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頁次:
-
13 「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是犯罪學理論最大的學派之一,有關緊張理論及其支派理論的描
述,下列何者正確:
緊張理論始創於美國學者 R. Merton(1938),而該理論可以追溯到法國學者 E. Durkheim(1893,
1897)所提出的「亂迷理論」(Anomie Theory),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強調目標亂迷,
後者強調手段亂迷
R. Merton(1938)的緊張理論,認為 1930 年代美國的犯罪急速增加,是因為舊社會秩序的崩
潰,但新社會秩序尚未建立的情況下,人類慾望與需求沒有得到妥適的規範,因而導致犯罪數
量的增加
R. Agnew(1992)提出的「一般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也是信奉 R.Merton
的緊張理論。他堅持以巨觀的角度(macro perspective)探究促使一個人產生焦慮緊張的「負面
情緒狀態」(negative emotion status),並提出三種緊張型態,最後導致犯罪
S. Messner & R. Rosenfeld(1994)提出「機構性亂迷理論」(Institutional Anomie Theory),
企圖延伸 R. Merton 的緊張理論,認為今日美國犯罪率高居不下的原因,是因為美國社會過於
強調物質主義(materialism)與經濟成功(economic success)的結果
14 美國學者 M. Wolfgang 是上世紀中葉著名的犯罪學家,其所從事的實證研究與提出的理論,影響
當時刑事政策的走向甚鉅。有關其實證研究與理論之描述,下列何者有誤?
1958 年,其針對費城謀殺案進行研究發現,下階層的謀殺案頗多起因於微不足道的事件,他
深信這種現象與下階層的次級文化有關,進而提出「下階層文化衝突理論」(Subculture Conflict
Theory)
1958 年,他也根據費城謀殺案件進行的研究,提出被害者促發理論(Victim Precipitation
Theory),因為在一些犯罪案件中,有些人是整個犯罪事件的肇始者並進一步導致他們的受傷
或死亡
1964 年,M. Wolfgang 發表「犯罪的衡量」(The Measurement of Crime),這是犯罪學界首次
對於犯罪行為之測量進行研究
1972 年,M. Wolfgang 與R. Figlio 和T. Sellin 等人針對 1945 年代在費城的偏差少年進行世代
的追蹤研究後發現,有 6%的少年犯下整個世代過去 18 年全部所犯的 52%刑案和 70%的重罪
行為,進而提出「慢性犯罪人」(chronic offenders)的概念
15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 31 條之 1規定,為防制毒品危害,特定營業場所應執行諸多防制措施,
其中包含發現疑似施用或持有毒品之人,通報警察機關處理。根據環境犯罪學犯罪三角理論
(Crime Triangle Theory),此一規定是外環三角那一個要素的控制手段?
監控者(guardian)管理者(managers)操控者(handlers)被害者(victims)
16 加拿大學者 J. Hagan 與其同僚(1985)提出「權力控制理論」(Power Control Theory),認為女
性犯罪的成因,與家庭結構有關。請問,在該理論中,J. Hagan 將家庭區分為以下那兩種結構?
折衷家庭(eclectic family)與大家庭(extended family)
資本家庭(capitalist family)與勞動家庭(labor family)
平權家庭(egalitarian family)與專制家庭(paternalistic family)
母系家庭(matriarchal family)與父系家庭(patriarchal family)
17 米勒(W.Miller)認為下階層文化社會之少年,接受六種主要關注的價值觀念(focal concerns)影
響其行為,而被中上階層認為是偏差與犯罪行為。請問:以下何者不是米勒所提的六種主要關懷?
惹是生非(trouble)
詭詐(smartness)
高度效忠其團體(the appeal of higher loyalties)
命運/宿命論(fate)
18 晚近幫派介入毒品與人口販運等之犯罪案件,受到政府與警政部門之關注。根據美國學者
P. Lupsha(1987)認為幫派的成長會經過三個階段,下列那一個順序正確?
暴力階段 → 寄生階段 → 共生階段 寄生階段 → 暴力階段 → 共生階段
暴力階段 → 共生階段 → 寄生階段 共生階段 → 寄生階段 → 暴力階段
19 網路詐欺(internet fraud/cyber fraud),根據美國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之定義為:係指
利用網路或網路空間之一部分對潛在之被害人實施誘騙行為,進而使被害人與之進行交易,或依
照詐欺指示將款項匯入金融機構或其他相關機構。根據這樣的定義,下列那一個不是網路詐欺之
犯罪型態?
刮刮樂詐欺 網路購物與拍賣詐欺
網路投資詐欺 網路身分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