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頁次:
-
39 「朱老師一輩子編報教書,筆耕不輟,退休後還到報社做事排遣時間。教我
們《新聞英語》那幾年他是報社總編輯。一天,我去看望老師,報館一位見
習生也在,他說最想靠寫作維生,向老師討教。老師說沒什麼好教的,寫作
只靠用功、勤奮,別的不重要。那時我心想老師是在敷衍那位見習生。離開
學堂我編報筆耕幾十年,回想老師那句話,真是醍醐灌頂,點滴在心頭。」
作者回想老師的話感覺「醍醐灌頂」,最主要的原因是:
在職場中能保持工作熱情最難能可貴
個人多年職場的經歷驗證了老師的話
後輩真的以用功勤奮實現了早年心願
維持熱情的良方原來是懂得經驗分享
40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書中問著:『她終於找回了當年失去的父母嗎?
她終於找回了她從未有過的孩子嗎?』幸運的是,你有一對兒女;更幸運
的是,因為這一對兒女,身上的層層糾結到你為止;最為幸運的是,經由
兒子與女兒,你終於找回……久遠以前失去的東西。」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最切近文中的「你」看待兒女的態度?
上天的恩賜 終老的依靠 私有的財產 親情的依存
41 「老樹啊!你以濃鬱的蔭涼與市民朝夕相處,你以門神之姿捍衛這座舊城
的傳統。」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最符合舊城老樹「門神」特質的是:
質樸親切 輕盈靈巧 優雅柔美 雄偉挺拔
42 「沒有人能事先預見所有的危機,但有個方法可以降低損害,就是避免單
點故障。要是許多事情都仰賴某件事才能運作,而那件事出問題了,就會
成為嚴重的災難。」
下列說明,最能表達此段文字主旨的是:
分散風險 提前布署 慎勿落單 沉著鎮定
43 「流行歌曲足以打動人心,獲得支持的主要原因,在於創作者與受眾之間
並不需要繁雜的手續與作業,便能『共構』出療癒人心的新意義。1950 年
代戒嚴令的箝制下,除了船員、漁民外,臺灣大多數的民眾都難有離開陸
地的機會。在這種時代狀況下,如果我們不把港歌中的海/港視為實境,
而將之當作漂泊、不安、挫折、徬徨無助、遠行、離散的象徵,便能對於
港歌風潮的出現,獲得合乎社會發展邏輯的解釋。」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最符合文意?
戒嚴時期的流行歌曲,往往需要繁雜的手續與作業,才能發行唱片
具有療癒人心功用的歌曲,往往是符合社會發展邏輯而能賺人熱淚
1950 年代臺灣有大量的漁民、船員,是社會中堅,促進港歌風潮出現
港歌情境衍伸為生活遭遇與感受的象徵,是其擴大影響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