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頁次:
-
8在新刑罰學(New Penology)的理論架構下,下列那一項最能反映其核心特徵?
聚焦於風險管理與群體控制,而非個人矯治
強調對犯罪者的個別化改造與復歸
優先考慮被害人的補償與修復
主張恢復傳統的應報性懲罰
9社區警政(Community Policing)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實施嚴格的法律執行 增加逮捕率
建立警察與社區的信任與合作 減少警力投入
10 下列那項政策最符合選擇性無害化(Selective Incapacitation)理念?
針對高風險再犯者實施嚴格監禁 對所有犯罪者施以長期監禁
縮短所有刑期 增加社區矯正項目
11 司法院近來在研議設計刑事案件量刑準則(Sentencing Guidelines),其主要目的是:
完全剝奪法官裁量權 廢除最低刑度
作為死刑的替代方案 減少量刑歧異
12 關於兩極化刑事政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對所有犯罪均採取嚴厲刑罰 完全廢除死刑
輕微犯罪寬容化,重大犯罪嚴罰化 僅適用於少年犯罪
13 三振法案(Three-Strikes Law)主要的刑事政策目的是:
降低監禁人口 減少輕罪累犯 嚴格打擊累犯 減輕初犯刑度
14 社區刑罰的優點不包括下列何者?
減少犯罪標籤效應 完全消除再犯風險 降低監獄擁擠情形 成本低於機構處遇
15 轉向處分(Diversion)主要適用於何類犯罪者?
重大暴力犯罪 組織犯罪首腦 恐怖主義犯罪 少年或輕微犯罪者
16 「應報刑論」的思想基礎最可能源自何種理論?
功利主義 康德哲學 實證犯罪學 標籤理論
17 集體效益(Collective Efficacy)較高的社區,犯罪率通常:
較高 較低 無關聯 僅影響經濟犯罪
18 在社會學習理論中,「差別增強」的意義是:
選擇性地學習社會正當價值 選擇性結交朋友
選擇性地獎勵或懲罰某些行為 選擇不同犯罪目標
19 關於犯罪熱點(Hot Spots),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警方應平均分配巡邏資源 犯罪集中於特定地理區域
可透過數據分析識別 與日常活動理論相關
20 下列何者屬於批判犯罪學的觀點?
法律反映統治階級利益 犯罪人應接受更嚴厲懲罰
犯罪與基因高度相關 犯罪率可透過監控科技降低
21 關於女性主義犯罪學,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僅關注女性被害者 忽略性別結構對犯罪的影響
批判傳統犯罪學理論以男性視角為中心 主張女性犯罪率與男性無異
22 在控制理論中,赫胥(Travis Hirschi)提出的四種社會鍵不包括下列那項?
依附(Attachment)承諾(Commitment)
參與(Involvement)壓力(Stress)
23 一般化犯罪理論(General Theory of Crime)認為犯罪的主因是:
低自我控制 社會不平等 文化衝突 心理疾病
24 中立化技巧中,犯罪者常用的「被害者的否定」指的是什麼?
認為受害者罪有應得 將責任推給家庭與社會等非個人因素
否認犯罪行為的存在 強調經濟困難帶來的影響
25 貧困且人口流動率高、無法吸引居民長期居住的社區,Shaw & McKay 會將此區域稱為:
同心圓區域(concentric neighborhoods)封閉型區域(gated neighborhoods)
轉型區域(transitional neighborhoods)高風險區域(at-risk neighborho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