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L-2微生物實驗室-實驗室自評
疾病管制署生物安全第二等級微生物實驗室查核作業
【實驗室】自評表
一、實驗室基本資料
實驗室名稱 | ||||
實驗室地址 | ||||
實驗室 負責人 | 姓名 | 職稱 | ||
連絡電話 | 電子郵件 | |||
聯絡窗口 □同負責人 | 姓名 | 職稱 | ||
聯絡電話 | 電子郵件 | |||
填報日期 | 年月日 |
※【備註】以下自評項次標註「(優)」者,未達到要求時,不列為缺失事項※
二、實驗室自評
項次 | 題目 | 自評 | 說明(自評為「Y」者請填答此欄) |
2 | 實驗室管理與維護 | ||
2.1 | 確實管理、維護實驗室相關資料 | ||
2.1.1 | 每季更新疾病管制署「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資訊系統」資料? | □Y□N |
|
2.1.2 (優) | 實驗室具機敏性之資料已落實保全管理? | □Y |
|
2.2 | 實驗室設有門禁管制並已標示相關安全資訊 | ||
2.2.1 | 實驗室已有落實門禁管制? | □Y□N |
|
2.2.2 | 實驗室入口處已依規定標示相關資訊? | □Y□N |
□生物安全等級□生物危害標識 □實驗室主管之姓名及緊急聯絡方式 □實驗室管理人員之姓名及緊急聯絡方式 □緊急處理措施 □感染性生物材料類型及危險群等級 |
2.2.3 (優) | 已針對出入實驗室之非常規人員採行管制措施? | □Y |
|
2.2.4 (優) | 已於明顯處張貼實驗室平面圖? | □Y |
|
2.3 | 實驗室設置位置適當 | ||
2.3.1 | 受查核實驗室位置與公共區域分開? | □Y□N |
|
2.3.2 | 實驗室設有門,且保持關閉狀態? | □Y□N |
|
2.3.3 | 已妥善規劃實驗室人員、實驗用物品及感染性廢棄物之動線? | □Y□N |
|
2.3.4 (優) | 實驗區域內無設置一般行政人員辦公區域? | □Y |
|
2.3.5 (優) | 實驗室已設有足以適用實驗室內各項設備進出之出入口? | □Y |
|
2.4 | 實驗室使用檢測合格且正常運轉之生物安全櫃(BSC) | ||
2.4.1 | 實驗室設有BSC? | □Y□N |
□Ⅰ □Ⅱ □Ⅲ □Ⅱ-A1 □Ⅱ-A2 □Ⅱ-B1 □Ⅱ-B2
|
2.4.2 | BSC裝設位置適當? | □Y□N |
□無受到實驗室進氣與排氣氣流影響 □遠離門、實驗室人員往來頻繁區域 □其他可能會產生氣流干擾的區域 |
2.4.3 | BSC櫃內整潔,且符合相關要求? | □Y□N |
□整潔□無堆積物品(如實驗儀器及醫材) □無放置易傾倒容器□氣柵出口無遭物品阻擋□無使用可產生明火之設備 |
2.4.4 | BSC每年執行1次年度檢測作業? | □Y□N |
|
2.4.5 (優) | BSC周邊已保留適當空間? | □Y |
|
2.5 | 實驗室已使用相關安全設施 | ||
2.5.1 | 實驗室已設置相關設施? | □Y□N |
|
2.5.2 | 實驗室之天花板、牆面與地板符合要求? | □Y□N |
□是□否
|
2.5.3 | 實驗室工作檯符合要求? | □Y□N |
|
2.5.4 | 實驗室使用之座椅符合要求? | □Y□N |
|
2.5.5 | 實驗室或鄰近處已設置緊急洗眼沖淋設備? | □Y□N |
|
2.5.6 | 實驗室內放置之壓縮氣體鋼瓶已符合要求? | □Y□N □NA | 【無使用壓縮氣體鋼瓶之實驗室,請填答「NA」】
|
2.5.7 (優) | 實驗室已有相關措施,可掌握人員於實驗室內部之活動情形? | □Y |
|
3 | 實驗室消毒滅菌措施與感染性廢棄物處理 | ||
3.1 | 已訂定相關消毒滅菌措施並據以執行 | ||
3.1.1 | 針對室內須消毒滅菌之品項訂定消毒滅菌措施? | □Y□N |
□適用品項□消毒方式□消毒劑□消毒時機□消毒步驟 |
3.1.2 | 已針對操作區域每日執行清潔除污程序? | □Y□N |
□每日使用□依申請情形
|
3.1.3 | 實驗室遇特殊情況時,執行清潔除污程序? | □Y□N |
|
3.1.4 | 可重複使用之品項,重複使用前已先清潔除污? | □Y□N |
|
3.1.5 | 實驗室無設置不易清潔消毒之物品? | □Y□N |
(□以下均無設置): □窗簾□布質沙發□布質座椅□盆栽□魚缸 |
3.1.6 (優) | 定期修訂消毒作業程序? | □Y |
|
3.2 | 已妥善處理實驗室產出之感染性廢棄物 | ||
3.2.1 | 已訂定實驗室感染性廢棄物之處理作業規範? | □Y□N |
|
3.2.2 | 已妥善處理實驗室感染性廢棄物 | □Y□N |
□單位自行滅菌□委託環保業者
|
3.2.3 | 已採用合適方式運送未滅菌之感染性廢棄物? | □Y□N □NA | 【感染性廢棄物於實驗室內已完成滅菌者,請填答「NA」】
□運送途中無更換運送人員 □運送途中不至其他非感染性實驗室 (有感染性廢棄物時) □使用有蓋且可消毒之運送載具 □運送途中不開啓載具(有感染性廢棄物時)。 |
3.2.4 | 實驗室內盛裝感染性廢棄物之容器,已符合要求? | □Y□N |
□有蓋容器□具堅固及防漏特性 □容器外觀完整□可確實闔蓋□容器內襯有專用塑膠袋□廢棄物無過量盛裝□廢棄物分類放置及標示 |
3.2.5 | 實驗室已妥善處理感染性廢液? | □Y□N |
|
3.2.6 | 已妥善規劃感染性廢棄物之運送路徑? | □Y□N |
|
3.2.7 | 運送、處理感染性廢棄物之人員已接受相關訓練課程? | □Y□N |
|
3.2.8 (優) | 機構內已設有感染性廢棄物滅菌使用之滅菌器? | □Y |
|
4 | 感染性生物材料管理 | ||
4.2 | 落實感染性生物材料保全措施 | ||
4.2.1 | 已訂定RG2以上微生物及生物毒素保全管理規範? | □Y□N |
□適用對象□列入管理之品項 □各品項儲放區域及相應之保全措施 □人員管制要件 □異常事件通報處理程序□訪客管理措施 |
4.2.2 | 已分區儲放感染性生物材料? | □Y□N |
|
4.2.3 | 已備有材料保存清單? | □Y□N |
□保管人員□保存地點□保存型式 □保存期限 |
4.2.4 | RG2以上微生物及生物毒素之儲放設備(區域)符合要求? | □Y□N |
□上鎖□門禁管制 |
4.2.5 | 已建立機制限制各實驗室人員存取材料之權限? | □Y□N |
|
4.2.6 | 進入材料保存區域之人員已佩帶識別證? | □Y□N |
|
4.2.7 | 已訂有保全意外事件之緊急應變計畫? | □Y□N |
|
4.2.8 | 保管人員已具備相關專業知識? | □Y□N |
|
4.2.9 (優) | 每年辦理生物保全訓練課程? | □Y |
|
4.3 | 感染性生物材料之運送及包裝符合相關規定 | ||
4.3.1 | 已訂定感染性生物材料之運輸、包裝管理規範? | □Y□N |
|
4.3.2 | 已訂定感染性生物材料洩漏處理程序? | □Y□N |
|
4.3.3 | 已使用符合要求之容器運送感染性生物材料? | □Y□N |
|
4.3.4 | 已採專人運送RG2以上微生物及生物毒素? | □Y□N |
|
4.3.5 | 已使用三層包裝系統將感染性生物材料運送至機構外? | □Y□N □NA | 【實驗室未有將感染性生物材料運送至外部單位之情形時,請填答「NA」】
|
4.3.6 (優) | 與感染性生物材料運送有關之人員已接受相關訓練課程? | □Y |
|
4.3.7 (優) | 定期修訂感染性生物材料運輸規範? | □Y |
|
5 | 實驗室人員安全防護與健康措施 | ||
5.1 | 已穿著適當個人防護裝備(PPE) | ||
5.1.1 | 實驗室人員已穿著適當防護裝備? | □Y□N |
□實驗衣□拋棄式手套□口罩 □眼罩(ex.護目鏡)□面罩 □其他 |
5.1.2 | 實驗室內之人員穿著符合要求? | □Y□N |
□均已穿著實驗衣□無穿著露趾鞋 □長髮者已將頭髮盤(束)起或戴髮帽
|
5.1.3 | 實驗室人員已落實洗手步驟? | □Y□N |
【可複選】: □手部有污染之虞□結束實驗操作□離開實驗室前
|
5.1.4 | 依規定處理使用過之實驗衣物? | □Y□N |
|
5.1.5 | 已針對高風險操作行為,擬訂適當的PPE穿著規範? | □Y□N |
|
5.1.6 (優) | 已適時修訂實驗室人員之PPE規範? | □Y |
|
5.2 | 實驗室人員已遵守實驗操作規範 | ||
5.2.1 | 實驗室人員已遵守優良微生物操作規範? | □Y□N |
□是,請說明使用之設備類型: □否。 |
5.2.2 | 已訂定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文件? | □Y□N |
|
5.2.3 | 實驗室內無放置不當物品或從事不當行為? | □Y□N |
|
5.2.4 (優) | 適時修訂實驗室生安管理文件? | □Y |
|
6 | 緊急應變與意外事件 | ||
6.1 | 已訂有意外事件處理機制 | ||
6.1.1 | 已訂有實驗室意外事件之處理與通報程序? | □Y□N |
|
6.1.2 | 已訂有溢出物處理程序? | □Y□N |
|
6.1.3 | 實驗室人員已熟悉各項緊急設施(備)之放置場所及操作方式? | □Y□N |
|
6.1.4 | 實驗室人員已熟悉意外事件通報流程? | □Y□N |
|
6.1.5 (優) | 實驗室人員已建立意外事件之風險評估、監測及預防機制? | □Y |
|
6.1.6 (優) | 已適時修訂實驗室意外事件之處理與通報程序? |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