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頁次:
-
17 渥夫幹(M.Wolfgang)教授及其同事對近萬名 1945 年出生於賓州費城的男孩進行縱貫研究,追
蹤蒐集他們的成長資料至 1963 年(至 18 歲)。他們研究有重大的發現與後續影響,下列何者
錯誤?
提出常習犯罪人(Chronic Offender)的概念
提出早期介入(Early Intervention)的觀點
影響選擇性監禁(Selective Incapacitation)的刑事政策擬定
至今運用過去犯罪人相關資料開發出研究犯罪預測工具之準確度高,因此是類對個體的再犯預
測研究仍相當盛行
18 學者 Hart(1972)認為,刑事司法的運作對於有權勢者及貧苦無依者有二條差別處理之傳送帶。
請問,他想描繪的刑事司法實務的現象與下列何者的概念最為相近?
Walker 的四層蛋糕模式(Four-layer cake)Packer 的犯罪控制模式
漏斗效應(Funnel effect)刑事司法執法人員的自由裁量權
19 近年民意對於觸犯性侵與酒駕等特殊類型犯罪訴求嚴厲刑罰以對抗之。請問下列刑事政策策略和
處遇,何者非屬於犯罪預防之特別嚇阻?
選擇性監禁(Selective Incapacitation)三振法案(Three Strikes Law)
強制判決刑期(Mandatory Sentences)零容忍警政(Zero-Tolerance Policing)
20 早期的學者在研究被害者時提出被害者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事件的發生,其觀點被稱為:
被害者促發(victim precipitation)重複被害(repeat victimization)
對等團體(equivalent)假設 問題行為症候群(problem behavior syndrome)
21 在犯罪被害者學相關觀點中,下列何者理論認為,被害人與加害人基本是屬於同一個族群,甚至
加害與被害角色還可能交互著?
生活型態暴露理論(Lifestyle-Exposure Theory)
生活型態理論(Lifestyle Theory)
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ity Theory)
結構選擇理論(Structural-Choice Theory)
22 犯罪學家紐曼(Oscar Newman)提出防衛空間(defensible space)的概念,其認為如果可以區分
建築物所擁有的公設財產時,可提升居民對財產擁有的感受,故能更有效防制犯罪,此稱為:
領域感(territoriality)自然監控(natural surveillance)
建築物形象(image)建築物之週遭環境(milieu)
23 捷運「月台門」的設計最為符合下列何種犯罪預防模式?
嚇阻模式 環境設計預防模式 社會預防模式 社區矯治模式
24 在機場出境計程車等待區公告機場到市區之固定收費標準,以防範收費詐欺與避免爭執,屬於情
境犯罪預防的何項?
移除犯罪藉口 減少犯罪刺激
減少犯罪誘因 增加犯罪被發生的風險
25 關於犯罪人的轉移(Perpetrator Displacement)相關概念說明,下列何者錯誤?
它是屬於犯罪轉移的一種
當某區犯罪預防工作加強,犯罪從這個地區轉移到鄰近區域
是一個或一群犯罪人因某些原因減少犯罪活動後,便由另一個或一群犯罪人取代之
係指犯罪人專精一項犯罪類型,轉為從事於其他的犯罪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