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一年級數學:比長短教學活動教案

格式
pdf
大小
352.39 KB
頁數
10
作者
KNS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10-09,离现在 1 1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國小數學領域第一冊(1 上)  第 2 單元  比長短 

設計理念:量與實測所處理的測量度從知覺上可分為「感官量」與「工具量」

。感官量是指可

以用身體的感覺器官去發覺此量的存在,例如:長度、重量等。工具量是指須利用工具測量才

可得知此量,例如時間。對一年級學童來說,工具量是感官量中最易察覺,也是最生活化的

測度量,因此,在教學上先讓學童直觀的比較兩直線物的長(直觀比較);學會對齊兩直線物

的一端後再比較物品的長短(直接比較)。接著辨別直線和曲線的差異後,讓學生找出教室中

有直線和曲線的物品。對於不能直接比較長短的物品,則採用複製長度的方式來進行活動(間

接比較)。最後將高矮、厚薄的長度量以線段呈現,來強化學生對長度的概念。                   

background image

領域/科目 

數學 

設計者 

 

實施年級 

一年級 

總節數 

共 四 節,160 分鐘 

單元名稱 

第二單元 比長短 

設計依據 

學習重點 

學習 

表現 

n-I-7  

 

理解長度及其常用單位,並做實

測、估測與計算。 

心 

養 

-

E

-

A

1

  

 

 

 

 

 

 

-

E

-

B

 

 

 

 

 

 

 

 

 

-
E

-
C

2

  
 

具 備 喜 歡 數

學、對數學世

界好奇、有積

極 主 動 的 學

習態度,並能

將 數 學 語 言

運 用 於 日 常

生活中。 

具備日 常語

言與數 字及

算術符 號之

間的轉 換能

力,並 能熟

練操作 日常

使用之 度量

衡及時 間,

認識日 常經

驗中的 幾何

形體, 並能

以符號 表示

公式。 

樂於與 他人

合作解 決問

題並尊 重不

同的問 題解

決想法。 

學習 

內容 

N-1-5  

 

 

S-1-1 

長度(同 S-1-1)

:以操作活動為

主。初步認識、直接比較、間接

比較(含個別單位)

。 

長度(同 N-1-5)

:以操作活動為

主。初步認識、直接比較、間接

比較(含個別單位)

。 

background image

議題融入 

學習 

主題 

【科技教育】科技知識 

實質 

內涵 

科 E2 了解動手實作的重要性。

 

與其他領域/ 

科目的連結 

生活 

教材來源 

翰林版數學課本第一冊 

教學設備/ 

資源 

1.數學課本。 

2.數學習作。 

3.數學附件 10、11。 

4.長短不一的鉛筆 3~5 枝。。 

5.長短不一的跳繩或不具彈性繩子 3~5 條。 

6.長短不一的吸管 3~5 枝。 

7.厚薄不同的書本 3~5 本。 

8.尼龍繩一捆。 

9.長寬視覺不容易辨識的書本數本、圖卡數張、盒子數個。 

學習目標 

1.  認識物品的長並用直觀或直接比較兩直線物的長。 

2.  認識直線與曲線,並會比較長短。 

3.  知道高矮、厚薄也是一種長度,並會做直接比較。 

4.  透過長度的複製做間接比較。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分) 

評量

方式 

備註 

第一節 

一、準備活動 

(一)教師利用單元情境頁,藉由小朋友們參觀假日農作市集時

的情境故事,初步感受生活與數學的連結,引起學習數學

的興趣。 

1.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有跟父母到過傳統市場或是農作市

集的經驗嗎?在傳統市場或農作市集裡,賣些什麼東西

呢?」 

2. 教師請學生請學生看過課本單元頁後,提問:「說一說,圖

片裡有哪些攤位?他們是賣些什麼呢?」 

3. 教師提問:「找找看,除了茄子有長有短,還發現了什麼不

同長短的東西呢?」 

 

二、發展活動 

(一)直觀比較兩物件的長 

 

 

 

 

 

 

 

 

 

 

 

 

 

 

 

 

 

 

 

 

 

 

口頭

評量 

 

 

 
 

 

 

 

 

 

 

 

 

 

 

 

 

 

學生實際操作,
碰觸鉛筆指出,

並回答:鉛筆的

background image

1. 教師以 p.22 例題 1 布題:

「拿出一枝鉛筆比比看?鉛筆的

長在哪裡?」 

2. 教師拿出一枝鉛筆展示,並提問:「鉛筆的長在哪裡?」 

 

3. 教師口語說明並以動作示範比出鉛筆的長。鉛筆的長就是從

這一端到另一端。

 

4. 教師請學生拿出鉛筆,並提問:

「比一比,鉛筆的長在哪裡?」 

5. 教師以 p.22 例題 2 布題,拿出兩枝鉛筆握在手中,露在

外面的部份一樣長來展示,並提問:

「哪一枝鉛筆比較長?

要怎麼比才能找到答案呢?」 

6. 教師引導學生分別指出兩枝鉛筆的長在哪後,再將兩枝鉛筆

的一端對齊,再比較長短。 

 

 

7. 教師請學生兩兩比較,先指出對方鉛筆的長在哪裡?再比較

鉛筆的長短。 

 

 

 

8. 請每位學生隨機拿出一枝鉛筆,教師抽選任兩位學生,請他

們拿著自己的鉛筆上臺比比看,誰的鉛筆比較長? 

9. 練習:「把比較長的圈起來。」 

(1) 教師說明如何作答,請學生個別完成。 
(2) 教師請學生上臺指出各物件的長在哪後,再說出比較的

結果。 

 

(二)認識直線和曲線 

1. 教師以 p.23 例題 3 布題:

「說一說,這兩條跳繩哪裡不一

樣?」 

2. 教師事先準備至少三條不具彈性且顏色不一樣的繩子。先將

任意一條繩子拉直擺在桌上,其餘繩子可隨意攤在桌上擺

放,再提問:

「有幾條繩子,哪一條和其他繩子擺的方式不

一樣?」 

3. 教師說明直線和曲線。當我們在跳繩時,跳繩會變彎的,像

10 

 

 

 

 

 

 

 

 

 

 

 

 

 

 

 

 

 

 

 

 

 

 

 

 

 

 

 

 

 

 

 

 

 

 

 

 
 
 

 

 

 

 

口頭

評量 

 

操作

評量 

 

 

 

 

 

 

 

 

 

 

 

 

 

 

 

 

 

 

紙筆

評量 

 

 

 

 

 

口頭
評量 

 

操作
評量 

 

長是從這裡到這

裡。 

 

 

 

 

 

 

 

 

某一端對齊, 

或將之直放或橫

放 皆 須 討 論 比

較。 

如 鉛 筆 兩 枝 鉛

筆等長,再說明

長 度 相 同 時 稱

呼為一樣長。 

 

 

 

 

 

 

 

 

 

 

 

 

學 生 實 際 碰 觸

跳 繩 指 出 跳 繩

的長,並回答:

從這裡到這裡。 

 
 

 

 
繩 子 比 該 物 品
長一些就好。 

background image

這種彎彎的線,我們就叫作「曲線」

,再將彎曲的繩子拉直

的過程,接著引入課本的情境,像這種直直的線,我們就叫

作「直線」

。 

4. 教師將桌上的繩子重新散擺,並請學生利用桌上的繩子,上

臺做出直線或曲線。 

5. 練習:「是直線的打,是曲線的畫○。」 

(1) 教師說明如何作答,請學生個別完成。 
(2) 全班共同討論答案。 

 

(三)直線與曲線的長短比較:兩物件比較長短時,會指出其一

物件比較長。 

1. 教師以 p.24 例題 4 布題:

「哪一條跳繩比較長?比比看。」 

2. 教師事先準備兩條跳繩,並配合課本 p.23 例題 3 圖片所

示,一為曲線,一為直線。 

3. 教師提問:「跳繩的長在哪裡?」並請學生上臺分別指出。 

 

 

 

4. 教師提問:「比一比,哪一條跳繩的比較長?」並請學生上

臺拿跳繩進行比較。 

5. 教師提問:「學生可以一彎一直,只對齊一邊比嗎?」待學

生能說出不可以後,再說明比較的是跳繩的長,需先將彎曲

的跳繩拉直後,再對齊一邊比,會比較好比。 

 

(四)直線和曲線的比較:兩物件比較時,一物件比較長,也可

以說是另一物件比較短。 

1. 教師以 p.25 例題 5 布題:

「木條和繩子,哪一個比較長?

哪一個比較短?比比看。」 

2. 教師事先準備幾條沒有彈性的繩子。以教室中的物品為比較

的對象,將繩子彎曲和物品的頭尾對齊。 

3. 教師提問:「哪一個比較長?哪一個比較短?要怎麼比才知

道?」 

 

 

4. 教師請學生觀察課本皮皮的做法,提問: 

「皮皮是怎麼比較木頭和繩子哪一個比較長,哪一個比較

短?」 

5.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繩子比較長後,再引導學生說出木頭比較

短。 

6. 教師請學生觀察課本美美的做法,提問: 

 

 

 

 

 

 

 

 

 

 

 

 

 

 

 

 

 

 

 

 

 

 

 

 

 

 

 

 

 

13 

 

 

 

 
 

 

 
 
 

 

 

 

 

紙筆

評量 

 

 

 

 

 

 

 

 

 

口頭

評量 

 

 

 

 

 

 

操作

評量 

 

 

 

 

 

 

 

 

 

 

操作

評量 

 
 

口頭

 

 

 

 

 

 

 

 

 

 

 

 

 

學 生 能 回 答 把

繩子拉直,對齊

一邊後再比。 

 

學 生 能 回 答 將

繩子拉直,繩子

的 兩 端 都 比 木

頭長一些。 

 

 

學生除了說出哪

一物比較短,教

師進一步引導學

生說出另一物比

較長。 

 

 

 

 

 

 

 
 

 

 
 
  

background image

「美美是怎麼比較木頭和繩子哪一個比較長,哪一個比較

短?」 

 

 

7. 教師總結比較物品長短的方法。 
8. 練習:「把比較短的繩子畫○。」 

(1) 教師說明如何作答,請學生個別完成。 
(2) 全班共同討論,學生先說明物品的長後再進行比較。 

 

 

 

三、綜合活動 

(一)我學會了 

1. 教師提問:「哪一位小朋友可以說一說,這一堂數學課,我

們認識了什麼?」 

2. 教師說明作業內容:數學習作第 14-15 頁。 

 

 

第二節 

一、準備活動 

(一)我會說也會比 

1. 教師準備長短不一的吸管 5 枝,一端對齊,手心握住不齊

端,請三位學生上臺抽吸管。 

2. 三位學生需分別用手比出抽到的吸管長在哪裡?再進行比

較,找出最長的吸管。 

 

二、發展活動 

(一)身高的比較 

1. 教師以 p.26 例題 1 布題:

「比一比身高。誰比較高?比較

矮?」 

2. 教師提問:「身高是什麼?從哪裡到哪裡?」 
3. 教師請一位學生上臺,由其他指出這位學生的身高在哪裡? 
4. 教師配合課本圖片的情境,提問:「這樣比對嗎?」 

 

 
 

 

5. 教師提問:「該怎麼比會比較好比?」 
6. 教師任請兩位學生上臺,比較誰的身高比較高?誰比較矮? 

 

 

 

 

 

 

 

 

 

 

 

 

 

 

 

 

 

 

 

 

 

 

 

 

 

 

 

 

 

 

 

 

 

 

13 

 

 
 
 

評量 

 

 

 

 

紙筆

評量 

 

口頭

評量 

 

 

 

口頭

評量 

 

作業

評量 

 

 

 

 

口頭

評量 

操作

評量 

 

 

 

 

口頭

評量 

操作

評量 

 
 

 

 
 

 

 

 

 

 

 

 

 

 

 

 

 

 

 

 

 

 

 

 

 

 

 

學生能說出兩人

都要站直比,教

師再說明要站在

同一個地方比才

公平。 

 

 

 

學 生 除 了 能 指

出誰比較高,教

師需進步一引導

說出另一位比較

矮。 

 
 

引導學生觀察比

較的起始點在哪
裡。 
 

background image

 

 

 

7. 練習:「比比看。」 

(1) 教師說明如何作答,請學生個別完成。 
(2) 全班共同討論,學生先指出圖片中人物的身高,觀察是

否為相同的起始點,再進行比較。 

 

 

(二)厚薄的比較 

1. 教師以 p.27 例題 2 布題:

「哪一本書比較厚?哪一本比較

薄?比比看。」 

2. 教師拿出兩本厚薄不同的書,配合課本情境展示,提問:

「哪

一本書比較厚?哪一本書比較薄?比比看。」 

3. 教師提問:「書的厚薄指的是書的哪裡到哪裡?」請學生上

臺以手比出書的厚度。 

4. 教師將兩本書一本直立展示,一本平放展示,提問:「可以

這樣比嗎?該怎麼比,比較好比?」請學生上臺操作比較。 

5. 教師總結厚度的概念,再一次協助學生釐清比較的是書的厚

度,不是書本的大小。 

 

 

 

 

 

 

 

 

 

 

 

 

6. 練習:「比比看。」 

(1) 教師說明如何作答,請學生個別完成。 
(2) 全班共同討論,學生先指出圖片物品的厚度,再進行比

較。 

 

 
 
 

 

 

 

 

 

 

 

 

 

 

 

 

 

 

 

 

12 

 

 

 

 

 

 

 

 

 

 

 

 

 

 

 

 

 

 
 

 

 
 
 

 

 

紙筆

評量 

 

 

 

 

 

 

 

 

口頭

評量 

 

 

操作

評量 

 

 

 

 

 

 

 

 

 

 

 

 

 

 

 

 

紙筆
評量 

口頭

評量 

 
 

 

書 的 厚 度 就 是

書 背 從 一 端 到

另一端,學生需

實際操作指出。 

學 生 能 說 出 將

書 本 擺 同 樣 的

方式再比較。 

學 生 能 指 出 哪

一 本 書 比 較

厚,教師引導學

生 進 一 步 說 出

另 一 本 書 比 較

薄。 

 

練 習 ② 為 三 物

厚薄的比較。 

 

 

教 師 需 協 助 澄

清理解「最」厚

的意義。 

 

 

 

 

 

引 導 學 生 說 出

哪 一 本 書 最

厚 ? 哪 一 本 書

最薄? 

引 導 學 生 說 出

誰 最 高 ? 誰 最

矮? 

 
 

 

 
 
 

background image

三、綜合活動 

(一)超級比一比 

1. 教師準備數本書,放在不透明箱子中。 
2. 任請三位學生上臺各抽一本故事書,個別由學生指出該書本

的厚度。 

3. 請學生依序將抽出的書由薄到後進行排列。 

 

 

 

4. 教師任請兩組,每組派三位學生上臺。再請學生依序由矮到

高進行排列。 

 

(二)我學會了 

1. 教師提問:「哪一位小朋友可以說一說,這一堂數學課,我

們認識了什麼?」 

2. 教師說明作業內容:數學習作第 16-17 頁。 

 

 

第三節 

一、準備活動 

(一)找一找長在哪裡 

1. 教師利用教室裡的物品,任選一位學生上臺指出該物品的長

在哪裡? 

例如:粉筆的長在哪裡?學生課桌的高在哪裡?書櫃的高在

哪裡?字典的厚在哪裡?板擦的厚在哪裡? 

 

二、發展活動 

(一)間接比較兩物件的長度 

1. 教師以 p.28 例題 1 布題:「比一比,做做看。」 
2. 教師提問:「牙刷不能直接拿起來比較,要怎麼幫皮皮找到

他的牙刷?」 

 

 

 

 
 

3.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請學生拿出附件 10,剪下跟紅牙

刷一樣長的紙條,再和黃牙刷做比較。 

 
 

 

 

 

 

 

 

 

 

 

 

 

 

 

 

 

 

 

 

 

 

 

 

15 

 

 

 

 

 

 

 

 

 

 

 

 
 
 

 

 

口頭

評量 

操作

評量 

 

 

 

 

 

 

 

口頭

評量 

 

作業

評量 

 

 

 

 

 

口頭

評量

操作

評量 

 

 

口頭

評量 

 

 

 

 
 

 

操作
評量 

 

 

 

 

 

 

此 例 題 為 引 導

活動,需藉由實

作 來 建 立 複 製

物品長的概念。 

 

複 製 物 品 長

時,需留意學生

操作時,紙條要

拉直。 

 

 

 

 

 

 

 

 

 

 

學 生 須 能 說 出

哪 一 條 紙 條 比

較 長 ? 哪 一 條

紙條比較短? 

 

 

 

 

 

 

 
 

 

 
 
 

background image

4. 教師請學生以剛剛剪下來的紙條,和課本上的 2 條緞帶做比

較,找出比紅牙刷短的緞帶。 

5. 教師提問:「哪一條緞帶會比紙條長?哪一條緞帶會比紙條

短?」 

6. 教師總結:找到比紙條短的緞帶就會比紅牙刷短。 
7. 教師利用教室內不方便移動的物品,發下紙條或繩子,請學

生實際複製長度後,進行比較。例如:學生名牌的長跟課本

上的紅牙刷誰比較短? 

 

(二)複製物品的長度,間接比較直線物的長 

1. 教師以 p.29 例題 2 布題:

「做一做,比一比。哪一條飛魚

比較長?」 

2. 教師請學生拿出附件 11 的藍、紅紙條,分別剪出與 2 條飛

魚一樣長的紙條。 

3. 教師讓學生比較兩條紙條的長度,再由紙條比較的結果,說

出哪一條飛魚比較長(短)

。 

 

 

4. 練習:「藍色飛機比綠色飛機長,圈出正確的圖。」 

(1) 教師說明如何作答,請學生個別完成。 
(2) 全班共同討論,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藍色飛機比綠色飛機

長,所以藍色飛機比較長,應該要選擇藍色紙條比較長

的選項。 

 

三、綜合活動 

(一)我學會了 

1. 教師提問:「哪一位小朋友可以說一說,這一數學課,我們

認識了什麼?」 

2. 教師說明作業內容:數學習作第 18-19 頁。 

 

 

第四節 

一、準備活動 

(一)比一比 

1. 教師請學生攜帶三明治或夾心餅乾,先指出厚在哪裡?再分

類比較。 

2. 誰帶的三明治最厚? 
3. 誰帶的夾心餅乾最薄? 

 

二、發展活動 

 

 

15 

 

 

 

 

 

 

 

 

 

 

 

 

 

 

 

 

 

 

 

 

 

10 

 

 

 

 

 

 

 

 
 

 

10 

 
 

 

 

操作

評量 

 

 

 

 

口頭

評量 

 

 

 

 

 

 

 

 

 

 

口頭

評量 

 

 

 

 

作業

評量 

 

 

 

 

 

口頭

評量
操作

評量 

 
 
 

 

 

 

 

 

 

 

 

 

 

 

 

 

 

 

 

 

 

 

 

 

 

 

 

 

 

 

 

 

 

 

教師行間巡視,

對於有困難的學

生給予指導。 

 
能 正 確 說 明 解

題想法 

background image

 

(一)間接比較兩物件的長度 

1. 教師以 p.30 例題 3 布題:

「剪一條和水桶把手一樣長的繩

子。」 

2. 教師提問:「找出比繩子長的東西,說說看,這些東西也比

水桶把手長嗎?」 

3. 請教師準備沒有尼龍繩或是沒有彈性的繩子。 
4. 教師請學生練習用繩子做出和水桶把手一樣長的長度後,再

進行比較。 

 

(二)間接比較兩物件的長 

1. 教師以 p.30 例題 4 布題:

「哪一個便當袋的背帶比較長?」 

2. 請學生思考便當袋的背帶不能剪下來,要怎麼比長短?請學

生發表自己的想法。 

3. 師生共同討論用兩條繩子要如何怎麼比較? 
4. 教師發給每組 2 條繩子,請學生用課本上的做法比比看,哪

一個的便當袋的背帶比較長?  

 

三、綜合活動 

(一)完成練習園地 

1. 教師請學生先自行完成課本 p.31~32 練習園地。 
2. 教師逐題請學生說明解題想法,全班共同討論答案是否正

確。 

 

(二)我學會了 

1. 教師提問:「哪一位小朋友可以說一說,這一堂數學課,我

們認識了什麼?」 

2. 教師說明作業內容:數學習作第 20-21 頁。 

 

 

~本單元結束~ 

 

 

 

 

 

 

 

 

 

 

 

 

10 

 

 

 

 

 

 

 

 

 

 

 

 

 

 

口頭

評量 

 

 

操作

評量 

 

 

 

口頭

評量 

 

 

操作

評量 

 

  

作業

評量 

 

口頭

評量 

 

口頭

評量 

 

作業

評量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