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5
,离现在 1
年 36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與宋元思書 國文上課講義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認識駢文
1.什麼是駢文:
先秦文章本無駢、散之分,駢文的形成,其實是在《楚辭》
、漢賦之後,文學潮流自然發展
的結果。就篇章與寫作的素材來看,駢文原是散文的一類,隨著賦體的發展,漸漸濡染了整
(即在語句上要駢偶並行,多用四六句式)
、儷(文詞上要鎔裁用點、講求華美)
、諧(音律
要和諧、平仄相對)的要求,而形成所謂的駢語、駢文。著名學者王夢鷗先生說:
「魏 晉六
朝文體的形成,只是一個文章辭賦化的現象。」意即在此。
大致來說,先秦兩漢是駢文醞釀期,魏晉是形成期,劉宋是發展期,齊梁是成熟期。也就
是說,南北朝是駢文的全盛時代,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世稱「徐庾體」
。
駢文一般採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在晚唐被稱為「四六」
,自宋至明,沿用「四六」的名
稱,清代才稱「駢體文」
,一般簡稱為「駢文」
。
2.別稱:
(1)四六文:因為大多使用四六句式的特色,被稱為四六文。
(2)駢四儷六:因為柳宗元乞巧文中說:「駢四儷六,錦心繡口」而得名。
(3)今體:晚唐李商隱在樊南四六甲集序中,以古文與今體對稱,古文專指散體,今體即指駢
文。
(4)駢體、駢文:到了清朝,駢體與駢文的名稱才盛行於世。
二、從文章句子形式來整理與宋元思書一文
1.本文共幾句?( )、共( )字。
2.每句( )字最多,有幾句?( );其次是( )字,有幾句?( )
3.對偶的文句子有:
(1) 單句對─對偶句式,以一句對一句。
(2) 隔句對─對偶句式,以二句對二句。
(3) 句中對─對偶句式,以一句子中,上下字詞可以互相成對
三、從文章形式段落判讀:
1.本文共( )段。
2.提取每段重點關鍵字詞:
(1)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
(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4)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5)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6)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疎條交映,有時見日。
3.全文關鍵字詞為:
4.本文可以切分成( )個意義段:
四、文本內容歸納分析:
1. 依據意義段一,請將作者此次旅遊的資訊,整理在下表之中。
天候狀況
旅遊地點
交通工具
旅人心情
景觀特色
旅遊
資訊
晴空萬里
旅程起迄、
距離
乘船
閒適自在
山光水色
獨一無二
文本
證據
2. 閱讀意義段二,請觀察作者如何描寫富陽至桐廬 富春江「異水」之美?
作者所在位置
作者觀看視角
作者所見景象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呈現異水特色
呈現狀態效果
□靜態 □動態
□靜態 □動態
3. 根據意義段二,作者又是如何描寫富春江岸邊「奇山」之美?
作者所在位置
作者觀看視角
作者所見景象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呈現奇山特色
呈現狀態效果
□靜態:
(
)修辭
□動態:
(
)修辭
□靜態:(
)修
辭
□動態:
(
)修
辭
4 依據意義段二,請問作者怎麼描寫山谷的自然聲籟?(摘要+推論策略)
聲音遠近
山谷各種聲籟匯聚
呈現狀態效果
由( )聲
到( )聲
水聲泠泠作響
清脆激越
□以動襯靜:
(
)
□以靜襯動:
( )
鳥鳴嚶嚶成韻
蟬千轉不窮
猿百叫無絕
5.根據意義段三,整理作者因遊富春江的美景所興發的感懷。
作者行旅的感觸
推論作者觸動感悟的原因
6.想一想為什麼在山谷中徜徉可以讓人俗慮全消?當作者放下心中雜念,全然放鬆的享受當
下時,他觀察到什麼獨特的美景?
五、語文充電站
(一)「名」「字」辨析──古人的「名」與「字」是互有關係的,因「字」是根據「名」來取
的。如吳均,字叔庠。因為他在家排行老三,而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為序,
所以他的字中有「叔」字。又因古時朝廷的大學,北稱「上庠」
,南稱「成均」
,吳均取「庠」
字與自己的「均」對應,因此他的字是「叔庠」
。
(二)「名」與「字」的意思,有同義,也有反義,兩者的意義關係可分:
〈
A〉名、字含義相近或相輔;〈B〉名、字互為反義;〈C〉字中表示排行。請同學辨析下列
表格中的這些人物之「名」與「字」之間究屬何種關聯?
何種關聯,並請將其所屬「代號」填入空格中。
題
號 題
目 空
格
1
杜甫,字子美
2
陶潛,字元亮
3
諸葛亮,字孔明
4
孔丘,字仲尼
5
韓愈,字退之
六、顏色字大集合
文人對同一顏色的形容常有許多說法,如: 「丹楓」即「紅楓」,「烏雲」即「黑雲」,色
彩帶來的豐富聯想和象徵,創造文學的美感。下列詞語「」顏中所指的顏色是什麼?
詞語
顏色
詞語
顏色
1
「素」帳
7
「蒼」
「翠」
2
「皎」潔
8
點「絳」唇
3
青紅「皂」白
9
「黔」首
4
「彤」雲
10
「青」睞
5
「縹」碧
11
「緋」紅
6
「黝」黑
12
「縞」衣
七、畫出本文的結構圖
八、與
<吳均一起雲遊富春江> 線上 padlet 實作連結,請掃 QRcode,完成
練習。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