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領域 三上自然教案設計
領域/科目 | 自然科學 | 設計者 | 張祐瑄 | ||||
實施年級 | 三 | 教學節次 | 共5節,本次教學為第3節 | ||||
單元名稱 | 第二單元 生活中的力 活動2 磁力有什麼特性 | ||||||
設計依據 | |||||||
學習 重點 | 學習表現 | po-II-1 能從日常經驗、學習活動、自然環境,進行觀察,進而能察覺問題。 ai-II-1 保持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透過不斷的探尋和提問,常會有新發現。 | 核心 素養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自-E-A1能運用五官,敏銳的觀察周遭環境,保持好奇心、想像力持續探索自然。 | |||
學習內容 | INa-II-3 物質各有其特性,並可以依其特性與用途進行分類。 INc-II-1 使用工具或自訂參考標準可量度與比較。 | ||||||
議題 融入 | 實質內涵 | 【科技教育】 科E9具備與他人團隊合作的能力。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無 | ||||||
教材來源 | 課本 | ||||||
教學設備/資源 | 膠泥、粉筆、紙杯、紙碗、剪刀、燕尾夾 | ||||||
學習目標 | |||||||
3-1 生活中不同的力 1.了解生活中其他形式力的應用。 2.在水中的物品會受到浮力的作用。 3.改變物體形狀,會改變浮力的強弱,影響物體的浮沉。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備註 |
3-1 生活中不同的力 1.參與:察覺生活中還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力。 →教師引導:探討過人力、磁力、浮力和水傳送動力,我們發現力無所不在,生活中還有其他不同種類的力: (1)彈簧的彈力可以控制原子筆的筆心縮回筆桿中。 (2)橡皮筋的彈力可以幫我們固定物品。 (3)風力可以讓風車轉動。 (4)風力可以讓風箏在空中飄揚。 2.探索:學生分享生活中各種形式的力。 →提問:說說看,生活中還有哪些力的應用例子? ˙學生可能回答: (1)橡皮筋具有彈力,可以製作玩具竹槍。 (2)衣夾能夾住衣服,是因為夾子中的彈簧具有彈力。 (3)游泳圈具有浮力,可以讓我們更輕鬆的浮在水面上。 3.參與:學生能分享觀察到浮力現象的經驗。 →教師提問:在生活中還有看過哪些浮力的現象呢? ˙學生可能回答:飛盤不小心掉進水池,會浮在水面上。 4.探索:學生探索物體材質、形狀與浮力的關係。 →教師說明:受到浮力的作用,有些物品浮在水面上,但是當浮力不夠時,物體就會沉入水中。 ˙提問: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哪些可以浮在水面,哪些會沉入水中? ˙學生可能回答: (1)長尾夾、橡皮擦會沉入水中。 (2)紙杯、塑膠碗會浮在水面。 →教師提問:物體能不能浮在水面上,除了與材質有關,原本沉入水中的物體形狀改變,也能讓它浮在水面嗎? ˙學生可能回答: (1)能不能浮在水面應該只與物體的材質有關。 (2)紙張摺成紙船能浮在水面,揉成紙團就不行,所以改變形狀應該會改變物體的浮沉。 →「觀察膠泥的浮沉」實驗: (1)教師請學生先將3塊等重的膠泥放入水中,確定塊狀的膠泥都會沉入水中。 (2)將膠泥從水中取出後,再依照課本圖例,將同樣重量的膠泥捏成不同形狀。 (3)將膠泥平放在水面,觀察哪些形狀的膠泥能浮在水面上。 5.解釋:學生能根據實驗結果說明膠泥捏成容器形狀, 可以浮在水面上。 →經過測試後,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哪些形狀的膠泥可以浮在水面上。 ˙學生可能回答:船形、碗形(或自己設計的形狀),這些都可以浮在水面上。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能浮在水面上的膠泥,都像可以裝物品的容器形狀。 6.重點歸納 ˙生活中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力及其應用。 ˙物體能浮在水面,是因為水具有浮力。 ˙原本沉在水中的物體,做成容器形狀後,會比較容易浮在水面上。 | 10’ 5’ 5’ 10’ 5’ 5’ | 學生能說出生活中其他種類的力及其應用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