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 生物 第一次段考 第1頁/共4頁 試題卷
黎明中學 108學年度第二學期 第一次段考 國一 生物 試題卷
範圍:B1 6-2~6-3、B2 1-1~2-1 考試日期:1090409 電腦代碼:07 班級:國一忠~平 命題老師:瞿玥岷
一、單選題(每題 2分,共 100分):
01.人體內血糖過低時所進行的調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產生飢餓感 (B)刺激胰島素分泌量增加 (C)促使葡萄糖合成
肝糖 (D)食慾降低,避免產熱。
02.史黛拉參觀動物園看到了櫻花鉤吻鮭、翡翠樹蛙、國王企鵝及臺灣獼猴,下列有關這四種生物的生殖行為敘述何者正確?
(A)櫻花鉤吻鮭為體外受精所以不需要求偶 (B)翡翠樹蛙會進行假交配不屬於生殖行為 (C)國王企鵝為卵生動物所以不會
有育幼行為 (D)臺灣獼猴具有育幼行為,所以子代的生存機率高,可以推測其排卵數較櫻花鉤吻鮭少。
03.下列何者不是 孟德爾使用豌豆進行遺傳學實驗的原因? (A)特徵明顯、易於觀察 (B)生長期短,容易大量栽種 (C)花色
美麗,亦可作為庭園造景 (D)容易進行人工授粉。
04.人在口渴時通常伴隨有何種生理現象及反應? (A)血液的濃度增加 (B)膀胱回收更多的水分 (C)腎臟產生更多的尿液
(D)產生吃鹽的慾望。
05.右圖表示甲、乙兩種動物在不同氣溫下,體溫變化的情形。根據甲、乙兩種動物的
「環境溫度與體溫變化」曲線圖,可得下列哪一推論? (A)在環境溫度 10℃時,乙
動物可藉排汗作用維持體溫 (B)在環境溫度 5℃時,乙動物可藉不食不動維持生命
(C)在環境溫度 3℃時,甲動物可藉肌肉顫抖,增加體熱散失 (D)在環境溫度 40℃
時,甲動物可藉增加進食以維持體溫。
06.細胞在進行分裂的時候,會有染色體分離的現象。如果觀察到一個細胞出現同源染
色體分離的現象,則可知道此細胞是在進行何種分裂?是第幾次的分裂? (A)細胞
分裂,第一次分裂 (B)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 (C)細胞分裂,第二次分裂
(D)減數分裂,第二次分裂。
07.雄蛙東尼眼看著青蛙的繁殖季節到了,此時他應該利用什麼行為來誘引同種的雌蛙前來呢? (A)鳴叫聲 (B)特殊的氣味
(C)身體的顏色 (D)舞蹈。
08.史黛拉想了解肝糖代謝的機制,則他可以在哪些人體細胞中發現肝糖? (A)肝臟細胞、胰島細胞 (B)胰臟細胞、肌肉細
胞 (C)肌肉細胞、紅血球 (D)肝臟細胞、肌肉細胞。
09.不經過配子結合過程的繁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下列有關無性生殖的敘述,何者正確? (A)後代可以保持親代原有的特徵
(B)當環境改變時,較不容易被淘汰 (C)後代同時獲得來自父方及母方的染色體 (D)容易培育出新品種。
10.下列關於孟德爾遺傳法則的敘述,何者錯誤? (A)生物的性狀表現由遺傳因子控制 (B)隱性遺傳因子以小寫英文字母表
示 (C)顯性遺傳因子必須成對出現才表現顯性性狀特徵 (D)親代的遺傳因子會隨機分配給子代。
11.生物代謝蛋白質後會產生含氮廢物,而這些含氮廢物具有毒性,必須排出體外。下列關於這些含氮廢物的敘述,何者正確?
(A)含氮廢物中毒性最強的是尿酸 (B)尿素主要是藉由動物排便而排出體外 (C)生活在水中的單細胞動物直接將氨擴散至
水中 (D)鳥類可將氨轉變為尿素,以便形成尿液排出。
12.有關植物的有性生殖,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受精後子房膨大發育成果實 (B)受精後胚珠發育成為種子 (C)花粉內的
精細胞經由花粉管進入子房內的胚珠 (D)所有的花皆具有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
13.冬天時爬山,幾乎看不到蛇出沒,其原因為何? (A)因為冬天蛇的活動力降低,有時甚至在冬眠,幾乎不出來活動
(B)因為冬天時,蛇都躲在水裡 (C)因為冬天是蛇的繁殖季節,大多時候都在孵蛋 (D)因為冬天蛇的食慾增加,幾乎都在
覓食,所以看不到。
14.以下關於減數分裂與細胞分裂的敍述,何者正確? (A)減數分裂在單細胞生物較常發生 (B)減數分裂可以產生配子
(C)在有性生殖的過程中只會發生減數分裂 (D)細胞分裂只發生在生殖器官中。
15.右圖為史黛拉進食後血糖濃度的變化情形,在他進食後的 2~3小時之間,血糖濃度改
變的原因為何? (A)血糖進入肝臟,被轉為肝糖儲存 (B)腎上腺素促使血糖儲存在肝
臟中 (C)細胞中的肝糖轉變為血糖 (D)葡萄糖隨尿液排出。
16.有關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敘述,下列何者是正確的? (A)只要將植物組織切成小塊,
不需特別的激素也可以發育成新個體 (B)是屬於有性生殖的方式之一 (C)新長出的
個體不會保有原植物的特徵 (D)此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與園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