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領域教案
領域/科目 | 數學 | 設計者 | 李貞珍 | |||||||
實施年級 | 二上 | 教學時間 | 40分鐘 | |||||||
活動名稱 | 認識以1分鐘為單位的幾時幾分 | |||||||||
設計依據 | ||||||||||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n-I-9認識時刻與時間常用單位。 | 總綱與領綱之核心素養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數-E-A1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數-E-A3能觀察出日常生活問題和數學的關聯,並能嘗試與擬定解決問題的計畫。在解決問題之後,能轉化數學解答於日常生活的應用。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數-E-B1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數-E-C1具備從證據討論事情,以及和他人有條理溝通的態度。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數-E-C2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 | ||||||
學習內容 | N-2-13鐘面的時刻:以操作活動為主。以鐘面時針與分針之位置認識「幾時幾分」。含兩整時時刻之間的整時點數(時間加減的前置經驗)。 | |||||||||
融入議題與其實質內涵 | ●人權教育 人E3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人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科技教育 科E1了解平日常見科技產品的用途與運作方式。 科E4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並養成正向的科技態度。 科E9具備與他人團隊合作的能力。 ●生涯規劃教育 涯E11培養規劃與運用時間的能力。 ●閱讀素養教育 閱E1認識一般生活情境中需要使用的,以及學習學科基礎知識所應具備的字詞彙。 ●戶外教育 戶E3善用五官的感知,培養眼、耳、鼻、舌、觸覺及心靈對環境感受的能力。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國語、健康與體育 | |||||||||
教材 | ●南一版數學二上第7單元 | |||||||||
教學設備/資源 | ●課本、習作 ●電子書 | |||||||||
學習目標 | ||||||||||
1.認識時針和分針。 2.認識鐘面上每1小格的時間是1分鐘。 3.以每小格1分鐘為單位,能報讀鐘面上的時刻是幾時幾分。 4.以每小格1分鐘為單位,能撥轉出指定幾時幾分的時刻。 |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引起動機】 ●搭配動畫引起兒童興趣,並發問布題。 ․待學習完7-1後,讓學生回顧單元頁的問題並解題。 ․今天是蓋瑞參加戶外教學的日子,他睡到幾時幾分才起床?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6時45分。 【活動1】以1分鐘為單位的幾時幾分 ○認識鐘面上1小格是1分鐘 ●布題一:他們幾時幾分到達入口廣場?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9點鐘。 ․鐘面上的短針和長針各指在哪裡?怎麼知道是什麼時候?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短針指在9,長針指在12,所以是9點鐘。 ․教師說明:短針又叫作時針。長針又叫作分針。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9點鐘也可以怎麼說?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9點鐘可以說成9點0分也可以說成9時0分。 ․教師歸納:9點可以說是9時,也可以說是9點0分或9時0分。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布題二:他們幾時幾分到達園區?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9時3分。 ․教師歸納:分針走1小格是1分鐘。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時針和分針各指在哪裡?怎麼知道是幾時幾分?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①時針指在9和10之間,分針指在第3小格。 ②時針指在9和10之間,是9點多。 ③分針走1小格是1分鐘。 ④分針從12到3走了3小格,是3分鐘,所以是9點3分,也可以說是9時3分。 ․數字鐘上是幾時幾分?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數字鐘上的時刻表示9點3分,也可以說是9時3分。 ․在數字鐘上,9時3分要怎麼寫?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9:03。 ․撥撥看手上的時鐘,撥出9時3分。 ․兒童撥轉時鐘,並呈現結果。
․教師說明:數字鐘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教師可再說明: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試試看:填填看。 時鐘上是7時59分,再過1分鐘是□時□分,再過1分鐘是□時□分。
․兒童分組討論、操作並發表。如:時鐘上是7時59分,再過1分鐘是 ․為使學生容易理解生活中的鐘面現象,建議教師在進行此單元教學時,可準備有齒輪結構的時鐘,在課堂中操作示範。 ~第一節結束/共5節~ | 5 10 20 5 |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實作表現 ●專心聆聽 ●參與討論 ●實作表現 ●專心聆聽 ●參與討論 ●實作表現 | ||||||||
參考資料 | ●南一版數學二上教師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