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教案:「失根的蘭花」與團隊共好實踐

格式
doc
大小
8.25 MB
頁數
30
上傳者
a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2-05-30,离现在 23 15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教案設計─失根的蘭花












攜手創造一個閃亮的未來─共好!

我們分享

我們在學習中,所擁有的自己,

團隊合作不斷努力;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

設計者:至善國中公民老師賴宏銓


頁碼

  1. 課程緣起……………………………………02

  2. 課程架構圖…………………………………03

  3. 案設計……………………………………04

  4. 輔助教材(如附件)

  1. 選舉與政治參與ppt……………………16

  1. 學習單(評量方式)

()憂國情懷……………………………………19

()民主的象徵…………………………………20

()千變萬化……………………………………21

()查查看………………………………………22

()新聞追追追…………………………………23

六、學生作品

  1. 心智繪圖………………………………………24


一、課程緣起

古人有云:「法者,罰也,平之如水;從灋去」,這一句話對於一般人來說,都會覺得相當的陌生,因為大多數人會人為,我只要不做錯事,法律的規定永遠部會上他的身,殊不知人每天所做的行為都有其一定的法律意義。

此外;大多數人的習慣是不關心國家的組織機構有哪些?一定都要等到病疾的時候,才要去投醫,然而這樣的效果,往往無法為人民解決問題,所以由平時關心國家大事、機關組織做起,可使人們清楚多數單位的權責,更可清楚明白國家的功能。於是希望藉由相同概念的整合,讓學生可以多接觸國家的組織與其相關事務,如此有助於其扮演良好公民的角色,更希望其愛惜這一個費盡千心萬苦而建立的國家。

而此份教案,也將和地理與歷史相結合,但受限於時間尚未完成,但可由架構途中了解其方向。








二、課程架構圖
























主題標題

失根的蘭花

設計者

台北市士林區市立至善國中

 賴宏銓


學習領域

社會

相關領域

本國語文-國語文社會綜合活動資訊教育人權教育

簡介

『根』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內涵,難而要有歷史悠久的內涵,必須要有強大力量來加以保護,所以這個教案會取名為『失根的蘭花』,正式引用當時國家陷於憂患中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國家對於人民的重要性,使學生思考現代的國家對其意義為何,並希望喚起學生的認同感與珍惜現今得之不易的民主果實。

主題架構圖

教案關鍵字

國家政府政黨選舉

適合年級

8年級

總節數

8/320分鐘

教 學 活 動1

標題

根的意義

說明

看了"千江有水千江月"後,心中感慨良多現今有多少人能像貞觀一樣了解自己是和家鄉融為一體?依舊記得家鄉的習俗,加以尋出根源深知中國人悠遠久大的智慧所在?在崇洋的風潮中,許多人盲目追求於流行、名牌的同時卻忘了自己是誰?自己身上所流的血,所源自何方?雙腳所踏的土地,在哪裡?可悲的是台灣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文化,有篇文章提到一個真實的例子:一個在外國的台灣留學生,當老師要每個人舉出自己國家的文化時,這個學生舉出的例子不外是書法,國畫,古詩....但外國人卻認為那些都是中國大陸的文化,而不是台灣的文化,其實,台灣的文化可多著呢!八家將,歌仔戲....許多人卻不屑一顧,當年"失根的蘭花"是比喻亡國之痛,如今,國還未滅,許多人就成了飄零的花朵了。 

能力指標

社會

1-3-3-6-了解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

6-4-6-分析國家的組成及其目的。

能力指標註解

1-3-3-6-了解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修改為1-3-3-6-了解人們對國家的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

教學步驟

順序

時間分配/引導內容/學習單/自編教材

課前準備

分配120分鐘
請學生先預習陳之藩先生的文章─『失根的蘭花』,體會一下國家對於當時的人民有何重要性,而現今社會對於自己的國家是否會有相同的感受,並且,或者是說國家對於鼓吹─地球村─的今日,以不像往日是如此的重要,並希望學生先思考對於國家目前的認知為何?
作業一:請學生就該篇文章敘寫心得感想(參考學習單編號一:憂國情懷)
作業二:請學生以心智繪圖的方法繪出對於『國家』的想法及概念(參考學習單編號二:想像空間)
作業三:請學生上網查詢與國家相關的資訊。關鍵字:國家、民主、專制、共和國、民主國、國家的起源、要素及功能、國旗、國歌、國徽等。
學習單1 憂國情懷

步驟1

分配15分鐘
1.
說明國家的源起,讓學生明白國家非是自然的產物,而是人類經由不段的奮鬥及留下無數血汗而來的。
2.
並說明諸多學說中,為何現今大家都認為國家的形成是與武力有關。

步驟2

分配15分鐘
1.
分析構成國家的要素─人民、領土、主權及政府,說明四者缺一不可。
2.
人民部分一併說明一個人要成為該國國民時,須具備的要件為何?
3.
說明領土的定義以及其範圍,並分析我國地理位置,即疆界的範圍。
4.
主權部份涉及一國之統治權,解析其對國家之重要性。
5.
政府部分則說明我國目前的組織概況。

步驟3

分配15分鐘
1.
敘述國家的類型,說明專制與民主、共和與君主國的差異。
2.
使學生有能力分析當今世界各國的體制。
3.
有能力去分析共產與民主的優缺點。
4.
民主的部份將解釋民主的特徵及民主的可貴(二二八事件)

步驟4

分配15分鐘
1.
當人發生事情的時候,會尋求相關資源,而國家就是強而有利的支援,解析國家的功能,讓學生明白國家與我們為何會有密切的關係。
2.
讓學生知道國家的組織於各個層面對我們的協助,期許學生明白自己有危難時可向何種機關尋求支援。

步驟5

分配15分鐘
1.
國家的象徵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不能遺漏國花、國旗、國歌,其對於我國的成立有多深遠的意義。
2.
希望學子們能珍惜現有的資源,努力向上。
學習單3 民主的象徵

步驟6

分配15分鐘
最後,將以心智繪圖的方式,讓學生繪出其於這個教學活動後,對於國家的認識和其一開始所繪的圖像,出現何種差異?以及其對於國家有何新的認識。
作業:請修正自己先前畫的心智繪圖,添加自己上完課後對於國家有何不同的認識。
學習單2 想像空間


學習單

編號1 憂國情懷
編號2 想像空間
編號3 民主的象徵

自編教材

參考資料來源

類別

學習領域

主題名稱/簡介/來源(網址或出版公司)

網站

社會

政治國防外交─國旗、國歌、國花
中華民國國歌、國花及國旗介紹。
©http://www.gio.gov.tw/info/vot/politics/p1-4.htm

網站

社會

民主主權
此一理論認為國家權威非但在其領土內是至高無上的,而且也不存在有其他更高的權威或國際法律可以約束其主權行為。這是一項延伸國...
©http://www.cc.ntu.edu.tw/~yang/paper-3.htm

網站

社會

二二八紀念館
介紹二二八紀念館沿格與相關展覽資料等內容。
©http://www.t228.gov.tw/


教 學 活 動2

標題

萬能的天神

說明

在承平時期,干涉最少的小政府就是好政府,所以柯林頓政府奉行小政府觀念而政績斐然。但是政經情勢動盪時,人民所期待的不會是一個垂手拱治的小政府,而希望擴大政府的功能與角色,如果政府沒認清自我角色和民眾期待,政府將淪落為小到民眾都看不起的地步。由此可知政府所能扮演角色相當多元,但是政府到底有那些功能,是我們應加以研究的。

能力指標

社會

6-3-1-說明我國政府的主要結構與功能。

能力指標註解

由於本活動之主題,基本架構是設定於認識政府的功能及架構,而以現行的能力指標來說,並無法提供更進一步的選擇與說明,所以本活動之能指標除6-3-1外,還希望學生能達成下列之能力:G-1:了解政府的意義及其型態。G-2:明白政府組織中各單位之職權。G-3:能將這些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上,能尋求到解決問題的單位。G-4:能珍惜這些單位所提供的資源。

教學步驟

順序

時間分配/引導內容/學習單/自編教材

課前準備

分配120分鐘
將學生分組上網查詢我國政府『包含地方政府』相關組織的網站,以先行了解各單位之功能與執掌。
關鍵字:政府、五院名稱、地方機關、政府的功能。

步驟1

分配15分鐘
1.
介紹中華民國政府成立的血淚史,與歷史科民國出建的部分相結合,讓學生先明白當時要成立政府是多麼艱辛。
2.
藉由當我國政府成立不易的前提下,引申說明政府的功能。
學習單1 千變萬化

步驟2

分配50分鐘
1.
解析我國政府之組織讓學生了解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之區別。
2.
分析中央及地方政府各機關組織之功能。
3.
讓學生明白近年來修憲對於我國機關組織功能產生何種差異。

學習單2 查查看

步驟3

分配25分鐘
將由前面的介紹,為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國家的政府體制,將與學生展開一場對話,題目為:『五權憲法制』的台灣。


學習單

編號1 千變萬化
編號2 查查看

自編教材

教學影片

參考資料來源

類別

學習領域

主題名稱/簡介/來源(網址或出版公司)

網站

社會

調整政府的功能與角色
說明政府組織於迎接新世紀的來臨,所應做的調整。
©http://taup.yam.org.tw/announce/9911/docs/20.html


教 學 活 動3

標題

團團轉

說明

1.團隊的力量志在於眾志成城及群策群力,並非如活動之名稱『團團轉』,如是如此,則不符人類早期之概念。
2.
所以希望將學生過去之經驗加以歸納分析,由其自行判斷團體力量結合的用意為何?
3.
進而衍伸現代『政黨』存在之目的,希望期能體會政黨之運作是建立在特定的社會與價值基礎上,經由政治資源與職位之取得,而影響公共事務處理的制度化結合。

能力指標

社會

5-3-5-4-舉例說明在民主社會中,與人相處所需的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當妥協等基本民主素養之重要性。

5-4-4-5-在面對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之間產生合作或競爭的情境時,能進行負責任的評估與取捨。

5-4-5-4-分析人際、群己、群體相處可能產生的衝突及解決策略,並能運用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當妥協等基本原則。

能力指標註解

補充能力指標:P-1:了解何為政黨及利益團體。P-2:明白政黨及利益團體的功能。

教學步驟

順序

時間分配/引導內容/學習單/自編教材

課前準備

分配120分鐘
請學生預習認識台灣社會篇第二章『與我同行』及公民課本第一冊第九課『團體的生活』之部分;並上網查詢相關資料。
關鍵字:團體的意義、團體、團體的種類、政黨、利益團體。

步驟1

分配25分鐘
1.
舉學生生活經驗,如佈置教室、打掃工作之經驗,由其分析這些工作由一個人做與由同體共同為之會產生何種差異?
2.
請學生就預習及所查詢資料發表意見。
3.
歸納整理,引導學生了解團體之意義並說明其與政黨之差別。

步驟2

分配25分鐘
1.
說文解字說明『黨』的定義。
2.
說明政黨的要素。
3.
小故事時間:政黨的起源,回歸十七世紀光榮革命。
4.
我國政黨的演變。

步驟3

分配25分鐘
1.
說明政黨得種類(一黨制、兩黨制、多黨制)
2.
分析政黨的功能及運作原則。
3.
解釋政黨於社會上、政治上及組織上之界定。
4.
小結:對學生做出步的整裡,說明課堂上所作之說明,只是供其參考,因為團體運作過程中,每人都會有不同意見,所以對於政黨的認同也會有所差異。
學習單1 新聞追追追

步驟4

分配20分鐘
1.
於團體種類中分為職業性團體、社會性團體及政治性團體,其宗旨均不相同,除說明其意義外,並進一步說明『利益團體』。
2.
比較『政黨』與『利益團體』之差別。


學習單

編號1 新聞追追追

自編教材

教學影片

參考資料來源

類別

學習領域

主題名稱/簡介/來源(網址或出版公司)

網站

社會

政黨與利益團體
說明政黨的意義。列舉政黨的功能。辨析政黨政治的要一與運作原則。
©http://content.edu.tw/junior/civics/cy_dl/content/2-3.htm

網站

社會

政黨
此外的主要問題是,在兩黨制及多黨制的系統中,如何在政黨與利益團體間作一區分。利益團體有時也提名候選人角逐公職,然而事實上其特質並未由利益團體轉變為政黨。
©http://www.mcu.edu.tw/department/pubaffair/parn/pais/polsci/政治學的基本概念.htm

網站

社會

善用台灣資源、走出國際社會
由於各國公民社會的蓬勃發展,各種非政府組織得以發揮民間團體的功能。透過這些密切且多元的國際交流,可以解決世人共同關切的國際問題,並且提供許多討論與合作空間,同時也有助於行成未來的國際社區。
©http://www.taiwanroot.org/newtaiwanroot/f-magazine/html/magazine-4/f-magazine-4-p10.htm

網站

社會

從團體學習出發的社區發展
可初步了解團體的意義、功能及運作原則。
©http://210.60.194.100/life2000/database/900704/900704_4.htm


教 學 活 動4

標題

123剪刀、石頭、布

說明

1.思考為什麼要選舉,因為除了選舉所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外,選舉帶來的動盪與擾嚷,往往更引人詬病。
2.
但是現代社會除了選舉投票外,還沒有找到其他辦法,能合理地、和平地表示社會中多數人的意志。
3.
或許選舉並不能絕對完全消除各種的不正義或不平等,但選舉至少給了社會上每個成員『平等參與政治』的權利與機會。也因為基於這種理念,才使得選舉制度,歷久而不墜。
4.
除選舉之外,還有那些參與政治的方法。

能力指標

社會

5-3-5-4-舉例說明在民主社會中,與人相處所需的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當妥協等基本民主素養之重要性。

能力指標註解

修改5-3-5-4-為說明在民主社會中,與人相處所需的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當妥協等基本民主素養之重要性。C-1:明白選舉的意義與功能。C-2:了解選舉的發展史,並能珍惜這民主得果實。C-3:能將此多數決的原理運用於日常生活上。

教學步驟

順序

時間分配/引導內容/學習單/自編教材

課前準備

分配180分鐘
一、提供學生相關資源網站,請學生先上網查詢相關資料。
二、於接觸相關資料前請學生先以心智繪圖的方法,繪出其對於『選舉與政治參與』的聯想與認知。
學習單1 選舉與政治參與

步驟1

分配25分鐘
1.
整理由活動一至活動三累積的觀念,說明一連串的邏輯架構。
2.
由學生以心智繪圖分享對於『選舉與政治參與』的觀念。
3.
過程中並適時展開對話,期許做到對於民主觀念有基本的建立。

步驟2

分配20分鐘
1.
整理學生報告的架構,說明政治參與的定義與方法。
2.
說明政治參與的種類,並與學生分析每種方法所需付出的代價。
3.
舉例說明政治參與的重要性,如班上選舉班長、市民選舉市長。

步驟3

分配45分鐘
針對政治參方法中,最符合公平概念的─選舉,做一說明:
1.
選舉的意義。
2.
選舉的變遷歷史,包含我國選舉制度的演進。
3.
選舉的方式。
4.
選舉的限制。
5.
選舉的功能。


學習單

編號1 選舉與政治參與

自編教材

編號1 選舉與政治參與

教學影片

參考資料來源

類別

學習領域

主題名稱/簡介/來源(網址或出版公司)

網站

社會

非常『畫』題
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政治漫畫
©http://www.2rich.com.tw/news/

網站

社會

抹黑文化
省長選舉法定競選活動展開之後,各地的選戰氣氛逐漸升高,朝野候選人的競爭也更加激烈,各種攻訐、抹黑的手段紛紛出籠,耳語、謠言四處散布,不但嚴重混淆視聽,並已對選舉品質構成最嚴厲的挑戰。
©http://bbs.ee.ntu.edu.tw/boards/Politics/8/15.html

網站

社會

婦女論壇
這句非常八股的話,其實也非常的貼切。但不管在封建時代或現今民主的社會,眾人的「人」,指的是男人(1/2眾人),而女人似...
©http://forum.yam.org.tw/women/backinfo/participate/

網站

社會

政治參與
1960 年代,政治社會學的出現與興起後,除了對正規的(conventional )政治活動有所研究外,也關注對非正規的政治參與,如抗議、示威、社會運動、革...
©http://ceiba.cc.ntu.edu.tw/demo_theo_prac/database/Political_Participaion.html

網站

社會

政黨政治與選舉競爭
「負責任的政黨體系」:意義與內涵. 究竟何為「負責任的政黨體系」,政治學或政黨學中並未有直接的研究和討論。不過,我們可以從一些相關的論述中來探討,以建立「負責任政黨體系」的理論模型。.
©http://www.npf.org.tw/Symposium/s90/901006-IA-s8.htm



心路手札

1.法律領域的課程對於國中學生來說,其實是相當陌生的,而考究其起點行為時,會發現與此部分也無相對之連結,所以如何將這些重要的概念傳達給學生就是相當大得挑戰。
2.
整個教學活動是以國家為中心點。
3.
教學活動一的準備活動:是先請學生閱讀文章來喚起學生的民族意識。並請學生搭配學習單先行以舊經驗繪出其對國家的認知為何?以了解其起點行為。
4.
教學活動一步驟一:是以說故事的方法故事國家起源的說法有哪些?會涉及中古世紀的神學觀念。
5.
教學活動一步驟二:說明國家構成的要素有哪些?在此也預留空間,保留與地理科結合得空間(地理科我國疆域的部分);此外於講到政府時,將只是先行提到,重點放置於教學活動二『萬能的天神』。
6.
教學活動一步驟三:在說明國家的類型,這裡為強化學生民主之觀念,將會請學生回溯下認識台灣社會篇第八章民主的滋味,及各國追求民主的歷程(搭配步驟五學習單的進行),重點置於統整社會科本身的相關觀念。
7.
教學活動一步驟四:旨於說明國家的功能,並未教學活動二預留伏筆。
8.
教學活動一步驟六:主要之目的是希望了解學生於進行完本教學活動後,其認知為何?也避免發生偏差之觀念,以利進行溝通。
9.
教學活動二準備活動:提供學生相關關鍵字以利其查詢資料,目的在於增進師生互動,其達相互教學相長。
10.
教學活動二步驟一:預留空間,將結合歷史科民國出建的部分。
11.
教學活動二步驟二:其時間分配較長之原因,是因為對於政府之組織,為一不可分割的整體概念,希望經由與學生相互蒐集資料的方法運用下,將中央政府的組織及功能一並說明完畢。
12.
教學活動二步驟三:預留此二十五分鐘之目的在於與學生更進一步的對話,讓學生對於有不同獲查詢相關資料遇到疑問的問題提出討論。
13.
教學活動三的重點將是要學生進行剪報,以培養學生觀察時事及政黨運作之情形,並學生整理過去的舊經驗。
14.
教學活動四:這個部分的活動將是整體教案變化最大的部分,因為前面的教學活動內容大部分還是以老師為中心,但是於此則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將由學生將其所蒐集到的資訊與老師展開一連串的對話。共同去探討政治參與中的秘辛。

教學計畫(上課)
後的心得手札

  1. 法治觀念雖是教育部每年都會宣導及安排校園法制演講,但是青少年對於法律,就好像對於經濟問題一樣,相當陌生,但是經過一些有趣例子的引導之後,會發現學生對於日常生活中新聞報導的相關案例,充滿好奇心,最明顯的實例──前一陣子的熱門話題,偷拍光碟案──學生就會一直追問其相關法律關係。

  2. 立即解說基本觀念對於此部份的課程,是一定要做的,如此可避免學生因為一個觀念的的錯誤,而影響到整各邏輯的思考。

  3. 每次上課完畢前的觀念整哩,會有助於學生理解與記憶。















四、輔助教材
































































































六、學員作品






































































































1





























29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