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頁次:
-
12 犯罪社會學家對於「犯罪」的本質有三種主要不同觀點,因而產生差異的解釋和解決的方法。下
列的說明何者錯誤?
一致觀認為「犯罪」是現行刑法所定義的非法行為,為社會共同一致譴責的行為
犯罪發展觀認為「犯罪」是社會在時間上,逐漸發展演化下的產物
互動觀的犯罪理論認為犯罪行為是一個相對主義的概念。當某一行為在社會的道德價值觀下被
標籤化,經由刑事司法處理、個體及社會反應等的反應過程中,建構出所謂的「犯罪」
衝突觀則指出「犯罪」是一種由具經濟上優勢者定義的行為,並透過如此而控制著社會
13 關於犯罪心理學中道德發展理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柯柏爾(Kohlberg)認為一般人的道德發展可以達到第五、六階段
柯柏爾(Kohlberg)認為道德發展可以跳躍式的發展
研究結果指出具有高道德發展的社會皆有較低的犯罪率
皮亞傑(Piaget)所提出來的道德發展階段與認知發展階段是可以相對應的
14 蘇哲蘭(Sutherland)提出的差別接觸理論(The theory of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強調犯罪行為
是個體透過與犯罪團體接觸而學習得來的。但後續學者對該理念多少有些批評與修正,下列何項
敘述錯誤?
克烈西(Cressey)認為應該納入其他足以影響「接觸」效果之因素,故建議改為文化傳遞理論
(Culture transmission theory)較適當
克拉塞爾(Glaser)則主張用差異認同觀點來取代此理論
霍克斯(Fox)指出,蘇氏理論的困難在於,並非任何與犯罪人接觸,即會犯罪
凱德威爾(Caldwell)則認為雖然此理論對於變項概念定義很清楚具體,也非常容易調查操作,
但蘇氏理論有時代有效性限制
15 根據都市同心圓模式,由中心向外圍的區域順序為何?
中心商業區→過渡區→工人住宅區→中上級住宅區→通勤區
中心商業區→工人住宅區→通勤區→中上級住宅區→過渡區
中心商業區→空隙區→工人住宅區→中上級住宅區→通勤區
中心商業區→工人住宅區→過渡區→中上級住宅區→通勤區
16 涂爾幹(E. Durkheim)認為犯罪是一種社會事實(Social Fact),因此他認為該從社會層次來看
待犯罪行為。對於他主張維持社會安全和穩定,下列那一個觀點敘述錯誤?
認為人是社會的動物,應該壓抑個人的意識,建立社會整體情感
用個別差異來解釋人類行為是不當的,應該要強調社會集體意識
個體需要有社會規範來引導其學習,並透過此而社會化成為一個良好公民
現代社會是一個機械連帶式的社會,因此個體很容易便可加入團體
17 下列何人所提出的犯罪理論,相較於其他學者所強調「宏觀」之犯罪現象,其著重於解釋「微觀」
層次的犯罪偏差行為問題?
柯恩(Cohen):幫派副文化理論
克勞渥和奧林(Cloward & Ohlin):差別機會理論
蕭氏及馬凱(Shaw & McKay):社會解組理論
安格紐(Agnew):一般化緊張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