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去來」學習單:透過「看見臺灣」幕後花絮探索玉山之聲

格式
pdf
大小
631.62 KB
頁數
7
作者
陳唎㖿(Leeyei_Che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4-07,离现在 3 19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陳列〈玉山去來〉學習單                                

設計者:林口康橋國際學校  陳唎㖿 

 

一、  課前影片欣賞 

觀看「

《看見台灣》幕後花絮  -  來自玉山的歌聲」的影片後,請回答以下問題。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vbZdCK3n4k 

1.  「原聲音樂學校」合唱團所屬的縣市是:□彰化縣     ■南投縣    □嘉義縣 

 

2.  「原聲音樂學校」成立的口號及目標為:□讓臺灣聽見玉山唱歌       ■讓世界聽見玉山唱歌

 

3.  齊柏林導演提到:希望在《看見臺灣》的最後,原住民孩子攻頂玉山唱歌這件事可以鼓舞全台灣人民,有繼續

【 

努力向前 

】的力量。 

4.  拍攝前,讓大家忐忑不安的原因是:□山勢險峻,易生危險    ■天候不好,風大雲多   □孩子躁動,秩序欠佳 
 

二、  課前學習單 

荖濃溪營地附近,雪深數尺。溪水有一段已結冰。冷杉林下的箭竹全埋在雪下。冷杉枝葉上也全是厚厚的白,

似棉花的堆積,似刨冰。有時因枝葉承受不住重量,雪塊嘩然滑落,滑落中往往撞到下層的枝葉,雪塊因而四下碎

散飛濺,滑落和碰撞的聲音則有如岩石的崩落,在冰冷謐靜的原始森林間迴響。 

(一)這是陳列〈八通關種種〉裡的一段文字,寫得非常精彩,其中沒有任何艱難晦澀的詞句。由此段可以發現陳列的

寫作風格,有:

(多選) 

1.遣詞造句上:□多用誇飾,誇大感受      ■善用摹寫,如臨現場     ■多用譬喻,形象具體       

2.氣氛營造上:■利用顏色,有冷寂感     ■靜態動態,前後對比       □重視心情,以景寓情 

3.文章風格上:■著墨自然與景物書寫        □強調人情與環境回憶      ■筆法客觀重視實景描繪 

(二)請先自行閱讀題解、作者,並完成下列表格: 

作者、題解檢索 

      陳列:(   

陳瑞麟

      ) 

筆名深意  期望藉由寫作來:  □「陳列」臺灣有的美景與人情        ■「陳列」社會上的冤屈與不平 

書寫主題  陳列所關注的議題有:□海洋文化        □懷舊鄉情      ■人文鄉土      ■生態環境    (多選) 

文學之路  踏上文學之路的作品是:□〈無言〉    ■〈無怨〉    □〈無悔〉     □〈無聲〉 

作品形式  所涉獵的創作領域有:  □新詩        ■散文         □小說          ■評論       (多選) 

文本選自  □《地上歲月》       ■《永遠的山》          □《人間.印象》           □《躊躇之歌》 

著作旨趣  ■紀錄玉山的雄奇壯闊與風雲幻化之美              □評論玉山環境的被破壞情形與保護 

■表達對於故鄉臺灣的驕傲感與使命感             ■抒發作者對於大自然的體悟與戀慕  (多選) 

寫作緣由  受【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委託,以一年為期,用【   

文學性   

】書寫方式,呈現內容 

撰寫經過  作者出入園區十餘次,逗留一百多天,【 

三 

】次登上玉山主峰,本書成為臺灣  【

自然寫作 

】的經典 

寫作手法  以類似【    

電影的運鏡     

】方式,引領讀者身歷其境 

 
 

 

background image

 

三、  課中學習單 

閱讀完課文後,請答以下問題: 

(一)第一節 

1.請整理第一節對於空間、時間及心境上的描寫。 

 

空間的移動 

【時間】的推移 

攻頂的步伐 

心境的轉換 

寫 

崎嶇的【 

碎石小徑 

→風口的【 

大凹隙 

→最後一段微微破碎

裸露的【 

急升危稜

 

【  漆黑  】中→寂寂

黑色→【  黝黑  】→

晨光漸漸→薄薄的曙

色。 

(運用天色來描寫) 

因成員【 

體力 

】的不一而斷成

好幾節→吃力攀爬→往那黝黑的

高處摸索→跋涉→調整呼吸,配

合著放下每一個【 

斟酌過的 

步伐→【 

手腳並用 

】地爬過。 

(敘寫攻頂過程的坎坷與辛苦) 

史前地球上的一個跋涉者

→驚懼的心反而加重了→

心中也一陣陣的【 

起伏 

→看到那場我從未見識過

的 高 山 風 雲 激 烈 壯 闊 的

【 

展覽 

】  。 

2.作者將自己比喻成「史前地球上的一個跋涉者」

,用以形容自己登頂過程的感受是: 

□喜悅感      □憤怒感      ■孤寂感       □哀傷感 

3.天開始轉亮後,作者驚懼的心情加重的原因是: 

□他在晨光中看見蜿蜒而上漫長的碎石與陡坡    ■他在晨光中看見身旁和腳下的巉岩陡崖 

(二)第二節 

1.請填寫或勾選第二節對於雲相的描寫。 

 

雲相 

分類 

聲音 

光影 

顏色 

動態 

靜態 

描寫  1. 狂 烈 呼 嘯 、 如

【 

山洪 

】的暴濺

吟吼 

2.好像【 

交響樂 

──管弦齊鳴、喧

囂狂放 

】與【

的動晃、雲彩炫

耀、分明的光影

 

■灰褐  ■乳白    ■灰藍  
□灰黑  ■赭紅    ■粉紅 

□桃紅  □暗紅    ■金黃  

□鵝黃  ■銀灰    ■暗紫

 

■飛揚  ■絞紐  ■噴湧   

■糾纏  □紛飛  ■蒸騰   

■翻滾  □晃動  ■翻飛 

■旋轉  ■搖盪  □蔓延 

■騰攪  ■漫漶  ■濡染

 

沉沉安靜、

水平狀橫臥

 

2.陳列在第二節中,運用了譬喻的文句來形容初昇的旭日及日出後的景象,請完成下列表格。 

 

日相 

狀態 

初昇的旭日 

日出後的景象 

比喻  巨大的【

蛋黃

、 

橘紅淋漓的一團【

烙鐵漿

】。 

 

好像天地在【  

創世之初 

】從猛暴的騷動混沌中漸顯出秩序、也好

像【  

交響樂  

】在一段管弦齊鳴的昂揚章節後,轉為沉穩,進入

了主題豐繁的【  

開展部  

 

3.在第二節中,寫到:

「這時,我也才發現到,大氣中原先的那一場壯烈的展覽,不知何時竟然停了。」其中展覽「竟

然停了」的原因應是:□氣流阻擋    □張風吹拂     ■太陽升起      □霧氣氤氳 

4.閱讀完第二節後,請完成以下表格: 

人 

時 

地 

事 

物 

概念 

作者

】 

清晨近【 

】點 

玉山主峰

】  登上玉山主峰 

看雲 

看日出 

高山【

雲相

】在 

【 

日出 

】前後的景象 

呈現玉山風貌的 

【 

變化 

】 

 

作者心情及感受的變化:□震撼

驚疑平息        ■驚疑震撼平息      □平息震撼驚疑 

5.閱讀完第二節可以感受作者的心情化,請想一想文句如何安排:

「這是四月初的時候,清晨近五點,   

(甲)我第一次登上玉山主峰頂 

     (乙)山頂上那種宇宙洪荒般詭譎的氣象   

(丙)驚疑的心神仍來不及落定時 

    (丁)當我正是氣喘吁吁           剎那間就將我完全鎮懾住了。」 

依其文意正確的排列順序是:  □甲丙乙丁

    ■甲丁丙乙  □乙甲丙丁  □丁乙甲丙 

background image

 

(三)第三節 

1.  陳列在第三節,由近而遠地描寫的玉山主峰與群峰的容貌,請依課文完成連連看,讓我們一起探索玉山。 

 

所見群山的順序 

連連看 

景色描述 

玉山主峰

 

 

或粉藍或暗藍,從北到南一線綿亙,蜿蜒著起起伏伏,自成為一個更

大的系統,兩端都淡入了清晨溶溶的天光雲色中,中間的若干段也

仍被渾厚的雲層遮住了…… 

玉山東峰 

 

陽光和影子愉悅地在獰惡的裸岩凹溝上消長生滅。曲弧狀的裸岩稜

脊上,數十座尖峰並列,岩角崢嶸,有如一排仰天的鋸齒或銳牙。 

玉山南峰 

 

隔著峭立的深淵,巍峨聳矗,三面都是泥灰色帶褐的硬砂岩斷崖,看

不見任何草木,肌理嶙峋  ,磅礡的氣勢中透露著猙獰,十分嚇人。 

中央山脈中段 

 

嶔崎孤絕、冷肅硬毅、睥睨著或遠或近地以絕壑陡崖或瘦稜亂石斷

然阻隔或險奇連結著的神貌互異的四周群峰,氣派凜然。 

 

2 陳列在此處,結合了自然知識與文學技巧,並運用多變的詞語。請完成文本的用詞探索,發現陳列的心情。 

 

轉化(人性化) 

譬喻 

視覺摹寫 

玉山主峰 

 

 

【 

嶔崎孤絕 

、冷肅硬毅、  【

睨  

】著或遠或近地以絕壑陡崖或瘦

稜亂石斷然阻隔或險奇連結著的神貌

互異的四周群峰,

【 

氣派凜然 

】 

 

玉山東峰 

【 

磅礡

  】的氣勢中透露著 

【 

猙獰

  】

,十分嚇人。 

 

隔著【 

峭立 

】的深淵,

巍峨聳矗

三面都是泥灰色帶褐的硬砂岩斷崖,看

不見任何草木,【 

肌理嶙峋 

】,【   

礡   

】的氣勢中透露著猙獰,十分嚇人 

 

玉山南峰 

1.陽光和影子【愉悅地】在獰惡

的裸岩凹溝上消長生滅。 

2.三角狀的山頭此時看來,相形

之下就可【親近】多了。 

1.  呈曲弧狀的裸岩稜脊上,

數十座【 

尖峰 

】並列,岩

角崢嶸,有如一排仰天的

【 

鋸齒 

】或【 

銳牙 

。 

2.  【

白絮

】般的團團【

雲霧

。 

呈【 

曲弧狀  

】的裸岩稜脊上 

中央山脈
中段 

 

 

或粉藍或暗藍,從北到南【

一線綿

亙  

,蜿蜒著起起伏伏,自成為一個

更大的系統,兩端都【 

淡入 

】了清

晨【 

溶溶的 

】天光雲色中,中間的

若干段也仍被【 

渾厚的 

】雲層遮住

了……

 

3.作者在第三節的一到五段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下列說明正確的有:

(多選)

 

□作者由遠而近的刻畫玉山主峰、玉山東峰、玉山南峰、玉山北峰、中央山脈

(由近而遠) 

■作者運用視覺摹寫,寫出主峰的睥睨群峰、東峰的磅礡猙獰、南峰的岩角崢嶸及北峰的親切近人 

■作者運用人性化的筆法描寫玉山東峰及玉山南峰的氣勢,描寫的筆觸由剛硬轉為柔和 

■作者描寫中央山脈時,以淡筆運用視覺摹寫描寫出其形貌在清晨時分被雲霧籠罩的遼闊 

 

4.關於第三節的四到六段,下列詮釋正確的是: 

■卻是可以讓我快樂的一邊對照地圖一邊叫出它們的大名:馬博拉斯、秀姑巒、大水窟山、大關山、新康山……它們

一一來到我的心中:本是地圖上的山名,如今來到眼前,走入作者的生命中 

background image

 

□我勉強張眼西望,看到千仞絕壁下那西峰一線的嶺脈和楠梓仙溪上游的一段深谷:作者對於在玉山山頂走動感到艱

難勉強,無暇再欣賞山頂景色之美

(即使謹慎戒懼仍能欣賞山上的美景)

 

□阿里山山脈一帶,則遠遠地橫在盡頭,有如屏障一般:作者運用隱喻的手法描寫阿里山山脈一帶的景色

(明喻) 

□那支登山隊的幾位隊員在急勁酷寒的風中顫抖著身子。有人得了高山症,臉色一陣白似一陣,呼吸困難:寫出人類

面對大自然依然勇往直前的強大

(提醒人類在面對大自然時仍是渺小脆弱的) 

 

(四)第四節 

1.  陳列在本節中提及,一年中,登上玉山主峰三次的時間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時間 

四月初 

六月底 

七月初(一周後) 

2.  陳列在本節中著力於描寫第三次登上玉山主峰的景色,他認為最迷人的景色為何?且他用所使用的修辭手法是: 

日出前後,東北方郡大溪一帶的景色。 

修辭

手法 

(  

視覺

    )摹寫 

以水藍及如煙的藍色寫出霧氣氤氳、層層疊疊的景色。 

( 

人性化 

  )轉化 

彷彿那顏色也一層疊著一層,漸遠漸輕,滿含著柔情。 

3.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有:「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在第

四節中,與這樣的敘述類似的句子是: 

在澄淨的蒼穹下,臺灣五大山脈中,除了東部的海岸山脈之外,許多名山大嶽,此時都濃縮在我四顧近觀遠眺的

眼底。

 

4.  陳列說:「然而就在那捉摸不定的特性裡,透露的卻又是巨大無朋,如如不動的永恆的東西,讓人得到鼓舞與啟示

的東西。」所指的可能是: 

■美與氣勢    ■動與靜    □有常與無常      ■對立與和諧    □得意與失意   ■凜然與溫柔   ■生機與神靈 

5.  心理學家馬斯洛研究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時,提出了「高峰經驗」的概念。它是一種為時十分短暫的幸福、喜樂、

充實、忘我、心靈悸動的體驗和感受。例如,在欣賞日落、吟哦詩詞、品賞名畫、聆聽音樂或與愛侶漫步時,突然

經驗到一種神入或忘我的境界。在此時,個人暫時跳離了小我,剎那間融入了真、善、美、聖的廣闊情境以及天人

合一當中,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中的: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而在本文中突顯的「高峰經驗」

,也是

主旨句是:一種(

 

  對天地的戀慕情懷

      ),一種(

   

臺灣故鄉的驕傲感

 

   )。 

(五)全文分析 

1.請依本文四節的寫作重點,完成以下表格: 

第一節 

攀登【   

玉山主峰  

】的過程 

第二節 

登頂所見【  

雲相  

】與【  

日出  

】前後之景 

第三節 

登頂所見的群山容貌 

第四節 

三次登頂的體悟與感受 

2.本文的寫作層次可分為三個部分,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攀登玉山後的心情與感思  →  說明登玉山的前因後果與景色  →  省思生命的有限轉為哲思與豁達。 

■攀登玉山主峰的驚險歷程  →  登頂後壯闊的風雲變化與驚懼  →  讚嘆的心情轉為內在省思與情懷。 
 

3.依據本文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有:

(多選題)(資料來源:陳列講課文) 

■整篇文章用回憶與全知觀點的方式來進行敘述 

□第一小節的敘述,類似於拍攝手法裡的定點拍攝,位置是固定不動的鏡頭 

□第二小節所描述的日出風雲,敘述位置是移動的,類似跟拍鏡頭 

■第三小節,鏡頭先四下轉動進行特寫,在拉遠描繪中央山脈 

■第四小節藉著回憶另外兩次的登頂經驗,使原來的一次經驗擴充為多次經驗,進入想像層次 

background image

 

四、  延伸閱讀 

請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

 

    玉山主峰位於台灣的中心位置,海拔 3952 公尺,為台灣群山之首,百岳排名第一,也是東北亞的最高峰。主峰四
周有東、南、西、北峰環繞,外圍還有前峰、小南山、南玉山、東小南山、鹿山與北北峰遙相呼應,宛如眾星拱月般,

襯托出主峰的王者之尊,壯偉雄奇的山容、絕佳的展望和絢麗的日出景觀,吸引了無數的中外登山客前來攀登,近年

來更成為台灣人一生必須完成的三件事之一。

 

    登山路線主要有二條:東側的「八通關線」由東埔入山,因落差較大和部份路段坍塌,利用者較少。而西側的「塔
塔加鞍部線」有完善的步道、指標和安全設施,通常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即可完成,途中會經過玉山前峰的登山口,輕

裝往返約需兩小時,而西峰距離排雲山莊約

2.2 公里,上有日人留存的山神祠,來回約 150 分鐘,若時間和體力充裕,

還可順登這兩座高山百岳。

 

    排雲山莊自 102 年整建完成後,增加為 116 個床位,並提供睡袋租賃及餐飲等服務,讓民眾可以更輕鬆的方式親
近高山,登上台灣的最高峰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資料二:

 

 

(資料來源:健行筆記)   

甲、 閱讀完資料一,請完成以下表格。 

    

海拔 

【     

3952   

】公尺 

稱號 

【    

東北亞   

】最高峰 

路線 

1.  東側的【   

八通關線   

】由【   

東埔   

】入山,因落差較大和部份路段坍塌,利用者較少。 

2.  而西側的【    

塔塔加鞍部線   

】有完善的步道、指標和安全設施, 

建議 

1.登山所需時間,至少:□一天一夜   ■兩天一夜   □三天兩夜 

2.登玉山的過程中若體力充沛,可以順便登哪兩座百岳? 

□玉山北峰      ■玉山前峰     □玉山南峰     ■玉山西峰   

唯一住宿點 

【  

排雲山莊

      】目前可提供的床位共【   

116   

】個。 

 

background image

 

乙、 閱讀完資料一和資料二,請用色筆在地圖上畫出登玉山的兩條主要路線。 

 

 

 

 

丙、 在你居住的地區附近,是否有百岳或小百岳?請上網查詢或親自攀爬後,完成下列表格。

(凡引用網路資訊必註明

出處) 

(小)百岳名稱:     

海拔 

              

】公尺 

簡介 

 

 

 

 

 

background image

 

照片 

 

 

 

 

 

 

 

 

 

 

 

文字描述 

 

(寫下對照片的所見所感,50 字以上。)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