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40130
頁次:4
-
3
13 下列關於生命歷程觀點(life course perspective)的敘述,何者正確?
生命歷程觀點認為,犯罪人在出生時即具有、或是在生命的早期建立了犯罪的特質徵候,此種特質隨
著時間並不會改變
桑普森(Sampson)及勞伯(Laub)的「逐級年齡理論」(age-graded theory),是根據渥夫幹(Wolfgang)
所蒐集的資料,重新進行整理及分析而提出的理論
桑普森及勞伯認為社會控制與低自我控制雖然會影響一個人參與犯罪與偏差行為的可能性,但他們另
提出轉捩點(turning points)的概念來說明此種犯罪傾向是有改變的可能
逐級年齡理論認為兒童時期至成年時期之犯罪行為不具有延續性
14 桑普森和勞伯發現中止或持續犯罪,卻有共同的機制或過程,下列何者不是其主要途徑?
婚姻/配偶 軍隊服役 矯正學校 自己改變
15 達倫道夫(Dahrendolf)的理論,在當代衝突理論中甚具代表性。下列敘述,何者最適合說明其論點?
達倫道夫將其對權力、社會及犯罪的概念彙整,提出六個原理來說明犯罪的社會事實(the social reality
of crime)
強調團體間權力的衝突是犯罪問題的核心,沒有一個人在本質上是犯罪的,犯罪的定義是由權勢階級
加以界定
主張以「正常的對立」(normal antagonisms)及社會內團體的衝突來解釋犯罪發生的成因,較優勢的
團體會影響立法而保護其既得利益
認為社會是一種「強迫性之協調結合」(imperatively coordinated association);亦即,社會是由各種利
益相衝突的團體所構成,彼此間被強迫地集合在一起
16 犯罪學學者蘇哲蘭(Sutherland)對職業竊盜犯罪有相當的研究,並進而發展出其著名的差別接觸理論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根據蘇哲蘭,有關職業竊盜及其集團特性,最為適合的敘述為何?
職業竊盜犯經常是固定在其居住之區域內犯案
職業竊盜是一種團體生活,只有在獲得該團體的認同後,才能進入團體,成為職業竊盜者
職業竊盜犯罪組織裡,對同夥是充滿猜忌的
職業竊盜犯從事廣泛的竊盜犯罪類型
17 強制性交犯罪者的分類有多種方式。學者格洛斯(Groth)在觀察研究 500 名強制性交犯後,將其分成三
種類型。下列何者不屬於格洛斯之分類?
憤怒型的強制性交犯(the anger rapist) 虐待的強制性交犯(the sadistic rapist)
情境型的強制性交犯(the situational rapist) 權力型的強制性交犯(the power rapist)
18 下列有關毒品犯罪或藥物濫用的敘述,何者正確?
在近幾年來,毒品犯罪累再犯之比例逐年降低
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規定,毒品依其成癮性、取得性及社會危害性,可以分成四級
MDMA,俗稱亞當、忘我、狂喜或快樂丸,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藥理作用及結構與古柯鹼類似
學者穆斯那(Muisner)採用科際整合之「生物心理社會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來詮釋藥物濫
用的問題,強調心理發展、家庭功能及同儕關係是藥物濫用的三個重要因素
19 白領犯罪是具有「身分」及「地位」的犯罪型態。下列有關白領犯罪的敘述,何者正確?
白領犯罪通常吸引媒體的高度報導,因此犯罪黑數不高
「白領犯罪」一詞是蘇哲蘭(Sutherland)所創,係指「高階層和受人尊敬的人,在其職業活動過程中
的違法行為」
具體性、不可透視性、複雜性等為白領犯罪的特性
白領犯罪所造成的損害,主要是經濟的損失,對社會的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