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和平國小97學年度
海洋教育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分享
課程設計理念
課程特色說明
「沒有學生,即沒有學校;沒有海洋,即沒有永續」教育皆為學生而設置的;如果一切的教學設計及多元的發展活動,不能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生活經驗,及教師應是扮演引導及催化之角色,可想而知教學之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此一活動設計即是根據此一理念而來,茲將其分述如下:
一、學生日常經驗的配合:
杜威曾說:「教育即生活」,而從知識建構之理論而言,老師所教之知識,應符合學生之生活背景,本校因地理環境之關係,海對於學生是再也熟悉不過的事物;學生也才能以好奇、好問、好動、好探索之興趣,從生活中重組生活經驗,主動學習建構新知識,而得到求知之樂趣。
二、從兒童認知發展而言:
心理學皮亞傑(Piaget, J.)認為七歲至十一歲其認知發展是屬於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而國小三年級階段正屬於此一階段;此一時期之兒童適合從具體之事物或經驗中,所獲得的心像作合理的邏輯思考,不能完全憑空從抽象思考去推理。所以課程之設計應考慮學生之成熟度,並「從做中學」符合學生興趣、能力及需求,教育之效果才能彰顯。
三、教師應扮演催化及引導之角色:
蘇格拉底曾將老師比喻為「產婆」,認為老師在教導知識的過程中,應扮演如產婆一樣之角色,順勢引導;而不應以灌輸方式將知識教導給學生。老師應老姐學生之能力、經驗、性格、需求及個別差異,根據「全人化」取向的內發教學理念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認知需求,我認為老師在海洋教育的教學歷程中,由一位初出茅廬的水手蛻變成經驗豐富的老船長,帶領學生去認識、體驗、畏懼、尊敬海洋。
理念與目的
為了讓學生們更了解、深入品味自己土地散發出來的芳香,結合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等領域,設計此鄉土教材學習課程,透過學習、欣賞之活動,進一步使和平島獨特海洋地形、信仰風俗、及自然純樸的民風深深刻畫在孩子們的心中,並培養關愛鄉土,服務社會的情操。
教學內容
預計學習目標 | |
1.帶領兒童認識台灣的魚類。 2.藉由活動認識家鄉的生物,使學生能養成愛家愛鄉的情懷。 3.藉由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培養出小朋友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態度。 4.培養學生喜愛接觸大自然、探究環境的興趣。 5.利用網路搜尋資料,並與同儕分享。 6.藉由欣賞別人的作品,培養分享與關懷的情操。 | |
教學年級:3~4年級 教學時間:6節【240分鐘】 | |
相 對 應 能 力 指 標 文 字 敘 述 |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4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作不同的分類。 2-2-2-2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注意到如何去改善生活環境、調節飲食,來維護牠的健康)。 2-2-3-2 認識水的性質與其重要性。 5-2-1-1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新發現。 5-2-1-2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6-2-1-1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社會領域: 1-2-1描述地方或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1-2-3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並能表達對家鄉的關懷。 1-2-1描述地方或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1-2-3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並能表達對家鄉的關懷。 ◎藝術與人文領域: 1-2-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1-2-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 1-2-5 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 ◎綜合活動領域: 3-2-1 參與各類團體自治活動,並養成負責與尊重紀律的態度。 3-2-2 參加團體活動,了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並能表達自我以及與人溝通。 【生涯發展教育】 3-2-1察覺如何解決問題並作決定。 【環境教育】 4-2-4能運用簡單的科技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瞭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 【兩性教育】 1-2-3 重視團隊中不同性別的貢獻。 3-2-2 欣賞兩性的創意表現。 |
課程組織與架構
課程架構圖
課程組織
1.帶領兒童認識台灣的魚類。 2.藉由活動認識家鄉的生物,使學生能養成愛家愛鄉的情懷。 3.藉由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培養出小朋友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態度。 4.培養學生喜愛接觸大自然、探究環境的興趣。 5.利用網路搜尋資料,並與同儕分享。 6.藉由欣賞別人的作品,培養分享與關懷的情操。
基隆看海去 海底總動員 海洋生病了 戶外教學參觀
歸納整理報告分享
延伸議題 1.海洋與環境教育 2.海洋閱讀與寫作 3.海洋體驗與踏查
教師教學省思 學生家長回饋
實施方式
單元活動主題 | 單元學習目標 | 相對應 能力指標 | 節數安排 | 教學活動 | 評量 方法 | 融入六大議題 |
第 3 4 週 | 1.能仔細蒐集魚類的各種資料。 2.能了解小魚身體的構造。 3.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4.能說出其他海裡生物的種類。 5.讓學生認識豐富的海洋生態與資源。 6.能用色紙摺魚 7.能學會歌曲 | ◎自然 1-2-1-1 1-2-2-4 2-2-2-2 2-2-3-2 5-2-1-1 6-2-1-1 ◎藝文 1-2-1 | 1 節 40 分鐘 | 【海底總動員】 準備活動 1.請學生事先蒐集有關魚類的資料,如圖片、文字資料、相片、簡介、雜誌等。 2.老師事先瀏覽相關網路資料,並記下相關網路之網址。 3.台灣的魚類世界網址是http://fishdb.sinica.edu.tw/~fishdmp 教學活動 一、「影片欣賞」: 1.請學生起來發表對影片的感想 2.請學生起來發表影片中有哪些魚類 3.老師介紹魚的構造,並請學生觀察魚的構造,畫出觀察的結果。 4.請學生分組討論,看看海底還有哪些生物? 5.請各組討論後,想像一種海底生物,做小組表演,讓其他同學猜猜看是什麼? 6.老師歸納與統整。 | 資料蒐集 聆聽 討論 態度評量 | 環境 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第 5 7 11 12 週 | 1.明白出遊時應攜帶的物品及應遵守的規矩。 2.認識各式漁獲的種類。 3.能仔細觀察魚市場買 賣情形。 4.能說出自己對大海的感覺。 5.能將自己的感覺繪成圖畫或用短文呈現出來。 | ◎自然 1-2-1-1 1-2-2-4 2-2-2-2 2-2-3-2 5-2-1-1 6-2-1-1 ◎社會 1-2-1 1-2-3 1-2-1 1-2-3 ◎綜合 3-2-1 3-2-2 | 4 節 160 分鐘 | 【基隆看海去】 準備活動 1.請學生事先蒐集和平島相關資料。 2.全班共同討論參觀和平島公園、海邊、魚市場時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3.出發前指導學生參觀時應注意的禮儀,過馬路時應注意安全,並提醒學生攜帶照相機、筆記本、指南針、開水…等。 教學活動 一、「和平島海濱公園」: 1.實地參觀和平島濱海公園。 2.老師提問: (1)以前有沒有來過和平島濱海公園? (2)喜歡到和平島濱海公園做什麼? (3)和平島舊名是什麼?為什麼改稱和平島? (4)你喜歡和平島濱海公園嗎?為什麼? (5)概略介紹此地有特殊的地形景觀及藻生植物 (三下再行詳細介紹) 二、「走!到海邊散步」: 1.欣賞蔚藍的海景及聆聽海浪的聲音。 2.老師提問: (1)大海有沒有讓你想起什麼往事?(不管是快樂或不快樂) (2)今天大海給你的感覺是什麼?(學習單) 三、「參觀魚市場」 (1)參觀魚市場的買賣情形。 (2).認識漁獲的種類。 (3)老師歸納與統整 | 蒐集資料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態度評量 仔細觀察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仔細觀察 | 環境 教育 兩性 教育 |
第 17 20 週 | 1.能明瞭海洋生病對環境的影響。 2.能分析國內海洋問題發生的原因及思考解決的方法。 3.能主動關心海洋生態並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1.能認識海洋污染物的種類。 2.能明瞭海洋污染對環境的影響。 3.能分析國內海洋問題發生的原因及思考解決的方法。 4.能主動關心海洋生態並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 ◎自然 1-2-2-4 2-2-2-2 2-2-3-2 5-2-1-1 6-2-1-1 ◎綜合 3-2-1 3-2-2 | 1 節 40分鐘 | 【海洋生病了】 準備活動: 事先請學生蒐集海洋生病的資料。 引起動機: 老師講解:三十年前,在沿岸海邊可以釣到龍蝦、摸到九孔,更可以在沙岸海邊挖到一大碗文蛤,但是現在,這些海產不是價格昂貴,就是必須仰賴養殖和進口,環境污染不僅使我們熟悉的海邊住客不見了,甚至,要找一片乾淨的海洋來散步,都幾乎是夢想。海洋真的生病了,為什麼會這樣呢?讓我們一起來找出原因。 教學活動: 一、「為生病的海洋把脈」 1.老師請學生來發表蒐集到有關海洋生病的資料,並做分類。 2.老師歸納整理學生所發表的,並補充資料。 4.海洋生病的原因: *廢水污染、油汙污染、工業污染、農牧業污染、家庭污染等 *土地開發 *資源過渡利用 *國民的觀念 5.老師說明各項病因海洋顯出的病症,以及對生態環境、人類的影響 二、「小小海洋醫生」 1.分組探討解決海洋生病的方法,每一組探討一種病因的解決方法,及如何使海洋資源能永續利用生生不息。 2.請各組出來表演病因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 三、「總結」 1.老師歸納與總結 2.發下處方籤學習單,請每個小朋友回想各組的表演,寫下要給海洋治病的處方。 | 蒐集資料 聆聽 口頭發表 態度評量 分組評量表 實作評量 | 環境 教育 |
課程實施與評鑑
學生學習結果說明
繪畫課堂上所看過的魚類 | 海洋生物製作 |
大功告成 | 學生都很認真創作 |
達悟族的獨木舟 | 海底世界 |
(二)學習目標達成情形
學生海洋作品1 | 學生海洋作品2 |
學生海洋作品3 | 學生海洋作品4 |
學習單1 | 學習單2 |
學習單3 | 學習單4 |
和平島公園淨灘 | 和平島公園沙灘上的垃圾 |
大家都是環保小天使 | 看!這是淨灘的成果。 |
看!這是淨灘的成果。 | 撿到的垃圾記得要做資源分類 |
撿到的垃圾記得要做資源分類 | 用吸管制製作船隻 |
傳說中的黃金梅麗號再現江湖 | 慢工出細活! |
作品完成了! | 百年前的戎克船! |
好特別的船喔! |
教學省思與家長回饋
教學省思
學生自小生活在這島嶼,雖然對於這片土地擁有豐富的情感,但也相對的不甚珍惜這片土地,認為這片土地是玩樂的場所。因此在這方面不管學校或是家庭方面,都仍需加強。
三年級學生對於運用文字表達情感方面,能力稍嫌不足,無法用文字去充分表達想表現出的感覺,因此在語文的寫作領域上,需要長期累積經驗方能有所成長。
學生蒐集資料方面,常有明顯的程度差別;例如:家裡有電腦的學生可以運用到的資源較多,比較容易查詢到許多資料;而社經地位較差家庭的學生,在這方面所能運用到資源相對的較少,除了學校圖書室外,必須多費心力才能蒐集到較完整的資料。
島上多項生物學生雖然經常可以見到,但大多僅止於走馬看花,對於這些事物均不甚了解,經過老師引領他們認識這島嶼後,透過實地探訪及蒐集資料,相信可以讓學生對這「生於斯,長於斯」的和平島,會有更深的感情。
在戶外參觀時,尤其在魚市場,學生常會為了觀看正在介紹的海洋生物,而有推擠的情況發生,在這方面需要老師作好行前教育,與學生建立外出的規定。而在介紹時,盡量避免在較小的空間講解,讓學生都能有參與的感覺。
(二)家長回饋
◎ 祥崴媽媽:
我覺得這次的淨灘活動非常有意義,可以讓祥崴了解如何與大自然的相處及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從課程的準備上,更可以看出老師非常用心準備!
◎ 宗霖媽媽:
在孩子的學習中,鄉土教育是我們以前所沒有上過的。未來如果人人都能深入認識海洋,那麼真是太好了!我們非常肯定各位老師的教學能力、態度、耐心,回想到和平島淨灘當天,有好幾次很令人感動,兩位老師可以帶著50多位小朋友,把和平島清理那麼乾淨,真的不簡單,不容易!謝謝用心。
陸、參考網站
※台灣魚類世界網址
http://fishdb.sinica.edu.tw/~fishdmp
*基隆市觀光旅遊服務網
http://tour.klcg.gov.tw/index2.asp
三年級學生學習檢核表
班級: 座號: 姓名: 學習檢核目標 | 表現程度 5 4 3 2 1 |
1.能夠蒐集魚類的各種資料 | □□□□□ |
2.能說出其他海裡生物的種類 | □□□□□ |
3.認識豐富的海洋生態與資源 | □□□□□ |
4.認識台灣地理環境 | □□□□□ |
5.認識基隆的地理環境 | □□□□□ |
6.能知道海洋帶給台灣的好處 | □□□□□ |
7.明白出遊時應攜帶的物品及應遵守的規矩 | □□□□□ |
8.認識各式漁獲的種類 | □□□□□ |
9.仔細觀察魚市場的拍賣情形 | □□□□□ |
10.將自己的觀察畫成圖或是用文章呈現出來 | □□□□□ |
11.能明瞭海洋污染對環境的影響 | □□□□□ |
12.能分析國內海洋問題發生的原因 | □□□□□ |
13.可以思考要如何解決台灣海洋問題的方法 | □□□□□ |
14.能主動關心海洋生態 | □□□□□ |
15.能夠了解維護環境的重要性 | □□□□□ |
16.能認識海洋污染物的種類 | □□□□□ |
17.能了解海洋污染對環境的影響 | □□□□□ |
18.察覺如何解決問題並做決定 | □□□□□ |
19.能運用簡單的科及來蒐集、運用資訊,並探討了解環境及相關問題 | □□□□□ |
20. 完成本課程的三份學習單 | □□□□□ |
學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