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教育訓練計畫
臨床病例討論評量表 (Case-based Discussion,CbD)
學員姓名: □實習生 □PGY □新進人員(進入臨床1年內) □
評量者:□營養師(資歷年) □資深營養師(5年以上) □部/科主任 □
評量日期:年月日 實施單位/地點:
病歷號碼: 來源:□門診 □一般病房 □加護病房 □護理之家
病患科別:□一般內科 □新陳代謝 □腎臟科 □心血管內科 □神經內科 □小兒科□胸腔內科 □血液腫瘤科 □消化內科 □外科 □
入院診斷:
病例複雜程度:□低 □中 □高
請依照下列項目評估學員表現 | 未達預 期標準 | 接近預 期標準 | 達到預 期標準 | 超過預 期標準 | U/C 未評估或 無法評估 | |||
1 | 2 | 3 | 4 | 5 | 6 | |||
1 | 營養照護紀錄 | |||||||
2 | 臨床營養評估 | |||||||
3 | 營養診斷 | |||||||
4 | 參考研究實證資料 | |||||||
5 | 營養介入、處置及與醫療團隊互動 | |||||||
6 | 追蹤及評值 | |||||||
7 | 諮商衛教 | |||||||
8 | 人道專業 | |||||||
9 | 整體適任 |
評量者認為這位學生的表現是:
□就經驗和程度上表現達預期標準(含)以上(通過)
□少部分必須再加強及評估
□未達預期標準,無法通過
評量者對學員知識、技能及態度的評語及建議:
學員對此次評量滿意程度:(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高)
評量者對此次評量滿意程度:(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高)
評量者是否曾訓練過使用此評量工具:□否 □是-○閱讀指南 ○面對面 ○網路/資訊
觀察時間:分鐘 回饋時間:分鐘
評量者簽名: 學員簽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教育訓練計畫
臨床病例討論評核表 (Case-based Discussion,CbD)
評量方式說明:
1.學員至少於實習期間選擇1種疾病類型個案進行評量。
2.由學員自己挑病例個案。
3.與評量者(通常為有經驗之臨床教師)約定時間,並於一週前事先將個案資料送交評量者,讓評量者熟悉個案情況。
4.每次評量時最好是不同的評量者,且評量者應立即給予回饋。
5.臨床教師可以每次針對一項重點(病歷紀錄、營養評估、營養診斷、營養處置、諮商衛教)進行評量,而人道專業、整體適任等則可以在每一次重點評量時一併評量。
評分說明:
從最低1分至最高6分,1~2分為未達預期標準,3分為接近預期標準,4分為達預期標準,5~6分為高於預期標準。如果未評量或無法評量該項之表現,則勾選U/C(unable to comment)。實習學生應達2~3分、PGY營養師應達3~4分、新進資深營養師應達4分(含)以上。
評量項目內容說明:
營養照護紀錄:紀錄內容包括簽名、日期、問題描述、關連性、順序性等項目清楚易讀,以利下一位臨床營養師據此紀錄給予病患有效且適當的照護。
臨床營養評估:學員可說明病患的病史、飲食史、體位、生化檢測及醫療檢查結果。
營養診斷:學員可就營養評估內容判別病患的營養診斷、及其病因和徵狀。
參考研究實證資料:學員可依據研究、調查等資料討論病情及營養介入模式。
營養介入、處置及與醫療團隊互動:學員可說明及討論營養介入的重點及處置的效益,並與其他醫療團隊溝通協調。
追蹤及評值:學員可說明及討論病患追蹤情形,學員可評核上次目標達成情形。
諮商衛教:學員可說明及討論對病患諮商的技巧及衛教的重點。
人道專業:學員可說明如何給予病患尊重、同理心並建立其信任,暸解病患需要的舒適、尊重其隱私,紀錄的內容顧及倫理和法律的適當性。
整體適任:學員可說明及討論病患在此次住院期間的整體營養照護情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製(9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