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主題探討系列
吹泡泡
吹泡泡是深受孩子喜愛的遊戲活動。器材準備唾手可得,製作過程十分簡單,是個適合低年級孩子玩的活動。透過動手操作的探索歷程,讓孩子體驗到不一樣的吹泡泡經驗,以及吹泡泡的技巧。吹泡泡的過程,孩子是享受且愉快的,隨風飄揚的泡泡,在陽光下折射出美麗的光芒,好似風中的小精靈,美不勝收。
設計者:林秀玟台北市內湖區碧湖國民小學接受日期:2003/11/30
內容:
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
(三)主題探討活動
(四)各活動之能力培養一覽表
(五)學習成就評量
二、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
(一)吹泡泡(體驗遊戲,觀察泡泡的特性,發現可能的玩法)
(二)五花八門(競賽遊戲,嘗試與比較各種吹泡泡的方法,發現問題與解決)
(三)風中精靈(模仿泡泡做律動表演)
(四)我是小泡泡(想像繪畫)
三、學習手冊(待開發)
使用說明:
本單元教學活動重點,主要在引導孩子主動觀察、比較、體驗、檢討改進、欣賞與表現,給孩子多一些發揮的空白,與以往一個口令一個步驟的遊戲歷程大相逕庭。從吹泡泡的體驗遊戲中,引導孩子透過觀察與比較,發現生活中各種不同用來製作泡泡的材料及方法(活動一);透過分組競賽活動,激勵學生不斷的嘗試及修正,發現適合用來吹泡泡的方法或工具,並樂於分享成果(活動二);透過肢體的表演,體會泡泡在空氣中飛舞的樂趣(活動三);引導孩子發揮想像力,想像自己是自由自在的泡泡,在畫紙上揮灑想做的事情(活動四)。
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吹 從吹泡泡的愉快經驗中,發現有的同學一次可以出許多泡泡,有的同學可以吹出大泡泡…等,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觀察情境 察覺問題
分工合作 進行探究 進行系列探究活動: 「吹泡泡」─體驗吹泡泡遊戲,找出可能的玩法。 「五花八門」─分組吹泡泡競賽與分享,遇到困難能嘗試解決,
找出答案。 「風中精靈」─觀察泡泡的特徵及運動情形,模仿泡泡隨著音樂進行表演。 「我是小泡泡」─想像繪畫,並樂於分享。
分享經驗 整合成果
綜合評鑑 推廣運用 作業、應用推廣 發現開拓性問題或活動: ‧研討「溶解」相關概念。 ‧分組進行「泡泡的故事」表演。
教學成效評鑑
(二)教學項目一覽表
項目(活動方式) | 器材與資源 | 活動內容 |
活動一: 吹泡泡 | •請學生攜帶一項可以吹泡泡的用具。(事先告訴學生,請學生準備) |
|
活動二: 五花八門 | •透明塑膠杯(每人一個)、肥皂塊(每人一個)、吸管(每人根)、甘油、糖 ‧學習記錄單 |
|
活動三: 風中精靈 | •CD、鈴鼓 ‧讚美卡 |
|
活動四: 我是小泡泡 | •八開圖畫紙(每人一張)、繪畫媒材 |
|
替代活動: 泡泡狂想曲 | ‧八開圖畫紙(每人一張)、廣告顏料、泡泡液、吸管、蠟筆。 |
|
延伸活動: 泡泡的故事 (可將活動三、四合併,只做延伸活動) | ‧道具 |
|
(三)主題探討活動
「吹泡泡」教學活動流程 | 說明 |
【觀察情境、察覺問題】 營造愉快的吹泡泡情境,學生利用自己準備的吹泡泡用具來吹泡泡。吹泡泡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欣賞泡泡的外觀與運動。引發學生思考關於吹泡泡的問題:
【引導討論、確定問題】 由以上的討論活動,學生可能發現很多與吹泡泡有關的問題,將這些問題歸納整理,例如:
【分工合作、進行探究】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綜合評鑑、推廣應用】 ‧自我評量省思。 | ⊙營造愉快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從遊戲中發現問題。 ⊙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不宜直按告訴學生答案,引導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評量依據:
|
(四)各活動之能力培養一覽表
能力指標 | 教學活動 | |||||
1 | 2 | 3 | 4 | 5 | 6 | |
1.認識周圍環境 | □□□□□□ □□□□□□ □□□□□□ □□□□□□ □□□□□□ | |||||
2.體驗個人與群體生活 響。 群體的歷程。 | □□□□□□ □□□□□□ □□□□□□ □□□□□ □□□□□□ | |||||
3.察覺社會與生態關係 帶來新風貌。 經濟網等)如何把全球各地的人聯結起來。 等),並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 □□□□□□ □□□□□□ □□□□□□ □□□□□□ | |||||
4.探索與表現 覺、動覺的藝術活動,感受創作的喜樂與滿足。 感受和想法。 及展演活動。 | □□□ □□ □□ □□ □□□□□□ □□□□□□ | |||||
5.審美與理解 美經驗。 的美感,並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體會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的特質,並尊重藝術創作者的表達方式。 | □□□□□□ □□ □□ □□□□□□ □□□□□□ | |||||
6.實踐與應用 間的相互關連。 或與自己有關的生活空間。 | □□□ □□ □□ □□□ □□□□□□ | |||||
7.發展科學過程技能 輕重…)。
(如溫度升高時冰會熔化)。
(如兩棵樹雖大小不同,但同屬一種)。
(如豆子成長的過程)。
(如風太大了葉子掉滿地,木板吹倒了…)。 或相同。 (例如水的冷熱能用燙燙的、熱熱的、溫溫的、涼涼的 、冰冰的來形容)。 | □□□□ □□□□□□ □□□□□□ □□□□ □□□□□□ □ □□□□ □ □□□□ □ □□□□ □ □□□□ □□□□ □□□□□□ | |||||
8.提昇科學認知 狀態變化,用適當的語彙來描述所見所聞。運用現成的表格、圖表來表達觀察的資料。 8-1-2 察覺到每種狀態的變化常是由一些原因所促成的,並練習如何去操作和進行探討活動。 8-1-3 選定某一(或某一類)植物和動物,做持續性的觀察、並學習登錄其間發生的大事件。察覺植物會成長,察覺不同植物各具特徵,可資辨認。注意到植物生長需要土地、陽光及水分等良好的環境。察覺動物如何覓食、吃什麼、做什麼活動,成長時身體形態的改變等現象及現象變化的觀察。 8-1-4 觀察現象的改變(如天氣變化、物體狀態的改變),察覺現象的改變必有其原因。 8-1-5 製作各種不同的玩具,體會「力」有多種,力可使物體動起來,或使物體振動發出聲音。 8-1-6 認識與使用日常生活家用產品。(含傳播設備、交通工具、安全設備) | □ □□□□ □ □□□□ □□□□□□ □□□□□□ □□□□□□ □□□□□□ | |||||
9.涵養科學精神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學習評量(待開發)
項目(活動方式) | 活動內容 | 評量方式參考 |
活動一: 吹泡泡 |
| 觀察記錄評量:
|
活動二: 五花八門 |
| 學習記錄單評量:
觀察記錄評量:
|
活動三: 風中精靈 |
| 觀察記錄評量:
作品評量:
|
活動四: 我是小泡泡 |
| 作品評量:
觀察記錄評量: ‧能明確分享繪畫的內容。 |
二、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
活動一:吹泡泡
【教學重點】
體會吹泡泡的樂趣,從玩泡泡的過程中,發現泡泡具有亮麗的色彩與隨風而動的運動特性,尋找可能的玩法或問題,提出來與大家討論,做為下次活動的準備。
【教學資源】
‧時間:一節課。
【使用說明】
‧本活動的重點,在讓學生體會玩泡泡的樂趣,感受泡泡的活力。教師不需介入太多。遊戲之後,引發學生討論較深入的探究問題。
「吹泡泡」教學示例 | 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上課前,請學生攜帶一項可以吹泡泡的用具,準備本活動吹泡泡之用。 主要探討問題: 。你知道有那些玩泡泡的方法? 。你要準備怎麼玩泡泡?評量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進行吹泡泡活動,學生運用自己帶來的器具吹泡泡,可以在教室內、外(陽光下)玩,觀察比較泡泡的特性及運動情形。 主要探討問題: 。吹泡泡時,應該注意那些事情?(見說明) 。你發現了什麼?還有呢?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進行完吹泡泡活動,整理用具。師生共同討論分享剛才吹泡泡發現了什麼。 主要探討問題: 。你用什麼方法玩泡泡?效果怎麼樣?評量 。猜猜看,為什麼會那樣呢? 。泡泡怎麼樣才吹得好呢? 。泡泡有那些特別的地方?評量 。泡泡的外表看起來是怎麼樣的呢?教室裡和教室外的泡泡有什麼不一樣和一樣的地方?評量 。關於吹泡泡,有沒有什麼是你想知道的? ‧師生共同歸納整理討論的內容。 | ⊙準備工作: 上課前請學生準備一樣吹泡泡的器具。 ⊙評量參考:
⊙吹泡泡注意事項:
⊙鼓勵各種不同的玩法。 ⊙評量參考:
|
‧上課前提醒學生攜帶玩泡泡的器具,若家中沒有現成器具,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創作,種類愈多愈好。
「吹泡泡」教學示例 | 說明 |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主要探討問題: 。我們還可以怎麼玩?評量 。這樣的玩法有什麼問題嗎?如何解決呢? 。別的同學有其他更好的建議嗎? | ⊙評量參考: ‧能提出其他合適的玩泡泡方法。 |
活動二:五花八門
【教學重點】
教師鼓勵學生嘗試各種不同的泡泡液及玩泡泡方式,發現泡泡液的濃度、泡泡液的種類、玩泡泡的技巧與方法…等,皆會影響玩泡泡的結果。利用分組競賽的方式,激勵學生創新玩泡泡策略,並樂於展現出來。
【教學資源】
‧透明塑膠杯(每人一個)、肥皂塊、攪拌棒(每人一枝)、吸管、甘油、糖。
‧時間:三節課(連排)。
【使用說明】
‧上課前,提醒學生將蒐集到的吹泡泡器具與泡泡液材料帶來學校。
‧分組活動建議採異質分組,每一組的學生3~6人最恰當。
「五花八門」教學示例 | 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進行分組吹泡泡競賽遊戲,師生共同討論競賽的項目與規則,找出創造最多玩法的組別,給予獎勵。例如:能吹出最大的泡泡、一次可以吹出最多的泡泡、不用嘴巴也可以製造泡泡、保持最久不會破的泡泡…等。 ‧共同討論從那裡著手。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師生共同,討論決定的探究的歷程: 製作泡泡液:評量 主要探討問題: 。泡泡液要如何製做? 。怎麼攪拌可以讓泡泡液比較快做好,而不會把水濺的到處都是呢?(見說明) 。杯子裡的水和肥皂,有什麼改變呢?(見說明) 。肥皂到那裡去了呢?(見說明) 。怎麼知道泡泡水製作好了呢? 。為什麼有的同學可以吹出泡泡?有的不行呢? 。試試看你帶來的物品,製作泡泡液,比比看,效果有什麼不一樣?評量 | ⊙準備工作: 透明塑膠杯(每人一個)、吸管(每人一根)、攪拌棒(每人一根)、肥皂(每人一小塊) ⊙ ⊙指導如何「攪拌」的技巧 ⊙針對泡泡水的改變,學生可能提出:有泡泡產生,有香香的味道,肥皂變小了…等,學生有各種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發表,教師注意學生是否用辭不恰當,適時給予指正 ⊙此一部分,教師毋需強調「溶解」的概念,請學生針對現象提出說明即可,例如:肥皂跑到水裡面了。 ⊙低年級學生觀察經驗不夠,需要藉由老師的提問來提醒學生可以運用五官的感覺來觀察。 ⊙評量參考: ‧能做出適用的泡泡液。 能比較不同種泡泡液的效果。 |
‧探討的過程,學生一定會發現很多問題,教師不要急著告之答案,可以建議孩子努力的方向,師生共同擬定解決策略。
「五花八門」教學示例 | 說明 |
進行玩泡泡比賽,分組進行探究,鼓勵學生創新玩泡泡的方法。每組推派一位同學上台展示,報告製作的過程。評量(見說明) 教師巡視,協助學生進行問題解決。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綜合學生的發表與製作時遇到的困難,進行探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思考。 學生可能的疑問有: 。用洗碗精一定效果好嗎?(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思考,認為洗碗精效果佳,可以調配不同濃度洗碗精,讓學生比較,發現泡泡液濃度會影響泡泡液效果。) 。泡泡液做好了,為什麼還是吹不出泡泡?(使用同一杯調配好的泡泡液,使用不同的吹法,比較效果。) 。泡泡一定要用吹的才做得出來嗎?(教師可以將鐵絲摺成鐵絲圈,讓學生沾泡泡液,在空中揮舞,產生泡泡,或用肥皂洗手產生泡泡,引導學生發現不僅用嘴可以製作泡泡。) 。用口吹泡泡和用手揮動空氣產生的泡泡,那一種效果比較好?為什麼呢? 。還有沒有可能吹出比剛才同學表演的,更大的泡泡?(與學生分享泡泡把人包起來的消息) 。吹出來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呢? 。每一種方法吹出來的泡泡一定都是圓形的嗎?(可以使用鐵絲,摺成各種形狀比較泡泡是否真的都是圓形。) 。泡泡裡面裝什麼呢? ‧綜合討論的結果。 ‧記錄吹泡泡的方法在「學習記錄表」中附件一 評量 ‧整理環境。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探討為何市售泡泡液的祕密。 | ⊙指導分組合作學習。 ⊙評量參考: 觀察記錄 ‧能與同學分組合作。 ⊙指導發表:發表前與學生討論上台發表的內容,由全組共同討論內容,獲得結論。再推派一位同學發表。發表時,注意自己的音量大小與儀態。 ⊙泡泡液的濃度、水質、吹泡泡的技巧皆是影響泡泡形成的原因。 ⊙評量參考: 學習記錄單評量 ‧能確實完成學習單。 |
活動三:風中精靈
【教學重點】
欣賞泡泡在空中的舞姿,運用音樂和肢體,引導學生模仿泡泡的運動之美,感受當泡泡的樂趣。
【教學資源】
‧CD、鈴鼓。
‧時間:一節課。
【使用說明】
「風中精靈」教學示例 | 說明 |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回憶「吹泡泡」活動,討論泡泡在空中飛舞的情形、泡泡的外觀,以及在陽光下散發出的多樣色彩。 【探究活動】 隨著音樂的節奏,練習念歌詞。 ‧解釋歌詞的意思。 ‧教師拍鈴鼓領念節奏,學生跟著念,練習數次後,由學生獨自認念。
‧討論歌詞內容,教師領念歌詞,學生跟著念。
| ⊙準備工作: CD、鈴鼓 ⊙「吹泡泡」歌曲資料來源:一上生活課程,康軒文教出版。 |
「風中精靈」教學示例 | 說明 |
(習唱歌曲 ‧全班跟著CD習唱歌曲。 ‧分組演唱,票選唱得更好的組別。 (模仿表演 ‧依照歌詞內容,全班討論表演內容。(見說明) ‧跟著CD表演。 【成果表演】評量 ‧分組上台表演。 ‧製作讚美卡附件二,送給表演優良的組別或同學。評量 | ⊙有了吹泡泡的經驗,學生對泡泡的運動有概念,因此與學生共同討論表演的動作,能引發學生共鳴,引起學習的興趣。 ⊙評量參考: 觀察記錄評量
作品評量
|
活動四:我是小泡泡
【教學重點】
藉由繪畫活動,引發學生馳騁想像力,假設自己是自由自在的泡泡,會最想做什麼事,提出來與大家分享,嘗試把想像圖畫在畫紙上,教師從旁指導構圖與著色技巧。
【教學資源】
‧八開圖畫紙(每人一張)、繪畫媒材。
‧時間:二節課(連排)。
【使用說明】
「我是小泡泡」教學示例 | 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佈置情境:泡泡是風中小精靈,隨著風自由自在地到處玩耍、冒險,過程中,遇到許多新奇好玩的事物,例如…。 ‧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見說明) 主要探討問題: 。小朋友,如果可以讓你當一天的泡泡,你最想做什麼事?為什麼? 【進行創作】 ‧指導學生將所想畫在圖畫紙上,討論如何構圖與著色。 主要探討問題: 。你準備要畫什麼故事? 。故事裡有那些主角? 。紙張這麼大,人物和背景應該怎麼安排比較適當? 。怎麼塗顏色呢? 。背景的顏色和人物的顏色要怎麼畫才會分得清楚? ‧學生開始繪畫,教師巡視,隨時指導學生的個別問題。(見說明) ‧收拾畫具。 【展示與分享】評量 ‧請學生上台分享繪畫的內容,教師指導台下學生應有仔細聆聽別人報告的禮貌。 ‧師生共同給予分享的學生愛的鼓勵。 ‧展示於公佈欄中。(見說明) 【延伸活動】 ‧分組進行「泡泡故事」戲劇表演。 | ⊙準備工作: 八開圖畫紙(每人一張)、繪畫媒材。 ⊙學生有許多夢想和巧思,藉由這個活動,讓學生能馳騁自己的想法,不受拘束,在畫紙上揮灑自己內心的渴望,教師的工作在聆聽,不干涉學生想法。 ⊙學生容易將景物畫得過小,著色時易選用相同的色筆著色,會讓圖畫顯得單調,教師可於巡視時,適時給予學生建議。 ⊙低年級的學童,需要鼓勵多於責備,若能將學生作品一一展示在公佈欄,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一項重大的鼓勵。 ⊙評量參考: 作品評量
觀察記錄評量 ‧能明確分享繪畫的內容。 |
附件一
___年___班___號姓名:__________
觀察日期:___年___月___日
(我們這一組用什麼方法製造了一個特別的泡泡?
【評量目的】
學生對玩泡泡方法能提出的創新的見解與檢討改進。
【評量依據】
能夠明確記錄製作泡泡的過程
能夠明確的記錄製作泡泡遇到的困難及改進的方式。
附件二
把讚美卡剪下來,寫下你的讚美,送給今天表現得最好的組別或同學,也可以自己設計讚美卡唷!
【評量重點】
能欣賞別人的長處,並給予稱讚。
能自由創作。
【評量依據】
能設計具有創意的卡片。
能用完整明確的語句,敘述對人的讚美。
附件三
補充資料資料來源:365個簡單的科學遊戲,方智出版
製造泡泡的方法
製造泡泡的方法很多,以下的方法效果不錯,可以實驗看看:
洗碗精與水的濃度比例約1:2。
清潔劑比水多,易產生較大的泡泡。
使用較無雜質的水。
選擇溼度較高的天氣來進行,泡泡較持久。
泡泡易破,不易觀察,有以下改進方法:
泡泡水中加入糖或骨膠(做果凍的膠粉)或甘油。泡泡乾了就會破掉,這些物質可以延緩水的蒸發,使泡泡不會乾掉。試著以1份糖或膠骨或甘油,混合1份肥皂和6份水。
製作泡泡的工具
學生的創作活動後,教師可以跟學生分享現在已經被開發出來的玩泡泡方法。
開花泡泡:在吸管的一端剪四個約1.5公分的長缺口。把切條往外翻,吸管的缺口就會像開花一樣,沾泡泡液,從吸管的另外一端吹氣,可以得到一個比原先(未剪開)更大的泡泡。
超級泡泡:用繩子穿過兩根吸管,末端綁起來。把強效泡泡液倒入大烘培盤中。各拿一隻吸管,把吸管和繩子浸在泡泡液中數秒。把繩子拿出來拉直,把吸管當作框架拿著,揮動數次,然後把吸管往上拉,彼此靠近,這樣可以做出一個很大的泡泡。
泡泡雙人舞:在吸管的中央剪一個缺口,從切口處折彎吸管。管子的一端沾泡泡,從中間的缺口吹氣,可以得到一個泡泡。管子兩端都沾泡泡液,從中間缺口吹氣,可以一次得到兩個泡泡。
泡泡中的泡泡:把泡泡液倒在杯底或是桌上,吸管沾滿泡泡液,吹出一個大泡泡,然後再將吸管推入大泡泡中,再吹一個小泡泡。這樣的動作可以一直重覆,甚至可以吹出三個泡泡。
帶泡泡跳舞:在法藍絨或羊毛布上摩擦數次。用泡泡環做出一長串泡泡,讓泡泡漂浮在布上,進而掉在布上。然後把梳子輪流移近每一個泡泡。泡泡就會好像在跳舞,往上移動然後又掉下來。
如何清楚地觀察泡泡的外觀
製作泡泡支架:只要把塑膠杯或容器,上下顛倒放置即可。或者,你可以製作一個鐵絲環。吹一個泡泡到塑膠杯或鐵絲環上面,就可以固定泡泡的位置,便於觀察泡泡。
如何協助學生了解泡泡裡面裝有空氣
用一個氣球代替泡泡,吹氣時,氣球就會鼓起來,就好像是一個鼓起來的小泡泡。氣球裡充滿我們吹出去的氣體。也可以請學生吹氣在手上,感受真的有氣體吹出來。
附件四
‧「吹泡泡」歌譜資料來源:一上生活課程,康軒文教出版
附件五
活動四:如果我是泡泡之學生作品賞析
賞析: 構圖完整,線條大膽明確,版面控製良好,能清楚表達想法與感受。學生常常圖與畫比例控制不良,不是圖太小就是太大,教師可以使用這張圖,與學生探討版面配置的重要性。 | |
賞析: 從這個孩子的圖中,表達孩子真實的想法。家是髒亂的,所以是黑色的,但是畫中除了家,沒有別的地方了,所以突顯家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性以及生活經驗的缺乏。 | |
賞析: 線條開放大膽,好像小泡泡真的在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能確實表達自己的想法,值得鼓勵。粉蠟筆可以讓繪畫線條較具張力,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多鼓勵使用。這次的繪畫主題是比較開放性的,教師應鼓勵學生多使用蠟筆作畫,效果不錯。 | |
賞析: 乍看之下,這張圖亂亂的。但是經過學生分享之後,發現摩天輪中時鐘的指針,會隨著外面的椅子旋轉。這是孩子具創意的部分,經由發表分享,讓大家能了解其中的涵意,同學們也覺得很有趣。所以我喜歡在孩子繪畫之後,請他們上台分享。 |
附件六
教學研討
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