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sing大閱──情緒的聲音:從《給媽媽的深夜日記》看見多元文化與同理心

格式
docx
大小
470.16 KB
頁數
10
上傳者
li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11-22,离现在 2 33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高雄市六龜區龍興國民小學校訂課程

sing大閱教學計畫(教案)

  1. 教學設計理念說明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會有自己的情緒。在這個講求互動共好的現代社會,同理並尊重彼此的想法與心情是極重要的能力。藉由領讀<給媽媽的深夜日記>,從面對單親、宗教衝突與國家分裂時代洪流的小女孩視角,讓同樣身處多元文化之地的台灣學生,有機會具體化自己內心的情緒波動,進而更能同理與包容他人。

二、教學活動設計

領域名稱

(統整領域)

國語文 / 社會

設計者



六年級教學團隊

實施年級

六上


總節數



20

單元名稱

sing大閱──情緒的聲音

設計依據

概念架構圖

導引問題


導引問題

1. 本書的封面封底畫了些什麼?可能代表什麼意思?

2. 本書書名<給媽媽的深夜日記>,可能在敘述什麼樣的故事?

3. 如果你是主角,面對故事中發生的大事件,會怎麼做?有怎樣的情緒?

4. 本書的故事可以帶給在台灣的你什麼啟示?

核心素養

總綱核心素養

領綱核心素養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E-C2
與他人互動時, 能適切運用語文能力表達個人想法,理解與包容不同意見, 樂於參與學校及社區活動,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E-C3
閱讀各類文本, 培養理解與關心本土及國際事務的基本素養,以認同自我文化,並能包容、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

-E-A2 
敏覺居住地方的社會、自然與人文環境變遷,關注生活問題及其影響,並思考解決方法

-E-C3 
了解自我文化,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關心本土及全球議題。

核心素養呼應說明

  1. 藉由對台灣學生相對陌生的印巴分治背景故事,來認識南亞國家,以及反思為何台灣宗教派別林立卻沒有那麼大的衝突。

  2. 安排許多需要和組員討論與分工合作的任務,練習口語表達與學習包容他人意見,增進團隊合作的能力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國語文

5-III-7-連結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評述文本的內容

5-III-8-運用自我提問、推論等策略,推論文本隱含的因果訊息或觀點


社會

1b-III-3-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3c-III-1-聆聽他人意見,表達自我觀點,並能與他人討論






學習內容

國語文

Cb-III-2-各類文本中所反映的個人與家庭、鄉里、國族及其他社群的關係


社會

Ba-III-1-每個人不同的生活背景與經驗,會使其對社會事務的觀點與感受產生差異




議題

融入

所融入之學習重點

閱讀素養

E4-中高年級後需發展長篇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

E12-培養喜愛閱讀的態度

人權教育

E1-認識人權是與生俱有的、普遍的、不容剝奪的

國際教育

E5-體認國際文化的多樣性


教材來源

喜悅網110年度書單<給媽媽的深夜日記>(薇拉˙西蘭達妮Veera Hiranandani著,親子天下出版)

教學資源

繪本<艾莉森的家> <小曼的生日禮物><記憶的項鍊><史賓奇生悶氣>

情緒卡、google mapyoutube

學習目標

  1. 培養對閱讀的興趣與能力

  2. 能具體描述自己或他人表現出來的情緒,以及學習如何處理這些情緒

  3. 培養對廣大世界的探索興趣,同時學習尊重與包容多元文化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

1~3

  1. 導讀:

(1)評論封面:與學生討論本書的封面畫了些什麼?可能代表什麼意思?

(2)評論書名:這本書的書名為<給媽媽的深夜日記>,與學生討論這本書可能在敘述什麼樣的故事?

(3)導讀封底書籍簡介:討論和剛才學生推測的故事內容有何相同與差異。

2. 生詞理解:

(1)請學生閱讀p.6~p.11,將看不懂的語詞用鉛

筆圈出來

(2)分組討論,從上下文推敲圈出來的詞可能

是什麼意思?確定意思之後再將其擦掉。

3. 日記與一般文章的差別:

教師帶學生再次閱讀p.6~p.11,並舉手發表日記應該具備哪些元素、和一般寫的作文有何差異?

  1. 角色關係圖繪製:

(1)請學生用藍筆,將p.6~p.11出現的角色圈出,重複出現的角色僅需圈一次即可。

(2)教師發下每組一張海報紙,請學生將藍筆圈出的人名寫在紙上,名字後用括號標注他與主角妮夏之間的關係。如果有不確定的就先用問號表示。

例如:妮夏(主角)

阿米爾(弟弟)

卡齊(?)

(3)教師提問:

卡齊的身份可能是什麼?為什麼?

   *為什麼妮夏開始寫日記?在何時寫?

   *媽媽可能發生什麼事了?你怎麼知道?

   *阿米爾在讀書上碰到什麼困難?

(4)教師發下每人一張圖畫紙,請學生以日記

中的描述去想像書中角色的長相,並分工合

作畫出每位角色的臉,在底下標示角色名字

,剪下並護貝。

  1. 作業:

    1. 分組作業:搜尋阿米爾可能有什麼障礙?整理相關資料。


4~6

1.課前準備:

(1)教師追蹤學生搜尋與整理資料的進度與是否

遇到困難。

(2)請學生在家自行閱讀p.12~p.56,並將不懂意

思的生字或生詞用鉛筆圈出來,並從上下文試

著推敲其意。

(3)將新出現的角色用藍筆圈出。

2.認識閱讀障礙:

(1)分組上台報告(閱讀障礙)

( 2)展示下面的文章,學生閱讀並分享心得:









(3)教師提問:

*從書中找尋,阿米爾可能有閱讀障礙,無

法好好讀書,但他有沒有其他優點?從哪邊

看得出來?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過或聽說過有閱讀障

礙的人?他們嘗試閱讀時的心情是什麼?

*你會怎麼幫助有閱讀障礙的同學?

(4)總結

3.討論:

(1)分組討論鉛筆圈出的詞,理解後再擦除。

(2)分組將新出現的角色寫至海報紙上,並畫出

他們的長相並剪下護貝。

(3)分組討論p.12~p.56的故事內容

4.有層次的提問練習:

(1)介紹何謂有層次的提問-事實的問題、推論的

問題、評論的問題

(2)教師發下便利貼,各組以p.12~p.56的內容來思考設計此三種類型的問題,事實的問題一題可加1分、推論的問題一題可加2分、評論的問題一題可加3

5.認識南亞次大陸:

(1)教師利用書第1~2頁的地圖,以及google

mapyoutube,介紹印度、巴基斯坦與孟加拉

這三個國家,與他們的近代史。


7~9

1.課前準備:

(1)請學生在家自行閱讀p.57~p.139,並將不懂意

思的生字或生詞用鉛筆圈出來,並從上下文試

著推敲其意。

(2)將新出現的角色用藍筆圈出。

(3)請學生先思考一下,自己最近發生哪些令自

己很有感覺的經驗或事件?將它們簡單的記

錄下來。

(4)教師準備情緒對話卡

2.討論:

(1)分組討論p.57~p.139鉛筆圈出的詞,理解後

再擦除。

(2)分組將新出現的角色寫至海報紙上,並畫出

他們的長相並剪下護貝。

(3)分組討論p.57~p.139的故事內容,教師再提問

3.情緒大考驗:

(1)徵求一位自願者上台,教師隨機從情緒卡牌

堆中抽取一張,自願者須在30秒內簡單地舉例

說出在何種情況下會出現此情緒。例如:「討厭/

厭惡」(被同學嘲笑成績差)、「不自在」(和陌生

人搭電梯)、「感動」(家人送自己生日禮物)

(2)重複上述規則玩數輪。

4.情緒賓果:

(1)教師引導學生,由組長開始擔任述說者,向

所有組員敘述自己紀錄的經驗(3分鐘以內)。

說完後聆聽者從情緒卡中選出一到三張自己覺得

敘述的內容中包含的情緒,需蓋牌;述說者自己

也選出一到三張自己在這段經驗中體驗到的情緒

卡,同樣須蓋牌。

(2)聆聽者依序打開自己挑選的情緒卡,簡單說

明從敘述的哪部分聽到這個情緒。

(3)述說者依序打開自己挑選的情緒卡,聆聽者

若選到和述說者相同的情緒卡可加分。

(4)順時針換下一位組員擔任述說者,重複上述

規則。

5.作業:情緒具體化學習單


10~11

1.課前準備:

(1)請學生在家自行閱讀p.140~p.215,並將不懂

意思的生字或生詞用鉛筆圈出來,並從上下文試

著推敲其意。

(2)將新出現的角色用藍筆圈出。

2.討論:

(1)分組討論p.140~p.215鉛筆圈出的詞,理解後

再擦除。

(2)分組將新出現的角色寫至海報紙上,並畫出

他們的長相並剪下護貝。

(3)分組討論p.57~p.139的故事內容,教師再提問

3.情緒觀察家:

(1)教師將<給媽媽的深夜日記>分成四個部分,

發下五色便條紙和海報紙,讓學生分組,從

各自負責的部分中找出快樂」、「憂愁」、

  「厭惡」、「恐懼」、「憤怒」的情緒,將它們分

  類寫在便利貼上並標示頁數(一種顏色代表一

種類型的情緒),再貼到海報紙上。

(2)各組上台分享展示


12~13

1.課前準備:

(1)學生分組搜尋「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

資料。

2.學習包容與尊重:

(1)請學生分組上台介紹伊斯蘭教和印度教,教

師再進行補充。

(2)教師用圖片展示台灣一些具代表性的不同宗

教建築或象徵,例如寺廟、清真寺、教堂、道

觀及媽祖遶境等。並詢問學生(配合情緒

卡):

*你和你家人有宗教信仰嗎?日常生活中會參

加哪些宗教活動?

*生活中有無遇到不同宗教的經驗?什麼情緒

字眼可以形容它?

*會因為宗教因素和人起衝突嗎?

*書中為什麼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徒會衝突如此

激烈?所有人都那麼激進嗎?

*書中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了宗教死傷無數,值

得嗎?

*面對不同宗教導致的衝突,我們怎麼做比較

適當?

*這些解決衝突的方法,適用於宗教以外的事

物嗎?是否能舉例說明?

(3)教師做總結。

3.作業:衝突解決學習單


14~16

1.電影欣賞:<腦筋急轉彎>

(1)觀賞電影<腦筋急轉彎>

(2)教師與學生討論電影內容

(3)作業:電影觀後學習單


17~20

1.延伸閱讀:

<艾莉森的家> :知道自己是被領養的孩子

<小曼的生日禮物>沒有收到想要的禮物的孩子

<記憶的項鍊>母親去世、父親欲再婚的孩子

<史賓奇生悶氣>:覺得全家人都討厭自己的孩子

(1)每組選擇上述一本繪本,回家閱讀,並討論故事內容。

(2)若有看不懂之處,請學生於下課時間或課堂上提出來討論。

  1. 印度料理香噴噴:

烤餅、香料奶茶------簡單體驗妮夏的生活

  1. 烤餅的部分,教師事先準備好麵團

奶茶的部分,教師事先調製完畢,課堂上加熱、放肉桂棒即可

  1. 教師帶學生用平底鍋煎製烤餅

  1. 繪本分享時間:

  1. 學生享用烤餅與奶茶,各組則依序上台朗讀繪本故事,教師隨機選取其他組別簡述故事大意,以及故事中包含哪些情緒。



­­­­­­­­­

20分鐘










20分鐘







20分鐘






55分鐘





























5分鐘

















40分鐘


























20分鐘








40分鐘










20分鐘






















40分鐘










20分鐘










60分鐘































40分鐘










40分鐘



















40分鐘



40分鐘
































120分鐘






















50分鐘








70分鐘






















































































































世界地圖

相關影片































情緒卡












































附錄一 教學重點、學習記錄與評量方式對照表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表現任務

評量方式

學習計錄/評量工具

故事閱讀

理解故事內容與背景

能說出書中主要角色的遭遇與原因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圖畫紙

學習單

情緒遊戲

能理解自己或他人當下的情緒,增進同理心

能用至少十種語彙描述正向與負向情緒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情緒卡

學習單

印度料理製作

了解印度常見的美食與製作方法

能與同學合作完成簡易料理

實作評量

學習單


附錄二 評量標準與評分指引

學習目標

  1. 理解故事內容與背景

  2. 能理解自己或他人當下的情緒,增進同理心

  3. 了解印度常見的美食與製作方法

表現任務

  1. 能說出書中主要角色的遭遇與原因

  2. 能用至少十種語彙描述正向與負向情緒

3, 能與同學合作完成簡易料理

評量標準

主題


表現描述

A

B

C

D

E

故事閱讀

能運用多元工具或策略閱 讀文本,並完整統整重要 訊息

能運用多元工具或 策略閱讀文本,並 統整重要訊息

大致能運用多元工具 或策略閱讀文本,統整 重要訊息

在協助之下,大致能運用多 元工具或策略閱讀文本,統 整重要訊息

未達 D 等級

情緒遊戲

能舉出人們對 某一社會事物的認識、感受與 意見有相同之 處亦有差異處 的例子

能從具體事例中指出人們對 某一社會事物的認識、感受與 意見之相同及 差異處

能從具體事例中指出人們對某一 社會事物的認識、 感受與意見之差 異處

能部份指出人們對某一社會 事物的認識、 感受與意見之 差異處

未達 D 等級

印度料理製作

能舉出不同文化接觸和交 流,產生衝突、 合作或創新,從而影響在地 生活與文化的 例子

能從具體事例理解不同文化 接觸和交流,因 為衝突、合作或 創新,從而影響在地生活與文 化的現象

能從具體事例中指出不同文化接 觸和交流,影響在地生活與文化的現象

能部分指出不同文 化 接 觸 和交流,影響在地生活與文化的現象


分數轉換

10095

9490

8985

8480

79分以下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