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講義及學習單 第一章講義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西方
教師︰徐慧蘭彙整
清朝皇帝有哪些?﹙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資料擷取﹚
姓名 | 在位時間 | ||||
太祖 | 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 | ||||
太宗 | 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 | ||||
世祖 | 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 | ||||
聖祖 | 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 | ||||
世宗 |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 | ||||
高宗 |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 | ||||
仁宗 | 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 | ||||
宣宗 | 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 | ||||
文宗 | 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 | ||||
穆宗 | 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 | ||||
德宗 | 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 | ||||
清西陵 |
十五世紀後期促成歐洲人地理大發現的原因為何?
回教徒擋住向東(地中海.中東...等)的路線的關係,蒙古西征後西方對東方更加了解,歐洲人逐漸需要亞洲的香料和絲綢等貨物。
16th後期來的傳教士(例如:利瑪竇)傳入的西學還有最著名的就是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 雍正禁教後正是西方發展最快速的時期,中國中斷了一些學術上面的交流,閉關自守。所以1840年後的戰爭,才會使雙方實力如此懸殊。
康雍乾盛世
清初大規模圈地侵犯了漢族地主的利益,包含民族壓迫內容。[為緩和矛盾,清政府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康熙五十一年下詔「永不加賦」,內地和邊疆的社會經濟開始發展。
康熙帝8歲即位,在位期間,擒鰲拜,平定三藩之亂,平定台灣的明鄭政權、平定漠西蒙古準噶爾叛亂,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和《康熙字典》。
雍正帝即位,打擊貪腐,整頓經濟,推行改土歸流,因平叛而划青海省。解放官妓等「賤民」為良民。[註 3]
乾隆帝重視與江南的經濟文化聯繫,組織編纂《四庫全書》。至此新疆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康熙中期以後,因戰亂而遭到嚴重破壞的手工業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至乾隆年間,江寧、蘇州、杭州、佛山、廣州等地的絲織業都很發達。江南的棉織業、景德鎮的瓷器都達到了歷史高峰。至18世紀中葉,清朝人口也大大增加。
在經濟文化發展的同時,清廷嚴厲控制民間思想以維護自己的統治,為文化專制主義體現。雍正帝的文字獄比前明對知識分子壓制更甚,標志著清初相對寬鬆的思想文化環境不復存在。而清初的寬鬆環境也很可能只是統治者立足未穩,顧不上打壓知識分子,纔可能出現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這樣的著名思想家。
有人認為,康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封建盛世的絕唱,由於康乾盛世是滿清「異族」所創造,因此備受爭議。史學家在肯定「康乾盛世」成就的同時,也曾指出其四方面消極因素,即:閉關鎖國、重農輕商、禁錮思想、輕視科學,稱之為「盛世的陰影」。
清朝從乾隆末年開始有衰落的現象,政治日漸腐敗。嘉慶帝和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銳意進取的精神,掌政風格日趨保守和僵化。19世紀上半叶,英國開始大量向中國販售鴉片導致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鴉片戰爭失敗後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咸豐帝即位後西方列強開始入侵清朝,迫使清政府與其締結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包括因亞羅號事件和西林教案造成第二次鴉片戰爭輸掉而簽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等。根據這些條約,清政府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清廷的威信一落千丈,同時中國也自此逐步淪為半殖民地,主權受到嚴重損害。由於人民的負担逐年加重,因此引發了一系列的反抗運動,其中規模最大的是1851年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甚至一度對清朝的統治構成了嚴重挑戰。
明末清初傳教士傳入的西學﹙http://ihome.cuhk.edu.hk/~s006849/chist/chist1.htm﹚
天文 曆法 | 利瑪竇著《經天訣》及《乾坤體義》,並製天文儀器;湯若望曾修正曆法,取名《時憲曆》,沿用到清末。清初且以西洋傳教士掌欽天監 |
數學 | 利瑪竇與徐光啟合譯《幾何原本》,為幾何學傳入中國之始;利瑪竇與李之藻合譯《同文算指》,介紹西洋算術 |
輿地學 | 利瑪竇獻《萬國輿圖》,為中國有世界地圖之始,中國人方知有五大洲;艾儒略著《職方外紀》、為西洋地理學傳入中國之始 |
物理學 | 湯若望著《遠鏡說》,介紹光學;熊三拔編撰《泰西水法》,介紹水力機械之應用;鄧玉函著《遠西奇器圖說》,介紹力學 |
藝術與建築 | 利瑪竇獻西琴一座,並撰有《西琴曲意》一書,為西洋音樂與樂器傳入之始;利瑪竇並獻聖母像及天主圖像,為西洋繪畫傳入之始。建築方面,在澳門、南京、北京、上海等地都建有西洋式建築的教堂 |
醫學 | 利瑪竇著《西國紀法》,為西洋神經學及心理學傳入中國之始。鄧玉函著《泰西人身說概》,是一部相當完整的西方生理解剖學書籍;隆慶三年(西元1569年),加內羅在澳門設立醫院,為中國有西式醫院之始 |
軍器 | 明清政府都曾請西洋傳教士製造大砲,並由他們傳授使用方法。湯若望著《火攻挈要》、南懷仁撰《神威圖說》,是關於製炮和銃炮技術的重要著作 |
哲學 | 傅汎際與李之藻合譯《名理探》,介紹西方之論理學;艾儒略編《西學凡》,介紹西方之哲學理論。 |
臺灣早期的歷史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資料擷取﹚
台灣史前歷史可溯自史前時代的新舊石器時代文化,諸如圓山文化及芝山岩文化等。之後因為文字記載之便,台灣文化得以傳承延續,而其時間約略距今400年。有文獻記載的台灣文化歷史,雖歷經:荷西、明鄭、清治、日治、中華民國等多朝統治,但因為移民族群分佈與佔領期間較冗長等因素,仍以中國文化的傳承演進為主,台灣文化也因此成為中國文化移墾的邊疆地帶。即使於日本文化與美國文化大量進入台灣的今日,台灣民間的價值判斷與社會習俗仍均以中國的儒家道德標準為主。[2]不過另一方面,漢移民帶來的中國原鄉文化,卻在台灣文化400年演進歷史中,多次產生「落葉歸根」與「落地生根」的觀念對立。
台灣史前文化一般以1624年荷蘭人占領台灣南部後,因為傳教目的而傳入羅馬拼音給台灣原住民書寫當時平埔族語言前後為分界點。而台灣史前文化的代表文化計有︰舊石器時代:台東長濱文化、苗栗網形文化、台南左鎮人 。新石器時代: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卑南文化。金屬器時代:十三行文化、蔦松文化、靜蒲文化。
台灣新石器時代(始於紀元前5,000年)以來的史前文化,是台灣南島系民族所遺留[5]。也就是說,在原住民定居於台灣以前,可能還有別的族群曾經在此定居過並產生相關文化。日本學者移川子之藏就曾經這樣表示:「今日在台灣被視為原住民的諸民族之間,不乏證明存在更早期先住民族的口頭傳承。自史前時代起,在本島即有近二十種的先住民族」[6]。
除此,上述主窄台灣平原甚久的該平埔族,亦留下影響台灣地名、姓氏、風俗、信仰、歌謠的種種習慣文化,而包含凱達格蘭族、噶瑪蘭族、道卡斯族、巴則海族、巴布拉族、貓霧捒族、洪雅族、邵族(水沙連)、西拉雅族、以及猴猴族(Qauqaut)的這些平埔族文化,卻在經過三個世紀漢人移入者侵擾、威脅、同化以及生存需要下,其文化特色逐漸消失,並與漢文化難以區分。
荷蘭殖民歷史
台灣因位於東亞中心點,不但產生漢移民文化,也於1624年至1662年間的歐洲強權侵入,接收了以荷蘭為主的歐洲文化。[7]
荷蘭以熱蘭遮城為中心所建立的殖民王國,是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有系統統治台灣的政權,也是台灣歷史上第一個粗具現代國家雛形的統治機器[8]而於文化而言,荷蘭人的據台首要影響,就是引進漢人移民文化。會造成此結果,乃因為荷蘭殖民政權為了開墾台灣土地而急需大量勞動力的投入,因此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入漢人農民移民台灣。[9],也因為此決策,讓漢文化隨新移民進入。也因此,台灣據台以前的部落社會(tribal society)文化,產生巨大改變。[10]
除此,荷蘭人佔據台灣,因為要對原住民採取所謂教化政策,因此也引進羅馬字拼音法[11],對文化影響而言,這些文化的引進,也算讓台灣邁向新世界的開端[12]。
漢移民歷史
中國宗教文化的代表:龍山寺
1662年起,連同鄭成功政權與中國清朝政權,台灣接收了230年之久的中國漢移民文化。此期間,中國南方福廣地區民眾大量移民台灣,所帶來的中國文化隨統治者與移民在台灣落地生根並逐漸與中國隔離演化。[13]
主要來自福建閩南人與廣東客家人的漢族移民,扮演了開墾台灣角色,並引進以漢族為主的移民文化,也就是在強悍的漢人文化入侵下,原本居住於台北的凱達格蘭族及其文化,最終於20世紀初幾近滅絕。而這種漢移民文化,也涵蓋台灣所有食衣住行生活習慣及宗教文學等。
除此,台灣的節慶禮俗文化也在此階段深深受來自中國的粵漢移民影響。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於此階段變成台灣三大節慶,而每逢元宵節、清明節、中元節、七夕 等中國傳統節日,在台灣民間也有漸趨發展相同或帶有特色的慶祝禮俗。此外,尚演進形成多項深具台灣特色的民俗慶典,如迎媽祖、鹽水蜂炮、東港燒王船、頭城搶孤等等。[14]
不過另一方面,台灣新舊移民、台灣原住民、平埔族等不同地域社群間存在的複雜移民年輪、語言系譜與認同矛盾等問題,逐漸衍生「落葉歸根於中國大陸」與「落地生根於台灣本土」的兩觀念對立,此種對立,也埋下日後個體與集體認同矛盾下的移民心病與叛徒心理學。
第一章學習單 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西方
一、選擇題:30%
1 .( ) 下列有關西方人在亞洲活動的敘述,何者為非? (A)歐洲各國競相投入海上事業,與「馬可波羅遊記」的流傳有關 (B)十六世紀葡萄牙在亞洲各國從事海上貿易,獨佔東方貿易權利接近一百年 (C)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挫敗,喪失海上霸權,也連帶影響西、葡在亞洲的地位 (D)由於中國對西方商品的期待,來華外商透過貿易逐漸累積相當的財富。
2 .( ) 十七世紀以來被中國人稱之為「佛郎機」的是哪一國人?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蘭 (D)英國。
3 .( ) 滿族之所以統治中國兩百年之九最主要原因是哪一政策的結果 (A)懷柔 (B)高壓 (C)滿漢歧視 (D)恩威並重。
4 .( ) 臺灣的古今地名對照,何者正確? (A)滬尾-淡水 (B)雞籠-臺北 (C)大員-高雄 (D)打狗-臺南。
5 .( ) 明末以來,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是 (A)傳教士 (B)商旅 (C)戰士 (D)使節。
6 .( ) 平定三藩之亂,攻克台灣,完成中國統一的清帝是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嘉慶。
7 .( ) 明清時代,使士人思想蔽塞,對人才培育有不良影響的弊政是 (A)閉關自守,排斥西學 (B)廢除丞相,集權中央 (C)寵信宦官,眨抑士人 (D)八股取士,濫興文字獄。
8 .( ) 在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過程,西方文化介紹到我國的「不」包括 (A)天文曆法 (B)瓷器製造技術 (C)地理學 (D)兵器。
9 .( ) 今天淡水的紅毛城,原來是那一國人與建的?(A)荷蘭人 (B)葡萄牙人 (C)西班牙人 (D)日本人。
10 .( ) 明清之際,中國文物西傳者「不」包括那一項? (A)漆器 (B)天文曆法 (C)庭園建築 (D)藝術。
11 .( ) 十六世紀時,首先橫渡太平洋建立「海上絲路」的歐洲國家是(A)英國 (B)荷蘭 (C)西班牙 (D)葡萄牙。
12 .( ) 下列有關清聖祖事蹟,那些是正確的?(甲)禁絕天主教 (乙)改國號為清 (丙)平三藩之亂 (丁)收台灣?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13 .( ) 清代屢興文字獄之目的?(A)提倡理學 (B)重武輕文 (C)整頓教育 (D)壓制反動思想。
14 .( ) 西方人來中國除了追求夢想外中國除香料及黃金外更有那一物品是西方人所追求(A)鴉片 (B)皮革 (C)茶葉 (D)胭脂。
15 .( ) 西、葡、荷、英四國均在明末陸續到中國從事貿易,請問順序為?(A)西葡荷英 (B)葡西荷英 (C)西葡英荷 (D)英葡西荷。
16 .( ) 清朝所以能讓社會經濟迅速恢復,國勢達到極盛的關鍵是 (A)運用懷柔與高壓並濟的治術 (B)改土歸流政策成功 (C)實施種族歧視政策 (D)以嚴刑峻法箝制漢人。
17 .( ) 傳入「地圓及五大洲」的地理知識,改變我國世界觀的書是 (A)水經注 (B)皇輿全覽圖 (C)天工開物 (D)萬國輿圖。
18 .( ) 清初亦西洋教士出任『欽天監』,其職掌性質為何?(A)文書詔令 (B)監察百官 (C)天文曆法 (D)管理太監。
19 .( ) 清朝一百三十四年的盛世,下列哪一位不是這期間在位的皇帝?(A)清聖祖 (B)清世宗 (C)清高宗 (D)清仁宗。
20 .( ) 下列有關盛清社會經濟的敘述,何者為非? (A)清廷透過抑商制度,有效限制商人的發展 (B)城市商業的發達,造成農村生活的壓力 (C)江南地區的農民紛紛改種棉花、桑葉等經濟作物,取代米、麥等糧食作物 (D)盛清社會存在著種族、士庶等等的不平等。
21 .( ) 明清時代的文學以何者成就最高?(A)小說 (B)詩 (C)詞 (D)曲。
22 .( ) 明末以菲律賓為中間站,在中國與美洲之間開闢『海上絲路』的航海國家是(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國 (D)荷蘭。
23 .( ) 台灣本島在明朝時,首次被歐洲人所佔領,是指歐洲的哪一國?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國 (D)荷蘭。
24 .( ) 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荷蘭人佔領台灣最主要目的在於以台灣做為國際貿易的轉運站 (B)荷蘭人佔領台灣北部,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南部 (C)西班牙人和荷蘭人佔領統治台灣時,原住民的生活也隨之改變 (D)在十七世紀初,台灣的國際地位變得更為重要。
25 .( ) 何人在台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 (A)顏思齊 (B)鄭芝龍 (C)鄭成功 (D)鄭經。
26 .( ) 鄭成功進攻台灣後,在哪個地方設承天府? (A)赤崁 (B)鹿港 (C)東港 (D)大員。
27 .( ) 下列何者是明鄭時代鄭經主政時對台灣的稱呼? (A)東瀛 (B)東鯷 (C)東寧 (D)東都。
28 .( ) 鄭氏實施墾殖以什麼措施為主? (A)軍屯 (B)官墾 (C)番墾 (D)民墾。
29 .( ) 今臺灣地名中,「左鎮」、「左營」等地名是因鄭氏治臺時期何種墾殖政策而命名的? (A)軍屯 (B)官墾 (C)商墾 (D)民墾。
30 .( ) 台灣的商業在何時由「國際貿易」為主,轉變成為中國商業貿易網路的一環? (A)明鄭 (B)日據 (C)清治 (D)荷西。
二、填充題:5%
1 . 明清之際,有許多具有宗教熱忱的傳教士來華,他們以 做為傳道的媒介,開啟了中國與西方學術交流的大門。當時西學中,比較重要的有: 、 、 、 、 等等。
2 . 西班牙東來之後,由於受到 的阻擾,初期並無法與中國進行直接通商,不過他們透過 的轉運貿易,亦吸引許多 商人前往馬尼拉與西人進行交易。
3 . 十五世紀初,詳細描述東方世界富庶的 ,開始在西方世界中流傳,使得西方人眼界大開,然而當時中東已被 所掌握,歐洲人不能依循這本書中所敘述從 出發的航線前往中國。因此對東方的期待,只能依賴著 為仲介,才能獲得滿足。此亦為西方各國競相投入海上事業的主要原因。
4 . 荷蘭人被中國人稱之為 ,他們在 建立根據地之後,也遭到 的抵制,未能與中國進行直接貿易。而在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式成立後,曾於1604年第一次佔領澎湖,卻被明朝都司 所逼退。而後1622年再度佔領澎湖,經過明廷驅逐後,荷蘭人才率兵進入 。
5 . 施琅奏請「留」台主要是基於 的觀點,才將台灣納入版圖。由於害怕台灣成為 或 ,所以嚴格實行 ,限制大陸漢人渡海來台,然而實際成效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