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領域教案:二年級上冊“認識以1分鐘為單位的幾時幾分”教學設計

格式
doc
大小
67 KB
頁數
3
上傳者
emath1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11-16,离现在 1 34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數學領域教案

領域/科目

數學

設計者

李貞珍

實施年級

二上

教學時間

40分鐘

活動名稱

認識以1分鐘為單位的幾時幾分

設計依據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n-I-9認識時刻與時間常用單位。

總綱與領綱之核心素養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E-A1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E-A3能觀察出日常生活問題和數學的關聯,並能嘗試與擬定解決問題的計畫。在解決問題之後,能轉化數學解答於日常生活的應用。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E-B1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E-C1具備從證據討論事情,以及和他人有條理溝通的態度。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E-C2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

學習內容

N-2-13鐘面的時刻:以操作活動為主。以鐘面時針與分針之位置認識「幾時幾分」。含兩整時時刻之間的整時點數(時間加減的前置經驗)。

融入議題與其實質內涵

人權教育

E3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科技教育

E1了解平日常見科技產品的用途與運作方式。

E4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並養成正向的科技態度。

E9具備與他人團隊合作的能力。

生涯規劃教育

E11培養規劃與運用時間的能力。

閱讀素養教育

E1認識一般生活情境中需要使用的,以及學習學科基礎知識所應具備的字詞彙。

戶外教育

E3善用五官的感知,培養眼、耳、鼻、舌、觸覺及心靈對環境感受的能力。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國語、健康與體育

教材
來源

南一版數學二上第7單元

教學設備/資源

課本、習作

電子書

學習目標

1.認識時針和分針。

2.認識鐘面上每1小格的時間是1分鐘。

3.以每小格1分鐘為單位,能報讀鐘面上的時刻是幾時幾分。

4.以每小格1分鐘為單位,能撥轉出指定幾時幾分的時刻。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評量方式

【引起動機】

搭配動畫引起兒童興趣,並發問布題。

待學習完7-1後,讓學生回顧單元頁的問題並解題。

今天是蓋瑞參加戶外教學的日子,他睡到幾時幾分才起床?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645分。


【活動1】以1分鐘為單位的幾時幾分

認識鐘面上1小格是1分鐘

布題一:他們幾時幾分到達入口廣場?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9點鐘。

鐘面上的短針和長針各指在哪裡?怎麼知道是什麼時候?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短針指在9,長針指在12,所以是9點鐘。

教師說明:短針又叫作時針。長針又叫作分針。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9點鐘也可以怎麼說?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9點鐘可以說成90分也可以說成90分。

教師歸納:9點可以說是9時,也可以說是90分或90分。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布題二:他們幾時幾分到達園區?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93分。

教師歸納:分針走1小格是1分鐘。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時針和分針各指在哪裡?怎麼知道是幾時幾分?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時針指在910之間,分針指在第3小格。

時針指在910之間,是9點多。

分針走1小格是1分鐘。

分針從123走了3小格,是3分鐘,所以是93分,也可以說是93分。

數字鐘上是幾時幾分?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數字鐘上的時刻表示93分,也可以說是93分。

在數字鐘上,93分要怎麼寫?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903

撥撥看手上的時鐘,撥出93分。

兒童撥轉時鐘,並呈現結果。

教師說明:數字鐘的時刻表示93分,也可以說是93分。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教師可再說明:的時刻,讀作九點零三分,也可以讀作九點三分。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試試看:填填看。

時鐘上是759分,再過1分鐘是□時□分,再過1分鐘是□時□分。

兒童分組討論、操作並發表。如:時鐘上是759分,再過1分鐘是
80分,再過1分鐘是81分。

為使學生容易理解生活中的鐘面現象,建議教師在進行此單元教學時,可準備有齒輪結構的時鐘,在課堂中操作示範。

~第一節結束/5節~


5







10










20






















5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實作表現

專心聆聽

參與討論








實作表現

專心聆聽

參與討論




















實作表現

參考資料

南一版數學二上教師手冊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