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關跨域治理(Across Boundaries Governance)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跨域治理參與者各自承擔風險 (B)跨域治理以機關利益為優先
(C)跨域治理蘊含系統思維的觀念 (D)跨域治理參與者首重競爭性
行政溝通過程中,部屬對上司常常報喜不報憂,或歪曲事實隱瞞真相,此種現象主要是受到
下列何種因素的影響?
(A)理性主義 (B)主觀主義 (C)手段主義 (D)表功主義
有關非營利組織之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A)可扮演對市場的超然監督者 (B)避免支持少數團體利益
(C)政府失靈亦是非營利組織存在的原因 (D)政府官員也可能是非營利組織的董事
有關政策評估的消極目的,下列何者有誤?
(A)作為掩飾政策錯誤之工具 (B)從事公眾關係之手段
(C)作為終止政策之基礎 (D)作為爭取經費補助之手段
賽蒙(H. Simon)認為組織可經由 4 種過程來解決衝突,下列何者有誤?
(A)協商 (B)政治 (C)說服 (D)和解
有關反對公務人員具罷工權的主張,丹哈特(R. B. Denhardt)歸納出 4 項理由,下列何者有誤?
(A)罷工違反國家主權,將行政權威屈服在任何特別利益團體之下
(B)公務人員應忠誠執行政府政策,不應有反對立場
(C)傳統影響公共政策的管道已因工會而存在,不需再有罷工權
(D)公共服務是基本且不能中斷的
學者鍾斯(C. Jones)認為,例行化的提供服務、給付經費或以其他方式將政策付諸實行,是政
策執行的何種活動?
(A)應用性活動 (B)例行性活動 (C)具體性活動 (D)實務性活動
席恩(E. Schein)將組織文化分為 3 個層次,下列何者為「基本假定」層次的意涵?
(A)是外顯但不易深入瞭解的層次
(B)是隱晦不明、潛意識的,為瞭解組織文化的關鍵所在
(C)是個人或團體社會所偏好的事物、行為方式、或有關生存的終極目標
(D)是抽象的、可在物理環境中檢驗
混合掃描決策途徑(mixed-scanning decision-making approach)是下列哪兩種決策途徑的混合?
(A)混合決策途徑、掃描決策途徑 (B)滿意決策途徑、漸進決策途徑
(C)漸進決策途徑、理性廣博決策途徑 (D)菁英決策途徑、掃描決策途徑
下列何者為政府之「非實質收入」?
(A)公債收入 (B)捐獻及贈與收入 (C)罰款收入 (D)菸酒稅收入
公民參與對政府活動與施政相當重要,有關公民參與之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A)落實民粹主義的精神 (B)可使政府的政策較符合民眾的需求
(C)提升政府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基礎 (D)可使不同階層者受到考慮與保障
瓦爾多(D. Waldo)發起「新公共行政」以檢討公共行政問題及未來發展,其主要論點為何?
(A)反對建構新的組織型態 (B)建立政府導向的組織
(C)反對採用後邏輯實證論 (D)主張入世的公共行政
根據賽蒙(H. Simon)與馬奇(J. March)的見解,下列何者非影響團體衝突的因素?
(A)團體內的差異 (B)參與決策的需要 (C)個人認知的差異 (D)目標的差異
衛達夫斯基(A. Wildavsky)認為,要達到「向權力說真話」,政策評估應採下列何者?
(A)外在評估 (B)全面評估 (C)專家評估 (D)自我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