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
、
頁次:
-
3甲於民國(下同)60年1月5日向乙借款新臺幣50萬元,作為購屋之用,約定2年為期,按月支付利
息,並以其所購得之房屋及其基地設定普通抵押權作為擔保。2年期滿,甲仍按月支付利息,乙亦
未予催討。自65年2月起,甲未再支付利息,乙至79年10月始向甲催討,甲以消滅時效完成為由,
拒絕清償。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原本清償請求權於80年1月消滅時效始完成
關於利息清償請求權於74年10月以前未受領之利息債權均已罹於消滅時效
乙得於81年底申請拍賣抵押物
乙不得於81年底申請拍賣抵押物
4依民法規定,下列關於權利主體中自然人之敘述,何者正確?
受死亡宣告者,以裁判內所確定死亡之時,視為其為死亡
未滿20歲已結婚者,視為成年人
胎兒以將來非死產者為限,關於其個人利益之保護,視為既已出生
父子同時遇難,不能證明其死亡之先後時,視為其父先死亡
5下列關於意思表示解釋之敘述,何者錯誤?
「誤載不害真意」為意思表示解釋之原則之一
意思表示之解釋,僅就表意人與交易慣行不同之意思為解釋
若契約文字業已表示當事人之真意者,即不能捨棄該文字而更為曲解
解釋意思表示之目的,在於探求當事人之真意
6下列關於條件之敘述,何者錯誤?
契約附有停止條件者,於條件成就時,發生效力
契約附有解除條件者,於條件成就時,經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始失其效力
契約附有停止條件者,於條件已屬不能成就時,則該項契約自無法律上效力
契約附有解除條件者,於條件已屬不能成就時,則該項契約為無條件
7甲同時向多人借款,但隨即還清。甲事後忘記其欠乙的新臺幣5,000元,亦已還清,而再次清償,
乙雖明知甲已經清償,但還是欣然受領。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係因清償債務而為給付,不得向乙請求返還
甲得請求乙償還5,000元,並附加利息
甲得請求乙償還5,000元,但因為並非乙要求其再次清償,故甲不得請求附加利息
甲之給付係履行道德上之義務,故不得請求返還
8甲有名犬一隻,不慎走失。甲在某報登載廣告:本人所有名犬一隻,特徵為左耳朵有紅色圓點。
凡有發現其蹤跡,告知本人者,致贈新臺幣2萬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乙為甲之鄰居,在公園發現該走失名犬,攜回給甲,但乙未看報紙登載懸賞廣告,故不得請求
贈金
丙為13歲國中一年級學生,曾看報紙登載懸賞廣告,發現名犬,因未告知父母即通知甲,故不
得請求贈金
丁曾看報紙登載懸賞廣告,於某天早上發現名犬被收留在一家寵物店,遂以手機簡訊傳給甲,
但甲當天未開機,且甲竟在下午自行尋獲名犬,故丁無報酬請求權
戊為所有人中最先完成該行為之人,但因甲善意給付報酬給最先通知之人,甲給付報酬之義務,
即為消滅
9甲14歲之兒子乙,與丙發生爭執,將丙打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乙為未成年人,丙僅得請求乙之法定代理人甲負擔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
若乙具備識別能力,丙僅得依民法第187條規定,向乙主張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
若乙具備識別能力,丙得依民法第187條規定,請求乙之法定代理人甲,就乙對於丙所為之侵權
行為連帶負責
若乙不具備識別能力,丙得請求甲與乙兩人連帶負擔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