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_________學年度第_______學期
機械工程學系 教師課程教學規劃表
一、課程基本資料 | |||||||||
課程名稱 | 中文: | ||||||||
英文: | |||||||||
課程類別 | □必修□選修 | 班別 | |||||||
授課教師 | 學分數 | ||||||||
課程代碼 | 每週上課時數 | 開課單位 | |||||||
上課時間 | 先修課程 | 適修年級 | |||||||
二、課程教學目標與預期成效 | |||||||||
課程教學目標: | |||||||||
預期教學成效 | 教學策略及方法 | 評量方式 | 達成指標 | ||||||
三、教科書及參考書目(書名、作者、出版者、出版日期)及輔助教材 | |||||||||
四、課程大綱 | |||||||||
五、課程說明與進度(課堂要求、上課方式、其他教學資源) | |||||||||
六、評分及考試 | |||||||||
七、授課教師與助教 | |||||||||
註:本系學生基礎核心能力及其達成指標如下,期末課程問卷將依照您所訂定的達成指標讓學生進行問卷填答,以便了解學生於本課程修畢後之學習成效。
核心能力一 | 能夠發掘、分析複雜或整合性工程問題,及兼顧永續發展,並且運用數學、科學、工程知識以及應用現代化工具、方法加以解決。 |
達 成 指 標 | 1.1 我能夠用本課程所學到的原理來預測所探討之系統、過程或模型的特性。 |
1.2 我能夠結合數學、科學和工程原理為課程所探討的變化過程或系統模型推導出公式化規則。 | |
1.3 日後處理工程問題時,我能夠辨認是否可以應用本課程所教的工程原理來解決問題。 | |
1.4 我能夠辨認在本課程中所提到的模型方程式中自變數和依變數的函數關係。 | |
1.5 我能夠應用數學方法來得到本課程中所提到的模型方程式的解析解或數值解。 | |
1.6 從本課程中,我能夠理解到數學在工程模擬、計算中所扮演的工具角色。 | |
1.7 我能夠解釋、描述本課程中所提到的模型所預測的物理意義。 | |
1.8 我能夠使用模擬分析軟體(如FEM、Matlab軟體)或工具軟體(如程式語言、Excel、AutoCAD)等來解決本課程所探討的工程問題。 | |
1.9 我能夠列出本課程中所探討的專業領域中,可以應用到的解法技巧及工具。 | |
1.10從本課程中,我能夠因應複雜或整合性工程問題。 | |
1.11 我能夠將永續性考量納入工程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方案中。 | |
核心能力二 | 能夠規劃、設計與執行實驗,並且可以分析實驗結果與解釋數據所代表意義。 |
達 成 指 標 | 2.1 我能夠舉出例子說明實驗中可能造成數據不正確的原因。 |
2.2 我能夠經由實驗前的研讀資料,預測出實驗過程中可能的錯誤,以降低實驗結果的誤差。 | |
2.3 在實驗中,我能夠注意到實驗上會產生的誤差或一些干擾因素,例如由儀器、人為或環境因素所產生的誤差。 | |
2.4 我能夠選擇不同分析的方法、工具進行實驗數據的分析。 | |
2.5 我能夠將實驗所量測出的特性和實驗變因作連結。 | |
2.6 在解讀所做的實驗時,我能夠解釋資料結果和理論之間有何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 |
2.7 我能夠根據所得實驗結果來解釋原先的假設。 | |
2.8 在撰寫實驗報告時,我能夠以適當的書面格式(如圖表、數字性、文字性敘述等)清楚地呈現實驗結果。 | |
核心能力三 | 具備工程系統、元件或製程之設計、規劃與整合能力。 |
達 成 指 標 | 3.1 我在設計或規劃工程系統、元件或製程時,我能夠清楚地知道並且提出設計需求與條件,並且提出一個清楚文字敘述。 |
3.2 我能夠根據設計或規劃需求,決定設計目標和功能上的要求,並且能夠辨認出問題的限制條件。 | |
3.3 我能夠在設計計劃的適當階段,選擇適當的方法、所需的科技或工程原理來解決問題。 | |
3.4 我能夠使用課堂學到知識產生更多點子與構想,並把想出的點子整合到設計之中。 | |
3.5 我能夠考慮設計或規劃方案的限制和可能會產生的問題,例如加工能力、成本、相容性。 | |
3.6 我能夠在專題設計的適當時候,選擇並應用適合的評估方法來選擇適當的設計解。 | |
3.7 我能夠完成一個可用以製造或測試實際產品的設計文件或製程規劃。 | |
3.8 我能夠將設計或規劃過程和情況記錄下來並加以檔案化。 | |
核心能力四 | 具有計畫管理、表達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
達 成 指 標 | 4.1 我能夠有效地參與小組運作,積極掌握計畫內負責工作或分組報告(專題研究),管控執行進度,在期限前完成報告。 |
4.2 我能夠和他人分配共用設備或電腦等軟硬體資源,讓小組成員的報告(專題研究)都能順利完成。 | |
4.3 在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中,我能夠預先考慮到負責工作內容可能的困難點與執行障礙,並提早規劃因應方案。 | |
4.4 我能夠應用書面習用格式,如使用合適的文法組織、格式、學術習慣(如引用參考文獻)等,來完成報告。 | |
4.5 在口頭報告時,我能夠使用視覺工具(如PowerPoint)和報告技巧來表達概念,且能夠仔細聆聽同學或老師的提問,並適當的回應。 | |
4.6 在撰寫書面報告或進行口頭報告時能夠使用適當的圖表來解釋複雜概念。 | |
4.7 我能夠從不同的來源(特別是藉由電子檢索系統)取得資訊,並且使用於報告之中。 | |
4.8 我樂於和他人合作、互動,且能開誠佈公地把問題當成團體而非一或兩人的事情。 | |
4.9 我能用充份的證據、事實去說服他人,避免以灌輸方式溝通概念,必要時也可以調整自己的想法、行為來適應團隊中其他隊友以達成團隊的目標。 | |
4.10 我能夠有效地透過團隊會議的討論,整合出不同來源的資訊和點子,共同決定出新的解決方案。 | |
4.11 我能夠支持、信任並遵行團隊所設定的目標,在團體中展現出個人的責任感,並且能夠尊重團體其他成員。 | |
核心能力五 | 能夠關注當前與機械工程相關之技術發展、時事議題,並瞭解對環境永續、社會共好及全球發展的影響,從而體認專業與資訊倫理、社會責任,以及持續學習的重要。 |
達 成 指 標 | 5.1 從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我能夠認知新科技對工程技術未來發展的影響。 |
5.2 從本課程,我能夠認識到科技在發展過程中,會對環境永續、社會共好及全球發展有影響。 | |
5.3 透過討論與學習,我能夠辨認出哪些新的知識是自己需要持續學習的。 | |
5.4 我能夠認識到未來在做專業決策時,必須依循專業規範、並考量到對其他外在環境、社會或使用者的已知或潛在的影響。 | |
5.5 處理與使用資訊時,我能夠應用相關的技能和價值觀,以確保資訊的正確、合法和道德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