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年度社會學習領域
學生基本課程能力指標與教學單元目標對照表
年級:六年級 版本:康軒 原設計者:陳孟君
逐年修訂者:陳孟君 教學者:陳孟君、廖淑玲
108學年度上學期
分段能力指標 | 基本學力指標 | 教學目標 | 教材內容或活動 |
1-3-4利用地圖、數據、坐標和其它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空間組織 |
|
| 五-臺灣的人口 1.人口分布與遷移 |
1-3-5說明人口空間分布的差異及人口遷移的原因和結果 |
|
| 五-臺灣的人口 1.人口分布與遷移 |
1-3-6描述鄉村 與都市在景觀和功能方面的差異 |
|
| 六-臺灣的城鄉與區域 1.鄉村與都市 |
1-3-7說明城鄉之間或區域與區域之間有交互影響和交互倚賴的關係。 |
|
| 六-臺灣的城鄉與區域 1.鄉村與都市 2.區域特色與發展 |
1-3-8瞭解交通運輸的類型及其與生活環境的關係。 |
|
| 六-臺灣的城鄉與區域 1.鄉村與都市 |
2-3-1認識今昔臺灣的重要人物與事件。 |
|
| 一-東瀛來的統治者 1.日治時代的殖民統治 2.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 二-戰後臺灣的政治演變 1.政治發展 三-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 1.經濟重整與復甦 2.經濟發展與轉型 |
2-3-2探討臺灣文化的淵源,並欣賞其內涵 |
|
| 一-東瀛來的統治者 1.日治時代的殖民統治 3.日治時代的社會變遷 四-戰後臺灣的社會與文化 1.社會的變遷 2.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五-臺灣的人口 2.人口現象與政策 |
3-3-4分辨某一組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屬於「因果」或「互動」。 |
|
| 一-東瀛來的統治者 1.日治時代的殖民統治 二-戰後臺灣的政治演變 1.政治發展 |
3-3-5舉例指出在一段變遷當中,有某一項特徵或數值是大體相同的。 |
|
| 一-東瀛來的統治者 3.日治時代的社會變遷 二-戰後臺灣的政治演變 1.政治發展 四-戰後臺灣的社會與文化 1.社會的變遷 五-臺灣的人口 2.人口現象與政策 |
4-3-3瞭解人類社會中的各種藝術形式 |
|
| 一-東瀛來的統治者 3.日治時代的社會變遷 |
4-3-4反省自己所珍視的各種德行與道德信念 |
|
| 一-東瀛來的統治者 3.日治時代的社會變遷 |
5-3-2瞭解自己有權決定自我的發展,並且可能突破傳統風俗或社會制度的期待與限制 |
|
| 四-戰後臺灣的社會與文化 1.社會的變遷 |
6-3-1認識我國政府的主要組織與功能 |
|
| 二-戰後臺灣的政治演變 2.政府組織 |
6-3-2瞭解各種會議、議會或委員會(如學生、教師、家長、社區或地方政府的會議)的基本運作原則 |
|
| 二-戰後臺灣的政治演變 2.政府組織 |
6-3-4列舉我國人民受到憲法所規範的權利與義務 |
|
| 二-戰後臺灣的政治演變 1.政治發展 2.政府組織 |
7-3-4瞭解產業與經濟發展宜考量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
|
| 一-東瀛來的統治者 2.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 三-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 1.經濟重整與復甦 2.經濟發展與轉型 六-臺灣的城鄉與區域 2.區域特色與發展 |
9-3-2探討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的衝突、合作和文化創新 |
|
| 一-東瀛來的統治者 3.日治時代的社會變遷 二-戰後臺灣的政治演變 1.政治發展 三-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 2.經濟發展與轉型 四-戰後臺灣的社會與文化 2.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年度社會學習領域
學生基本課程能力指標與教學單元目標對照表
年級:六年級 版本:康軒 原設計者:陳孟君
逐年修訂者:陳孟君 教學者:陳孟君、廖淑玲
108學年度下學期
分段能力指標 | 基本學力指標 | 教學目標 | 教材內容或活動 |
1-3-1瞭解生活環境的地方差異,並能尊重及欣賞各地的不同特色 |
|
| 二、從臺灣走向世界 2.世界文化大不同 |
1-3-10舉例說明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
|
| 四、關心我們的地球 1.全球環境 |
2-3-3瞭解今昔中國、亞洲和世界的主要文化特色。 |
|
| 一、文明與科技生活 1.古代的文明與科技 |
3-3-2瞭解家庭、社會與人類世界三個階層之間,有相似處也有不同處。 |
|
| 四、關心我們的地球 2.世界一家 |
3-3-3瞭解不能用過大的尺度去觀察和理解小範圍的問題,反之亦然。 |
|
| 三、放眼看世界 2.人口與資源 |
3-3-4分辨某一組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屬於「因果」或「互動」。 |
|
| 三、放眼看世界 1.國際組織 三、放眼看世界 3.全球議題 |
3-3-5舉例指出在一段變遷當中,有某一項特徵或數值是大體相同的。 |
|
| 三、放眼看世界 2.人口與資源 |
4-3-1說出自己對當前生活型態的看法與選擇未來理想生活型態的理由。 |
|
| 二、從臺灣走向世界 2.世界文化大不同 四、關心我們的地球 1.全球環境 |
5-3-3瞭解各種角色的特徵、變遷及角色間的互動關係。 |
|
| 四、關心我們的地球 2.世界一家 |
8-3-1探討科學技術的發明對人類價值、信仰和態度的影響。 |
|
| 一、文明與科技生活 2.科學的突破 3.科技的運用與管理 |
8-3-2探討人類的價值、信仰和態度如何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 |
|
| 一、文明與科技生活 2.科學的突破 3.科技的運用與管理 |
8-3-3舉例說明科技的研究和運用,不受專業倫理、道德或法律規範的可能結果。 |
|
| 一、文明與科技生活 3.科技的運用與管理 |
8-3-4舉例說明因新科技出現而訂定的相關政策或法令。 |
|
| 一、文明與科技生活 3.科技的運用與管理 |
9-3-1探討全球生態環境之相互關連以及如何形成一個開放系統。 |
|
| 四、關心我們的地球 1.全球環境 |
9-3-2探討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的衝突、合作和文化創新。 |
|
| 二、從臺灣走向世界 1.臺灣與世界 |
9-3-3舉例說明國際間因利益競爭而造成衝突、對立與結盟。 |
|
| 三、放眼看世界 1.國際組織 三、放眼看世界 2.人口與資源 四、關心我們的地球 2.世界一家 |
9-3-4列舉當前全球共同面對與關心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物保育、勞工保護、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 |
|
| 一、文明與科技生活 3.科技的運用與管理 二、從臺灣走向世界 1.臺灣與世界 三、放眼看世界 2.人口與資源 3.全球議題 |
9-3-5列舉主要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紅十字會、世界貿易組織等)及其宗旨。 |
|
| 三、放眼看世界 1.國際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