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看日出:期待與驚嘆的心情之旅

格式
doc
大小
81 KB
頁數
17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6-06-19,离现在 9 12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第一課

1.為什麼作者已經住在阿里山上,還要半夜起來準備看日出?請推測原因。(因為看日出還得搭小火車到祝山山頂才看得到,需要車程的時間,若是太晚起床,可能看不到日出。)2.推論訊息

2.作者到阿里山看日出的心情,產生怎樣的變化?請舉例說明。(半夜起床出門,凍得發抖,又看到擠滿看日出的遊客,只能和大家一起靜靜的等待。後來,看到天色發白,心裡高興又緊張。最後,看到日出的瞬間和雲海的壯觀,心情很興奮。)2.推論訊息

3.為什麼作者看見天色發白,會感到高興又緊張?你曾經在什麼時候出現過這樣的感覺?(作者高興的是可以看見日出,緊張的是不知道太陽會不會如期出現。)(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我第一次搭飛機時,感到高興又緊張。)
4.比較評估

4.從哪些動作可以得知人們觀賞日出的態度?(靜靜的等待、目不轉睛的看著天空、捨不得移開目光。)2.推論訊息

5.作者為什麼要目不轉睛的看著天空?你看什麼東西時,也會目不轉睛?(因為他怕一不注意,就錯過太陽出來的瞬間。)(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我看魔術表演時也目不轉睛。)4.比較評估

6.作者從哪些細節知道日出即將上場?(他從光影漸漸變亮,雲的顏色也從灰紫漸漸變成橘紅,直到金光閃閃的時候,他知道太陽就要出來了。)1.提取訊息

7.作者把山上的白雲想像成不同的景物,從這裡可以推測他是怎樣的人?(他是個想像力豐富的人。)2.推論訊息

8.你曾經看過怎樣的景物,讓你像作者看到日出一樣大開眼界?(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我看過鯨豚成群在海面上游動,十分壯觀。)3.詮釋整合

第二課

1.作者運用了哪些感官體驗山林?請舉例說明。(她運用觸覺感官,感受風的吹拂;運用聽覺感官,聆聽各種聲音;運用嗅覺感官,吸取各種香氣;運用視覺感官,觀察小動物的動靜以及湖面的景色。)2.推論訊息

2.從哪些訊息,可以知道文章描寫的季節是秋天?(從課文的描述可知,例如:每年十月,屋前大樹的黃葉陣陣飄落;望著水面的林影,像是一把熊熊的烈火,綻放著絢麗的色彩;秋日的湖面除了幽靜的美,還有一股壯烈的氣勢。)
1.提取訊息

3.為什麼作者說獨處的時候,感官會變得特別靈敏?請以自身經驗為例加以說明。(獨處的時候,沒有別人說話的聲音,心情沉澱下來,四周就會變得很安靜。)(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有一次,我一個人在家,竟然聽到蟑螂爬過紙張的聲音。)3.詮釋整合

4.作者聞到植物的香氣,感到身心放鬆,你也有相似的經驗嗎?是怎樣的氣味?(學生自由作答。例如:媽媽在家裡插了一盆鮮花,玫瑰淡淡的香氣,讓我感到心情平靜。)3.詮釋整合

5.為什麼作者看小鹿一眼,牠們馬上挺直了身子?(這是小鹿的本能反應,擔心作者是不是會攻擊牠們,因此提高警覺。)2.推論訊息

6.作者提到湖面的壯烈氣勢指的是什麼景象?你也看過那樣的景觀嗎?(是指湖水的波浪很大,就像海浪一般。)(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我曾經到加拿大最大的淡水湖,看到湖水翻騰,氣勢壯烈。)3.詮釋整合

7.作者用怎樣的心情面對大自然?為什麼?(她喜歡用心觀察自然,因為大自然充滿許多美妙的能量,帶給人們許多樂趣,以及安定心靈的作用。)
4.比較評估

8.你跟作者有類似親近自然的經驗嗎?是怎樣的感受?(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有一次,我們全家住在溪頭的小木屋裡,當天晚上,山林裡十分幽靜,不時傳來蟲鳴鳥叫聲,隔天一早我們到山林裡散步,吸取芬多精。那次的旅遊讓我產生一種寧靜的、舒服的感覺。)3.詮釋整合

第三課

1.這首詩以誰的角度敘寫?從哪些句子可以知道?(這首詩以老鷹的角度敘寫,從「我盤旋在這漁港的高空」、「我是一隻在最高處看著城市的老鷹」可以知道。)2.推論訊息

2.「陽光正撥弄著海水的琴弦」指的是怎樣的畫面?作者為什麼會這樣描寫?(琴弦指的是海的波紋,陽光照耀在水面上閃閃發亮,海浪發出陣陣的濤聲,這畫面就像陽光撥弄著琴弦似的。)4.比較評估

3.為什麼「戲水遊客的聲音,是夏日最愉悅的音符」?(因為老鷹從天空往下看,遊客小小的身影像音符的桿子,而戲水是開心的,發出愉悅的歡笑聲,與海水的琴弦配在一起,就像五線譜上的音符。)2.推論訊息

4.是什麼原因讓老鷹喜歡盤旋在城市的高空?(老鷹盤旋在高空,可以看到多變的山石、美麗的礁岩和怡人的步道,牠認為這是海灣最美的風景。)
1.提取訊息

5.潮水為什麼是山的裙襬?(潮水的波浪沖到山腳邊,看起來很像裙襬的皺褶和蕾絲。)3.詮釋整合

6.哪些原因造成老鷹無法高飛?(老鷹誤食了保麗龍球,無法消化,牠的腳又被魚網劃傷,這些都是人為造成的原因。)1.提取訊息

7.為什麼老鷹要等沒有人的時候,才能探出頭來?(學生自由作答。例如:老鷹受傷了不能高飛,若是人們發現牠在礁石上,有可能會把牠抓走。)
2.推論訊息

8.「大海另外的樂章」指的是什麼?(學生自由作答。例如:老鷹原本聆聽的是戲水人們的聲音,現在牠只能在沒人的時候出來,因此聽不到人們的戲水聲,只剩下大海的浪潮聲。)3.詮釋整合

9.讀完這首詩,你有什麼想法?(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我覺得人們不應該亂丟垃圾,讓垃圾傷害各種生物,我們應保障動物享受自然環境的權利。)
3.詮釋整合

第四課

1.為什麼馬偕能獲得來自家鄉的捐款?(因為捐款的人都認同馬偕的義行。)
1.提取訊息

2.本課題目永遠的馬偕,為什麼用「永遠」二字?(「永遠」二字出自最後一段:「他的愛心,永遠留存在人們心中;他的故事,也永遠流傳在這座美麗的寶島。」強調馬偕臺灣的影響永久而深遠。)2.推論訊息

3.依據課文敘述推測,當時的臺灣社會需要什麼幫助?(1.衛生觀念不佳。2.醫療資源不足。3.人民接受教育情況不普及。)2.推論訊息

4.請用一個詞語表示「作者認為馬偕是個怎樣的人」?並從文章裡找出兩個支持的理由。(作者認為馬偕是一個「大愛無私」的人,理由一:作者寫到「馬偕是一位將生命奉獻給臺灣的人。」理由二:馬偕不但替人義診,還發放治療傳染病的藥品,更請一些外國醫師來幫忙。)3.詮釋整合

5.永遠的馬偕換一個題目。討論看看,什麼題目能涵蓋課文重點?(例如:永遠的好朋友、為臺灣奉獻的馬偕、大愛精神不死……4.比較評估

第五課

1.海倫‧凱勒的身體有什麼缺陷?(失聰、失明,連話也說不出來。)
1.提取訊息

2.海倫‧凱勒為什麼會變成身體有殘缺的人?(一歲多時,一場重病造成腦部受損。)1.提取訊息

3.為什麼大家都以為海倫‧凱勒的一生已經沒希望了?(因為大家無法想像一個聽不到、看不見也說不出話的人,能做些什麼事,因此都認為她的一生毀了。)2.推論訊息

4.蘇利文老師讓海倫‧凱勒接近大自然,有什麼目的?(她想開啟海倫‧凱勒身體感官的敏感度,從觸摸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讓海倫‧凱勒以她僅有的觸覺本能,認識這個世界。)2.推論訊息

5.蘇利文老師用了哪些方法,改變了海倫‧凱勒的命運?(她讓海倫‧凱勒接近大自然、不厭其煩的教導海倫‧凱勒學手語、用點字卡讀書、學發聲說話。)2.推論訊息

6.海倫‧凱勒用什麼方式,繼續發揚老師給她的愛?(海倫‧凱勒奉獻自己,現身說法,鼓勵身心障礙者走出生命的幽谷,找到人生的希望。)1.提取訊息

7.你認為海倫‧凱勒在鼓勵其他身心障礙者時,會用哪些話激勵他們?(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我看不見、聽不到都可以做得到,你們一定可以!)
3.詮釋整合

8.你認為其他身心障礙者聽了海倫‧凱勒的故事,就能激發他們的希望嗎?為什麼?(學生自由作答。例如:可以,因為多重障礙的海倫‧凱勒都能完成大學學業,而且到處巡迴演說。聆聽演說的身心障礙者,只要有鬥志,也能找尋自己的一片天。)3.詮釋整合

9.海倫‧凱勒的奮鬥故事,給你什麼啟示?說一說你的看法。(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我覺得她的故事可以帶給許多人希望,就算身處在黑暗之中,也可以為世界帶來光明與希望。)3.詮釋整合

第六課

1.書名為什麼稱林書豪NBA「豪小子」?(「豪小子」的音和「好小子」相近,在這裡是讚賞林書豪的好表現。)2.推論訊息

2.林書豪的媽媽在對林書豪的教育上,堅持什麼原則?(寫完功課才能去打球。)1.提取訊息

3.林書豪高中到大學時期,能在籃球隊逐漸打出好成績的原因是什麼?請從課文中找出兩個原因。(1.從小勤於練球,打下良好基礎。2.媽媽對他的教育,讓他養成專注的學習態度。)2.推論訊息

4.請你分析林書豪能夠在西元二○一二年二月的比賽中,贏得眾人矚目的原因?(林書豪平時從不放棄自我訓練,保持隨時可以上場的狀態,等待機會到來。)3.詮釋整合

5.請用林書豪的事例,說明「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句話的含義。(林書豪即使知道自己個子小,有不如人的地方,他還是積極努力的練球。在球場上,有機會上場就會把握每一球,沒有機會也會在場邊做好一切準備。因為他準備好了,所以每一次上場都是他表現的機會。)3.詮釋整合

6.如果你是林書豪,你會對小球迷說些什麼?(學生自由作答。例如:不要擔心個子小,要努力充實自己的能力。)3.詮釋整合

第七課

1.「每個人都擁有夢想,但千萬別讓它變成空想!」這句話是誰說的?為什麼作者會這麼說?(這句話是江秀真說的。)(學生自由作答。例如:因為課文重點主要在討論她登山的夢想,為了不要變成空想,她努力實踐夢想的經過。)3.詮釋整合

2.課文的第一段提到江秀真被譽為「離天空最近的女性」,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她是臺灣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女性,更是臺灣首位成功登上七大洲七座頂峰的女性登山家。)1.提取訊息

3.江秀真是怎樣愛上了山?她對山有怎樣的感覺?(江秀真從高中就開始登山,當她站上山頂時,看到千變萬化的美景。她對山感覺是多重而複雜的,在她的眼裡,沉靜挺直的高山就像母親一樣,時而溫暖的擁抱著她,時而嚴格的試驗著她。)1.提取訊息

4.課文提到,經過怎樣的情境後,江秀真想要攀登世界頂峰?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在攀登臺灣八十多座高山後,江秀真決定挑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當她登上許多高山後,也想透過攀登世界最高峰,考驗自己的耐力與毅力,同時也可以看看世界各地不同的景觀。)2.推論訊息

5.課文提到,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之前,需要接受怎樣的訓練?為什麼需要這些訓練?(事前必須提升體力與耐力,江秀真每天跑步十公里,每星期進行三天的低氧訓練及一連串嚴密的體能訓練。)(因為這段過程相當艱辛且漫長,不僅空氣稀薄,氣溫也低,必須讓身體也能適應良好。)2.推論訊息

6.課文中提到「這段辛苦的過程是旁人無法體會的。」這句話表現出什麼樣的含義?(學生自由作答。例如:這句話表示登山的過程非常辛苦,未曾親身經驗過,是無法體會的。)4.比較評估

7.課文提到「登上頂峰的最後一段路,是她生命中最大的難關。」果真如此嗎?你的看法如何?(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我認為攀登頂峰的最後一段路,確實是難關,因為在登頂過程中,江秀真已經耗盡所有的體力,面對種種不確定的天候狀況,是不是要咬牙苦撐?或是折回,都是需要智慧的抉擇;不僅是全體與個人的榮耀,隨時也會遭受生命的威脅。所以我也認為這是一項重大的挑戰。)3.詮釋整合

8.在課文中,江秀真為什麼會出現「究竟是要努力前進,還是折回?」的困惑?說說你的想法。(學生自由作答。例如:因為登頂前最後一段路,是她生命中最大的難關。當時,她的體力已用盡,如果前進,必須面對更艱鉅的挑戰,如果折回,先前的努力幾乎就會灰飛煙滅,所以她內心會產生困惑。)(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我很贊同這樣的想法,因為我覺得堅持下去很重要。)
3.詮釋整合

9.江秀真已經是世界知名的女登山家,她還會繼續攀登其他的高峰嗎?說出你的理由,並從文章中找出一個理由支持你的看法。(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我覺得她會繼續攀登。因為她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夢想,但千萬別讓它變成空想!」登頂時,「眼前深遠廣寬的美景,帶給她擁抱世界的歡樂,以及無比的欣喜。」課文也提到「無論眼前的山路有多危險,江秀真始終踩著勇氣與決心的腳步,一步步攀登生命裡的每一座高峰。」從這裡可以判斷。)3.詮釋整合

第八課

1.「美味的一堂課」是誰來分享?為什麼會有這堂課?(「美味的一堂課」是由文文姐姐來分享,因為老師邀請她來的。)1.提取訊息

2.你推測文文姐姐與班上可能是什麼關係?(可能是班上同學的親戚;也可能是她的名字就叫文文,因為是女生,所以大家叫她文文姐姐。)2.推論訊息

3.本課提到文文姐姐分享的三種美食中,哪一種美食強調它的製作過程?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介紹印度甩餅時,有特別強調它的製作過程。強調小小的餅皮在印度師傅的一邊轉、一邊甩的情況下逐漸變得又大又薄,非常神奇!)
1.提取訊息

4.本課主要介紹義大利麵的哪個部分?(介紹義大利麵形狀多變,以及能搭配各種不同的醬汁食用。)1.提取訊息

5.壽司是哪一個國家的美食?(壽司是日本的美食。)1.提取訊息

6.你覺得文文姐姐在這堂課只有上三種食物嗎?(不是,從「又介紹許多國家別具特色的美食」和「整個下午,教室裡不停的發出驚嘆聲」我們可推測文文姐姐介紹的美食不只這三種。)2.推論訊息

7.從作者對「美味的一堂課」敘述中,你覺得他有什麼收穫?(他認識了許多國家的飲食文化特色,也對自己做的壽司很有成就感。)3.詮釋整合

8.從整篇文章的敘述,你覺得文文姐姐是怎樣的人?為什麼?(學生自由作答。例如:她是個喜歡旅行與品嘗美食的人;她是個樂於分享的人;她是個喜歡嘗試新事物的人。)3.詮釋整合

9.你覺得課名為「美味的一堂課」適當嗎?請說說你的想法?(學生自由作答。例如:適當,因為文文姐姐介紹的各國美食感覺都很美味,透過她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想像與感受;不適當,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的去品嘗美食。)
4.比較評估

10.如果由你設計「美味的一堂課」,你會如何進行?(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我覺得應該每項食物都要加上實際品嘗與體驗,這樣才是真正的「美味的一堂課」。也可以讓學生分組報告不同的美食,或動手製作獨一無二的美食。)3.詮釋整合

第九課

1.作者為什麼想到蒙古旅遊?(因為爺爺常提起他小時候在蒙古生活的點滴,作者也很想去看看那裡的風景。)1.提取訊息

2.作者看到蒙古有哪些特別的景物?(郊外都是草原,沿途有許多繽紛的野花,三五成群的牛羊,有的在吃草,有的在飲水,還有白色的蒙古包。)
1.提取訊息

3.蒙古包有哪些特色?(蒙古包是白色的,門上的花紋是用幾何圖形組成的,裡面的柱子彩繪著盤龍圖案。)1.提取訊息

4.作者吃到哪些蒙古美食?他感受到蒙古人的哪種特質?(羊肉、奶茶。這些都是蒙古人最愛吃的食物,他們願意拿出來和客人分享,表示他們待人很熱情。)2.推論訊息

5.這次旅行,作者感受與體驗到哪些屬於蒙古的特有風情?依時間順序說出來。(草原風情、蒙古包的藝術特色、蒙古美食、馬頭琴的琴聲、精采的舞蹈。)3.詮釋整合

6.蒙古包可能出現在你居住的地方嗎?為什麼?(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有可能,如果有蒙古的相關展覽應該就會出現;不可能,因為我們生活的環境不適合蒙古包。)4.比較評估

7.為什麼作者對這次的旅行感到念念不忘?(因為蒙古有美麗的景色、美味的食物、好聽的音樂和活潑的舞蹈、充滿傳奇色彩的民族風情和熱情好客的人們。)3.詮釋整合

8.你有沒有和作者相同的旅遊經驗,也讓你一直念念不忘?(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我曾到臺東旅行,蔚藍的太平洋和金黃色的金針花讓我一直念念不忘。)3.詮釋整合

第十課

1.在課文的敘述中,作者為什麼把「高人一等」的「大樓」,說成是建築界中的「長頸鹿」?(學生自由作答。例如:因為這些高人一等的「建築物」就和長頸鹿一樣,身高比其他動物「建築物」高,因此特別引人矚目。)2.推論訊息

2.本課介紹哪幾座高樓建築?(介紹臺北一○一大樓、東京晴空塔以及吉隆坡雙峰塔。)1.提取訊息

3.課文介紹的「長頸鹿」位於哪一洲?(它們都位於亞洲。)2.推論訊息

4.讀完本課的介紹後,可以知道這些高樓建築具有什麼功能?(這些高樓建築可以是城市的「金融中心」,也可以為城市帶來觀光商機,更可以在周邊發展都市計畫。)3.詮釋整合

5.說說看臺北一○一大樓在設計或外形上,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它的外形有如一節一節的竹子,取材自竹子堅韌的特性;層層向上開展,加上巨大的方孔古錢圖案,不但代表文化與經濟節節高升,也代表其「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1.提取訊息

6.東京晴空塔原先規畫的功能是什麼?但是現在的貢獻還包括什麼?(東京晴空塔原本是一座電波通訊塔,但現在東京晴空塔周邊發展的都市開發計畫,也為當地帶來可觀的商機。)1.提取訊息

7.你認為課文中介紹的哪一座建築物像「手牽著手的兩隻長頸鹿」?(吉隆坡雙峰塔。因為它是一座「雙生大樓」。)4.比較評估

8.在課文敘述中,你認為哪些建築兼具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臺北一○一大樓和吉隆坡雙峰塔都兼具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例如:臺北一○一大樓取材古錢幣與竹子,雙峰塔的兩棟大樓間有「人字形」連通橋。)4.比較評估

9.請分別歸納本文各段從哪些方面來介紹這些高樓?(建造的時間、建築物的外形、建築物的功能、建築物的特殊設計、建築物的重要性、建築物對城市的影響。)3.詮釋整合

10.從本文你可以歸納出具有代表性及文化特色的建築,會對一個城市或國家有什麼重要性?(可以提升城市或國家的知名度;吸引觀光人潮,帶來可觀商機。)2.推論訊息

11.當你站在這些高樓建築上,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我最想做的事是拿著望遠鏡眺望遠方;欣賞四周的風景;最害怕的是突然有地震發生!)3.詮釋整合

12.在這三座「長頸鹿」中,你最喜歡哪一座?為什麼?(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我最喜歡臺北一○一大樓,因為它是我們的驕傲;我最喜歡東京晴空塔,因為它的外形非常美麗。)3.詮釋整合

第十一課

1.詩歌描述的時間,是從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哪些句子可以看得出來?(從前一天的深夜十二點過後,到第二天天亮。詩句中「水果店裡的鐘噹噹的敲過了十二下」以及最後一段可以看出。)2.推論訊息

2.詩人怎樣描述晚會前,水果店裡的氣氛?找出課本的句子讀一讀。(「窗外流動著寶石藍色的夜,屋子裡流進來牛乳一樣的月光」。)1.提取訊息

3.晚會的指揮、伴奏分別是什麼?你覺得詩人這樣的安排好嗎?為什麼?(夜風當指揮、蟲兒當伴奏。我覺得詩人的想像很好,夜風流動著,就像指揮一樣會有動作;夜晚的蟲兒叫個不停,就像是一個樂隊一樣。)3.詮釋整合

4.在詩句中,有哪些表演?分別是誰表演?(指導學生,從課文第二段分別讀出相關的句子。)1.提取訊息

5.你最喜歡哪一種水果的表演?為什麼?(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我最喜歡「高山舞」,因為鳳梨的菱形外皮,有點像原住民的服飾;香蕉彎彎的外形,像會搖晃一樣,非常有趣。)4.比較評估

6.這場晚會最後的節目是什麼?有哪些角色參與?(最後是「大合唱」,所有的水果都參加了。)1.提取訊息

7.水果們大合唱時,周圍的景色跟剛開始有什麼不同?(天色已經變亮了,大合唱唱醒沉睡的夜、雲彩,唱來早晨的太陽。)1.提取訊息

8.你覺得這場「水果們的晚會」是真的嗎?從詩句中,找出相關的描寫,證明你的想法。(學生自由作答。例如:是真的,因為詩句中把許多晚會的節目都寫出來了,所以可能是真的。)4.比較評估

第十二課

1.故事中主要有哪些人物?(哥哥、弟弟)1.提取訊息

2.兄弟兩人發現的石頭上寫著什麼?(發現這塊石頭的人,就往前走進森林。那裡有一條河,游過河到了對岸,會看到一隻母熊和牠的寶寶。抱走小熊,然後頭也不回的跑到山頂。山頂有一棟房子,在那裡,幸福正等著你。)
1.提取訊息

3.看見石頭上寫著獲得幸福的方法,兩兄弟各有什麼反應?(弟弟想照石頭上寫的去做,哥哥反對。)1.提取訊息

4.哥哥認為自己的觀點沒錯,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石頭並沒有告訴我們會得到什麼樣的幸福,可能等在那裡的,並不是我們所希望得到的呀!)
1.提取訊息

5.弟弟提出的理由是什麼?(試一試不會有什麼損失。如果不試,什麼也得不到。)1.提取訊息

6.你覺得兩兄弟的個性各是怎麼樣的?請從文章中找出理由支持你的看法。(學生自由作答。例如:哥哥是一個比較保守,不願意冒險的人。文章中,他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所以才能過著平順的生活。弟弟是一個勇於冒險的人,面對未知,他依然願意嘗試,所以進入森林裡。)3.詮釋整合

7.從文章找出代表性的句子,說明兄弟兩人對「幸福」的看法。(哥哥說:「你看,我是對的。當年我沒有照著石頭上的話去做,日子才能過得這麼平順;而你,雖然當上國王,卻也遇到很大的難題。」、「我一點兒都不後悔,也不會難過,因為我擁有美好的回憶……。」弟弟回答說。)3.詮釋整合

8.最後,故事有沒有給你解答誰的選擇才是對的?你怎麼知道的?(文章沒有對他們的選擇做正確與否的評價。哥哥認為自己過著平順的生活是幸福;弟弟認為雖然到處流浪,可是擁有美好的記憶也是幸福。)4.比較評估

9.你有和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嗎?你會怎麼做?讀了兩兄弟的故事後,你學到如何面對不同意見的情況嗎?(學生自由作答。)3.詮釋整合

10.如果你是哥哥或弟弟,你會後悔自己的決定嗎?說一說你的想法。(學生自由作答。)3.詮釋整合

第十三課

1.作者為什麼會種綠豆?(自然課時,老師要全班種豆子,並且記錄豆子發芽的情形,七天之後再把豆芽帶到學校。)1.提取訊息

2.老師交代種豆子的任務,作者回家之後做了些什麼?(她拿一個小杯子,作為豆芽的家。把杯子放在陰暗的角落,常從床底拿出杯子,看看裡頭的豆子發芽狀況。)1.提取訊息

3.作者照顧豆芽的態度怎麼樣?從課文的哪些內容可以知道?(作者非常用心的照顧。課文中,她一開始「東挑西揀」的要找一個適合種豆子的容器,可見她很重視這件事情;剛開始種植的時候,豆子毫無動靜,她「有時連睡著了都不安心,還會爬起來把小杯子拿出來看,看它到底有沒有成長。」表現出她非常的在意;交作業時,作者的心情是這樣「為著自己真的培育出生命而欣喜,多麼希望路上行人都能看見我親手養成的綠豆芽!」她因為種植的成果高興,可見她非常投入。)3.詮釋整合

4.為什麼作者在美國要再次培養綠豆芽?(作者一家人想吃豆芽,但美國人的超級市場裡很少賣豆芽,中國人的超級市場裡豆芽賣得很貴,於是他們決定自己培養豆芽。)1.提取訊息

5.作者為什麼愛吃豆芽,卻又怕家裡要吃豆芽?(因為他們家豆芽在下鍋之前,得先把根摘掉,一根根豆芽摘完根總要大半天,摘豆芽是一項磨練耐性的功課。一大包豆芽在面前堆積如山,而他們要一一將它們處理得乾乾淨淨。)
1.提取訊息

6.作者家怎樣料理豆芽?這樣的料理吃起來滋味如何?(先把蝦米炒香,再加入綠豆芽簡單的炒,只放少許鹽調味;黃豆芽放入煮好的高湯中,起鍋前加上番茄提味。這樣的料理很簡單,卻能吃到豆芽的甜味。)2.推論訊息

7.豆芽給作者怎樣的人生哲理?為什麼作者會這麼想?(豆子有盎然的生命力,總有一天會發芽,這樣的印象讓作者在面對考驗時,總會抱持著希望。因為作者第一次種豆子,豆子原本毫無動靜,最後還是發芽了。)3.詮釋整合

8.課文題目讓你聯想到什麼?你覺得這個題目好嗎?為什麼?(學生自由作答。例如:乍看題目,以為是誰睡在棉花上,後來才知道是沒有馬上發芽的綠豆。我覺得題目訂得很好,讓人想一探究竟。)4.比較評估

第十四課

1.完璧歸趙的故事是發生在什麼時代?相關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戰國時代。當時弱,秦王想強取趙國和氏璧藺相如認為以當時的情勢,趙國不得不答應秦國的要求。趙王覺得有道理,於是就派他帶和氏璧秦國去。)
1.提取訊息

2.藺相如為什麼到秦國去?(有個大臣推薦藺相如去見趙王,分析面對秦王強取玉璧的請求,該如何是好。最後趙王派他當使臣,把和氏璧送去秦國。)
2.推論訊息

3.藺相如趙王的保證,可以判斷他是怎樣的人?(負責、勇敢,有想法的人。)2.推論訊息

4.秦王看到和氏璧後的反應如何?(捧住和氏璧,仔細看著,一臉貪心的神色。)1.提取訊息

5.秦王隻字不提十五座城池的事,可以推斷他是怎樣的人?(霸道、言而無信的人。)2.推論訊息

6.秦王後來已經拿出地圖,告知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換,為什麼藺相如還是不相信他?(因為秦國的國力強大,且秦王看起來不是很真誠,藺相如秦王又出爾反爾,最後白白送出和氏璧趙國卻什麼也得不到。)2.推論訊息

7.藺相如說的話,做的事,你認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自由作答。例如:1.他是一個機智勇敢的人。他故意說和氏璧上有瑕疵,拿回和氏璧,並誓言與玉璧同存亡,以阻斷秦王強奪。2.藉故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得舉行隆重的典禮,作為交換的儀式。3.他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趙國,以保全國家的寶物。)
3.詮釋整合

8.秦王發現藺相如已經把和氏璧送回趙國,為什麼不殺了藺相如?(因為藺相如用激將法,讓秦王知道如果殺了他,自己不講信用的行為就會被天下人知道,秦王不想陷入這樣的窘境,因此決定不殺藺相如。)2.推論訊息

9.藺相如身上,你學到什麼?(學生自由作答。例如:1.遇到事情時,不要亂了手腳,要鎮定並且想辦法解決,也要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勢力強大的對手。遇到事情用對方法,就會事半功倍。2.機智勇敢可以化解危機。)3.詮釋整合

10.你認為劇中哪個部分最精采?為什麼?說說你的想法。(學生自由作答。)
4.比較評估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