黑板上。將答案
填入分與合的表徵中。
2.仿照上面的方法,練習其他合成 8 的組
合方式。
三、解決 9 的合成問題
1.教師提問:盒子裡有 1 顆巧克力,盒子
外有 8 顆巧克力,盒子內外共有幾顆巧克
力?將答案填入分與合的表徵中。
2.仿照上面的方法,練習其他合成 9 的組
合方式。
動動腦:和固定,被加數越大,加數越
小。
1.請學生拿出附件 4 的 9 個花片。
2.教師請學生將 9 個花片在桌上分成兩
堆,發表是怎麼分的。學生發表:1 和 8、
8 和 1、2 和 7、7 和 2、3 和 6、6 和 3、
4 和 5、5 和 4。
3.教師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答:
「左邊越多右邊就越少。不管怎麼分都只
有 9 個。」
第八週
四、分與合
4-3 0 的認
識、4-4 分與
合、練習園地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4-3 0 的認識
一、透過從有到無的情境認識 0
1.教師拿出 2 個花片貼於黑板上表示蛋糕
的數量,學生觀察並回答。1 盤子上有個蛋
糕, 吃了 1 個蛋糕後,盤子裡還剩 1 個。
再吃一個蛋糕後,盤子裡「沒有」蛋糕
了,也可以說是「0」個蛋糕。
二、記錄有 0 的分合
1.教師以課本情境圖提問:「心心套中幾
個?沒套中幾個?分合記錄表中的 5 表示
什麼?0 表示什麼?灰色 5 表示什麼?」
依上面步驟引導學生討論其他小朋友套圈
的情況。
4-4 分與合
一、透過操作解決分解與合成的問題
1.觀察評量:觀察
學生是否理解 0
的概念。
2.口頭評量:口頭
回答數量變化情
境中的問題。
3.實作:實際操作
物品進行分解合
成。
4.小組合作:小組
内的互動合作表
現。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外、戶
外及校外教學,認識生
活環境(自然或人
為)。
1.教師問:「數數看,有幾個人要過橋?」
2.教師引導:小朋友分兩邊過橋,6 個人要
過橋,有 2 個人走左邊,4 個人走右邊。
3.教師引導:橋的左邊有 2 個人,右邊有 4
個人,過橋後共有 6 個人。
4.教師引導討論:「從上面 2 題的答案,
你發現什麼?」
二、練習 10 的合成與分解
1.教師操作附件 14,讓學生看到粉紅方框
遞增,藍色方框遞減。
2.9 個藍色和 1 個粉紅色,合起來是 10 個
方框。也可以說 10 個方框可以分成 9 個藍
色方框和 1 個粉紅色方框,再請學生記錄
在分與合的表徵中
3.依照上述方法操作其他 10 的組合。
動動腦:知道 0 和任何數合起來還是原來
的數
1.先拿出粉紅色紙卡,全部放入附件中,看
到粉紅色方框有 10 個,藍色方框有 0 個,
合起來有 10 個方框,所以 10 和 0 合起來
是 10。
2.再請學生抽出粉紅色紙卡,看到粉紅色方
框有 0 個,藍色方框有 10 個,合起來有
10 個方框,所以 0 和 10 合起來是 10。
三、知道全體量為 10 及一部分量,求另一
部分量問題
1.請學生先數出原本有幾隻螞蟻要把食物搬
回洞穴裡?
2.再請學生數數看各小題中有幾隻螞蟻還在
外面?表示有幾隻螞蟻已經回到洞穴裡。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第九週
五、認識形狀
5-1 堆疊與分
類、5-2 認識
形狀
數-E-B1 具備
日常語言與數
字及算術符號
之間的轉換能
力,並能熟練
操作日常使用
之度量衡及時
間,認識日常
經驗中的幾何
形體,並能以
符號表示公
式。
5-1 堆疊與分類
一、利用帶來的形體做堆疊
1.請學生於教學前,帶如課本頁面的各種物
品。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帶來的物品,讓學生自
己嘗試堆疊,並兩人一組討論如何堆疊才
可以堆高且不易倒塌。
3.請學生各自發表所堆疊的造型。
二、利用堆疊與滾動的活動,認識平面與
曲面的特性
1.引導學生在剛剛的活動中,發現有「平平
的面」的物品比較容易向上堆高;有「彎
彎的面」的罐子和球,比較容易滾動。
動動腦:找出既有平面,又有曲面的物品
(圓柱的特性)
引導學生從帶來的各種物品,找出可以堆
疊又可以滾動的形體。(圓柱有平面也有
曲面,所以也可以滾動。)
三、立體形體的分類
1.引導學生嘗試將帶來的形體分類,並說出
分類的方法。再觀察課本的分類,並讓學
生嘗試說明課本的分類方法。
四、觸摸並感覺立體形體的特性
1.分小組進行,先讓一位學生觸摸箱子裡的
立體形體後,說出形體的樣子,最後找出
所摸的立體形體是哪一種形體。
2.小組成員輪流進行活動。
5-2 認識形狀
一、描繪物品的面,畫出平面圖形(正方
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形)
1.學生利用物品,進行平面圖形的描繪活
動。
2.讓學生複製不同大小的長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和圓形。
1.實作:堆疊物品
的操作技巧與創
意。
2.小組合作:小組
討論解決問題的互
動表現。
3.發表:發表堆疊
造型及分類方法的
表達能力。
【科技教育】
科 E2 了解動手實作的
重要性。
3.讓學生從描繪活動中,察覺三維形體與二
維圖形間的關係。
二、平面圖形的初步分類
1.用描繪好的圖卡,小組以形狀相似進行平
面圖形的分類活動。
三、認識簡單平面圖形的名稱
1.配合圖形,認識各種平面圖形的名稱。
2.學生利用上一頁活動描繪好的圖形,找出
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並說明
理由。
第十週
五、認識形狀
5-3 拼一拼、
練習園地
數-E-B1 具備
日常語言與數
字及算術符號
之間的轉換能
力,並能熟練
操作日常使用
之度量衡及時
間,認識日常
經驗中的幾何
形體,並能以
符號表示公
式。
5-3 拼一拼
一、點數指定的平面圖形
1.學生透過平面圖形的點數活動,加深對平
面圖形特性的認識。
2.讓學生找出圖示中所有的正方形、長方
形、三角形、圓形,學生自行作答後,再
討論答案。
二、圖形拼貼活動
1.學生運用附件圖卡,先自行設計一幅畫,
再用貼紙複製這幅畫貼到課本頁面中。
2.請個別學生上臺發表自己的作品,並說一
說自己用了哪些圖形?各用了幾個?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1.觀察:觀察學生
在點數平面圖形
時的專注度及正
確性。
2.口語評量:描述
作品中使用的平
面圖形名稱及數
量。
3.實作:運用圖形
拼貼設計創作的
實際操作能力。
4.發表:上臺發表
作品時的表達組
織能力。
【科技教育】
科 E2 了解動手實作的
重要性。
第十一週
學習加油讚
(一)
綜合與應用、
生活中找數
學、看繪本學
數學
數-E-A1 具備
喜歡數學、對
數學世界好
奇、有積極主
動的學習態
度,並能將數
學語言運用於
日常生活中。
數-E-B3 具備
感受藝術作品
中的數學形體
或式樣的素
養。
綜合與應用
一、透過第三物間接比較兩物件的長
1.請學生發表子瑜和又倫誰比較高?怎麼從
櫃子判斷?
2.請學生發表哪 2 棵樹一樣高?是怎麼知
道的。
二、透過操作熟練分與合
1.先點數小丑的兩隻手上共有幾個花片?
2.看圖想一想,8 個花片被分成了幾個花片
和幾個花片?
3.教師可以變換兩隻手上的花片數量,增加
練習的機會。
三、熟練 10 的分與合
1.學生兩人一組,每人拿出 10 個花片,依
上面步驟玩遊戲。
看繪本學數學《小熊去爬山》
1.教師可提問:猜猜這篇故事《小熊去爬
山》是說什麼樣的故事?封面上有幾隻小
熊呢?
2.全班共讀《小熊去爬山》
3.教師可提問:
(1)突然有一隻小熊跌倒了,是第幾隻小熊
跌倒了呢?為什麼第 1 隻小熊和最後 1 隻
小熊說的不一樣呢?
(2)「橋上一次只能通過 5 隻,第 1 隻小熊
上橋時,後面還可以有幾隻小熊一起
走?」引導學生討論第 1 到第 5 隻小熊,
共有 5 隻小熊可以一起走上橋。
(3)「為什麼第 6 隻小熊說要等最前面的第
1 隻小熊過了,他才可以上橋呢?」引導學
生從畫面中發現,第 6 隻的前面有 5 隻,
從第 2 隻數到第 6 隻小熊,也是 5 隻小
熊。
生活中找數學
一、知道幾何圖形在生活中的運用
1.觀察:觀察學生
在操作活動中的
專注度及正確
性。
2.口語評量:描述
概念應用,如描
述判斷長度關係
的方式、分解數
量的方法、作品
使用的平面圖形
等。
3.實作:實際操作
運用所學的能
力,如利用物品
間接比較長度、
拼貼平面圖形設
計創作等。
4.發表:上臺發表
作品或回答繪本
相關問題時,評
量其表達組織能
力。
5.紙筆評量:在練
習題中評量學生
運用平面圖形、
分合等數學概念
的書寫表現。
【閱讀素養教育】
閱 E3 熟悉與學科學習
相關的文本閱讀策略。
1.討論枕頭、鞋子上有哪些圖案?
2.請學生找一找生活周遭還有哪些物品上有
幾何圖形呢?
二、找出生活中的形狀
1.找找看,照片中的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在哪裡?
2.教師可詢問學生,生活中哪裡還可以找到
形狀?
第十二週
六、10 以內
的加法
6-1 加法算式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6-1 加法算式
一、以併加型問題認識加法算式。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用畫○的方式表示題目的數量,
再點數合起來的數量。
3.教師以加法算式說明把畫○的過程用加法
算式記錄下來,並說明算式中各個數字和
符號的意義。
二、以併加型問題認識加法算式。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請學生用畫○的方式表示題目的數量,再
點數合起來的數量,再把過程用加法算式
記錄下來。
動動腦:理解加法問題的情境
1.教師可提問:一盒蛋糕有 4 個,買兩
盒,是什麼意思?。
2.引導學生發現題目中的兩盒,每一盒都有
4 個蛋糕,因此是兩個 4 相加。
三、以添加型問題認識加法算式。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理解用畫○的方式表示原有的數
量,並描畫又添加的數量,再點數合起來
的數量。
3.引導學生可利用往上數的策略得到答案。
4.引導學生用加法算式記錄問題和結果,並
說明算式中各個數字和符號的意義。
四、以添加型問題認識加法算式。
1.觀察:觀察學生
在表徵數量和數
數時的專注度及
正確性。
2.口語評量:描述
將情境轉換為加
法算式的過程和
算式意義。
3.實作:用畫○、
點數等方式表徵
數量的操作能
力。
4.發表:發表對加
法問題情境的理
解和解讀。
5.紙筆評量:用加
法算式正確記錄
併加和添加情境
的書寫表現。
【安全教育】
安 E8 了解校園安全的
意義。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理解用畫○的方式表示原有的數
量,並描畫又添加的數量,再點數合起來
的數量,最後用加法算式記錄問題和結
果。
第十三週
六、10 以內
的加法
6-2 0 的加
法、6-3 加法
練習、練習園
地、遊戲中學
數學(二)-
湊 10 配對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6-2 0 的加法
一、認識加數是 0 的加法算式。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理解撈到 0 條魚是指沒有撈到
魚。
3.引導學生透過圖片點數合起來的數量,發
現答案和被加數的數字相同,並完成加法
算式。
二、認識被加數是 0 的加法算式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理解空桶子表示沒有投中球,記
作 0。
3.引導學生透過圖片點數合起來的數量,發
現答案和加數的數字相同,並完成加法算
式。
動動腦:認識「0」在加法算式中的意義,
與對答案的影響。
1.請學生讀題後發表。
2.學生可能回答:0 代表沒有投中。有 0 的
加法算式,答案和不是 0 的那個數相同。
6-3 加法練習
一、透過加法心算卡遊戲熟練加法。
1.教師翻出心算卡加法算式,讓學生說出答
案,反覆練習至熟練為止。
2.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翻題目,一人說答
案,比賽誰答對的題目比較多。
二、找出和相同的心算卡
1.將心算卡根據答案放在相對應的格子中。
1.實作:用具體物
品或圖像表徵數
量 0 和非 0 數量
的情況。進行加
法心算卡遊戲,
觀察加法熟練程
度。
2.口語評量:解釋
0 在加法算式中的
意義及其對答案
的影響。
3.觀察:依被加
數、加數排列加
法算式,觀察學
生發現規律的過
程。
【安全教育】
安 E8 了解校園安全的
意義。
2.將卡片按照順序排排看,說說看有什麼發
現。
動動手:熟練加法心算
1.讓學生兩兩分組競賽,藉由遊戲熟練加法
心算。
三、觀察加法算式與答案的規律。
1.請學生先將心算卡按照被加數相同、加數
逐漸增加的方式,在桌面上排出所有心算
卡。
2.從被加數為 4 的那一排心算卡中找到答
案。
3.請學生說說看,從算式和答案的變化,發
現了什麼?
4.請學生使用附件 19 的加法拉拉棒,變換
被加數,並按照加數漸增加的次序排列,
讓學生觀察算式和答案的變化。
動動腦:從加法算式的規律找出答案
1.請學生發表他是怎麼知道的。
2.學生可能回答:從上面的題目知道當加數
多 1,答案就會多 1。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遊戲中學數學(二)-湊 10 配對
1.學生兩人一組,依課本的圖示,將 2 個
人的數字卡混合,數字朝下,翻 2 張牌,
如果翻起的 2 張牌加起來是 10,可以把 2
張牌收回來,換對方翻牌。
2.如果翻起來的 2 張牌,相加起來不是
10,就必須將 2 張牌翻面蓋回,接著換對
方進行遊戲。
3.2 個人互相輪流翻牌,直到桌上的牌通通
翻完,誰得到的牌張數比較多的玩家,即
可成為贏家。
第十四週
七、10 以內
的減法
7-1 減法算式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7-1 減法算式
一、以拿走型問題認識減法算式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理解用畫○的方式表示原來的數
量,再用畫掉的方式,表示拿走的數量。
3.教師以減法算式說明把畫○的過程,用減
法算式記錄下來,並討論算式中各個數字
和符號的意義。
二、以減法算式記錄拿走型問題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理解用畫○的方式表示手上原來
氣球的數量,再用畫掉的方式,表示飛走
的數量。
3.請學生把畫○的過程,用減法算式記錄下
來,並討論算式中各個數字和符號的意
義。
三、解決對應拿走型問題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理解 1 個小朋友拿走 1 頂帽
子,2 個小朋友就會拿走 2 頂帽子。
3.畫○表示櫃子裡帽子的數量,再用畫掉的
方式,表示拿走的數量。
4.請學生把畫○的過程,用減法算式記錄下
來,並討論算式中各個數字和符號的意
義。
1.實作:用圖像或
具體物品表徵出
題情境的原有數
量和被減去的數
量。
2.口語評量:解釋
減法算式各個數
字和符號代表的
意義。
3.紙筆評量:能夠
根據題目提供的
線索,列出正確
的減法算式。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外、戶
外及校外教學,認識生
活環境(自然或人
為)。
第十五週
七、10 以內
的減法
7-2 0 的減
法、7-3 減法
練習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7-2 0 的減法
一、認識差是 0 的減法算式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理解拿走 8 枝筆是指全部拿
走。
3.引導學生透過畫○表徵筆的數量,再將拿
走的數量畫掉。
4.完成減法算式。
動動腦:認識「0」在減法算式中的意義。
1.實作:用具體物
品或圖像表徵差
是 0 和減數是 0
的減法情境。進
行減法心算卡遊
戲,觀察減法熟
練程度。
2.口語評量:解釋
0 在減法算式中代
【安全教育】
安 E8 了解校園安全的
意義。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1.引導學生理解被減數與減數相同的算式
中,答案都會等於 0。
二、認識減數是 0 的減法算式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理解沒有賣掉是指賣掉 0 顆。
3.引導學生畫○點數剩下的數量,沒有賣掉
就不用畫掉,所以答案與被減數的數字相
同。
4.完成減法算式。
動動腦:認識「0」在減法算式中的意義。
1.引導學生理解減數是 0 的減法算式,答
案與原來數相同。
7-3 減法練習
一、透過減法心算卡遊戲熟練減法
1.教師翻出心算卡減法算式,讓學生說出答
案,反覆練習至熟練為止。
2.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翻題目,一人說答
案,比賽誰答對的題目比較多。
二、找出差相同的減法心算卡
1.將心算卡根據答案放在相對應的格子中。
2.將卡片按照順序排排看,說說看有什麼發
現。
三、觀察減法算式與答案的規律。
1.請學生先將心算卡按照被減數相同、減數
逐漸增加的方式,在桌面上排出所有心算
卡。
2.從被減數為的那一排心算卡中找到答案。
3.請學生發表從算式和答案的變化,發現了
什麼?
動動腦:從減法算式的規律找出答案
1.請學生發表他是怎麼知道的。
2.學生可能回答:從上面的題目知道當減的
數多 1,答案就會少 1。
表的意義及其對
答案的影響。
3.紙筆評量:能正
確完成題目中的
減法算式。
第十六週
七、10 以內
的減法
7-4 加一加,
減一減、練習
園地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7-4 加一加,減一減
一、觀察題目情境,選擇使用加法或減法
解題
1.引導學生先理解題意,再判斷要用加法,
還是減法算式。
2.畫○或心算求出答案,再列出正確的算
式。
動動腦:用算式表示情境
1 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學生根據觀察可知
道,手上原有 7 顆氣球,飛走一些後,有
4 顆還在手上,把原有的 7 顆減去還在的
氣球,就是飛走的氣球。
2.學生也可能根據觀察圖示,發現飛走的氣
球繩子有 3 顆
3.學生可能寫出的算式有「7-3=4」、
「4+3=7」、「7-4=3」,只要學生能
合理說明所寫出的算示,並能正確說明各
數所代表意義,教師皆應予以接受。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1.觀察:觀察學生
判斷使用加法或
減法算式解題的
過程和理由。
2.實作:能透過具
體操作(如畫圖或
使用實物)正確求
得答案。
3.紙筆評量:能將
題目情境轉換為
正確的加法或減
法算式。
4.口語評量:能解
釋所寫算式中各
數值代表的意
義。
【安全教育】
安 E8 了解校園安全的
意義。
第十七週
八、30 以內
的數
8-1 數到 20、
8-2 數到 30
數-E-A1 具備
喜歡數學、對
數學世界好
奇、有積極主
動的學習態
度,並能將數
學語言運用於
日常生活中。
8-1 數到 20
一、知道數字 11∼13 代表的量,並讀寫數
字
1.先把 10 隻貓圈起來,暗示學生可以 10
隻貓為基本群,再往上數,知道數字
11∼13 所代表的量,並會讀寫數字。
2.教師教學時可使用積木或花片進行實際操
作。
二、知道數字 14∼20 代表的量,並讀寫數
字
1.先把 10 隻貓圈起來,暗示學生可以 10
隻貓為基本群,再往上數,知道數字
14∼20 所代表的量,並會讀寫數字。
2.從 19 過渡至 20 時,教師可將第二個 10
隻貓圈起來,讓學生看到 20 有兩群 10。
1.實作:用實物或
圖像表徵 11~20
和 21~30 的數
量,並讀寫對應
數字。
2.口語評量:倒數
11~20 和 21~30
的數字序列。
3.觀察:比較一個
一個數和整十計
數的效率差異。
4.紙筆評量:在工
作紙上正確書寫
11~30 的數字。
【環境教育】
環 E2 覺知生物生命的
美與價值,關懷動、植
物的生命。
三、學會 11∼20 的倒數
1.教師引導學生透過具體情境,理解拿走 1
顆蘋果就是數量少 1,藉以學會 11∼20 的
倒數。
8-2 數到 30
一、知道數字 21∼30 代表的量,並讀寫數
字
1.教師引導學生以 10 塊餅乾一數,20 塊
餅乾再往上數,知道數字 21∼30 所代表的
量,並會讀寫數字。教學時,搭配積木或
花片進行實際操作。
二、學會 21∼30 的倒數
1.教師引導學生透過具體情境理解拿走 1
個蛋糕就是數量少 1,藉以學會 21∼30 的
倒數。
2.教師可使用積木或花片進行實際操作。
三、知道整十計數的簡便性
1.教師帶領學生比較 1 個 1 個數,和 10 個
圈起來再數哪一種數法比較快。
2.教學時,可搭配積木或花片進行實際操
作。
動動手:熟練計數方法
1.引導學生找課本 P.34 的帆船中共有幾
艘,並討論不會漏數的方法。
四、做出 21∼30 數與量的對應
1.老師拿出集點卡,請學生拿出對應數量的
數字卡。
2.老師拿出數字卡,請學生先讀出數字,再
做出對應數量的集點卡。
第十八週
八、30 以內
的數
8-3 數的順
序、8-4 數的
比較、練習園
地
數-E-A1 具備
喜歡數學、對
數學世界好
奇、有積極主
動的學習態
度,並能將數
學語言運用於
日常生活中。
8-3 數的順序
一、進行順數或倒數的活動,建立 30 以內
數詞序列概念
1.教師說明題意,帶領學生唱數 1 到 30,
並將數字填入車廂上。
2.找出指定的人物在第幾節車廂。
二、使用序數詞描述位置的前後和先後關
係
1.教師說明題意,讓學生找出呱呱在哪裡。
2.教師進行「前面」、「後面」語詞方向性
教學。
3.找出指定人物所在車廂號碼、前一節車廂
的號碼或是前面有幾節車廂。
8-4 數的比較
一、透過具體圖像做量的多少的比較與數
的大小比較
1.透過一對一對應進行兩物數量多少的比
較。
2.教師可透過操作積木或花片來進行比較。
3.引導學生從量的多少比較到數的大小比
較,引導學生練習說「7 隻比 6 隻多,也
可以說 7 比 6 大」、「5 杯比 8 杯少,所
以 5 比 8 小」等語意轉換。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1.觀察:觀察學生
在唱數 1 到 30 時
的專注度和準確
性。
2.口語評量:描述
找出指定人物在
車廂中的位置的
過程和使用序數
詞的能力。
3.實作:利用積木
或花片進行數量
比較,觀察其操
作能力。
4.紙筆評量:完成
數量比較的練習
園地,用正確的
加法算式記錄多
寡關係。
【安全教育】
安 E8 了解校園安全的
意義。
第十九週
九、時間
9-1 事件的先
後、9-2 幾點
鐘、9-3 幾點
半
數-E-B1 具備
日常語言與數
字及算術符號
之間的轉換能
力,並能熟練
操作日常使用
9-1 事件的先後
一、事件發生先後時間序的判斷
1.引導學生配合圖示,依照事件發生順序說
出圖示內容,建立事件「先、後」的順序
概念,並能標示 1、2、3 表示順序。
二、比較事件發生時間的長短
1.請學生上臺示範圖示動作,實際比較兩者
花費時間的長短。帶領學生進行討論、發
表看法,說明哪一件事情花的時間比較
短。
1.觀察:觀察學生
依照事件發生順
序說出圖示內容
的專注度和準確
性,並標示事件
的先後順序。
2.口語評量:學生
上臺示範圖示動
作,描述兩者花
費時間的長短,
【戶外教育】
戶 E5 理解他人對環境
的不同感受,並且樂於
分享自身經驗。
之度量衡及時
間,認識日常
經驗中的幾何
形體,並能以
符號表示公
式。
9-2 幾點鐘
一、認識時鐘在生活上的需求
1.請學生發表自己是怎麼知道現在是什麼時
候?
二、認讀整點時刻
1.請學生觀察鐘面,認識鐘面。
2.請學生說出鐘面上的數字及排列方式,亦
可提問:「還可以在鐘面上看到些什
麼?」(學生能說出長針、短針,及長短
針的不同處。)
3.指導學生報讀整點鐘面。
4.教師配合鐘面介紹電子鐘的呈現整點時刻
的方式。
三、認讀整點時刻並結合生活時間用語報
讀
1.請學生說出小動物這一天做了哪些事情?
是在上午、中午還是下午?
2.詢問學生這些時間的先後順序。
9-3 幾點半
一、認讀半點時刻
1.教師以時鐘示範說明:「長針指到 12,
短針指到 8,是 8 點。從 8 點開始,長針
走半圈」後,是 8 點半。
2.教師撥出半點的鐘面,讓學生報讀長、短
針指向的方向,指導學生報讀半點鐘面。
3.教師配合鐘面介紹電子鐘的呈現半點時刻
的方式。
二、認讀半點時刻並結合生活時間用語報
讀
1.教師請學生根據情境,一面說出情境,一
面練習報讀。
並進行討論發表
看法。
3.實作:觀察時鐘
面,認識鐘面上
的數字及排列方
式,並報讀整點
時刻和半點時
刻。
4.紙筆評量:標示
出整點和半點時
刻,並結合生活
時間用語進行報
讀。
第二十週
九、時間
9-4 我的一
天、9-5 時間
的前後、練習
園地
數-E-B1 具備
日常語言與數
字及算術符號
之間的轉換能
力,並能熟練
操作日常使用
之度量衡及時
間,認識日常
經驗中的幾何
形體,並能以
符號表示公
式。
9-4 我的一天
一、熟悉整點、半點的認讀。
1.教師引導學生瀏覽跨頁圖,報讀鐘面時
刻,並說出圖示中人物正在進行的活動。
藉由實際撥鐘觀察鐘面上時刻的變化,並
提醒說故事時,注意上午、中午、下午等
時間用語的使用時機。
9-5 時間的前後
一、報讀指定鐘面後 1 小時的時刻
1.教師以頁面情境,請學生撥出長針轉一
圈,也就是 1 小時後的鐘面,並報讀。
2.請學生說出長、短針變化的情形。
二、報讀指定鐘面前 1 小時的時刻
1.教師以頁面情境,依照題意,撥出 1 小
時前的鐘面。
2.請學生說出長、短針變化的情形。
動動腦:能夠反推長針轉一圈回去後的鐘
面變化
1.教師引導學生配合圖示,說出事件的先
序,澄清題意。
2.請學生發表解題想法,並歸納答案。
3.學生可能想法:能根據圖示,利用時鐘操
作下午四點長針往回撥一圈後是下午三點
或是已經能知道下午四點的鐘面反推回去
是下午三點。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1.觀察:學生瀏覽
跨頁圖,報讀鐘
面時刻,並描述
圖示中人物正在
進行的活動,觀
察其專注度和正
確性。
2.實作:學生根據
圖示,反推長針
轉一圈回去後的
鐘面變化,發表
解題想法,並歸
納答案。
3.紙筆評量:完成
練習園地,根據
題意撥出指定鐘
面後 1 小時和前 1
小時的時刻,並
描述長、短針的
變化。
【家庭教育】
家 E7 表達對家庭成員
的關心與情感。
【性別平等教育】
性 E3 覺察性別角色的
刻板印象,了解家庭、
學校與職業的分工,不
應受性別的限制。
第二十一
週
學習加油讚
(二)
綜合與應用、
生活中找數
學、看繪本學
數學、數學園
地
數-E-A1 具備
喜歡數學、對
數學世界好
奇、有積極主
動的學習態
綜合與應用
一、運用情境,找出適合的加減算式
1.第一隻老鼠手上有 3 顆氣球,又來了另
一隻老鼠給牠 2 顆氣球,因此 3+2=5,
有 5 顆氣球。
2.第二隻老鼠手上有 5 顆氣球,但 3 顆氣
球飛走了,因此 5-3=2,剩下 2 顆氣
球。
1.觀察:學生進行
加減算式情境應
用,判斷適合的
算式,觀察其解
題過程的正確性
和理解程度。
2.口語評量:學生
在操作熟練加減
【閱讀素養教育】
閱 E3 熟悉與學科學習
相關的文本閱讀策略。
度,並能將數
學語言運用於
日常生活中。
數-E-B1 具備
日常語言與數
字及算術符號
之間的轉換能
力,並能熟練
操作日常使用
之度量衡及時
間,認識日常
經驗中的幾何
形體,並能以
符號表示公
式。
3.第三隻老鼠手上有 5 顆氣球,2 顆氣球被
鳥啄破,因此 5-2=3,剩下 3 顆氣球。
二、透過操作熟練加與減
1.教師說明題意,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再嘗
試解題。
2.學生拿出附件 20、25 先排排看,再放入
適當的數字。
3.本題並不一定要求所有的學生能獨立完
成。練習時,可在全班共同討論下,一邊
計算一邊將答案填入。
看繪本學數學《狐狸先生的晚餐》
1.教師可提問:猜猜《狐狸先生的晚餐》是
說什麼樣的故事?看看封面上有什麼呢?
2.全班共讀《狐狸先生的晚餐》
3.教師可提問:
(1)「狐狸小姐應該幾點鐘去呢?」引導學
生從圖片中發現卡片上沒有寫時間。
(2)「你在哪裡發現時間的呢?」引導學生
發現有哪些時間工具在圖片裡。
(3)「你能知道這個時間是幾點嗎?」讓學
生練習說出正確的時間。
(4)「狐狸小姐為什麼沒有看到狐狸先
生?」引導學生討論狐狸小姐雖然有去池
塘邊,但沒有和狐狸先生碰到面,因為沒
有約好幾點。
生活中找數學
一、感受 30 的數量
1.讓學生想想看,30 是不是很多?再讓學
生看看課本的照片,每隻手上的物品,是
不是都是 30 顆?這些數量很多嗎?
2.教師可再用其他物品,讓學生實際感受
30 有多少,培養量感。
二、盲人點字中的數字
過程中,進行口
頭解題,描述其
解題思路和計算
結果。
3.實作:觀看繪本
《狐狸先生的晚
餐》,回答老師
提出的問題,並
進行時間觀念的
實際應用和討
論。
4.發表:進行生活
中找數學的活
動,根據感受 30
的數量和理解盲
人點字中的數
字,進行發表討
論,表達自己的
看法和體驗。
1.教師可先讓家裡住宅有電梯的學生,回家
時觀察看看,電梯的按鈕旁,是不是都會
有一些凸起的小點?
2.教師請學生想想看,這些小凸點的作用是
什麼?
3.教師先帶領學生認識點字中的數字
1∼10,再請學生拿出附件 26,實際摸摸看
每一個數字點字。
4.請學生閉眼摸摸看,能不能摸出手上的卡
片是數字幾?實際體驗盲人使用點字的感
受。
數學園地
一、如果世界上沒有數字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世界上沒有數字,會
很不方便。
二、恐龍世界探險遊戲
南投縣○○國民小學 114 學年度部定課程計畫
【第二學期】
領域
/科目
數學領域
年級/班級
一年級
教師
上課週/節數 每週(4)節,本學期共(84)節
課程目標:
1.熟練和為 20 以內數的基本加法,並理解加法交換律。
2.透過具體操作進行長度的間接比較、個別單位比較,及長度的分解、合成活動。
3.熟練被減數為 20 以內,減數為一位數的基本減法。
4.進行 100 以內數的說、讀、聽、寫、做,認識個位、十位,做位值換算,並比較大小。
5.認識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複製基本圖形,進行簡單圖形平面鋪設及簡單形體的立體堆疊。
6.認識 1 元、5 元、10 元、50 元和 100 元錢幣,並做幣值的換算。
7.查看並報讀日曆和月曆,認識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用語及其相互關係,知道日期的先後排序。
8.正確計算 100 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及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退位)。
9.認識畫記符號與簡單統計圖表,並能根據圖表回答問題。
教學進度
核心素養
教學重點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跨領域(選填)
週次
單元名稱
第一週
一、20 以內
的加法
1-1 基本加法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1-1 基本加法
一、察覺整十的數和一位數相加,會形成規律
1.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圖情境中的數量,理解題
意。
2.引導學生列出加法算式,並利用往上數的策略
知道答案。
3.教師介紹加法算式中「被加數、加數、和」的
位置。
二、以併加型問題理解「湊十」對計算進位加法
的簡便性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學生發表美美是從 7 往上數 4 個數得到答案。
3.學生發表皮皮是把 7 個綠豆椪和 3 個蛋黃酥合
起來放進盒子裡是 10 個點心,得到 10 個和 1 個
合起來是 11 個。
4.引導學生畫○表示題目和答案,並完成加法算式
記錄問題和答案。
三、理解將加數「湊十」對計算進位加法的簡便
性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利用合成分解的表徵思考,再用畫○來
表示,將加數先湊成 10,再求出答案。
3.請學生練習完成加法算式記錄問題和答案。
四、以併加型問題理解「湊十」對計算進位加法
的簡便性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利用合成分解的概念,以湊十的方式
計算加法。
3.學生練習完成加法算式記錄問題和答案。
1.口語評量:解
釋「被加
數」、「加
數」、「和」
在算式中的位
置和意義。
2.實作:利用實
物或圖像表
徵,展示如何
透過「湊十」
簡化計算的步
驟。
3.紙筆評量:正
確列出題目情
境對應的加法
算式,並寫出
答案。
【閱讀素養教育】
閱 E12 培養喜愛閱
讀的態度。
第二週
一、20 以內
的加法
1-1 基本加法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1-1 基本加法
一、察覺整十的數和一位數相加,會形成規律
1.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圖情境中的數量,理解題
意。
2.引導學生列出加法算式,並利用往上數的策略
知道答案。
3.教師介紹加法算式中「被加數、加數、和」的
位置。
二、以併加型問題理解「湊十」對計算進位加法
的簡便性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學生發表美美是從 7 往上數 4 個數得到答案。
3.學生發表皮皮是把 7 個綠豆椪和 3 個蛋黃酥合
起來放進盒子裡是 10 個點心,得到 10 個和 1 個
合起來是 11 個。
4.引導學生畫○表示題目和答案,並完成加法算式
記錄問題和答案。
三、理解將加數「湊十」對計算進位加法的簡便
性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利用合成分解的表徵思考,再用畫○來
表示,將加數先湊成 10,再求出答案。
3.請學生練習完成加法算式記錄問題和答案。
四、以併加型問題理解「湊十」對計算進位加法
的簡便性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利用合成分解的概念,以湊十的方式
計算加法。
3.學生練習完成加法算式記錄問題和答案。
1.口語評量:解
釋「被加
數」、「加
數」、「和」
在算式中的位
置和意義。
2.實作:利用實
物或圖像表
徵,展示如何
透過「湊十」
簡化計算的步
驟。
3.紙筆評量:正
確列出題目情
境對應的加法
算式,並寫出
答案。
【閱讀素養教育】
閱 E12 培養喜愛閱
讀的態度。
第三週
一、20 以內
的加法
1-2 5+6 和
6+5、1-3 加
法算式的規
律、練習園地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1-2 5+6 和 6+5
一、認識加法交換律
1.教師可準備教具,分成兩類,讓學生點數。
2.引導學生發現先數紅花片和先數藍花片,得到
的結果相同,因為都是數同樣的兩堆花片。
練習:引導學生發現先數青蘋果或先數紅蘋果,
得到的結果相同,因為都是數同樣的兩堆蘋果。
動動腦:歸納加法交換律性質
1.教師搭配情境教學,讓左手放 9 個花片,右手
放 4 個花片,合起來共有幾個花片?左右手反過
來放呢?
2.因為都是都是相同的兩堆花片,先數左手再數
右手和先數右手再數左手答案相同,所以已經知
道 9+4=13,4+9 也會等於 13。
二、加法交換律的應用
1.引導學生發現先數豬排三明治和先數火腿三明
治,得到的結果相同,因為都是數同樣的兩種三
明治。
練習:引導學生發現先數黃色燈或先數綠色燈,
得到的結果相同,因為都是數同樣的兩種燈。
1-3 加法算式的規律
一、察覺加法算式的規律:被加數(加數)不變
時,加數(被加數)多(少)1,和就會多(少)1。
1.觀察 6+7 和 6+6 的關係。察覺加數增加 1,
和也會增加 1。
2.觀察 6+8 和 6+7 的關係。察覺加數增加 1,
和也會增加 1。
3.仿照上述步驟,觀察算式,察覺被加數減少 1,
和也會減少 1。
二、察覺加法算式的規律:被加數不變時,加數
多 1,和就會多 1。加數不變時,被加數少 1,和
就會少 1。
1.觀察 7+6 和 7+7 的關係,察覺加數增加 1,
和也會增加 1。進而求出 7+8、7+9 的答案。
1.口語評量:解
釋加法交換律
的意義,舉例
說明。
2.實作:利用貼
紙或實物操
作,完成心算
卡的排列。
3.紙筆評量:根
據加法算式規
律,求出相應
的答案。
【品德教育】
品 E3 溝通合作與
和諧人際關係。
2.觀察 9+6 和 8+6 的關係,察覺被加數減 1,
和也會減 1。進而求出 7+6、6+6 的答案。
三、排心算卡,察覺加法算式間的規律。
1.將被加數是 9 的心算卡按照順序排成一排。觀
察加數增加 1,和也增加 1。
2.將加數是 9 的心算卡按照順序排成一排。觀察
被加數增加 1,和也增加 1。
3.找出和是 13 的心算卡,並按照規律排排看。
4.找出被加數和加數一樣的心算卡,並按照規律
排排看。觀察被加數和加數同時增加 1,和會增
加 2。
四、操作貼紙觀察心算卡排列的規律,完成心算
卡排列。
動動腦:觀察答案相同的心算卡在排列中的規律
1.在布題 4 排好的心算卡中,教師指出 8+3 的心
算卡位置。問學生 8+3 的答案是多少。
2.請學生找出心算卡中答案和 8+3 一樣的心算卡
有哪些,並指出它的位置。
3.請學生發表他是怎麼找到這些心算卡的,它們
排在什麼位置?有什麼發現?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第四週
二、長度
2-1 比一比、
2-2 量長度
數-E-A1 具備
喜歡數學、對
數學世界好
奇、有積極主
動的學習態
度,並能將數
學語言運用於
日常生活中。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2-1 比一比
一、間接比較兩物件的高
1.請學生分別說出兩個櫃子的高度在哪裡?
2.引導學生以身體做標記比較兩個櫃子的高度。
3.教師也可事先準備不具彈性的繩子為測量物,
比較教室現有櫃子或兩物的高度。
二、間接比較兩物件的長
1.請學生分別指出這兩個鉛筆盒的長在哪裡。
2.請學生分別說出這兩個鉛筆盒比鉛筆長還是
短,再比較哪一個鉛筆盒比較長。
動動腦:能以筆袋為標記,頭尾都對齊時,比較
平放的鉛筆和斜放的鉛筆哪一枝比較長。
三、一物件兩邊長的比較
1.口語評量:描
述兩物件的長
度關係,並解
釋比較的理
由。
2.實作:利用身
體部位或工具
進行間接比較
物件長度的操
作。在方格紙
或數線上,利
用格線或刻度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覺
知自然環境的美、
平衡、與完整性。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
外、戶外及校外教
學,認識生活環境
(自然或人為)。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數-E-B1 具備
日常語言與數
字及算術符號
之間的轉換能
力,並能熟練
操作日常使用
之度量衡及時
間,認識日常
經驗中的幾何
形體,並能以
符號表示公
式。
1.請學生兩人一組拿出附件 7 的卡片,直接比較
兩邊的長。
2.請學生用附件 7 的卡片與紙條,依步驟在紙條
上做出與藍邊與紅邊一樣長度的記號,再進行長
度的比較。
3.請學生用附件 7 的卡片與繩子,依步驟用繩子
做出與藍邊一樣的長度,再將繩子與紅邊的長度
進行比較。
2-2 量長度
一、長度的個別單位複製
1.用 6 個紙條ㄅ複製叉子的長;再用 4 個紙條ㄆ
複製叉子的長。
動動腦:不同個別單位量長度
1.學生經由討論發現同樣的物品,以不同個別單
位測量時,所需的數量不同。
2.個別單位的長度越長,數量越少;反之亦然。
3.用紙條ㄅ排排看要幾個才會和藍線一樣長。
二、長度的個別單位複製並用「大約」來描述
1.引導學生點數湯匙大約要幾個迴紋針一樣長。
2.引導學生描述單位數沒辦法剛剛好時,用「大
約」來描述長度。
三、使用個別單位測量進行長度比較
1.學生以紙條ㄅ量相框的兩邊,並以大約幾個紙
條ㄅ來描述相框的邊長。
2.比較相框的邊哪一個比較長。
四、長度的測量與比較
1.引導學生點數物件的長度和幾個方格一樣長,
再比較長短。
練習:引導學生點數物件的長度和幾個方格一樣
長,比較長短後排序。
五、曲線路徑的長度比較
1.引導學生點數線段的數量,再比較長短。
點數物件長度
的表現。
第五週
二、長度
2-3 長度的加
減、練習園地
數-E-A1 具備
喜歡數學、對
數學世界好
奇、有積極主
動的學習態
度,並能將數
學語言運用於
日常生活中。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數-E-B1 具備
日常語言與數
字及算術符號
之間的轉換能
力,並能熟練
操作日常使用
之度量衡及時
間,認識日常
經驗中的幾何
形體,並能以
符號表示公
式。
2-3 長度的加減
一、長度的合成
1.引導學生討論火車頭和車廂合起來和幾個迴紋
針一樣長,並以算式進行記錄。
練習:引導學生點數物件的長度和幾個橡皮擦一
樣長,再以算式進行記錄。
二、路徑長度的合成
1.根據題目指示點數路線和幾個格子一樣長,並
以算式記錄。
三、長度的分解問題
1.引導學生先點數玫瑰花和幾個迴紋針一樣長,
剪掉 2 個迴紋針的長後,剩下的長度和幾個迴紋
針一樣長。並以算式進行記錄。
練習:引導學生先點數綠繩和幾枝鉛筆一樣長,
剪掉 2 枝鉛筆的長後,剩下的長度和幾枝鉛筆一
樣長,並以算式進行記錄。
動動腦:利用同一物件,測量不同長度的物品
1.引導學生討論紅色繩子真正的長度,並以藍色
紙條為個別單位,敘述兩條繩子的長度,最後知
道紅繩比較長。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1.實作:使用具
體物品(如迴紋
針、格線等)進
行長度合成或
分解的操作。
2.紙筆評量:能
正確使用數學
算式記錄長度
的合成或分解
情況。
3.口語評量:解
釋利用同一個
別單位,測量
不同長度物品
時的長度關
係。
4.觀察:觀察簡
單圖示,正確
判斷路線長度
並進行計算的
過程。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覺
知自然環境的美、
平衡、與完整性。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
外、戶外及校外教
學,認識生活環境
(自然或人為)。
第六週
三、20 以內
的減法
3-1 基本減
法、3-2 比比
看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3-1 基本減法
一、利用往下數解決兩位數減一位數問題
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列出減法算式,並利用往
下數的策略知道答案。
2.教師介紹減法算式中「被減數、減數、差」的
位置。
二、熟練十幾和一位數相減是整 10 的數的規律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畫○表示題目和答案,
並完成減法算式記錄問題和答案。
2.引導學生觀察到:十幾和一位數相減會是整 10
的數的規律,可以方便求得答案。
三、透過拆數的方法做減法計算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理解退位減法操作上的意義。可以先
拿走非整十的部分,再從整十中拿走還不夠的部
分;或是被減數拆成 10 和某數,以 10 先減掉減
數再和某數相加的計算策略。
四、熟練被減數拆成 10 和某數,以 10 先減掉減
數再和某數相加的計算策略。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進行退位減法計算時
先從整十的數先畫掉減數,再合成。
五、熟練減法計算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後作答,並請學生發表
解法。
動動腦:看圖說故事
1.教師讓學生根據圖示,用 11-3=8 說故事。
3-2 比比看
一、以畫○並列的方式,解決比較型比多問題。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以畫○並且一一對應的方式,讓學生理
解滑板比同學多。
3.以減法算式記錄問題和答案。
二、以畫○並列的方式,解決比較型不夠問題。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1.口語評量:解
釋「被減
數」、「減
數」、「差」
在算式中的位
置和意義。
2.實作:利用實
物或圖像表徵
退位減法的分
解步驟。
3.紙筆評量:正
確地將題目情
境轉換為減法
算式並求解答
案。
【環境教育】
環 E2 覺知生物生
命的美與價值,關
懷動、植物的生
命。
2.引導學生以畫○並且一一對應的方式,讓學生理
解跳繩比同學少。
3.以減法算式記錄問題和答案。
三、比較型問題轉成拿走型問題。(多多少)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以畫○並且一一對應的方式,找出答
案,再將問題轉為拿走型,並以減法算式記錄問
題和答案。
四、比較型問題轉成拿走型問題。(少多少)
1.教師用分段布題的方式,協助學生澄清題意。
2.進行「多多少」和「少多少」的語意轉換,並
介紹「相差」的用語。
五、解決比較型問題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找出各小題中要比較的兩個
量,確認誰比誰多或誰比誰少,再以減法算式記
錄問題和答案。
第七週
三、20 以內
的減法
3-3 減法算式
的規律、練習
園地、遊戲中
學數學(一)
-搶地遊戲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3-3 減法算式的規律
一、察覺減法算式的規律:被減數(減數)不變
時,減數(被減數)多(少)1,差就會少 1。
1.學生觀察吹飽氣的氣球和沒氣的氣球數量及變
化。
2.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察覺減數增加 1,差會減少
1。
3.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察覺被減數減少 1,差會減
少 1。
二、察覺減法算式的規律:被減數(減數)不變
時,減數(被減數)多 1,差就會少(多)1。
1.觀察 13-3、13-4、13-5、13-6 的算式關
係。察覺減數增加 1,差就會減少 1。
2.讓學生不要計算想一想,13-6、14-6、15-
6 答案是多少。
3.引導學生發現,計算減法算式時,除了差為 10
的策略外,也可以從減數及被減數增加或減少,
觀察算式間的關係,更快得到答案。
三、排心算卡,察覺減法算式間的規律。
1.實作:利用實
物操作或貼紙
排列,完成心
算卡排列任
務。
2.口語評量:解
釋在排列中,
答案相同的心
算卡所呈現的
規律性。
3.紙筆評量:根
據減法算式規
律,推算或求
出相應的答
案。
【品德教育】
品 E3 溝通合作與
和諧人際關係。
1.將被減數是 11 的心算卡按照順序排成一排。觀
察減數增加 1,差減少 1。
2.將減數是 6 的心算卡按照順序排成一排。觀察
被減數增加 1,差也增加 1。
3.找出差是 5 的心算卡,並按照規律排排看。
4.一個人翻心算卡,另一個人說出答案,熟練減
法心算。
四、操作貼紙觀察心算卡排列的規律,完成心算
卡排列。
動動腦:觀察答案相同的心算卡在排列中的規律
1.在布題 4 排好的心算卡中,教師指出 11-5 的
心算卡位置。問學生 11-5 的答案是多少。
2.請學生找出心算卡中答案和 11-5 一樣的心算
卡有哪些,並指出它的位置。
3.請學生發表他是怎麼找到這些心算卡的,它們
排在什麼位置?有什麼發現?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遊戲中學數學(一)-搶地遊戲
1.抽牌後經由 2 個數的相加或相減占地為王,熟
練 2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第八週
四、100 以內
的數
4-1 數到
100、4-2 認
識十位和個位
數-E-A1 具備
喜歡數學、對
數學世界好
奇、有積極主
動的學習態
度,並能將數
學語言運用於
日常生活中。
4-1 數到 100
一、學習從整十開始累 10,連續數至 100。
1.從 30 開始,逐次累加 10 顆草莓,進行累 10 活
動,建立 30 到 100 的數詞序列。
二、學習從整十開始累 1,連續數至 100。
1.從 30 開始,逐次累加 1 顆草莓,進行累 1 活
動,建立 30 到 100 的數詞序列。
三、學習從任意數開始累 10
1.從 56 開始,逐次累加 10 顆草莓,進行累 10 活
動,建立 56 到 96 的數詞序列。
動動腦
1.先請學生發表做法,再引導鼓勵學生使用先累
十再累一的計算方式計算結果。
1.實作:利用具
體物品(如草
莓、積木)進行
累加或累減的
操作,建立數
詞序列。
2.口語評量:能
正確讀唸 30 到
100 的數字序
列。
3.紙筆評量:能
將給定的二位
數正確填入位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
外、戶外及校外教
學,認識生活環境
(自然或人為)。
練習:引導學生從任意數開始,進行累 10 活動,
建立數詞序列。
四、學習從 100 開始累減 10、累減 1,進行倒
數。
1.從 100 逐一拿走 1,建立倒數數詞序列。
2.從 96 逐一拿走 10,建立倒數數詞序列。
4-2 認識十位和個位
一、量多時的數數
1.引導學生發現用 10 個、10 個一數的方式數數,
可以快速得出結果。
二、熟練 10 個一數
1.引導學生發現用 10 個、10 個一圈的方式數數,
可以快速得出結果。
三、認識十位和個位
1.10 枝鉛筆一捆,認識 43 枝鉛筆是幾捆幾枝。
讓學生拿出積木表示 43,並能說出 43 是 4 個十
和 3 個一。
2.教師介紹位值表及位名,並讓學生將 43 填入位
值表中。
四、十和一的化聚
1.教師說明 1 條橘色積木和 10 個白色積木代表一
樣的量。
2.用積木表示 56,了解 56 是 5 個十和 6 個一合
起來的。
3.將 56 記錄於位值表上。
五、十和一的化聚
1.用積木表示 3 個十和 12 個一合起來十,其中 10
個一可以換成 1 個十,合起來是 42。
2.60 用積木表示是 6 個十和 0 個一,並記錄在位
值表上。
動動手:添加積木表示某數
1.請學生先拿出 6 條橘色積木、7 個白色積木。
2.請學生動手操作要再拿出幾條橘色積木和幾個
白色積木,就可以表示 80。
3.請學生發表他是怎麼想的。
值表中的十位
和個位。
第九週
四、100 以內
的數
4-3 數的大小
比較、4-4 百
數表、練習園
地
數-E-A1 具備
喜歡數學、對
數學世界好
奇、有積極主
動的學習態
度,並能將數
學語言運用於
日常生活中。
4-3 數的大小比較
一、十位數字相同的兩數大小比較
1.透過位值表、積木量的比較來進行數的大小比
較。
2.讓學生練習語意轉換,56 比 54 大,也可以說
54 比 56 小。
二、十位數字不同的兩數大小比較
1.透過位值表、量的比較來進行數的大小比較。
2.讓學生練習 52 比 48 大,也可以說 48 比 52
小。
動動腦:數字的判斷
1.鼓勵學生思考十位數字是 8,個位數字比 5 小,
表示個位數字可以是哪些數字?這個數可能是什
麼?
4-4 百數表
一、認識百數表
1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百數表,並依照數字順序填
入空格。
二、認識百數表的規律
1.引導學生觀察 32 往右念,觀察其逐次多 1 的規
則。
2.從 69 向左念,發現同一橫排左邊的數是右邊的
數少 1。
3.從 10 向下念,發現同一直排下一個數是上一個
數多 10。
4.從 45 向上念,發現同一直排的個位數字都是
5,且下一個數是上一個數少 10。
5.引導學生發現個位數字都是 2,且上面的數比下
面的數少 10。
三、透過百數表的規律,找出答案。
1.引導學生觀察百數表,利用百數表的規律(往
右數+1、往左數-1、往下數+10、往上數-
10),找出被遮住的數是多少。
四、百數表上 2 個一數、5 個一數、10 個一數。
1.實作:利用位
值表或具體物
品對應的量,
比較兩個二位
數的大小關
係。
2.口語評量:能
正確運用"比...
大""比...小"的
語句描述兩數
的大小關係。
3.觀察:觀察學
生閱讀百數表
時,能否發現
橫向、縱向數
字的規律性變
化。
4.紙筆評量:指
認百數表上的
特定數位,或
依規律填寫缺
失的數字。
【科技教育】
科 E2 了解動手實
作的重要性。
1.將附件 21(之 1)套上附件 23(之 1),從 2
開始,2 個一數,觀察其規則。
2.將附件 21(之 1)套上附件 23(之 2),從 5
開始,5 個一數,觀察其規則。
3.將附件 21(之 1)套上附件 23(之 3),從 10
開始,10 個一數,觀察其規則。
五、2 個一數
1.運用百數表的經驗來進行自行車車輪兩個一數
的練習。
六、5 個一數
1.運用百數表的經驗來進行小熊髮夾上五隻小熊
一數的練習。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第十週
五、形狀與形
體
5-1 做圖形、
5-2 拼圖形
數-E-B1 具備
日常語言與數
字及算術符號
之間的轉換能
力,並能熟練
操作日常使用
之度量衡及時
間,認識日常
經驗中的幾何
形體,並能以
符號表示公
式。
5-1 做圖形
一、認識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1.引導學生從附件 24 圖形卡中,利用重疊或翻
轉,找出形狀和大小一樣的圖形。
二、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1.引導學生配合操作,找出形狀和大小一樣的圖
形。
三、複製圖形
1.學生將附件 25 的圖形放在白紙上描下來後再剪
下,或直接沿著圖形的邊剪下來。
2.比比看剪下來的圖形是不是和附件 25 的圖形一
樣大。
練習:引導學生拿出附件 26 比對,並將正確圖形
連起來。
5-2 拼圖形
一、拼出指定的圖形
1.引導學生操作附件 27,平移、旋轉其中一個直
角三角形,拼出指定的圖形。
2.引導學生操作附件,旋轉其中一個直角三角
形,拼出指定的圖形。
3.將前面兩個圖形,組合成一個小屋子。
1.實作:利用重
疊或翻轉操
作,找出形狀
大小完全相同
的圖形。依圖
示線索,剪出
指定的圖形,
並檢視其大小
是否與原圖形
相符。
2.口語評量:解
釋如何透過旋
轉或翻轉等方
式改變圖形的
顏色或形狀。
3.創作:自由運
用五巧板進行
創意拼圖,並
分享拼出作品
的創作方法。
【品德教育】
品 EJU8 關懷行
善。
動動腦:翻轉圖形變換圖形顏色
1.請學生發表如何將小屋子的屋頂換顏色,翻轉
後如何旋轉,才能使形狀不改變。
二、操作圖形的旋轉、翻轉
1.配合課本圖示操作四個三角形透過旋轉、翻轉
改變圖形。
三、運用五巧板拼圖
1.討論五巧板的形狀及個數。
2.運用附件 28 的五巧板,依照本頁指定圖示進行
拼排。說一說圖形像什麼。
3.學生發揮創造力,運用五巧板進行拼圖創作。
動動手:拼出正方形
1.讓學生自行嘗試將五巧板拼回正方形,請拼出
正方形的學生上臺發表拼出正方形的方法。
第十一週
五、形狀與形
體
5-3 堆形體、
練習園地
數-E-B1 具備
日常語言與數
字及算術符號
之間的轉換能
力,並能熟練
操作日常使用
之度量衡及時
間,認識日常
經驗中的幾何
形體,並能以
符號表示公
式。
5-3 堆形體
一、排出指定的形體
1.教師於課前準備 4 個正方體積木。
2.讓學生利用積木排出指定的形體。
3.全班共同討論有沒有其他的排法。
二、堆疊指定的形體
1.引導學生堆疊依照課本圖示堆好積木,讓學生
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積木,並說說看觀察到的形
體。
三、立體形體數一數
1.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積木,討論並分享不同的堆
法。
2.引導學生堆疊積木後,再點數數量。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1.實作:利用具
體積木,按指
示堆疊出特定
的立體形體。
2.口語評量:討
論並分享利用
有限個數的積
木,不同的堆
疊組合方式。
3.觀察:從不同
角度觀察已堆
好的立體形
體,培養空間
覺知能力。
【品德教育】
品 E3 溝通合作與
和諧人際關係。
第十二週
學習加油讚
(一)
綜合與應用、
看繪本學數
學、生活中找
數學
數-E-A1 具備
喜歡數學、對
數學世界好
奇、有積極主
動的學習態
度,並能將數
學語言運用於
日常生活中。
數-E-B3 具備
感受藝術作品
中的數學形體
或式樣的素
養。
綜合與應用
一、100 以內的 2 個一數及 5 個一數
1.請學生先找到 2,由 2 開始 2 個一數,數過的數
字以鉛筆連起來,連到 50。
2.從 5 開始,5 個一數,數過的數字以鉛筆連起
來,連到 100。
二、熟練 20 以內的加減
1.計算火箭內的算式,圈出答案是 8 的火箭。
三、拼圖形
1.指導學生利用五巧板配合課本圖示,思考要移
動哪一張圖卡,就可以變成課本中的圖示。
看繪本學數學《螞蟻女王的冬被》
1.教師播放《螞蟻女王的冬被》故事動畫。
2.教師詢問學生:
(1)螞蟻女王需要的葉子有多長?
(2)為什麼一開始螞蟻不可以疊在一起量長度?
(3)螞蟻和毛毛蟲誰是對的?
(4)女王只有一枝權杖,要如何量葉子的長度?
生活中找數學
一、身體尺
1.教師說明用身體長度當成單位的名稱。
2.請學生用一扠量出桌子的長大約是幾扠?
1.實作:能夠依
序正確進行 2
個一數和 5 個
一數的計數活
動。
2.紙筆評量:能
準確計算簡易
的 20 以內加減
法算式。
3.口語評量:能
根據故事情
節,理解並解
釋量長時所遇
到的問題及解
決方法。
【多元文化教育】
多 E1 了解自己的
文化特質。
多 E3 認識不同的
文化概念,如族
群、階級、性別、
宗教等。
【閱讀素養教育】
閱 E3 熟悉與學科
學習相關的文本閱
讀策略。
第十三週
六、數數看有
多少元
6-1 1、5、10
元、6-2 50、
100 元
數-E-B1 具備
日常語言與數
字及算術符號
之間的轉換能
力,並能熟練
操作日常使用
之度量衡及時
間,認識日常
經驗中的幾何
形體,並能以
6-1 1、5、10 元
一、認識 1 元、5 元和 10 元錢幣
1.透過附件 30 的操作,讓學生認識 1 元、5 元和
10 元錢幣。
二、1 元、5 元和 10 元的幣值兌換
1.教師在黑板展示 1 元、5 元、10 元圖卡,讓學
生練習操作 1 元、5 元和 10 元的幣值兌換。
三、點數錢幣的總和
1.點數錢幣,並討論是怎麼數的。
四、認識 1 元、5 元、10 元的關係和換算
1.實作:利用實
物錢幣或錢幣
卡片,辨識出 1
元、5 元、10
元、50 元及
100 元的面
額。
2.觀察:觀察學
生點數錢幣總
額的方法,是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
外、戶外及校外教
學,認識生活環境
(自然或人為)。
符號表示公
式。
1.引導學生討論 30 元的麵包全部要用 1 元付、全
部要用 10 元付、全部用 5 元付,分別可以怎麼
付?
2.請學生拿出附件排排看。
6-2 50、100 元
一、認識 50 元錢幣
1.透過附件 30 的操作,認識 50 元錢幣。
二、50 元的幣值兌換
1.教師在黑板展示 50 元圖卡,學生操作附件 30
練習幾個 1 元、5 元和 10 元,別可以換 1 個五十
元。
動動手:熟練錢幣的幣值兌換
1.將 10 元、和 5 元組合換 1 個五十元。學生操作
附件找出 2 種換法。並發表他是怎麼想的。
三、認識 100 元紙幣
1.透過附件 30 操作,讓學生認識 100 元紙幣。
四、100 元的幣值兌換
1.教師在黑板展示 100 元圖卡,學生操作附件 30
練習幾個 1 元、10 元和 50 元,分別可以換 1 張
100 元。
五、點數錢幣的方法
1.請學生先照妮妮的方法,一個個數,先把錢由
大到小排好,從錢數大的開始數。
2.再照美美的方法,錢由大到小排好後,每湊滿
10 元就圈起來再數。
六、點數錢幣的總和並做比較
1.請學生點數撲滿裡的錢,並將錢較多的撲滿圈
起來。
否有效率地先
排序或分組。
3.口語評量:解
釋不同面額組
合方式可以等
值地表示同一
金額的道理。
第十四週
六、數數看有
多少元
6-3 怎麼付
錢、練習園
地、遊戲中學
數學(二)-翻
翻樂
數-E-B1 具備
日常語言與數
字及算術符號
之間的轉換能
力,並能熟練
操作日常使用
之度量衡及時
6-3 怎麼付錢
一、用不同的錢幣組合付剛好的錢
1.買一個削鉛筆機要 75 元,請學生用附件 30 付
付看。
2.討論課本中皮皮和丹丹的兩種付法是否剛好。
發表不同的付錢方式。
二、用半具體物表示錢幣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實作:使用實
體錢幣或錢幣
卡片,練習不
同面額的錢幣
組合付款。
2.紙筆評量:在
工作紙上畫出
【家庭教育】
家 E9 參與家庭消
費行動,澄清金錢
與物品的價值。
間,認識日常
經驗中的幾何
形體,並能以
符號表示公
式。
1.買一把 46 元的剪刀,畫出付錢的方式。
2.買一個 39 元的筆袋,畫出付錢的方式。
三、操作錢幣判斷錢數夠不夠
1.學生點數小甲和丹丹的錢各有多少,並填入格
子中。
2.請學生比較看看,一盒彩色筆要 66 元,小甲和
丹丹的錢,夠不夠買?
3.點數美美的錢包裡有多少元?再請學生用畫
的方式,將錢數補足到 66 元
動動腦:解決找錢的問題
1.引導學生思考共付多少元?比 41 元多多少元?
請學生發表他是怎麼想的。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遊戲中學數學(二)-翻翻樂
1.兩個人一組,猜拳決定翻錢幣卡的順序。將錢
幣卡放到相同錢數的格子裡,先連成一條線的人
獲勝。
適當的錢幣面
額,表示給定
金額的付款方
式。
3.口語評量:解
釋如何從付款
金額與應付金
額之差推算應
找回的錢數。
4.遊戲:參與
「翻翻樂」遊
戲,熟練辨識
不同面額錢幣
的組合技巧。
第十五週
七、幾月幾日
星期幾
7-1 認識日
曆、7-2 認識
月曆
數-E-B1 具備
日常語言與數
字及算術符號
之間的轉換能
力,並能熟練
操作日常使用
之度量衡及時
間,認識日常
經驗中的幾何
形體,並能以
符號表示公
式。
7-1 認識日曆
一、認識日曆
1.請學生發表可以在日曆上看到些什麼。
2.教師說明正確的報讀日曆的方法。
二、報讀日曆
1.引導學生報讀日曆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三、認識今天、明天和昨天
1.討論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呢?明天
呢?
2.請學生觀察並發表今天、明天、昨天在日期與
星期上的關係。
7-2 認識月曆
一、認識月曆
1.請學生發表可以在月曆上看到些什麼。
2.教師說明正確的報讀月曆的方法。
1.口語評量:能
正確報讀日期
(年、月、日、
星期)。能區分
並說出今天、
昨天、明天在
日期和星期上
的前後關係。
2.觀察:觀察學
生閱讀月曆時
對星期循環規
律的理解情
況。
3.口語評量:查
出月曆上特定
節日的日期,
並說明同月內
【家庭教育】
家 E7 表達對家庭
成員的關心與情
感。
3.請學生觀察月曆上的一星期從星期日開始,接
著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六,
且排列的順序是不斷循環的。
4.請學生觀察 7 月的第一天是 7 月 1 日。
5.請學生觀察 7 月的最後一天是 7 月 31 日。
二、報讀並查看月曆
1.請學生回答這是幾月的月曆。
2.引導學生報讀 2 月的第一天是 2 月 1 日星期六。
2 月的最後一天是 2 月 28 日星期五。
3.從 2 月 8 日星期六,判斷 2 月 9 日是星期幾?
三、報讀節日及比較同一月分裡的日期先後順序
1.詢問學生這是幾月的月曆,並說出月曆上標示
了哪些節日。
2.查出節日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3.詢問學生在這個月,是 3 月 15 日星期六美美生
日先到,還是 3 月 26 日星期三小波的生日先到?
並請學生說出原因。
4.教師指出 3 月月曆上的兩個日期,請學生比較
先後順序。
動動腦:討論跨月之間的星期關係
1.引導學生討論 2 月的最後一天是星期幾?3 月
的第一天是星期幾?這兩天的星期幾有什麼關
係?請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
不同日期的先
後次序。
第十六週
七、幾月幾日
星期幾
7-3 月曆的應
用、練習園地
數-E-B1 具備
日常語言與數
字及算術符號
之間的轉換能
力,並能熟練
操作日常使用
之度量衡及時
間,認識日常
經驗中的幾何
形體,並能以
符號表示公
式。
7-3 月曆的應用
一、認識月曆上該月分有幾個星期幾
1.學生按照第 1、2、3、……天的順序,填上月曆
空格中的數字。
2.請學生根據月曆回答:5 月的第 1 個、第 2 個星
期日是 5 月幾日。
3.請學生點數 5 月有幾個星期日,是哪幾天?
4.請學生點數 5 月有幾個星期四,是哪幾天?
二、從今天、明天、昨天的關係查找日期
1.教師請學生說一說,今天、明天在月曆上的關
係。
1.實作:能依序
正確填入月曆
中的日期數
字。利用月曆
附件,找出並
圈選出指定的
特殊日期(如生
日)。
2.口語評量:能
查找並報讀特
定星期幾在當
月的日期。
【家庭教育】
家 E7 表達對家庭
成員的關心與情
感。
2.配合課本頁面找出今天是 10 月 6 日是星期幾並
標上今天,再查找明天。
3.請學生點數 10 月共有幾個星期二和星期四。
4.教師先請學生報讀昨天日期是幾月幾日,再推
論並查找今天。
三、找出指定日期的該月分月曆
1.請學生拿出附件 32,並將自己的生日這天圈起
來。
四、進行不同月分、不同日期的先後順序比較
1.教師請學生利用附件 32 找出小甲、丹丹、多多
的生日各是星期幾。
2.今天是 4 月 24 日,討論不同月分的先後關係,
誰是第一個過生日。
練習:教師請學生利用附件 32 找出三個節日分別
為幾月幾日,再進行日期的先後排序,並圈出答
案。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第十七週
八、兩位數的
加減法
8-1 兩位數的
加法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8-1 兩位數的加法
一、利用積木解決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加法
問題
1.引導學生點數積木有幾條橘色積木和幾個白色
積木知道答案。
2.列出加法算式,記錄過程和答案。
二、利用積木和錢幣解決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
的加法問題
1.引導學生透過積木,點數合起來共有幾個十幾
個一。
2.引導學生透過錢幣,點數合起來共有幾個十幾
個一。
3.列出加法算式,記錄過程和答案。
三、透過積木解決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加法問
題
1.引導學生透過積木,以 10 個白色積木換一條橘
色積木的方式,理解進位加法。
1.實作:利用積
木或錢幣等具
體物品,模擬
兩位數加減一
位數的加法運
算過程。
2.紙筆評量:能
正確列出題目
對應的加法算
式,並求出答
案。
3.口語評量:解
釋圖示表徵
中,10 個合起
來換算為 1 個
的運作方式。
【多元文化教育】
多 E1 了解自己的
文化特質。
多 E2 建立自己的
文化認同與意識。
2.列出加法算式,記錄過程和答案。
四、透過錢幣解決兩位數和一位數進位的加法問
題
1.透過錢幣 10 個一元合起來是 1 個十元,理解進
位加法。
2.列出加法算式,記錄過程和答案。
五、透過圖示解決兩位數和一位數進位的加法問
題
1.透過畫 和 ,10 個 合起來是 1 個 ,理解
進位加法。
2.列出加法算式,記錄過程和答案。
動動腦:觀察算式中數字關係知道答案
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並發表 36+4 和 36+14 兩
個算式有什麼關係?
2.已經知道 36+4=40,36+14 會是多少,學生
發表解題想法。
第十八週
八、兩位數的
加減法
8-2 兩位數的
減法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8-2 兩位數的減法
一、用積木操作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的減法問
題
1.請學生用橘色積木和白色積木表示 27 個橘子。
2.引導學生從 7 個白色積木中,拿走 4 個得到答
案,並列出減法算式。
二、用錢幣操作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的減法問
題
1.請學生用十元和一元表示 36 元。
2.引導學生從 6 個一元的錢幣中,拿走 5 個一元
得到答案,並列出減法算式。
三、用 、 操作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減法
問題
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並利用 和 的表徵以畫
掉表示拿走,再用減法算式記錄過程和答案。
四、用 、 操作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減法
問題
1.實作:利用積
木或錢幣等具
體物品,模擬
兩位數減一位
數的減法運算
過程。
2.紙筆評量:能
正確列出題目
相對應的減法
算式,並求出
答案。
3.口語評量:解
釋透過語意轉
換,將比較型
問題轉化為拿
走型思考的過
程。
【家庭教育】
家 E9 參與家庭消
費行動,澄清金錢
與物品的價值。
1.引導學生自行畫出 和 的表徵,並畫掉表示
拿走,再用減法算式記錄過程和答案。
五、用語意轉換的方式,解決兩位數減兩位數不
退位的比較型減法問題
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並畫出 和 的表徵,再以
語意轉換的方式改成拿走型的思考模式,解決比
較型的減法問題。
六、用 1 個 換 10 個 的方式,解決兩位數減一
位數,拿走型退位減法問題
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利用 和 的表徵再畫掉
拿走的部分,解決拿走型的退位減法問題,並用
算式記錄過程和結果。
2.引導學生討論個位數的 2 個 減 4 個 不夠減,
將十位數的 1 個 換成 10 個 ,解決拿走型減法
問題。
七、用 、 解決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減法問
題
1.引導學生根據題意自行畫出 、 ,並用 1 個
換成 10 個 ,解決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減
法問題。
4.觀察:觀察學
生在拿走表徵
中處理退位的
策略與方法是
否恰當。
第十九週
八、兩位數的
加減法
8-3 加一加,
減一減、練習
園地
數-E-A2 具備
基本的算術操
作能力、並能
指認基本的形
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
活情境中,用
數學表述與解
決問題。
8-3 加一加,減一減
一、解決兩物價格合成的問題
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算出兩物共要付多少元。
二、解決兩物的差價問題
1.引導學生列出算式,算出兩樣物品相差多少
錢。
三、解決找錢的問題。
1.引導學生列出算式,算出要找回多少錢。
四、買 2 個相同物品的付錢問題。
1.引導學生理解買兩個相同物品要付兩個一樣的
錢,列出算式,算出共要付多少錢。
動動腦:思考買兩樣東西帶的錢夠不夠付
1.能從題目中找出標價。
2.列出算式並計算合起來的金額,已經超過 50
元,所以不夠付。
1.紙筆評量:能
正確列出兩物
價格合成或價
差的算式,並
求出正確答
案。給定付款
金額和應付金
額,能正確計
算應找回的錢
數。
2.實作:在生活
化情境中,模
擬購物付款及
找錢的實際過
程。
【閱讀素養教育】
閱 E11 低年級:能
在一般生活情境
中,懂得運用文本
習得的知識解決問
題。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第二十週
九、分類整理
9-1 分類、9-
2 記錄
數-E-B2 具備
報讀、製作基
本統計圖表之
能力。
9-1 分類
一、資源回收的分類
1.教師與學生討論資源回收的重要。
2 請學生拿出附件 33 的貼紙,進行分類。和學生
討論如何分類?引導學生說明分類的方法。
二、依據分類結果點數
1.學生拿出附件 34 的圖卡,進行分類。
2.學生發表分類的方式,並進行點數。
3.將附件 34 依顏色分類,請學生點數各種顏色的
數量。
4.將附件 34 依形狀分類,請學生點數各種形狀的
數量。
9-2 記錄
一、用不同的方式記錄,依據分類結果點數
1.箱子裡放入三種顏色的跳棋(或球),每拿出一個
跳棋(或球),就做一個畫記。
2.接著在黑板上,畫出 3 個表格,上面標示紅
色、藍色、黃色,每拿一個跳棋(或球)就做一個
記號。
3.等每位學生輪流抽過一次跳棋(或球)以後,教師
將抽跳棋(或球)的結果記錄在黑板上。
4.引導學生認識記錄的方式有很多種方法,可以
畫顏色、畫○、或用「正」記錄。
5.點數每種顏色的跳棋(或球)有幾個。
動動腦:根據需求去選取適合的紀錄
1.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哪個紀錄能看出抽出的
順序、哪個紀錄能看出顏色的數量。
1.實作:利用實
物材料(如貼
紙、圖卡),依
據不同特徵進
行物品分類。
2.口語評量:解
釋自己所採用
的分類原則和
方法。
3.紙筆評量:根
據分類結果,
正確點數各類
別中物品的數
量。
【環境教育】
環 E2 覺知生物生
命的美與價值,關
懷動、植物的生
命。
【能源教育】
能 E8 於家庭、校
園生活實踐節能減
碳的行動。
二、透過實作活動作畫記並統計結果
1.引導學生思考符合條件的人選,提名後,請學
生說說看提名的理由。
2.指導學生使用附件 35 進行活動,投票、畫記並
記錄票數,公布結果。
第二十一
週
九、分類整
理、學習加油
讚(二)
9-3 報讀、練
習園地、綜合
與應用、看繪
本學數學、生
活中找數學、
數學園地
數-E-A1 具備
喜歡數學、對
數學世界好
奇、有積極主
動的學習態
度,並能將數
學語言運用於
日常生活中。
數-E-B1 具備
日常語言與數
字及算術符號
之間的轉換能
力,並能熟練
操作日常使用
之度量衡及時
間,認識日常
經驗中的幾何
形體,並能以
符號表示公
式。
數-E-B2 具備
報讀、製作基
本統計圖表之
能力。
9-3 報讀
一、將畫記改為數字紀錄,並整理為表格。
1.學生報讀每人投中的球數,並將數量填入。
2.討論投中最多次的人是誰呢?投中最少次的人
是誰呢?
二、資料的整理與統計跟報讀
1.引導學生看情境圖回答問題。
2.討論:有幾種動物參與票選呢?每種動物各得
幾票?從「正」字畫記中,可以看出喜歡哪種動
物的人最多?喜歡哪種動物的人最少?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綜合與應用
一、熟悉 100 以內的加、減法。
1.教師引導學生計算每個小朋友手上拿的算式卡
答案。
2.將小朋友的算式卡與正確的禮物答案連起來。
二、點數錢幣圖示,比較付的錢多少。
1.引導學生點數三個小朋友分別付了多少錢買一
盒彩色筆。
2.比較誰花的錢最多,代表他買到的彩色筆最
貴。
三、完成月曆,報讀日期。
1.引導學生利用附件 32,完成月曆上的空格。
2.引導學生找出 8 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是 8 月幾日,
再找出第四個星期日。
3.依序找出哪幾日是星期一,哪幾日是星期五,
再點數共有幾天。
1.紙筆評量:將
實物或圖像資
料轉換為數字
記錄。
2.實作:能正確
完成空白月曆
的填寫,並報
讀指定日期。
3.觀察:從圖畫
中辨識不同形
狀和數量的物
件,進行分類
及點數。
4.口語評量:舉
例說明生活中
可見 100 個物
件的實例。
【環境教育】
環 E2 覺知生物生
命的美與價值,關
懷動、植物的生
命。
【閱讀素養教育】
閱 E3 熟悉與學科
學習相關的文本閱
讀策略。
看繪本學數學《愛的新衣》
1.教師可提問:猜猜《愛的新衣》是說什麼樣的
故事?看看封面上有什麼呢?
2.全班共讀《愛的新衣》
3.教師可提問:
(1)「有哪些不同形狀的扣子?」引導學生從圖片
中找出各種形狀的扣子。
(2)「紅色的扣子有幾顆?」引導學生從圖片中點
數個數。
(3)「應該要如何分類扣子」讓學生練習分類。
生活中找數學
一、認識各國及臺灣的錢幣。
1.介紹錢還沒發明以前,是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做
交易。
2.圈出臺灣的錢幣。
數學園地
一、介紹生活中所出現的 100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剛好是 100
個。
二、蛇棋大挑戰遊戲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