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菊:平凡菜販的不凡善行與生命哲思

格式
docx
大小
32.87 KB
頁數
3
上傳者
Cindy Sung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1-12-26,离现在 13 30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第四次讀書會報告心得100.12.15

  1. 撰寫者:宋佩芳

  2. 書名:陳樹菊:不凡的慷慨

  3. ISBN9789866249389

  4. 作者簡介:

陳樹菊,1951年出生,國小畢業那年母親驟逝,她扛起照顧五個弟妹的責任。為了家計,她放棄繼續升學,和父親在台東中央市場擺攤賣菜。她是市場裡年紀最小的菜販。

從開始賣菜以來,她將累積近千萬的所得,全數捐贈出去,幫助兒童及孤兒、蓋圖書館,除了她自己曾經歷過貧困切身之痛,更因為她認為: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目前正積極籌備「陳樹菊基金會」,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2010美國《時代》雜誌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

2010《富比世》雜誌亞洲慈善英雄!

《讀者文摘》亞洲英雄!

  1. 出版單位:寶瓶文化

  2. 大綱:

她的世界很小,付出的愛卻好大

國小畢業那年,母親因難產而死亡,為了生計,她放棄繼續就讀,

扛下照顧弟妹的責任,並跟著父親去賣菜。她一天工作19小時,只吃

一餐,生活費100元。唯一的娛樂是聽佛經。由於長期操勞,她的手指

沒有指紋,一雙腳也嚴重變形,讓人看了想哭。她對自己如此的刻苦,

但對幫助別人卻那麼的慷慨。從13歲在台東擺攤賣菜,她捐款近千萬。

  

她的過往是首悲傷的歌,她卻轉化成助人的最大力量

   47年前,因繳不出5000元保證金,媽媽在醫院難產過世。她從此

女代母職,放棄學業、婚姻,但兩個弟弟驟逝,卻讓她萬分錐心。自己

走過貧窮的痛,她希望沒有人會再嚐到。這是她捐款助人的初衷,也是

48年來賣菜的最大動力。

她的世界仍只是一個小菜攤,她卻已改寫我們對助人的看法

   2010美國《時代》雜誌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2010《富比世》雜誌

亞洲慈善英雄、《讀者文摘》亞洲英雄,這些光環與殊榮,未曾改變陳

樹菊絲毫,即使遠赴紐約領獎,她一如以往質樸。

   「即使是小錢,也能幫到人」、「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積德

不積財」,從陳樹菊身上發酵的效應,正打破我們「等到有錢,再捐錢」

的習慣。每個人都有能力,也有機會助人,即使只是小小一塊錢。陳樹

菊,為台灣上了最寶貴的一堂課。


陳樹菊菜攤邊的人生哲理

  1. 內容摘錄:

  1. 公益慈善最重要的不是捐出金錢的多寡,而是一種精神,一顆願意幫助人的心。

  2. 我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不斷的走路。那些道路都是石頭路,大石頭、小石頭很多;我跌倒了,就爬起來,繼續往前走;然後,再跌倒,再爬起來……我一面走,一面把石頭掃一掃、清一清,好讓後面的人好走路。

  3. 不論做事或做生意,龜毛,可能是一項擾人卻難得的品質,但它就是完美的基石。

  4. 俗話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我們一心在想著賺錢時,也有人在心裡算計著如何賺我們的錢。

  1. 心得感想:

我們常常會抱怨自己所處的環境是有多麼糟糕,總是羨慕別人有權利享受自己沒有的待遇,比較心理無時無刻都存在我們身旁,漸漸的變得不快樂了;然而,我們其實已經很幸福了。

陳樹菊的一生有如她的名子,經歷大風大浪,但依然像棵大樹從中吸取養分,讓根愈扎愈深、愈扎愈廣,庇護更多人。從小生長在家境貧窮的環境,生病也只能吃成藥,看醫生是逼不得已才去,這時病情已是很嚴重了,醫院還要求先繳幾千元才可以住院治療,因此她的母親就因為這樣而難產驟逝,三弟也因為太慢治療而無法醫治死亡。因此這讓她有陣子認為:世上有錢最好,因為有錢,人家才肯救,沒錢就會被人放著等死。她努力工作賺錢,甚至為了賺更多而延長營業時間,使她的菜攤被喻為東部第一家7-11。即使自己身體不舒服,也絕不休息,只要能讓家人的生活改善,這一切的辛勞都值得。

雖然她的生意不錯,也賺了不少錢,但是她並沒有盡情享受揮霍,因為只要想到二弟在生前都那麼苦,也沒發現幫助他,所以每當有人送她甚麼貴重的禮品或是想要買奢侈品時,她不禁會想到二弟的悲慘人生,而不敢對自己好。爸爸過逝後,她忽然領悟:賺這麼多錢又沒用,離開人世也不能帶走,做善事反而會讓人印象深刻。因此她決定要「積德不積財」,首先就先幫爸爸做功德,後來入入續續捐錢給曾經幫助過她弟弟募款醫療費的仁愛過小,以及偶遇阿尼弗色兒童之家的創始者,只因為看了她被燒傷的雙手決定要免費幫她做手術,使她很感動讓她也想捐錢幫助其他需要的人。起初捐錢前,心中總是會充滿不捨造成猶豫,但是只要想成是把錢存在另一家利息高的銀行,不捨就不會上湧心頭,隨著時間的流逝,才發現捐錢已是一種習慣,且錢本是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藉此她也得到快樂。

陳樹菊的好心並不是想要得到回報,而是因為她想要回饋社會,且貧窮的生活她嘗過了,不希望再有人像她的遭遇一樣,故她有使命感要努力賺錢幫助需要救助的人。也許她捐的錢無法和那些有錢人相比,但是她的慈悲卻深深影響大家,讓我們了解「勿以善小而不為」,她的精神與價值觀是我們的模範。

  1. 會員回應:

陳樹菊是一個平凡的偉人,通過自己的行動感動了無數的人,影響了他們對生命的看法。佩芳通過她的故事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懂得了珍惜身邊的人與事,學到了做人的道理。認知到了只要有一顆誠摯和奉獻的心就可以成為一個對他人有幫助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林昱晴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