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97年度本土語言主題式優良教學方案徵選報名者基本資料表
中文姓名 | 吳淑惠 | 族別 | 閩南語 | |||||
本土語言姓名 | 吳淑惠 | 身分證字號 | ||||||
方案主題名稱 | 雞籠─安樂區 | |||||||
現職單位 | 職稱 | 閩南語支援教師 | ||||||
地 址 | 戶籍 | |||||||
通訊 | ||||||||
住家電話 | 服務單位電話 | |||||||
手機 | 電子郵件 | |||||||
學歷 | ||||||||
經歷 | ||||||||
專長領域 | 成本會計、幼兒教學、閩南語教學 | |||||||
其他相關榮譽或服務事蹟 | 基隆市96年度國小組閩南語朗讀第一名指導教師 | |||||||
茲保證以上所填資料無誤,僅報名一件方案甄選,且無侵犯他人著作權,如有違反,責任由報名者自負。報名者簽名:______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_________ |
備註:若以團體報名,請每位填具一份報名表,並一併連同方案作品上傳。
教務主任 人事 校長
基隆市97年度本土語言主題式或融入課程
優良教學方案教案設計格式
基隆市97年度本土語言主題式或融入課程
優良教學方案教案設計格式
主題名稱 | 雞籠-安樂區 | 適用年級 | 五年級 | 教學時間(節數) | 四節 | |
融入或搭配領域 | 社會 | 設計者 | 吳淑惠 | |||
設計理念 | 透過雞籠-安樂區的地理位置、自然地形、廟寺特色、名勝古蹟的介紹,讓學生更認識自己生長的環境,並建立學生愛護家鄕、愛惜自然環境的情懷。 | |||||
設 計 依 據 | 本土語言能力指標 | 1-2-3初步建立各地方言差異之聽辨能力。 2-2-10能順暢而熟練的運用閩南語。 3-2-1能運用標音符號系統了解字詞的音意。 4-2-14能將讀物內容與實際生活相連結。 5-2-3能運用閩南語詞彙,寫簡單的話和常用的語詞。 | ||||
學習領域(或議題融入)能力指標 | 社會1-2-1描述地方或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社會2-2-2認識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古蹟或考古發掘,並欣賞地方民俗之美。 | |||||
教材分析 | 一、學生在四年級學過用閩南語說出各地民俗慶典名稱,藉由本單元雞籠-安樂區的課程中學習用閩南語去說出本地的民俗慶典、地名、古蹟、風景等等,讓學生更能去體會本地的景觀特色及風俗民情。 二、教材設計有雞籠行政區拼圖、鼻韻母音標念謠、圖卡、語詞卡、俗諺、競賽活動等等,讓學生能輕鬆、快樂的學閩南語。 | |||||
教學方法 | 一、能用閩南語、國語交互使用,使學生更快學會課文內容、語詞。 二、透過遊戲增加教學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意願。 三、從分組競賽中,一起合作討論,以培養群性。 四、學習音標用念謠的方式,學生在學習上比較輕鬆。 | |||||
教學資源 | 書籍:基隆市國中、國小鄉土教材教師參考手冊-人文篇 基隆市鄉土教育網 基隆市鄉土教育資源網 旅遊導覽-基隆市 |
教學總目標
對應能力指標 | 單元或次主題目標 | 具體目標 |
2-2-10能順暢而熟練的運用閩南語 1-2-3初步建立各地方言差異之聽辨能力 | 1能運用閩南語順暢而熟練唸出雞籠行政區地名及課文,並能聽辨各地方言差異。 | 1-1能以閩南語說出雞籠七大行政區地名,並能順暢而熟練說出本課大意。 1-2能聽辨月、濟、想、阮,各地方言差異。 |
5-2-3能運用閩南語詞彙,寫簡單的話和常用的語詞 | 2運用自然地形的閩南語語詞 ,經由閩南語句型練習,學習寫出閩南語簡單的話。 | 2-1藉由情人湖等自然地形的語詞和句型「…逐擺…」, 讓學生學習寫閩南語字。 |
4-2-14能將讀物內容與實際生活相連結。 | 3能將廟寺實際生活中的慶典活動與地方俗諺、歇後語和課文內容相連結。 | 3-1從介紹慈雲寺、老大公廟不同的民俗慶典,讓學生認識家鄕的生活習俗。 3-2能從地方俗諺、歇後語了解先人生活經驗與逗趣。 |
3-2-1能運用標音符號系統了解字詞的音意 | 4能從「鼻韻母」的標音符號練習,了解閩南語字詞的音意 | 4-1能從音標念謠中學會鼻韻母,再從課文中引導學生能念出有鼻韻母的字。 |
第一節課 共40分
課堂教學活動名稱 | 具體 目標 | 活動內容 | 時間 | 評量方法 | 備註 |
一、行政區地圖 二、方音差 | 1-1 能以閩南語說出雞籠七大行政區地名,並能順暢而熟練說出本課大意。 1-2 能聽辨月、濟、想、阮,各地方言差異。 | ●引起動機: 教師揭示雞籠行政區地圖,指導學生念出雞籠七大行政區的地名及其位置。 ●發展活動: 1教師揭示「課文掛圖」並解說內容,教師先範讀、領讀至熟練,再由全班朗讀。 2解釋詞彙: 1逐擺:每一次 2豐派:豐盛 3真濟:很多 4磅空:防空洞 5鼓仔燈:燈籠 6靈聖:神明有靈驗 7熟似:認識 3教師以問答方式引導學生說出本課大意。 (1)「汝敢知影臺灣頭佇佗?」 (2)「雞籠七大行政區地名是啥?」 (3)「今仔日欲紹介地區是佗位?」 (4)「汝敢知影安樂區有啥廟寺?」 (5)「汝尚愛去安樂區佗位耍?」 4教師唸出月、濟、想、阮的方言差,讓學生能聽辨其差異。 方音差練習: 1月gue̍h/ge̍h 2濟tsē/tsuē 3想 siūnn/siōnn 4阮guán/gún ●綜合活動 1競賽:大家來拼圖 (1)全班分四組,教師準備兩份雞籠七大行政區地圖,將其分區剪成七張,先給兩組人持有。 (2)教師唸出地名,地名持有者上台貼卡,教師唸完七張地名,先正確貼出地圖優勝,再換兩組比賽,優勝組蓋獎勵章。 2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A | 5 10 10 5 5 5 | 口頭評量 朗讀評量 口頭評量 能踴躍參與課堂討論 聽力測驗 競賽評量 紙筆評量 | 附件一: 雞籠行政區地圖 附件二: 課文內容 附件三: 學習單A |
附件一:
雞籠行政區地圖
附件二:課文內容
雞 籠 ─ 安 樂 區 Ke lông an lo̍k khu 雞 籠 佇 台 灣 頭 一 區, 雞 籠 城 有 安 樂 區, ke lông tī tâi uân thâu tsi̍t khu ke lông siânn ū an lo̍k khu 安 樂 區 山 趨 趨 , 社 區 內 真 濟 厝。 an lo̍k khu suann tshu tshu siā khu lāi tsin tsē tshù 來、 來、 來, 我 來 講 乎 你 熟 似: lâi lâi lâi guá lâi kóng hōo lí si̍k sāi 情 人 湖 的鳥 仔、蝶 仔、相 思 仔、尚 豐 富。 tsîng jîn ôo ê tsiáu á la̍h á siunn si á siōng hong hù 獅 球 嶺 的 磅 空 ,是 手 工 來 拍 通。 sai kiû niá ê pōng khang sītshiú kang lâi phah thong 大 武 崙 的 砲 台 ,尚 利 害 , taī bú lûn ê pháu tâi siōng līhāi , 逐 擺 攏 嘛 打 贏 倒 轉 來。 ta̍k pái lóng mā phah iânn tò tńg lâi 老 大 公 廟 , 七 月 時 仔 大 拜 拜, lāu tuā kong biō , tshit ge̍h sî á tuā pài pài 陣 頭、 普 渡 ,鬧 熱 又 豐 派。 tīn thâu phóo tōo nāu jia̍t iūphong phài 慈 雲 寺 有 臆 謎 猜 , 元 宵 鼓 仔 燈 媠, tsû hûn sī ū ioh bê tshai guân siau kóo á ting suí 廟 仔 嘛 真 宏 偉。 biō á mā tsin hông uí 大 覺 寺,觀 音 靈 聖 , 籤 詩 準 , tāi kak sī kuan im ling siànn tshiam si tsún 乎 咱 賺 錢 穩 穩 穩。 hōo lán thán tsînn ún ún ún 緊 來 ,緊 來 、趕 緊 來, kín lâi kín lâi kuánn kín lâi 來 阮 遮 , 遊 山 玩 水 ,包 你 心 情 真 歡 喜。 lâi gún tsia iû san uán suí pau lí sim tsîng tsin huann hí |
附件三:
雞籠-安樂區學習單A
班級:姓名:座號:
☆ 請填入雞籠七大行政區「安樂區」「仁愛區」「信義區」「中山區」
「中正區」「暖暖區」「七堵區」的正確地理位置。
教師簽名: 家長簽名:
第二節課 共40分
課堂教學活動名稱 | 具體 目標 | 活動內容 | 時間 | 評量方法 | 備註 |
一、情人湖傳說 二、不同的地形 | 2-1 藉由情人湖等自然地形的語詞和句型「…逐擺…」, 讓學生學習寫閩南語字。 | ●引起動機: 教師說一則傳說:「聽說情人湖上的情人橋有某種魔力,有許多情人到此一遊,攜手走過情人橋,就會有好的婚姻。」 ●發展活動: 1課文複習: 學生先念本課課文,教師依照課文內容,提示本課大意,再分組朗讀課文。 2認識語詞: (1)揭示語詞:基隆港、冬山河、情人湖、日月潭、秀姑巒溪、西子灣、南方澳 (2)教導學生熟念語詞,再從語詞中解說自然地形的差異,並教學生要愛惜大自然。 *過關活動:教師逐張閃示語詞卡,每組均須答對三題,方可過關。 3句型練習:
4寫看覓: 教師揭示「寫看覓」掛圖,指導學生先寫出例句,再由學生練習寫出造句。 例:阮逐擺若去情人湖攏會佇遐烘肉。 阮逐擺若去攏會佇遐。 ●綜合活動 §競賽:語詞丟丟樂 全班分組,兩人一組,互為對手,手持紙球面對黑板,黑板貼上語詞卡,教師念出一語詞,兩人聽完丟出紙球,丟對者得一分,採積分制優勝組蓋獎勵章。 | 5 5 10 5 10 5 | 能專心聽上課 朗讀評量 口頭評量 能順暢地造句 紙筆評量 競賽評量 |
第三節課 共40分
課堂教學活動名稱 | 具體 目標 | 活動內容 | 時間 | 評量方法 | 備註 |
一、民俗慶典 二、俗諺、歇後語 | 3-1 介紹慈雲寺、老大公廟不同的節日慶典,讓學生認識家鄕的生活習俗。 3-2 能從地方俗諺 、歇後語了解先人生活經驗與逗趣。 | ●引起動機: 教師提著燈籠進教室,問學生:「恁元宵節的時陣,汝敢買過鼓仔燈?」「恁尚愛啥覓款型的鼓仔燈?」鼓勵學生儘量用閩南語發言與教師進行討論。 ●發展活動: 1介紹廟寺的民俗慶典活動: (1)中元祭-安樂區的老大公廟於七月一日舉行開龕門的祭典,至八月一日老大公廟關龕門為止。中元祭為期一個月,活動地點遍及全雞籠, (2)元宵節-安樂區慈雲寺(俗稱佛祖廟)“花燈展“已有二十多年之久。其中最受歡迎“燈謎”就是將各式各樣謎語貼在懸掛的燈籠上任人猜射。 *活動:臆謎猜 (臆一種節慶用品) 教師解釋句意並帶念,再由學生猜一猜。 (1)「一個囡仔穿紅衫,上半天弼爆彈,跋落來,一身爛爛爛。」 答:炮仔 (2)「紙做皮肉,竹做骨頭,毋驚風吹,上驚雨到。」 答:鼓仔燈 (3)「講龜擱袂行,大人囡仔攏愛吃」 答:紅龜 ●綜合活動: 教師先帶念,再解釋俗諺、歇後語的含意,讓學生體會其用意。 1地方俗諺: (1)「火車行到佛祖嶺,若無兩隻拖行」 (2)「張頭許尾」 2想看覓:歇後語 (1)火車行到基隆─盡磅(盡頭) (2)九塊碗,十個人─基隆(多一個人 ) | 5 10 10 15 | 能踴躍參與課堂討論 能專心聽上課 能暸解臆謎猜意思 能暸解諺語、歇後語意思 |
第四節課 共40分
課堂教學活動名稱 | 具體 目標 | 活動內容 | 時間 | 評量方法 | 備註 | |
一、看山看海 二、音標練習 | 4-1能從音標念謠中學會鼻韻母,再從課文中引導學生能念出有鼻韻母的字。 | ●引起動機: 教師打著響板唸:「來來,來安樂區遊山玩水,大武崙看砲台,獅球嶺看磅空,澳底漁港看海沙埔。」引導學生進入主題。 ●發展活動: 1介紹名勝古蹟: (1)揭示「大武崙砲台」「獅球嶺磅空」「澳底漁港」圖卡,認念三次,教師再指圖卡讓學生念出圖卡的名稱。 (2)教師逐張解說圖卡的地理位置、特色、由來等,讓學生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家鄉。 2「鼻韻母」音標練習: 教師揭示「音標念謠掛圖」帶念並解說內容,指導學生練習標音符號,並讓學生能了解字詞的音意。
*活動:揣看覓 每組從課文中找出有「鼻韻母」的字,先寫在紙上,再分組輪流上台從紙上念出正確的發音,念對最多的一組蓋獎勵章。 ●綜合活動: 教師解釋學習單B,學生回家完成學習單。 | 5 10 15 5 5 | 能專心聽上課 口頭評量 能念出正確的發音 能踴躍參與課堂活動 紙筆評量 | 附件四 學習單B |
附件四:
雞籠-安樂區學習單B
班級:姓名:座號:
☆ 請學生利用網路查一份有關安樂區的資料,並E-mail給老師
收件者: 副件: 主旨: 內容: |
教師簽名: 家長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