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共精進—觀課與議課
文/台中市后里區泰安國小教學訪問教師林彥佑
教學訪問教師,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內容,即為帶領備課、觀課與議課。身肩著這個任務,所以我與三年級的老師合作了一堂作文課,也將我所帶領的心得,分享給同行的夥伴們!
觀課實錄
這堂課,教師上課的內容為「記敘文(記人類)作文」。教師先以漫畫人物的圖像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老師先秀出漫畫人物的「眼睛」,請學生針對「眼睛」來猜猜看這個人物是誰,學生的答案極為一致,異口同聲地說:「花媽」。學生的動機被點燃了,課程氣氛被帶動了,教師由此引導出「人物的形象、特色」。接著老師又秀出第二張漫畫人物,學生依循著線索,回答出「吉胖喵」,而牠的特色便是像冰淇淋的耳朵、穿著日本式的衣服、脖子上有像眼睛的項鍊。
其次,老師改變了提示,改以「文字敘述」的方式,帶出漫畫人物的形象。首先,老師揭示文句:「牠的身體是黃色的。」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如蛋黃哥、黃色小鴨、海綿寶寶、皮卡丘…,老師又持續列出各種文句線索,最後學生就猜對了。因此老師歸納出寫作重點; 當特色說明越細,就越容易表現出那個形體。因此,當「記人」時,就要把一個人的外表或性格,敘述地具體一些。
漫畫人物引導結束後,老師以「反例」提醒學生千萬不要犯了這種錯誤:「他長得不高也不矮,頭髮不長也不短,眼睛不大也不小…」在這麼多的文句中,雖然交待了外型,但卻只是書寫「沒有特色的特色」,像這樣的文句就不宜寫進作文中。接下來,老師進一步以心智圖的方式,介紹「描寫人物的重點」,包括個性、外型、興趣、專長、感想,再進一步以各種描述外形、性格的詞句,供學生寫作參考。這時候,有小朋友詢問:「為什麼要先寫外型呢?」老師回答:「因為要先讓別人知道他長得怎樣,才能讓讀者有初步的了解; 同時,老師也深入交代,不同的描述對象所要著墨的寫作重點都不同,例如,有些是側重外表、有些是事蹟、有些是對社會的影響。老師接著發下作文引導單,請學生先寫外型,並提醒學生先寫整體,再寫局部,過程中也要加入一些合適的形容詞。
由於三年級的孩子對寫作尚不熟悉,教師給予的題目為「我的OO」,學生竟詢問「OO」也要寫嗎? 學生的問題千奇百怪,老師都極有耐心地回應,包括:「寫男生也可以,寫女生也可以」、「要具體寫出特色來」、「可以寫同學、老師、校長、爸爸、媽媽,但不要寫卡通人物」。在心智圖上,教師也隨時提醒學生,可以善用修辭與成語。
學生完成一部分之後,老師繼續秀出投影片,以兩個句子做比較:「她的頭髮很長」VS「她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髮」,請學生比較看看; 老師也舉「我的弟弟很膽小」VS「我的弟弟很膽小,連看到螞蟻都會尖叫」,老師歸納出「具體、修辭」可讓文句更生動,增添趣味性。老師擔心學生用詞的品質不好,也提示一些情緒、性格用詞給學生,如快樂、興奮、難過、粗魯、粗心、馬虎、冒失、大膽,也提供四字詞語、成語給學生,平易近人、成熟穩重、眉清目秀、慈眉善目。
提到心智圖上的「興趣、專長」時,老師提醒學生要著重於實例、互動情形,例如和某人吵架之間發生的趣事、糗事; 而寫「感想」時,則可寫出感覺、想法、想說的話、從他身上學習的事。老師以大量的短文引導,建構出寫作的基本章法,學生也認真回應老師的問題。
在心智圖的「個性、感想」等面向都解釋過後,老師不斷提醒學生寫作的重點:「觀察力、觀察力、觀察力」,當進入到寫作時,教師也不停行間巡視,確認學生的書寫狀況,並解答學生的疑難雜症。
在這堂課中,我以自己帶領作文教學的經驗,發現幾個面向:
教師展現作文教學的專業:教師在課前準備了許多寫作教學的素材,除了參考網站、教學用書,也與我共同備課,完成PPT。教師在教學寫作時,能充份運用電子資源,以學生感興趣的漫畫人物當作學習動機; 也以時下最流行的心智圖作為引導的鷹架,這些對於學生寫作,都有正向的助益。
師生互動:教師運用許多單向式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說出寫作重點。觀課者在教室後方觀課,同時也進入學生之中記錄,發現師與生的互動良好,且學生普遍投入於課程中,且對於老師的問題都能有所回應; 就算有的學生回答不正確,也能給予提醒,循序漸進地引導、鼓勵思考,不論是師生或同儕都能沐浴在美善的學習環境中。
共同備課、議課的效益:教師針對這堂作文課,已設計了一個完整的PPT,透過我與教學者的討論、分享,讓PPT的內容更加充實,也影響了教師作文課程的教學,更間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而觀課過後的議課,也讓老師能知道自己的教學流程、反思自己的教學成效。
教學訪問教師給予的課程建議:
教師的朗讀技巧很好,是學生唸課文時的良好示範,建議可以嘗試讓學生親自朗讀範文,或請學生接讀文章。因為當老師在朗讀時,有一些學生專注力較不足,或是埋首寫心智圖學習單。透過學生朗讀,也許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先歸納出寫作重點,所以設計了作文單; 但因為老師一邊講解作文單,也請學生看PPT,也解說各式的內容,導致學生書寫時常中斷; 建議作文單可以最後再發。
本堂課教師大多採「老師問、學生答」的模式在進行,建議可以運用多元的教學策略,例如讓同儕之間思考、討論、發表; 或者請學生當小老師發問、同學之回答; 或者抽問學生回答…; 因為教學策略的變換,也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提升專注度。
在書寫心智圖作文單之後,建議可以有五到十分鐘的交流時間; 因為班級中,一定會有寫得比較好、比較不好的學生,如果可以讓寫得好的同學上台分享,除了是給予肯定之外,對於書寫程度較不佳的學生,也有示範、仿作的學習效果。
語文的版面配置大多是採「直式」、「由右至左」書寫,因此建議教師在設計學習單時,可以調整一下版面。
本次的作文題目為「我的OO」,以這樣的題目而言,其寫法已被限制成「我的同學、我的爸爸、我的老師」,或許可以嘗試讓學生自訂一個記人類的開放性題目,如「影響我最深的人、我最要好的朋友、我最尊敬的老師、外婆與我」。
「記人類記敘文」當中,「觀察」是重要的; 教師在課堂中不斷提醒「觀察力很重要、觀察力很重要、觀察力很重要」,倘若教師真的能利用三分鐘的時間,讓同儕之間「觀察彼此」,或許可以寫得更真實。
未來若持續發展「記人」類作文時,可以引進一些「偉人」作為學習的榜樣。而「偉人」的寫作重點,也許就不會是「外表、個性」,反而是「事蹟、影響、貢獻」了。
在與老師共同討論的過程中,雖然是我不斷給予老師建議,但我確不認為我是以「上對下」的態度去面對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相談甚歡,彼此都有所收穫,我也在給予回饋的同時,獲得了許多的成長。教學訪問教師的工作,就是帶給老師們一些課程上的成長,我也期待,未來可以產出更多的火花,讓彼此受益,讓專業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