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口與城鄉發展探討:從分佈、遷移至區域互動與文化變遷

格式
docx
大小
1.12 MB
上傳者
estmtc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06-17,离现在 6 12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年度社會學習領域

學生基本課程能力指標與教學單元目標對照表

年級:六年級 版本:康軒 原設計者:陳孟君

逐年修訂者:陳孟君 教學者:陳孟君、廖淑玲

108學年度上學期

分段能力指標

基本學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或活動

1-3-4利用地圖、數據、坐標和其它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空間組織

  1. 探討臺灣地區人口分布與都市分布的情形。

  1. 瞭解人口分佈圖的意義。

  2. 探討都市分布的意義、影響跟成因。

-臺灣的人口

1.人口分布與遷移

1-3-5說明人口空間分布的差異及人口遷移的原因和結果

  1. 透過閱讀地圖,認識臺灣各地環境的差異及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1. 藉由閱讀臺灣地形圖,分析臺灣各地環境的差異。

  2. 探討人口分布的影響跟成因。

  3. 分析人口遷移的原因和結果。

-臺灣的人口

1.人口分布與遷移

1-3-6描述鄉村 與都市在景觀和功能方面的差異

  1. 瞭解現代城鄉間相互依賴的關係。

  1. 瞭解鄉村景觀與功能的改變。

  2. 瞭解城市景觀與功能的改變。

-臺灣的城鄉與區域

1.鄉村與都市

1-3-7說明城鄉之間或區域與區域之間有交互影響和交互倚賴的關係。

  1. 瞭解城鄉差異與交互影響的關係

  2. 瞭解臺灣各區域發展的特色與差異。

  3. 認識政府平衡臺灣區域差異的發展計畫。

  1. 分析臺灣都市與鄉村的差別、互動方式跟影響因素。

  2. 瞭解臺灣的區域分類方式。

  3. 瞭解臺灣各區域的發展特色。

-臺灣的城鄉與區域

1.鄉村與都市

2.區域特色與發展

1-3-8瞭解交通運輸的類型及其與生活環境的關係。

  1. 瞭解交通革新對城鄉互動的影響。

  2. 瞭解交通發展對於區域互動跟經濟產業的影響。

  1. 瞭解臺灣的交通發展演變。

  2. 分析交通運輸的類型對於城鄉或是區域互動的影響。

-臺灣的城鄉與區域

1.鄉村與都市

2-3-1認識今昔臺灣的重要人物與事件。

  1. 瞭解日治時期到現代臺灣的重要人物與事件。

  1. 瞭解日治時期的重要人物與事件。

  2. 瞭解現代臺灣的重要人物與事件。

-東瀛來的統治者

1.日治時代的殖民統治

2.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

-戰後臺灣的政治演變

1.政治發展

-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

1.經濟重整與復甦

2.經濟發展與轉型

2-3-2探討臺灣文化的淵源,並欣賞其內涵

  1. 瞭解日本對臺灣的殖民政策。

  2. 發掘日治時代殖民統治的貢獻與破壞。

  3. 探討臺灣文化與社會變遷的理由、限制跟型態。

  1. 瞭解日治時期的政治措施與社會制度。

  2. 瞭解日治時期的文化變化。

  3. 瞭解文化的型態、原由與因應之道。

  4. 瞭解社會變遷的型態、原由與因應之道。

  5. 分析新移民移入臺灣的原因與生活情形。

-東瀛來的統治者

1.日治時代的殖民統治

3.日治時代的社會變遷

-戰後臺灣的社會與文化

1.社會的變遷

2.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臺灣的人口

2.人口現象與政策

3-3-4分辨某一組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屬於「因果」或「互動」。

  1. 探討武裝與非武裝抗日事件的發生原因跟後續影響之歸因。

  2. 探討二戰後台灣民主化歷程的原因跟影響。

  1. 分析造成日治時期武裝與非武裝抗日事件的發生原因跟後續影響。

  2. 分析二戰後臺灣民主化歷程的原因跟影響。

-東瀛來的統治者

1.日治時代的殖民統治

-戰後臺灣的政治演變

1.政治發展

3-3-5舉例指出在一段變遷當中,有某一項特徵或數值是大體相同的。

  1. 舉例說明時代變遷帶來的變化趨勢。

  2. 瞭解二戰後臺灣的政治政策跟民主化歷程。

  3. 瞭解社會變遷對於生活型態的影響。

  1. 分析日治時期的文化變化,對臺灣人生活的影響。

  2. 瞭解戰後臺灣的政治制度分期。

  3. 瞭解臺灣的民主化歷程。

  4. 分析國民政府來台,對臺灣人生活的影響。

  5. 分析社會變遷對民眾生活方式的影響。

  6. 分析社會變遷所產生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東瀛來的統治者

3.日治時代的社會變遷

-戰後臺灣的政治演變

1.政治發展

-戰後臺灣的社會與文化

1.社會的變遷

-臺灣的人口

2.人口現象與政策

4-3-3瞭解人類社會中的各種藝術形式

  1. 瞭解教育制度對於涵養藝術文化的影響。

  1. 分析日治時期,學校教育所培養的藝術內涵跟影響。

  2. 分析現代臺灣學校教育所培養的藝術內涵跟影響。

-東瀛來的統治者

3.日治時代的社會變遷


4-3-4反省自己所珍視的各種德行與道德信念

  1. 瞭解文化傳承是培養道德發展的方式。

  2. 反省文化傳承的影響跟問題。

  1. 分析日治時期對臺灣人文化傳承與道德信念的影響。

  2. 分析現代社會的道德觀念跟影響。

-東瀛來的統治者

3.日治時代的社會變遷


5-3-2瞭解自己有權決定自我的發展,並且可能突破傳統風俗或社會制度的期待與限制

  1. 瞭解家庭型態產生的背景與影響。

  2. 瞭解人權的定義、面向、問題跟解決策略。

  1. 瞭解不同家庭型態的成因、組成人員。

  2. 分析不同家庭型態會遇到的問題、原因,並提出解決策略。

  3. 瞭解人權的定義跟重要性。

  4. 瞭解人權保障的對象跟相關法規。

-戰後臺灣的社會與文化

1.社會的變遷


6-3-1認識我國政府的主要組織與功能

  1. 瞭解政府的組成與目的

  2. 認識各階層政府的組織與職權。

  1. 瞭解中央政府的組織與職權。

  2. 瞭解地方政府的組織與職權。

-戰後臺灣的政治演變

2.政府組織

6-3-2瞭解各種會議、議會或委員會(如學生、教師、家長、社區或地方政府的會議)的基本運作原則

  1. 認識各階層的人民代表組織與職權。

  1. 瞭解中央層級的人民代表組織與職權。

  2. 瞭解地方層級的人民代表組織與職權。

-戰後臺灣的政治演變

2.政府組織

6-3-4列舉我國人民受到憲法所規範的權利與義務

  1. 瞭解戰後到現今臺灣政治局勢的發展與演變。

  1. 瞭解臺灣近年來政治民主化的歷程。

-戰後臺灣的政治演變

1.政治發展

2.政府組織

7-3-4瞭解產業與經濟發展宜考量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1. 探討日治時期到現代臺灣的經濟發展歷程。

  2. 認識臺灣各區域的產業特色並思考未來發展方向。

  1. 瞭解日治時期的經濟發展與各項經濟建設措施。

  2. 瞭解臺灣從戰後到現代經濟發展的變遷過程與原因。

  3. 分析臺灣區域劃分的方式,比較各區的特色與差異。

-東瀛來的統治者

2.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

-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

1.經濟重整與復甦

2.經濟發展與轉型

-臺灣的城鄉與區域

2.區域特色與發展

9-3-2探討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的衝突、合作和文化創新

  1. 瞭解臺灣藝文活動、飲食文化、宗教信仰等面向的特色。

  2. 瞭解臺灣從日治時期到現在的文化變化跟影響。

  3. 思索臺灣文化在國際社會中的傳承與創新議題。

  1. 瞭解臺灣日治時期的文化變化跟影響。

  2. 瞭解臺灣在二戰之後的文化變化跟影響。

  3. 瞭解現今國際社會對經濟政策的影響。

  4. 瞭解臺灣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東瀛來的統治者

3.日治時代的社會變遷

-戰後臺灣的政治演變

1.政治發展

-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

2.經濟發展與轉型

-戰後臺灣的社會與文化

2.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年度社會學習領域

學生基本課程能力指標與教學單元目標對照表

年級:六年級 版本:康軒 原設計者:陳孟君

逐年修訂者:陳孟君 教學者:陳孟君、廖淑玲

108學年度下學期

分段能力指標

基本學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或活動

1-3-1瞭解生活環境的地方差異,並能尊重及欣賞各地的不同特色

  1. 認識人類會因所處環境之不同,產生不同的住屋、舞蹈、服飾等文化差異。

  1. 舉例解釋不同的住屋形式的成因跟分布。

  2. 舉例解釋不同民族的舞蹈產生背景。

  3. 舉例不同服飾背後所代表的文化意涵。

  4. 欣賞、尊重不同文化的差異。

二、從臺灣走向世界

2.世界文化大不同

1-3-10舉例說明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1. 探討全球環境變遷引發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 舉證全球環境變遷的現況。

  2. 說明環境變遷與破壞的因果關係。

  3. 提出解決的方法。

四、關心我們的地球

1.全球環境

2-3-3瞭解今昔中國、亞洲和世界的主要文化特色。

  1. 瞭解古文明的起源及特色。

  2. 推論文明對科技發展所帶的影響。

  1. 瞭解四大古文明(西亞、埃及、印度、中國)的起源及特色內涵。

  2. 推論文明與科技發展的相關性。

  3. 蒐集古文明的文化藝術形式,進行美感的欣賞。

一、文明與科技生活

1.古代的文明與科技

3-3-2瞭解家庭、社會與人類世界三個階層之間,有相似處也有不同處。

  1. 分析比較家庭、社會與人類世界彼此之間的異同。

  1. 探討家庭、社會與人類世界彼此間的相似與相異處。

四、關心我們的地球

2.世界一家

3-3-3瞭解不能用過大的尺度去觀察和理解小範圍的問題,反之亦然。

  1. 應用地球公民的角度看待全球問題。

  1. 探討全球人口增加的情形。

  2. 瞭解世界糧食分配不均、水資源礦物資源匱乏的情況。

  3. 培養珍惜資源的態度。

三、放眼看世界

2.人口與資源

3-3-4分辨某一組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屬於「因果」或「互動」。

  1. 分辨某地或區域發生的事件有可能對全球帶來互動與影響。

  1. 探討世界主要國際組織成立的原因及宗旨。

  2. 認識臺灣目前參與各類國際組織的情形。

  3. 瞭解臺灣目前的國際處境與未來努力方向。

  4. 探討全球化議題的成因、結果、解決策略與影響。

三、放眼看世界

1.國際組織

三、放眼看世界

3.全球議題


3-3-5舉例指出在一段變遷當中,有某一項特徵或數值是大體相同的。

  1. 舉例說明時代變遷帶來各類型的問題。

  1. 探討全球人口增加的情形。

  2. 瞭解世界糧食分配不均、水資源礦物資源匱乏的情況。

  3. 培養珍惜資源的態度。

三、放眼看世界

2.人口與資源

4-3-1說出自己對當前生活型態的看法與選擇未來理想生活型態的理由。

  1. 依照自己所處的環境,選擇合適的生活型態。

  2. 覺察在開放的生態系統中,欲維持優質的生活環境,人們所應努力的方向。

  1. 瞭解自己所處的環境條件、文化背景,對自己的生活型態的影響。

  2. 規畫與實踐可達成自己想要擁有的生活型態。

  3. 理解於開放生態環境中,一地環境變化將波及全球。

  4. 具體實踐愛護環境的方法。

二、從臺灣走向世界

2.世界文化大不同

四、關心我們的地球

1.全球環境

5-3-3瞭解各種角色的特徵、變遷及角色間的互動關係。

  1. 培養世界公民的素質

  1. 瞭解並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

四、關心我們的地球

2.世界一家

8-3-1探討科學技術的發明對人類價值、信仰和態度的影響。

  1. 探討科技發明與人類價值、信仰、態度的交互影響。

  1. 瞭解工業革命的背景與發展。

  2. 探討工業革命對西方國家的影響,及其重視工業發展的原因。

  3. 認識臺灣在全球工業與科技發展,並體認工業發展的重要性。

一、文明與科技生活

2.科學的突破

3.科技的運用與管理

8-3-2探討人類的價值、信仰和態度如何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

  1. 探討人類的價值、信仰和態度如何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

  1. 瞭解近代科學的背景與發展。

  2. 探討近代科學發展的影響及重要性。

一、文明與科技生活

2.科學的突破

3.科技的運用與管理

8-3-3舉例說明科技的研究和運用,不受專業倫理、道德或法律規範的可能結果。

  1. 舉例說明科技應用若無規範將產生的問題。

  1. 探討資訊科技的應用及其可能引發的問題。

  2. 探討能源科技的應用及其可能引發的問題。

  3. 探討生物科技的應用及其可能引發的問題。

一、文明與科技生活

3.科技的運用與管理

8-3-4舉例說明因新科技出現而訂定的相關政策或法令。


  1. 統整因應新科技所訂定的政策法令。

  1. 瞭解因新科技出現所訂定的政策及法令。

一、文明與科技生活

3.科技的運用與管理

9-3-1探討全球生態環境之相互關連以及如何形成一個開放系統。


  1. 建立永續利用環境的態度。

  1. 瞭解全球開放生態環境的意義。

  2. 探討全球暖化、汙染及外來種入侵所引發的問題。

  3. 瞭解環保相關法令。

  4. 實踐自主的環保行動。

四、關心我們的地球

1.全球環境

9-3-2探討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的衝突、合作和文化創新。

  1. 綜合比較臺灣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情形。

  2. 探討不同文化交流產生的衝突、合作和文化創新的現象。

  3. 培養面對外來文化應具有的態度。

  1. 瞭解臺灣與周遭國家的文化交流活動。

  2. 說明臺灣參與國際事務的實例。

  3. 分析地球村形成的原因與意義。

  4. 發覺地球村時代所產生多元文化的交流現象。

二、從臺灣走向世界

1.臺灣與世界

9-3-3舉例說明國際間因利益競爭而造成衝突、對立與結盟。

  1. 瞭解臺灣目前的國際處境與未來努力方向。

  1. 說出國際間因利益競爭而造成衝突、對立與結盟的案例。

  1. 瞭解臺灣目前的國際處境與未來努力方向。

  2. 理解面對各種紛爭時應有的態度與解決方法。

  3. 學習尊重及關懷不同的人群和文化。

  4. 認識世界公民應具備的態度與基本素養。

三、放眼看世界

1.國際組織

三、放眼看世界

2.人口與資源

四、關心我們的地球

2.世界一家

9-3-4列舉當前全球共同面對與關心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物保育、勞工保護、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

  1. 建立全球議題的正確認知。

  2. 統整需全球人類共同面對與關心的議題。

  3. 培養關心國際事務的態度,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

  1. 瞭解全球議題的意義與內涵。

  1. 探討全球經濟體系所形成的原因與影響。

  2. 探討國際社會面臨疾病傳染與防治問題。

  3. 探討跨國犯罪所引發的各項問題。

  4. 覺察重視維護基本人權的重要性。

一、文明與科技生活

3.科技的運用與管理

二、從臺灣走向世界

1.臺灣與世界

三、放眼看世界

2.人口與資源

3.全球議題

9-3-5列舉主要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紅十字會、世界貿易組織等)及其宗旨。

  1. 列舉國際組織的成立原因與宗旨。

  1. 瞭解國際組織成立的目的與類型。

  2. 探討世界主要國際組織成立的原因、宗旨及影響。

  3. 認識臺灣目前參與各類國際組織的情形。

三、放眼看世界

1.國際組織


8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