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9
,离现在 1
年 9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新生兒黃疸
1/2
一、認識新生兒黃疸?
種類
生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
定義
出生二、三天後,血液中累積較
多的膽紅素,使皮膚及眼睛開始
變黃,3-5 天達高峰,約 7~10
天即可漸漸消失,約 60%的新生
兒會有,稱為「新生兒生理性黃
疸」。
出生 24 小時內,足月兒黃疸一週
以上、早產兒二週以上,就應考
慮是不是其它原因所引起的「病
理性黃疸」。
發生
原因
1.肝細胞尚未成熟,無法代謝所有
膽紅素。
2.新生兒出生腸道為無菌狀態,沒
有足夠細菌與未結和膽紅素作
用。
1.母子的血型或 Rh 因子不合。
2.細菌及病毒所引起的新生兒感
染,如:先天性梅毒,德國麻
疹等。
3. 血 球 內 缺 乏 某 種 酵 素 所 引 起
(G6PD)。
4.藥物引起:如磺胺類藥物。
5.敗血症。
6.其它,如:血癌、嚴重皮下出
血、肝膽疾病、先天性肝炎、
膽道閉鎖、先天性甲狀腺機能
不好、母親有糖尿病
…..等。
初期
症狀
活動力下降、嗜睡、吸吮力減
弱、厭食、嘔吐
活 動力 下降 、嗜睡 、吸 吮力 減
弱、厭食、嘔吐
嚴重
症狀
嚴重時會不安、哭聲尖銳、四肢
僵硬、抽筋、最後造成腦性麻痺
或死亡
二、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方式?
醫師評估後,依照黃疸指數,會採取下列三種方式:
1.黃疸照光治療。
2.藥物(口服或注射)。
3.換血。
新生兒黃疸
2/2
三、新生兒黃疸應注意事項
1.新生兒剛出生的兩星期.在充足的白光或自然光下觀察膚色及眼白的顏色變
化。
2.少部分餵母奶之嬰兒,生理性黃疸會有延長的情形,若皮膚顏色變的更黃時,
應立即就醫。
3.當新生兒顯得較軟弱,吸吮力減弱、嗜睡、嘔吐、厭食等現象時,應立即回診
就醫。
4.母親應先知道自己和先生的血型(包括:Rh 及 ABO 血型),可提供醫師診斷黃
疸原因。
5.嬰兒出生後避免亂服成藥。
6.如果前一胎小孩發生過嚴重黃疸,下一胎也可能發生同樣的情形,所以在懷孕
時及生產時,應告訴醫師,並注意黃疸的情形。
7.注意大便顏色,若大便顏色呈現灰白色,
可能為肝膽疾病,應立即就醫。
參考資料
林元淑(2023)‧高危險性新生兒之護理‧於陳月枝總校閱,實用兒科護理-基礎觀點(一版,
123-132 頁) ‧華杏。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2021)‧委託台灣兒科醫學會編制,兒童健康手冊(16 版,20 頁)‧衛
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謝玉惠(2019)‧新生兒黃疸光線治療‧於李淑杏等編,產兒科護理技術(四版,323-326 頁)‧
華杏。
陳月枝(2022)‧常見之高危險新生兒疾病‧於陳月枝總校閱,實用兒科護理(九版,154-167 頁)‧
華杏。
院址:600 嘉義市忠孝路 539 號 網址:www.cych.org.tw 諮詢服務電話:05-2765041
新生兒中心:轉 3882、3883 護理部 新生兒中心制訂/新生兒科協助審視/護理指導組審閱
編號 R004 修訂日期:2024 年 06 月 12 日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