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國小英語課程綱要:培養興趣與溝通能力的多元學習指引

格式
doc
大小
44.5 KB
頁數
5
上傳者
Compaq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0-03-13,离现在 25 23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台北市國民小學英語教學課程綱要

  1. 目標


國民小學英語教學是兒童基礎英語能力養成階段,應針對兒童能力與需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簡易的英語溝通能力,並培養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表達的信心;同時應涵括對多元文化的瞭解,以擴展個人的世界觀。


  1. 總目標


  1. 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正確的學習態度與方法。

  2. 培養學生正確、清晰的英語發音能力。

  3. 培養學生以簡單英語表達日常生活用語的能力。

  4. 涵養學生多元文化的包容力,以擴展其世界觀。


  1. 分段目標


  1. 中年級

  1. 聽力教學目標

  1. 能認識與感受英語的語音與語調。

  2. 能聽懂日常生活簡單社交用語(問候、致歉、道謝)

  3. 能聽懂簡單英語字彙與句子。

  4. 能聯結字母與字音的關係。

  5. 能辨識單字、片語及句子的重音與語調。

  6. 能聽懂簡單教室指令與生活用語。

  7. 培養聽英語的習慣與興趣。

  1. 口說教學目標

  1. 能正確唸出字母與簡單的字詞。

  2. 能以正確的重音、語調說出簡單的句子。

  3. 能使用簡單教室用語。

  4. 能表達日常生活中的基礎用語。

  5. 培養學生主動以英語參與及回應學習活動的習慣與興趣。

  1. 讀寫教學目標

  1. 能辨識字母的字形且能正確讀出。

  2. 能辨識及跟讀簡單的字詞與句子。

  3. 能摹寫大小寫字母。

  4. 能摹寫已學過的字、詞。


  1. 高年級:

  1. 聽力教學目標

  1. 能辨識簡單問句、敘述句和指令等不同語句、語型之重音與語調。

  2. 能聽懂簡單的疑問句、敘述句、指令和基本社交禮儀用語。

  3. 能聽懂現場情境的對話內容並能做適當的回應。

  4. 能聽懂簡易故事、生活化主題的主要內容。

  5. 養成主動聽英語的興趣與習慣。

  1. 口說教學目標

  1. 能作簡單提問、敘述,以表達個人的基本需求。

  2. 能使用指令及基本社交禮儀用語。

  3. 能因現場情境需要作適當的溝通。

  4. 能做面對面簡單的日常生活對話。

  5. 能簡單描述日常生活有關的人、事、物。

  6. 能主動以簡易英語與人交談。

  1. 閱讀教學目標

  1. 能辨識簡單字、詞與句子。

  2. 能運用字母拼讀法(phonics),來辨讀新字、詞。

  3. 能正確、清晰跟讀字、詞、句子與短文。

  4. 能正確朗讀字、詞、句子與短文。

  5. 能配合情境圖片應用已學過的字、詞、句子來了解新字、詞與句子的意義。

  6. 能參與聽讀,了解主要內容,並能就重點作簡單回應。

  7. 能閱讀簡單的故事或短文。

  8. 培養良好閱讀習慣,認識閱讀的重要性。

  1. 書寫教學目標

  1. 能正確謄寫簡單的字、詞與句子。

  2. 能聽寫簡單的字、詞與句子。

  3. 能書寫熟練的字、詞與句子。

  4. 能以書寫方式回應簡單的問答。

  5. 能依老師指導,填寫簡單資料、卡片、書信等。


  1. 教材編選原則


  1. 教學內容單元之多寡,依每學期上課週數與每週上課時數而定。

  2. 每學期教學以不超過十單元為宜,內容以實用、淺顯為主,並適時安排復習單元。


  1. 每單元設計應呈現明確主題,以提供生活化情境;各單元主題宜有所銜接。

  2. 字彙、片語、句型之介紹應採循序漸進、螺旋向上之模式,並提供反覆練習機會。

  3. 單元對話句子不宜過長,三年級句數以不超過六句為宜,四年級句數以不超過八句為宜,五年級句數以不超過十句為宜,六年級句數以不超過十二句為宜。

  4. 中年級每學年須學習常用應用字彙約80字,認識字彙以不超過120字為宜;高年級每學年須學習常用應用字彙約120字,認識字彙以不超過160字為宜。

  5. 每學期的認識字彙儘量編入下一年的應用字彙,重覆運用。


  1. 實施方法


  1. 聽說讀寫的教學應配合目標進行之。

  2. 多利用教具、有聲教材,如童謠、歌曲、節奏韻文(chants)、兒歌(nursery rhyme)及律動等,來訓練兒童的聽說能力。

  3. 運用簡單的故事、卡通、多媒體等,訓練聽說與理解能力。

  4. 教學時,儘量以英文進行,以增加學生聽與說的機會。

  5. 聽力教學應以語意理解為主,口說教學應以語意表達為主。

  6. 教師可配合教學內容、學生的程度及興趣,多設計有意義的聽與說活動,如:圖文對應、代換練習、遊戲、比賽、聽唱活動、角色扮演等。

  7. 教師可利用字母拼讀法(phonics)、閃示卡、實物或情境圖片等來幫助辨識字母、字、詞或理解字、詞與句子的意義。

  8. 閱讀活動宜以跟讀、朗讀依序進行,培養基礎閱讀能力;跟讀與朗讀時,應注意發音、語調、斷句與速度。

  9. 運用熟悉的童話故事,提高閱讀興趣,增強基本閱讀能力。

  10. 利用菜單、時間表、行程表、地圖、指標等各種實際生活資料,增進閱讀能力。

  11. 書寫活動應依摹寫、拼寫、聽寫、書寫循序進行。

  12. 每次上課應適時復習已學過的教材。


教學時間

一、八十九學年度前,教學時間每週以一節為正式課程;另一節為彈性課程,由學校依教學需要及課程安排,自主彈性安排上課時間。得利用空白課程、團體活動、晨間活動、導師時間、朝會時間及酌予減少其他教學科目時數予以實施教學。

二、八十九學年度起,教學時間每週以二節為正式課程。


  1. 教學評量:


英語教學評量應針對教學目標,以生活化、趣味化及多元化為原則,重視形成性評量,設計適當的評量內容與方法,以提高教與學的成效。

  1. 評量宜採過程評量,了解學生學習起點,評量其個別進步情形,其結果以質的評量方式呈現。

  2. 利用指認、圈選、配合、連連看等方法,評量學生對字母、單字、短句等聽文與圖片間對應關係的理解。

  3. 以遊戲、比賽、聽唱活動、角色扮演、配對、小組互動等方式,做聽說理解與表達之評量。

  4. 教學評量方式儘量配合聽說評量方式,少用紙筆測驗方式實施。


  1. 附錄-課文情境背景與主題


  1. 簡單社交用語

  2. 個人與家庭生活

  3. 身體部位與相關動作

  4. 個人清潔衛生習慣

  5. 教室與學校生活

  6. 顏色與形狀

  7. 數字與應用

  8. 生活常規、需求、感覺、喜好與感情

  9. 居家與休閒活動

  10. 交通工具與運輸

  11. 觀光與旅遊

  12. 購物

  13. 方向(問路)

  14. 社區設施與生活

  15. 職業與工作

  16. 人物描述與比較

  17. 食物與餐飲

  18. 物品描述與比較

  19. 大自然與天氣

  20. 季節變化與生活之關係

  21. 時間與作息

  22. 興趣與嗜好

  23. 常見動物與植物

  24. 環保

  25. 中外兒童文學作品與童話故事

  26. 星座與天文

  27. 太空與科幻

  28. 電腦科技

  29. 中外重要節慶與社會風俗

  30. 本土風俗人情


5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