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與參與傳播:全人發展的服務學習實踐

格式
doc
大小
50 KB
頁數
3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2-09-17,离现在 13 3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服務學習與實踐課程」教學計劃書

科目名稱

社區與參與傳播()

授課教師

黃葳威

開課單位

廣播電視系

課程宗旨、目標


所謂「全人」(the whole personal)係指一完整的個人,包含一個人的全部,具有完整性或整合性,不能加以分割,零碎看待。就其發展而言,「全人」是指full grown一個全然、充分、整體成長及發展的人。大學生的生活除了修習課程或建立同儕、師生關係的智能開發外,如何培養「做中學、學中做」的服務學習精神,才可邁向全人開發與身心健康成長的理想。

國立政治大學在追求卓越、朝向頂尖大學努力的目標,所培育的是國家未來各領域的專才與領導人才。本課程希望啟發大學生關懷社會的活力,避免自我中心,成為手腦並用、以行動參與社區服務的現代公民。

本課程在上學期十八小時的規劃中,分為「物」的關懷、「環境」的關懷、及「助人」技巧經驗見習三面向:

  1. 「環境」的關懷認識與協助網路空間內容通報等;

  2. 「物」的關懷是協助各項服務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3. 「助人」技巧經驗見習則透過社區服務行動。

課程大綱


9/17

第一週 服務課程介紹


9/24

第二週 課程介紹與分組


10/1 媒體倫理經驗觀摩

第三週 「媒體報導」的關懷見習


10/13 媒介倫理與社區行動

第四週 「媒體報導」的關懷實務

第五週 「媒體報導」的關懷實務

第六週 「媒體報導」的關懷實務

第七週 「媒體報導」的關懷實務

第八週 「助人」技巧經驗見習—青少兒志工篇

第九週 「助人」技巧經驗見習—青少兒志工篇

第十週 「助人」技巧經驗見習—青少兒志工篇


11/26 期中心得分享

第十一週 期中心得分享與問題討論


學期間社區服務

第十二週 「助人」行動

第十三週 「助人」行動

第十四週 「助人」行動

第十五週 「助人」行動

第十六週 「助人」行動

第十七週 「助人」行動


1/7 期末心得分享

第十八週 學期心得分享與問題討論

課程範圍

前半學期以關心網路空間與創意參與為主;下半學期以認識校園與社區服務之助人技巧為主。授課教師會透過面對面約談、電子郵件、電話等方式掌握修課同學學習狀況。

課程進度


課程第一堂課至第三堂課會請教學單位就勞動服務、專業知能服務或社會公益服務代表介紹其服務方向與方式;;第二階段實踐「環境」與「物」的觀摩研習,期間會舉行心得分享與問題討論,並展開社區服務行動;之後分別對於青少兒、家庭親職等有關「助人」技巧專題座談。期末有一小時進行學期心得討論。

教學方式

認證範圍

為期十八小時的課程在期初、期中與期末各有一小時的介紹、與心得座談討論;上半學期以認識校內「環境」與「物」的服務實踐為主,並參考「媒體天空領航員」媒體志工訓練;除持續擔任網路觀察志工外,也鼓勵同學寫出真實的網路故事,並練習以一分鐘影像紀錄網路安全經驗,參與實證網路關懷行動。

本課程為一學年課程,將邀請校內數位文化行動研究室、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WIN網路單e窗口辦公室分享介紹所提供的社區服務、家庭關懷、社區兒童等助人服務。

課程要求

評分標準

將依照期初、期中、期末討論與出席,期中繳交一篇網路故事,一分鐘微影片作業;期末繳交一份書面見習心得,及網路觀察行動等,一併考量。

指定閱讀:

林美珠、田秀蘭譯(2000年)。《助人技巧:探索、洞察與行動的摧化》。台北:學富。

黃葳威(2008年)。《數位傳播與資訊文化》。新北市:威仕曼。

黃葳威(2012年)。《數位時代資訊素養》。新北市:威仕曼。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