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空間
《舞台設計》
主題名稱:魔幻空間《舞台設計》
教學領域與科目:藝術人文領域──視覺藝術、表演藝術
教學對象:國中二、三年級
課程說明:
一.動機與目的:
九年一貫藝文領域包含(美術)視覺藝術、音樂以及表演藝術。以往中學的藝術課程大多著重於技巧的訓練。從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s)的教學理念萌芽後,藝術教育出現了新的發展。在國中課程中表演藝術課是一塊尚待開發的領土,新教材實施了三年從教學過程中發現表演藝術已然成為教學上的利器,促使學生對藝術教學產生極大興趣,當可善加利用表演藝術課程做為學生學習的起點,激發學生對藝術教育的學習意願。
本單元教學設計的重要概念:由視覺藝術出發衍生出數個子題,嚐試由平面視覺表現,延伸為立體設計的多面學習。讓學生了解表演藝術中舞台背景設計是視覺藝術表現的另一種形式,利用寫實與非寫實、具象與抽象觀念引導學生了解舞台與空間的一體多面性。從討論、製作、發表的過程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創造力、想像力,訓練學生膽識、加強口語的組織能力。使課程呈現新穎創意活潑的面向,建構藝術人文教學的新氣象。
二、教材設計與過程:
今日影視媒體的影響力無遠弗屆,看電視成為大眾多數的休閒活動,能走進劇場欣賞舞台表演的觀眾極為少數何況生活緊湊的國中學生更少有機會接觸劇場表演,至於舞台上的擺設、道具、布幕、背景設計等等概念就更為薄弱。然而一齣成功的戲劇演出除了演員的表現外,空間規劃、舞台設計都有相當的影響,如何運用現有的資源帶領學生熟悉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建立起學生對舞台的空間概念,運用視覺繪畫構圖出發加上聆聽廣播劇的連貫性情節,激發學生聯想力,增進學生對舞台場景的思考,活化思緒達成教學目標。
引導步驟:讓學生思考空間在自己生活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使學生清楚了解空間設計與生活動線的關係。
實作課程部分:分組設計小型舞台模型,從蒐集資料、觀摩、構思、討論、規劃舞台形式逐步確定題材、選擇媒材,繼而動手製作心目中的魔幻舞台,最後將完成的作品進行五分鐘的口頭發表,與同學分享。
活動一.
首先全班分組,各組就學習單1.〈尋找想像空間〉,討論畫中未表現出來的空間位置可通往何處(學生自由寫出)。之後教師就此畫簡單介紹並分析繪畫構圖與空間場景的關係,讓學生了解原來藝術的表現手法除了畫面上視覺表現之外,隱藏在畫面背後還有許多有趣可探討的廣大空間。
學習單1. 〈尋找想像空間〉
上面是一幅盧梭筆下的風景畫,其中有四條往不同方向伸展的小路,它會通往何處呢?請你試著寫出你的想法。(多發揮你的想像與創意喔!)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圖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首先讓學生自由抒發對畫中的空間想像觀感,沒有對錯、不暗示、不影響學生對想像空間的看法。
針對學習單1.的問題請學生思考作品中所發現的種種問題,學習分析、探索藝術作品中有形與無形的想像空間。
針對同學提出的想法給予引導,同時介紹畫家生平、繪畫形式與風格,並就學習單1的畫作內容加以說明,引導學生〈看圖說故事〉,從平面視覺圖像轉化為立體形象概念,建立空間的基本雛形。
請每組派出一位同學就畫作內容,說一段小故事。(教師從旁錄音、紀錄並鼓勵)
活動二
首先選用國中一年級下學期〈影音世界〉單元,學生錄製的廣播劇〈赤壁之戰〉做為引導教材。共計5分40秒
廣播劇按鈕 | 開始按滑鼠兩下 或按ctrl與滑鼠 結束按esc |
引導學生從錄製的廣播劇中,回顧、思考、想像劇中的場景圖像,學生從劇中情節建構心中的想像空間。
聽完同學們在一年級所錄製的〈赤壁之戰〉廣播劇後,相信同學們對它一定不會陌生,現在我們分組比賽,請各組同學討論劇中發生的場景位置有哪些?決定後寫出場景名稱,貼至講台白板上(每組至少貼出一枚)做一場小小比賽,看哪一組又快又細心,教師給予加分與口頭讚美。
教師就〈赤壁之戰〉劇情加以解說,同時介紹戲劇、舞台發展史,說明舞台設計功能及風格的演變,透過劇照比較設計者的創作意念。讓學生了解原來舞台設計也可以如此的有趣,增進學習興趣!
學
習單2〈百變空間〉
請同學依下面的提示並參考事先蒐集的資料圖片仔細思考,票選出心目中最希望呈現的場景名稱卡,並將蒐集的相關圖片貼至白板上喔!
(學生亦可使用自己蒐集的資料圖片)
|
此時發下學習單3.要求學生依據組別討論結果,挑選出一或二個場景卡,討論採用什麼形式表現場景卡中的舞台樣貌,教師從旁協助激發學習動力。
活動三
在同學對舞台空間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後,教師以幻燈片介紹了解舞台背景設計寫實與非寫實的差異、認識舞台空間的多變性,說明舞台設計的流程並觀賞各種不同形式舞台設計場景圖片、影片,激發學生想像力。
學習單3〈魔幻空間在哪裡?〉
各位同學準備好了嗎?現在我們就要提出自己的設計構想喲! 文字敘述創意構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了構想是不是很想把心中的圖像表現出來呢?請動手畫畫看。 最後將討論出來的構想與草圖與同學分享。
|
活動四
有了空間基本概念並了解舞台設計流程後,組員開始著手打造心目中的魔幻舞台。根據前面學習單1自編的小故事或學習單2〈赤壁之戰〉廣播劇內容,選擇題目(劇目)規劃舞台形式(寫實舞台、非寫實舞台),表現方式選擇製作媒材等…設計製作舞台模型。
同學將完成的作品擺放講台,供全體同學觀摩、討論,並發表心得感想。
舞台設計流程:從不斷討論、溝通、修正中逐步完成。
設計草圖 | 背景、道具上色 | 懸掛背景 (背景組合、道具擺放) | |||
調整位置 (舞台空間與動線安排) | 加裝燈光照明 | 完成舞台場景 |
學
習單4
〈我的舞台大不同〉
至此學生開始動手用紙、筆畫下草圖(1:1大小)開始分工設計舞台雛型,為最後完成的作品做準備。
根據草圖設計讓學生自行選擇各種可使用的媒材(提示廢物利用概念)設計佈景與道具,動手完成心中理想的魔幻舞台。
試試看!你是否心中已經有了想要表現的空間景象呢?看誰最有創意!請開始畫一張完整的舞台空間設計圖,並依設計圖動手完成魔幻舞台模型。 1.舞台名稱: 2.構想說明: 3.舞台尺寸:寬度:______深度:______高度:______(單位公分) 4.使用材料: 5.工作分配或流程: 6.舞台設計圖:
哇!設計圖畫好了,開始動工啦! |
學理依據:
1.九年一貫課程應具有的統整、發展、彈性、專業原則。
2.九年一貫課程的基本能力包含欣賞、表現與創新,能培養學生感受、想像、鑑賞、審美、表現與創造的能力。
3. 九年一貫課程強調開放式主題、獨特性特質,提升學生經驗的統整及學習動機。
4.透過聲音、圖像…等媒介,將思想、感情、生活經驗等表現出來,符合教學原理,幫助學生主動學習多元藝術課程。
教材特色:
1.引導學生主動接近藝術,建立對藝術的興趣。
2.從視覺藝術為始結合表演藝術的融合性教學。
3.透過名畫欣賞認識舞台空間的概念,從舊經驗中延伸更多新的構想。
4.尊重學生允許自由發揮屏除傳統只重技巧的訓練,重視創意與團隊合作
精神。
5.教學活潑生動有別於往昔權威式刻板學習,享受成功的樂趣。
6.增加學生上台發表的機會並訓練膽識與口才。
藝術詞彙:
舞台設計、寫實舞台、非寫實舞台、佈景、道具、風格形式、舞台空間
舞台設計:設計者負責舞台的空間、形狀、和光色的設計及執行。包括佈景、道具及燈光。
寫實舞台:與現實生活相仿,易於辨認的舞台設計。
非寫實舞台:運用平台、布幕、簡化的門窗或道具構成,無法直接辨識,須透過演員的台詞才能理解。
舞台空間:戲劇表演者演出的場地位置。
風格形式:透過舞台設計者的巧思與想像展現的樣貌。
佈 景:劇中人物生活環境的景片(牆、門窗、圓柱、平台…)。
道 具:演出中所需的舞台用具。(大道具、小道具)。
課程架構:
教學設計: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設計表 | ||||||||||
主題 | 魔幻空間《舞台設計》 | 教學年級 | 二、三年級 | |||||||
學習重點 | 先備能力 | 分段能力指標 | ||||||||
1.思考舞台空間的定義 2.認識畫家盧梭生平、故事 3.了解空間與舞台設計的關係 4.從劇場的演變認識不同的舞台風格 5.了解舞台設計流程 6.動手進行舞台場景設計 7.培養團體合作溝通的能力 | 1.具備具象與抽象的藝術形式能力 2.具備基本透視概念與構圖能力 3.具備想像力、聯想力及創造力 4.能運用基本工具製作舞台 | 1-4-1 1-4-2 1-4-3 1-4-7 1-4-8 2-4-3 2-4-7 2-4-8 3-4-3 3-4-8 | ||||||||
準備活動 | ||||||||||
活動名稱 | 時間分配 | 教師 | 學生 | |||||||
活動一 尋找想像空間 | 45分鐘 | 1.準備畫家盧梭畫作幻燈片 2.搜集相關資料 3.提示分組,統計人數 4.設計學習單 | 1.蒐集相關圖片 2.準備書寫用筆 | |||||||
活動二 百變空間 | 25分鐘 | 1.準備廣播劇〈赤壁之戰〉光碟 2.搜集〈赤壁之戰〉相關圖片製作圖卡 3.空白卡紙 4.設計學習單 | 1.搜集〈赤壁之戰〉相關圖卡 2.準備鉛筆、麥克筆 | |||||||
活動三 魔幻空間在哪裡? | 65分鐘 | 1.準備舞台設計流程幻燈片 2.「劇場顯微鏡」VCD 3.設計學習單 | 1.準備鉛筆 | |||||||
活動四 我的舞台大不同 | 135分鐘 | 1.相關舞台設計作品幻燈片 2.設計學習單 | 1.準備鉛筆、各種繪圖用具 2.各種製作材料 3.剪貼工具 4.紙箱 | |||||||
教學活動 | ||||||||||
教學目標 | 教師 | 時間 | 學生 | 教學評量 | 教學資源 | |||||
能力指標 | ||||||||||
1.思考空間的定義 2.認識畫家盧梭生平、故事 | 活動一: 尋找想像空間 1.透過學習單請學生觀察思考發揮想像力呈現不同的結果 2.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畫作中是否有未表現出來的隱藏空間及故事性 3.針對同學提出的問題給予鼓勵並引導同學看圖說故事 4.介紹畫家盧梭生平與作品了解其繪畫形式與風格 | 45分鐘 | 1.能從名畫中出找出多種不同的答案 2.能經過觀察發表觀感 3.看圖說故事 | 1.學生表達能力 2.學習單一 | 1.電腦 2.幻燈片、圖卡 3.錄音機 4.學習單 | |||||
1-4-1 2-4-3 1-4-7 2-4-8 1-4-3 | ||||||||||
1.了解空間與舞台設計的關係 | 活動二: 百變空間 1.讓學生聆聽一年級〈影音世界〉單元所錄製的廣播劇〈赤壁之戰〉 2.自由討論廣播劇中出現的場景,各組進行比賽寫出場景卡 3.針對學生的場景卡加以篩選,選出最佳場景 | 25分鐘 | 1.能專心聆聽廣播劇,分出劇中場景 2.對於學習單所提之問題都能深入討論 | 1.學生表達能力與自我見解 2.學習單二 | 1.廣播劇CD 2.電腦 3.學習單 | |||||
1-4-2 1-4-8 3-4-3 | ||||||||||
1.從劇場的演變認識不同的舞台風格 | 活動三: 魔幻空間在哪裡? 1.由說故事解說劇情,引申介紹戲劇、舞台發展史的重要性 2.介紹舞台設計功能及風格演變 3.透過劇照比較舞台設計的差異 4.透過欣賞〈劇場顯微鏡〉CD了解舞台設計流程 5.就學生繪出的草圖加以說明舞台設計須考慮的條件與方法 | 65分鐘 | 1.各組討論 2.繪製草圖 3.上台報告 | 1.與同學間的合作互動情形 2.學習單三 | 1.電腦 2.實物投影機 3.幻燈片 4.CD | |||||
1-4-1 2-4-7 3-4-8 | ||||||||||
1.了解舞台設計流程 2.動手進行舞台場景設計 3.培養團體合作溝通的能力 | 活動四: 我的舞台大不同 1.在同學對舞台設計有相當的認識又實際畫過草圖後,將動手製作魔幻舞台 2.將空間概念轉化為實際的立體作品 3.根據學習單一〈看圖說故事〉與學習單二廣播劇劇情為主軸選出主題 4.讓學生根據主題以1:1的比例,用紙筆畫出舞台設計圖,在媒材選擇、製作方式不設限 5.教師從旁協助解決問題(提示廢物利用概念) 6.鼓勵同學互相欣賞觀摩 7.拍照紀錄,評分 | 135分鐘 | 1.選定主題 2.收集資料 3.準備用具材料、紙板… 4.分配工作 5.繪製設計圖. 6.呈現立體舞台作品 7.各組上台展現作品發表心得 | 1.立體作品 2.資料收集、用具準備與合作精神表現 3.學習單四 4. 學生自評表 5.教師評分表 | 1.電腦 2.幻燈機 3.學習單 4.數位相機 5.評分表 | |||||
1-4-2 1-4-3 2-4-8 |
教學評量:
《 班級:___________組別: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七組的《魔幻空間舞台作品》都已經完成,請同學按評分表勾選適當選項並加以說明或評語
|
《魔幻舞台》教師評分表 (評分標準1~10分)
項目/組別 | 評量 | 第一組 | 第二組 | 第三組 | 第四組 | 第五組 | 第六組 | 第七組 |
相關資料搜蒐及內容 | 很棒 | |||||||
用心 | ||||||||
尚可 | ||||||||
待改進 | ||||||||
很糟 | ||||||||
想像力與創意 | 很棒 | |||||||
用心 | ||||||||
尚可 | ||||||||
待改進 | ||||||||
很糟 | ||||||||
工作態度 | 很棒 | |||||||
用心 | ||||||||
尚可 | ||||||||
待改進 | ||||||||
很糟 | ||||||||
場景設計表現 | 很棒 | |||||||
用心 | ||||||||
尚可 | ||||||||
待改進 | ||||||||
很糟 | ||||||||
評語 |
延伸教材:
可結合舞台表演,將舞台設計的故事內容加以延伸,簡單寫出舞台劇劇本,由學生就劇情需要分配角色,從生活經驗中揣摩角色情感、動作、肢體表現,演出一場完全由自己設計主導的舞台劇,使學習更為多元化。
課堂教學照片:
學生專心繪製舞台設計圖:
無論在討論或是製作的過程中,同學們都興致高昂積極參與,學習成果佳。
繪製草圖 A | 繪製草圖 B |
|
學生分工合作製作舞台模型:
學生自由使用材料,克服不斷出現的困難,逐步將作品製作完成,表現創意,考驗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最佳合作精神,成就感溢於言表。
分組進行製作 A | 分組進行製作 B |
分組進行製作 C | 分組進行製作 D |
|
學生分組上台發表作品:
上台發表的同學一開始都有些緊張,不過都能具體說出舞台設計特點與分享如何克服發生的問題,對自己完成的《魔幻舞台》頗為自豪。
各組成果發表 A | 各組成果發表 B |
各組成果發表 C | 各組成果發表 D |
四.《魔幻舞台》學生作品展示:
由非寫實與寫實概念出發,學生絞盡腦汁設計與眾不同創意無限的精采作品,同學不服輸的心態展現無遺。
林晏如、李佳穎、劉宇庭、盧婕雯 | |
王盛弘、李冠徵、周士傑、戴瑋瑭 | |
陳冠宇、葉尚典、吳昌哲、楊正宇 | |
楊宇桁、楊明軒、張良銘、吳宗原 |
教學心得:
1.教學過程中碰到許多考驗,諸如學生對舞台設計著手的先後次序、對於演員走位動線策劃、劇中的場景道具的比例大小等等都出現不少問題。引導學生從舊有繪畫構圖原理一一解釋說明類化於為舞台設計中。
2.指導學生如何選擇場景,由於舞台是一固定的空間,一齣戲包含無數場景,如何取捨是學生較難處理的部分,必須考量故事的演出著重於哪一部分或出現最多次的場景為首要。(此次模型作品設定以單一場景呈現)
3.下列是建議學生選擇的關鍵:
a登場人物有誰?
b場景設定在哪?
c.要擺放哪些道具?
d.空間是否足夠讓登場人物活動?
4.學生對本單元的質疑:
a.問題一 同學質疑舞台模型實質作用?
b.問題二.模型的感覺是否與實際舞台呈現時感覺一致?
c.問題三.實際舞台設計如何多場景呈現?
(建議學生另闢一時段由同學收集資料後加以討稐)
可見學生對本單元的舞台設計感到非常新奇有趣,同學們更希望能與表演結合實際演出。
參考資料:
1.教育部頒布之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課程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分段能力指標等。
2.藝術與人文教學用書。
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站。
4.劇場顯微鏡CD (康軒)。
5.青少年表演藝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