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域╱科目 | 社會領域 | 實施 年級 | 第二學習階段:四年級 | |||||
設計者 | 李還緒 | 指導者 | ||||||
教學者 | 節數 | 1節40分鐘 | ||||||
主題名稱 | 第六單元:歡迎來到我的家鄉 | |||||||
設計依據 | ||||||||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2a-II-2表達對居住地方社會事物與環境的關懷。 3c-II-2透過同儕合作進行體驗、探究與實作。 | 核心素養 | 社-E-B1透過語言、文字及圖像等,理解並解釋人類生活相關資訊,促進與他人溝通。 社-E-B3體驗生活中自然、族群與文化之美,欣賞多元豐富的環境與文化內涵。 | ||||
學習內容 | Ab-II-1居民的生活方式與空間利用,和其居住地方的自然、人文環境相互影響。 Ba-II-1人們對社會事物的認識、感受與意見有相同之處,亦有差異性。 | |||||||
議題融入說明 | 議題╱學習主題 | 人權教育/人權與生活實踐 | ||||||
實質內涵 | 人E4表達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並聆聽他人的想法。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
學習目標 | ||||||||
1.關注居住地方的自然、人文特色,及其影響家鄉居民的生活方式。(2a-II-2,Ab-II-1) 2.整理居住地方的自然與人文特色,製作家鄉標誌,宣傳家鄉特色。(3c-II-2,Ab-II-1) 3.透過同儕合作,體驗彼此意見與感受的交流,並說出其異同之處。(3c-II-2,Ba-II-1) |
學習活動設計 |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教學時間 | 學習評量 | 備註 |
82~83 82 82~83 | 活動一、、家鄉特色規畫—感受(40分鐘)
1.關注居住地方的自然、人文特色,及其影響家鄉居民的生活方式。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目次頁,回答下列問題,並將答案寫在卡片上: (1)課本第82頁中,提到哪些學過的內容,你記得他們出現在哪些單元嗎? (1)包含課本所列的內容,回顧在這個學年內的每個單元,你還學到了什麼? 2.卡片內容可如下整理: (教師可先給予部分答案,以節省時間)
教師引導學生將卡片做簡單的整理,並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比較課本第82~83頁的內容,提到哪些部分? (例如:四上L1家鄉的地圖與運用、四上L2家鄉的地形與氣候、四下L3家鄉的農牧生活、四下L4家鄉的老故事⋯⋯) 2.除了課本第82~83頁提到的內容,你還想要保留或更換哪些類別呢?請一共選出5~7張卡片,並替它寫下分類的名稱? (例如:家鄉的地形、家鄉的氣候、家鄉的產業、家鄉的人口、家鄉的古蹟。) 3.如果想宣傳這些家鄉特色,你會選擇什麼策略?請每個人說出一個策略(可以重複,也可以參考課本第83頁的內容),並說出選擇這個策略的原因或優點,再請小組成員投票選出票數最多的策略。
1.教師統整各組的卡片,列出大部分組別共通的「家鄉特色分類」與「宣傳策略」,並請各組學生簡述這些分類或策略的優缺點。 2.教師補充在蒐集資料與執行策略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並請學生一起選擇最適合的五個分類與策略。 第1節結束 | 20 15 5 | 閱讀課本並回答問題。 能認真思考並回答問題。 | 卡片。 臺灣地形圖與臺灣縣 或 市花、鳥分布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