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名稱 | 第六單元 第二課民俗活動 | 年級 | 四 | 人數 | 人 | ||||
教材來源 | 翰林第三冊 | 教師 | 教學時間 | 3節 | |||||
學習目標 | 1.認識家鄉的民俗技藝及特色。 2.表演並嘗試練習常見的民俗技藝。 3.認識家鄉的民間戲曲及民俗藝品。 4.討論民俗活動與生活的關係。 | ||||||||
能力指標 | 重大議題 | ||||||||
2-2-2 認識居住地方的古蹟或考古發掘,並欣賞地方民俗之美。 4-2-2 列舉自己對自然與超自然界中感興趣的現象。 | 家政教育 3-2-1 認識我們社會的生活習俗。 海洋教育 3-2-9 了解海洋民俗活動、宗教信仰與生活的關係。 | ||||||||
教學活動 | 教具 | 評量 | 時間 | ||||||
引導活動:有趣的民俗活動 【閱讀觀察】 教師展示「民俗活動照片」,並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82、83頁,請學生觀察每一項民俗活動的特色。 【分享活動】 教師以問題引導學生發表自己參與民俗活動的經驗。 1.課本的圖畫中展現哪些民俗活動? 舞獅、歌仔戲、踩高蹺等。 2.你曾經在哪裡看過這些民俗活動?有什麼感想? 在廟會活動中看過許多民俗活動,活動熱鬧又有趣。 3.你對自己家鄉的哪一種民俗活動最感興趣?為什麼? 我最喜歡踩高蹺,因為可以高高在上,看起來很神氣。 教學活動1:民俗活動我最行 【體驗活動】 教師準備與民俗活動有關的道具或童玩,讓學生嘗試操作、體驗民俗活動的樂趣。建議以下體驗活動可擇一或二項進行。 1.扯鈴:請學生練習起鈴、運鈴、拋鈴等動作。 2.踩高蹺:請學生踩上高蹺,由師生共同扶助行走。 3.舞獅:請學生披獅袍,兩兩一組體驗。 4.布袋戲:準備布偶讓學生操作、表演。 5.捏麵人:可以黏土代替,讓學生捏塑造型。 【歸納】 家鄉有多樣的民俗活動,我們要學習、參與,才能認識家鄉的民俗特色。 | 口頭報告 口頭報告 | 15’ 25’ | |||||||
教學活動2:民俗活動報告 【閱讀觀察】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本頁課本第84、85頁,請學生觀察家鄉民俗技藝與民間戲曲的種類及特色。 【分組報告】 1.請各組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民俗活動資料,上臺做報告。 2.教師宜提醒當聽眾的同學,仔細聆聽報告。 3.小組報告中呈現以下要點: (1)介紹民俗活動的名稱。 (2)說明民俗活動的表演方式。 (3)探討該項民俗活動的由來。 4.請班上學生報告不同族群(客家人、閩南人、原住民等)獨特的民俗活動,並表達個人看法。 5.鼓勵各組學生在報告中能有書面資料或影片、圖片的展示。 【歸納】 家鄉的民俗技藝與民間戲曲,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值得我們深入認識。 教學活動3:民俗活動欣賞 【影片觀察】 教師播放有關家鄉民俗技藝與民間戲曲的片段影片,讓學生欣賞。 【共同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影片中的觀察。 1.家鄉民俗技藝(或民間戲曲)有什麼特色? 家鄉的宋江陣表演很精彩;廟會活動中的布袋戲表演很有鄉土味。 2.請描述家鄉民俗技藝(或民間戲曲)的表演方式。 布袋戲是運用手來操作戲偶,表演者要能靈活操作,也要精熟對白。 3.你是否喜歡這項民俗技藝(或民間戲曲)?為什麼? 我很喜歡布袋戲,因為以前曾經操作過戲偶,在電視上也可以看到布袋戲演出。 4.家鄉中還有哪些民俗技藝(或民間戲曲)的表演團體? 小西園掌中劇團。 【歸納】 家鄉民俗技藝與民間戲曲融合音樂、舞蹈、技藝,是過去民間普遍的休閒活動,也是現在人可以學習、欣賞的表演活動。 | 口頭報告 口頭報告 | 20’ 20’ | |||||||
教學活動4:民俗活動與生活 【閱讀觀察】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86、87頁,請學生觀察各種民俗藝品,並思考各民俗活動與生活的關係。 【分組討論】 配合課文內容及學生蒐集的民俗藝品、資料,請學生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家鄉有哪些民俗藝品?它們有什麼特色? 家鄉的陶瓷製作非常有名,我帶了一個小陶杯,是參加家鄉陶藝活動時製作的作品。 2.現在家鄉的民俗藝品和以前有什麼不同? 以前的民俗藝品可能比較注重實用性;現在則是重視藝術價值。 3.你希望學習製作哪種民俗藝品?為什麼? 我想學習捏麵人,因為可以發揮創意,做自己喜歡的造型。 4.為什麼家鄉的民俗活動會消失? 居民沒有傳承傳統文化的觀念、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等。 5.如果民俗活動消失,將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民俗活動消失,影響了技術的傳承、居民將對家鄉文化缺乏認同、較難帶動家鄉特色發展與觀光產業、影響與國際文化交流等。 【歸納】 1.家鄉的民俗藝品是居民手工藝術的展現,值得我們發揚與學習。 2.傳承家鄉民俗活動,對傳統文化保存、發展家鄉特色深具意義。 【習作習寫】 教師指導學生習寫習作6-2「家鄉民俗特色」,請學生寫下自己最想參加的民俗活動,並說明理由。 【分享活動】 請同學根據習作內容,分享自己的想法。 【統整】 欣賞並學習家鄉的民俗活動,可以讓家鄉豐富的民俗文化資產,有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機會。 | 習作 | 口頭報告 紙筆測驗 |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