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高階中等以下學校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實施要點

格式
doc
大小
74.5 KB
頁數
6
上傳者
144002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8-18,离现在 4 6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桃園市政府令

中華民國104513

府教終字第1040123494

訂定「桃園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辦理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實施要點」,並自即日生效。

附「桃園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辦理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實施要點」。

市長 鄭文燦


桃園市高級中等以下校辦理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實施要點


一、桃園市政府(以下簡稱本府)為全面提升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以下簡稱各校)學生家庭生活知能,強化其正確家庭價值觀,特訂定本要點

二、各校辦理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之內容如下:

  1. 提升桃園市(以下簡稱本市)親職教育、子職教育、性別教育、婚姻教育、失親教育、倫理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之內涵。

  2. 增進家庭親子互動關係、親子共同學習成長之信念,促進家庭和諧氣氛。

  3. 增進學生對家庭資源認識、居家生活安排、休閒生活規劃之學習,促進學生身心健全發展。

三、各校應組成或設置家庭教育推動小組,整合推動學校及性別平等之家庭教育工作。

四、各校每學年應在正式課程外實施四小時以上之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

五、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規劃原則如下:

  1. 共同參與:由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根據學校不同需求及辦學特色,討論選擇學校施行之課程主題及進行方式,由教務()處主要統籌,其他處室協同執行,全校教員工共同負責,並載明於學校課程計畫及行事曆

  2. 廣徵意見:廣徵教師、家長學生、以及社區人士意見,瞭解其需求,並參考教育部、本市及其他縣市出版之家庭教育課程教案參考彙編學校安排家庭教育課程設計依據。

  3. 適性推展:為使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達最大成效,實施方式宜多元、彈性、符合終身學習目標,並以學生經驗為出發點,學生身心發展家庭狀況、學校人力、物力之不同而規劃不同主題,以適應家庭生命週期發展需求

  4. 善用資源:善用學生家長委員會、家長志工團、駐校社工師、青少年輔導、或社會教育機構等社會資源,辦理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

  5. 親師合作學校應會同家長會推展親職教育,並用各種方式鼓勵家長踴躍參加,以同步推展家庭終身學習概念,增進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成效。

六、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實施方式如下:

  1. 演講:邀請家庭教育領域學者專家蒞校講或校內人員擔任。

  2. 座談:題討論、深度對話及經驗分享。

  3. 辯論:利用議題正反意見論證,澄清問題。

  4. 讀書會:利用短文、繪本、書籍等文字媒介進行閱讀討論與分享。

  5. 影片賞析:利用電影、紀錄片等視訊媒介進行觀後感討論與分享。

  6. 角色扮演:利用特殊議題以進行困境解決、家庭角色易位之演示活動。

  7. 參觀活動家庭教育機構或社會資源機構參觀。

  8. 親子活動:親子營、親子郊遊、親子共學時間,配合學校或社區節慶舉辦聯誼會,並邀請家長參加。

  9. 家庭教育日:由學校結合社區資源舉辦「家庭教育日」活動,推廣家庭教育之相關理念。

  10. 其他方式:遠距教學、個案輔導、自學、成長團體等。

七、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實施時間如下:

  1. 國小部分:晨間時間、導師時間、朝會、班會、週會、彈性學習時間、家長會活動或學校日、運動會等學校大型活動及其他時間。

  2. 國中部分:導師時間、朝會、班會、週會、彈性學習時間、家長會活動或學校日、運動會等學校大型活動及其他時間。

  3. 高中職部分:導師時間、朝會、班會、週會、家長會活動或學校日、運動會等學校大型活動及其他時間。

八、各校規劃實施四小時以上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參考大綱如附錄一。

九、考核及獎勵

  1. 學校自評:學校應於每學年結束時,配合課程計畫實施自我評鑑。

  2. 本市考核:本府得視實際需要,組成考核小組,進行實地或線上考核,經考核成效良好之學校予以獎勵。

十、本要點所需經費,由本府家庭教育中心及各校編列年度預算或由相關經費項下支應












附錄一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家庭教育課程參考大綱

一、基本理念

依據我國家庭教育法第12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每學年應在正式課程外實施四小時以上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及第2條家庭教育範圍訂定本課程參考大綱,參考大綱內涵架構如下:

學校家庭教育課程綱要之內涵架構

課程總目標:增進家人關係與家庭功能

二大主題軸

一、家人關係

二、家庭生活管理

五項核心內涵

1. 瞭解家庭

1. 家庭資源與管理

2. 關懷家人

2.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3. 預備建立家庭含生育傳衍價值)

二、課程目標

增進家人關係與家庭功能。

三、分段能力指標

1. 編號說明:下列編號中以兩大主題軸區分,並以「a-b-c-d」進行編號,a代表主題軸序號,b代表核心內涵序號,c代表學習階段序號,d代表流水號。各項家庭教育能力指標,若有可對應的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或重大議題能力指標,則以括弧標示出該能力指標。

編號a:二項主題軸,主題軸I:家人關係,主題軸II:家庭生活管理。

編號b:核心內涵包括:1-瞭解家庭;2-關懷家人;3-預備建立家庭(含生育傳衍價值);4-家庭資源與管理;5-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編號c:學習階段分五階段:第一階段為國小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為國小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為國小五至六年級,第四階段為國中一至三年級,第五階段為高中、職。

編號d:每一能力指標的流水編號。

2. 各學習階段的主要內涵:

內涵

階段

主題軸I:家人關係

主題軸II:家庭生活管理

第一階段

(12年級)

瞭解家庭、關懷家人

家庭資源與管理、

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第二階段

(34年級)

瞭解家庭、關懷家人

家庭資源與管理、

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第三階段

(56年級)

瞭解家庭、關懷家人

家庭資源與管理、

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第四階段

(79年級)

瞭解家庭、關懷家人、

預備建立家庭

家庭資源與管理、

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第五階段

(高中、職)

瞭解家庭、關懷家人、

預備建立家庭(含生育傳衍價值)

家庭資源與管理、

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主題軸I:家人關係

(1) 瞭解家庭

I-1-1-1 認識家庭成員的姓名、生日、關係及適當稱呼(家政4-1-1

I-1-1-2 描述家庭對個人的意義與功能

I-1-2-1 比較家庭成員間的角色、權利及責任(家政4-2-2

I-1-2-2 描繪自己的家庭,並從中探討不一樣的家庭型態

I-1-2-3 瞭解家庭的獨特傳統

I-1-3-1 瞭解家庭成員的發展樣貌,並正向看待家庭成員(綜合1-3-5

I-1-3-2 瞭解兒童的家庭責任

I-1-3-3 覺察家庭轉變,並以正向的態度面對家庭出現的轉變或逆境

I-1-3-4 參與家庭活動,並省思文化及傳統如何影響個人與家庭發展

I-1-4-1 認識並實踐青少年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

I-1-4-2 瞭解家庭發展歷程

I-1-4-3 瞭解社會與自然環境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社會5-4-4

I-1-5-1 剖析家庭系統對個人的影響

I-1-5-2 探索健康家庭的特質

I-1-5-3 瞭解家庭發展歷程中可能出現的發展任務及壓力

I-1-5-4 認識家庭韌性,並學習提升家庭韌性的方法

(2) 關懷家人

I-2-1-1 關懷父母及家人多元的角色和責任(社會5-1-4

I-2-1-2 主動和家人分享生活點滴(綜合1-1-1

I-2-1-3 關心和愛護家庭成員(健體6-1-2

I-2-2-1 透過分享愛、價值及傳統,以提供家人情感支持(健體6-1-2

I-2-2-2 使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與關懷

I-2-2-3 與家人分享生活經驗(家政4-2-3

I-2-2-4 參與家庭活動並與家人分享參與經驗(綜合2-2-3、家政4-2-5

I-2-3-1 關懷家庭及家族中需要特殊照顧的人

I-2-3-2 瞭解並關心家庭中可能的語言或肢體暴力,並採用適當的方法避免傷害(性別2-3-8

I-2-3-3 主動關懷家族成員

I-2-4-1 關懷青少年階段的父母

I-2-4-2 瞭解並關懷青少年階段親子衝突的成因與因應

I-2-4-3 關懷家庭成員的需求與期待

I-2-4-4 營造家庭生活中與家人分享的機會

I-2-5-1 反思與家人的互動關係

I-2-5-2 瞭解並實踐自己的家庭責任

I-2-5-3 蒐集並與家人分享新知,營造學習型家庭

(3) 預備建立家庭

I-3-4-1 瞭解約會、婚姻、家庭等關係的發展(綜合2-4-2

I-3-4-2 學習與父母或家人討論異性交往的議題

I-3-5-1 探索人生伴侶的選擇

I-3-5-2 瞭解婚姻的意涵

I-3-5-3 描繪自己的家庭願景

I-3-5-4 瞭解生育與家庭、社會人口結構的關係

I-3-5-5 瞭解生育的喜悅與壓力

主題軸II:家庭生活管理

(4) 家庭資源與管理

II-4-1-1 認識個人成長所需的家庭資源

II-4-1-2 參與個人物品與玩具的購買

II-4-1-3 整理個人的物品與玩具

II-4-2-1 瞭解家庭資源的意涵

II-4-2-2 瞭解家庭日常消費情形

II-4-2-3 瞭解金錢與物品的價值

II-4-3-1 熟悉如何運用個人與家庭資源(綜合2-3-1

II-4-3-2 瞭解傳播媒體對消費的影響

II-4-3-3 瞭解與應用社區資源(家政3-3-4、自然4-3-3-1、綜合2-3-4

II-4-4-1 運用家庭資源訂定自己的合理生活目標(綜合2-4-6

II-4-4-2 瞭解家庭財務狀況

II-4-4-3 瞭解法規與公共政策對家庭生活的影響

II-4-5-1 運用家庭資源訂定家庭目標

II-4-5-2 探索家庭理財知能

II-4-5-3 運用家庭資源處理家務工作

(5) 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II-5-1-1 建立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生涯1-1-1、綜合1-1-3

II-5-1-2 參與家務工作

II-5-2-1 瞭解並實踐家務技巧

II-5-2-2 規劃、執行與檢討自己的生活作息安排(生涯3-2-1

II-5-3-1 瞭解家人作息,並參與規劃家庭生活活動(綜合2-3-3

II-5-3-2 瞭解家庭生活和社區的關係

II-5-4-1 分析並反思家庭生活中的性別角色與分工(性別1-4-4

II-5-4-2 規劃並執行家庭休閒活動(家政4-4-5、綜合4-4-2

II-5-5-1 規劃並執行家庭參與社區活動

II-5-5-2 規劃並落實簡樸又環保的家庭生活

資料來源:周麗端、唐先梅(2012)。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家庭教育教師手冊-附錄。臺北市:教育部。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