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六龜高中 高二 108 上學期 社會領域 公民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三民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248.4 KB
頁數
6
作者
Snowangel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5-10-31,离现在 0 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高雄市立六龜高級中 108 學年度第一學期 第三次定期考查 高二公民與社會科試題卷
【範圍】三民版公民與社會 第三冊第 6-378 班級:__座號:__姓名:_____
※請用 2B 鉛筆在讀卡上正確劃記答案!!
一、單選題(50 題,每題 2分)
1.大華與小英結婚後,育有一女佩佩。佩佩五歲時,兩人因故離婚,但對佩佩之監護權發生爭執。請問下列關
於佩佩監護權的敘述何者正確?
(A)若大華取得對佩佩監護權,但未盡監護義務,小英即取得對佩佩之監護權
(B)若對佩佩之監護權歸屬有爭議時,大華與小英亦可約定由雙方共同行使
(C)若大華取得對佩佩之監護權,小英對佩佩依法即不須再負扶養之義務
(D)若小英取得對佩佩之監護權,她可決定是否讓大華探視佩佩。
2.甲男與丙女是夫妻,乙是甲之弟。甲死亡後 30 歲未婚之乙與丙結婚。下列關於乙丙間婚姻效力之敘述,請問
何者正確?
(A)丙為乙之兄嫂,二人結婚有違倫常,故婚姻無效
(B)甲死亡後,乙丙無親屬關係,故乙丙之婚姻有效
(C)乙丙未違反近親不得結婚的規定,婚姻合法有效
(D)乙與丙輩分相同且親等相近,故乙丙之婚姻無效。
3.有關我國《民法》對結婚雙方的法定權利義務規定,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夫妻雙方取得對方遺產繼承權,離婚後也有繼承權
(B)婚姻期間出生之小孩為婚生子女,不可改變其身分
(C)依據法定夫妻財產制,夫妻全部財產皆為夫妻共有
(D)雙方同居時出生之小孩,結婚後自動視為婚生子女。
4.電視新聞報導某公司員工們在手機通訊軟體中取名為「員工專屬老闆不要看」的公司員工群組聊天室裡,
集體發洩工作上的不滿。幾位員工忍不住以難聽字眼辱罵老闆,老闆知道後,憤而告上法院。幾位罵人的員
工,都被法院依照公然侮辱罪判刑。小明跟小玉看了新聞後,有以下之討論,請問哪一個觀念正確?
(A)基於罪刑法定主義,法條未載明聊天室辱罵行為有罪,員工不服可再上訴
(B)基於刑法應報理論,辱罵者已得到應有的刑罰,老闆不可再請求民事賠償
(C)基於刑罰一般預防理論,辱罵者被判刑能讓罵人的員工們反省其行為不當
(D)基於刑罰特別預防理論,辱罵者被判刑能達到嚇阻罵人員工們再犯的效果。
5.刑事訴訟程序著重追訴處罰犯罪,講求勿枉勿縱與真實發現,並相當重視程序面的人權保障,包含刑事被告
及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保障。就刑事訴訟程序而言,請問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未經審判確定被告為有罪前,推定其為無罪
(B)在犯罪偵查階段,被告可以主張聘請辯護人
(C)為了避免黑箱作業,犯罪偵查過程應予公開
(D)檢察官訊問竊嫌時,應告知其可以保持緘默。
6.甲男與懷孕之妻返家時,驚覺陌生人入宅行竊;竊嫌持利刃攻擊甲男之妻以利脫逃。為保護妻子,甲男奮力
奪刃時不慎造成竊嫌手臂扭傷脫臼。依我國《刑法》規定,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男可主張正當防衛,若成立則不構成犯罪而無須負擔刑責
(B)竊嫌係攻擊甲男之妻,非攻擊甲男,甲男不可主張正當防衛
(C)甲男可主張正當防衛,但對竊嫌之受傷仍須負完全刑事責任
(D)財物損失與致使竊嫌受傷不成比例,甲男不可主張正當防衛。
7.公務員甲涉嫌收受賄款,由檢察官乙進行偵查。請問下列何者,屬於檢察官乙後續依法可行使之權限?
(A)如認定甲之行為並不構成犯罪,作成緩起訴處分
(B)代表國家向法院提起自訴,並且負擔起舉證責任
(C)立即帶領警察進入甲之辦公室及住宅,進行搜索
(D)偵查後認為甲之犯罪嫌疑重大,向法院聲請羈押。
8.某記者連線報導內容為「為您插播最新消息,涉及重大貪瀆案的被告小明今天下午終於到案,檢察官開庭偵
訊後,決定將他收押,預料案情還會有進一步的發展。」請問此報導主要發生下列哪一項法律爭議?
(A)侵犯被告的隱私權 (B)誤解檢察官的職權
(C)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 (D)違背無罪推定原則。
【第1頁,共6頁】
9.甲在網路聊天室與其他人聊天,卻因觀點與乙不同,甲被激怒而使用三字經辱罵乙,乙即以甲涉嫌公然侮辱
欲向檢察官提出告訴因公然侮辱罪是告訴乃論之罪關於乙提起刑事追訴的程序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如果乙沒有提出告訴,檢察官便無法進行犯罪的追訴與訴訟辯論
(B)乙依法律規定只能向檢察官提出告訴,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自訴
(C)若乙在提出告訴後與甲達成民事和解,檢察官即無須處理此告訴
(D)乙提出自訴後,檢察官仍可提起公訴,法院應依檢察官起訴審判。
10.民國 100 年臺灣社會爆發食物違法添加「塑化劑」的重大事件,引發各界重視。業者小華於民國 100 5
因在食物中添加有害人體的「塑化劑」遭檢察官起訴。後因立法院認為原法律之處罰過輕,遂進行修法,對
於違法者之處罰刑度由原來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提高為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自 100 6月起生效。假設
法院於同年 8月就小華的行為判處其有期徒刑四年之刑罰,請問此判決之適法性為何?
(A)違法,因為在本案例法官應該依據行為人行為當時之法律審判
(B)合法,判決時新法已經生效,法官必須依據新修訂的法律審判
(C)違法,此一判決未考慮社會觀感,不符合新法加重刑度的精神
(D)合法,法律本允許法官對於情節重大之犯罪酌量加重法定刑度。
11.小偷在竊取路邊車輛的音響時,被巡邏員警逮個正著,並帶回警局訊問。關於接下來的刑事法律程序,請問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遭竊者可依《犯罪被害人保護法》要求政府補償
(B)行竊者在警局接受訊問時可以要求聘請律師在場
(C)起訴後,警察機關可以拘留行竊者等候法院審理
(D)警察機關訊問完畢後可以移送法院,並提起公訴。
12.某校 21 歲的張生經常受到陳生欺凌。陳生後來要求張生參加黑道喪禮,張生不願,陳生警告他到時不去就
要把他「埋了」!張生忍無可忍,動手砍殺陳生。對於這個法律事件,請問下列分析何者不正確
(A)本案顯示:犯罪的成因可能很複雜,不一定可以把責任完全歸給行為人
(B)張生雖然遭受委屈,但他的殺人行為仍不被法律允許
(C)法院判決時不必考慮張生所受的委屈
(D)張生是具有完全責任能力之人。
13.一群勞工因為勞資糾紛協商不成因此申請集會遊行上街抗議街旁某唱片行則大聲播放歌曲支持這群勞工
執勤的警察分局長認為唱片行的做法有礙秩序即率員警進入店內拉下鐵門,並取走音響裡的 CD
誡店家後率隊離去。請問關於此事件,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如果警察分局長是在檢察官的指揮下率隊進入店家,就是合法的執行職務行為
(B)警察進入店家並取走 CD 光碟是一種搜索扣押,應取得法院核發的搜索票才算合法
(C)警察取走 CD 光碟是為維護社會秩序,符合法治國原則的要求
(D)唱片行大聲播放歌曲,表達對抗議群眾的支持,屬於人身自由的展現。
14.犯罪之構成與否及刑事責任有無,與行為人之故意或過失、責任能力、有無阻卻違法或阻卻責任事由、罪刑
法定原則等等息息相關。以下敘述,何者符合我國刑法及相關法律之規定?()行為對他人造成傷害,倘非
出於故意或過失,無須負刑責、()醫師受託,為癌末病人注射毒藥實施安樂死,仍構成犯罪、()十四歲
學生涉世未深,其販毒行為只能記大過,不負刑責、()刑法修正,將無故刪他人電腦中電磁紀錄之行為列
為犯罪,在此以前無故刪除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是符合罪刑法定原則
(A)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丙丁 (D)甲乙丙丁。
15.有學生正在觀賞司法院的宣導短劇。劇中角色甲說:「庭上,本次我方所以代表國家起訴被告,是因為被告
違反了刑事法律。」劇中角色乙立刻表示反對意見:「抗議!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足以證明我的當事人有罪。」
請問假定角色不更換,學生繼續觀看下去將有可能會看到下面哪一個場景?
(A)角色甲在普通法院擔任國家委託民事訴訟案件代理人
(B)角色甲出現在行政法院中,負責審理行政法院之案件
(C)角色乙在偵查庭中,指揮警察調查被告有無犯下罪刑
(D)角色乙接受法律扶助基金會委託,代理民事訴訟案件
16.在國外曾出現有宗教信徒因為違反宗教戒律雖沒有違反明確法律規定,但仍被法院判處刑罰的案例在我
國,法院並不能因為信徒單純違反宗教戒律的行為而判其有罪,請問這是因為我國法院受到下列哪一項原則
的拘束?
(A)罪刑法定 (B)宗教自由 (C)刑法謙抑 (D)程序正義。
【第2頁,共6頁】
17.小華一家五口住在某市一棟老舊公寓裡某日市政府將小華家公寓劃入住宅都市更新案的範圍,並且核定建
商對該地區所提出來的都市更新計畫案,准予實施。小華一家人如不服市政府的核定,希望進行救濟,請問
其救濟途徑的屬性與下列何者最相似?
(A)公立學校學生認為老師不當體罰造成其身心受傷
(B)公立學校校方通知文具供應廠商將解除買賣契約
(C)私立學校教師收到學校通知下學期不再繼續聘用
(D)私立學校學生接到學校以掛號信通知其遭到退學。
18.憲法保障人民有請願訴願及訴訟之基本權利。下列有關人民依法得提起權利救濟的方式,請問何者正確?
(A)向縣政府申請低收入戶補助遭駁回,得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B)不服交通裁決單位所作裁決,得向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提起訴訟
(C)主張《公民投票法》之規定不合理,得向中央主管機關提起訴願
(D)不服市政府違建拆除大隊拆除自家違建,得向法院提出請願。
19.某重大貪瀆弊案遭揭發後,有公務人員接獲指示:「務必積極主動擴大調查、證據蒐集齊全,將貪瀆集團成
員一網打盡,並將貪污之不法所得追回。」請問下列何者是最可能完成此一要求的公務人員?
(A)法警 (B)法官 (C)檢察官 (D)書記官。
20.張家跟樓下鄰居之間因為房屋漏水而產生糾紛,請問下列哪種方式不屬於此種糾紛應採行的解決機制?
(A)至地方法院在法庭由法官當庭進行和解
(B)雙方坐下來自行簽訂維修費用和解契約
(C)到派出所報案請求警察調查並進行調解
(D)赴鄉鎮市調解委員會由委員來進行調解。
21.某甲因違反《集會遊行法》遭到檢察官起訴,法官在審理該案件時,認為該法部分條文有違憲疑慮,依據法
律規定,請問下列何項作法較為妥適?
(A)該案件當事人可要求法官依惡法非法精神,認定該法條違憲並判決其無罪
(B)該案件當事人可根據信賴保護原則,對行政機關提出訴願要求撤銷原處分
(C)法官可告知該案件之當事人,向司法院大法官提出釋憲聲請以解決此問題
(D)法官可暫停該訴訟審理,備齊理由向司法院大法官提出釋憲聲請以求解決。
22.請問以下哪一段敘述符合我國現行的民刑事訴訟制度?
(A)重大犯罪被告或嫌疑人有串證、逃亡之虞時,檢察官得逕行羈押
(B)因為警方或社工通報而知悉有犯罪嫌疑者,法官應主動進行審理
(C)原則採三級三審制,但民事與刑事案件均另有上訴第三審的限制
(D)民事紛爭一旦進入法院訴訟程序之後,就不能再進行調解或和解。
23.某知名藝人傳出離婚消息雙方和平離婚如果依照我國《民法》請問兩願離婚的要件包括下列哪些要件?
()雙方當事人合意()二人以上證人簽名()親自向戶政機關辦理離婚登記()法院同意雙方離婚。
(A)甲丙丁 (B)甲乙丙 (C)乙丙丁 (D)甲乙丙丁。
24.我國《刑法》第 1條規定:「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請問這是何種法律原則的
基本精神?(A)罪刑法定 (B)信賴保護 (C)比例原則 (D)誠信原則。
25.刑罰的目的不是報復而是希望最終可以不需要用到刑罰,即可達到預防犯罪的效果請問此精神符合下列
何者的定義?(A)夜警國家 (B)治亂世用重典 (C)刑期無刑 (D)應報理論。
26.罪刑的確定與刑罰的執行有賴訴訟程序來實現,而訴訟程序有一定的順序。請問下列程序依序應為?
()檢察官看到犯罪的新聞報導、()檢察官傳喚當事人到案說明、()檢察官認為罪嫌重大提起公訴、
()法官審理案件或判斷證據、()檢察官指揮刑罰執行。
(A)甲乙丙丁戊 (B)乙丁戊甲丙 (C)乙戊丁甲丙 (D)乙丙丁戊甲。
27.由於訴訟往往曠日廢時因此法律設有較訴訟快速,且與判決有相同效果的紛爭解決制度並賦予其類似確
定判決的效果。請問下列何者是透過法院進行的紛爭解決衝突?
(A)訴訟外的和解 (B)商務仲裁 (C)訴訟上的和解 (D)行政調解。
28.正義哥某日在停紅燈時因後方有救護車鳴笛警示實施傷患運送,於是往前行駛並靠邊擬讓救護車通過
卻因此觸動闖紅燈感應線圈而收到闖紅燈的交通罰單,依據現行《行政訴訟法》規定,正義哥如欲進行權利
救濟,請問按相關規定應如何進行?
(A)先提出訴願,若不服結果再提行政訴訟 (B)直接向行政法院提出行政訴訟
(C)向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D)先向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提起訴訟
【第3頁,共6頁】
29.請問下列何者符合我國《法律扶助法》的精神?
(A)保障人民權益,提供經濟弱勢必要之法律協助 (B)落實三權分立,維護司法公正,守護憲政精神
(C)推動「法官檢察官評鑑法」監督司法從業人員 (D)實施犯罪偵查打擊犯罪以維護司法之信。
30.我國目前多種法律制度皆強調程序正義的保障關於我國基於正當法律程序而發展的法律制度現狀,請問下
列敘述哪些正確?()為保障被害者之權利,律師應自律,不為犯罪情節重大的嫌疑犯進行辯護、()為使
紛爭能進入訴訟體制接受正當法律程序檢驗,應禁止訴訟外紛爭調解、()為保障人民,若警察臨檢未遵正
當法律程序,人民可向高等法院按鈴申告、()為維護被告的權利,檢察官必須經過法官同意才可以進行羈
押等強制處分。
(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丙丁 (D)甲乙丙丁。
31.我國某位前大法官曾寫了一封公開信,提醒青年法律人要注意擁有公權力時的危險。他說:「權力意味著對
他人的宰制」「法律是一門非常專業的學科法律人的職業也很容易產生權威性格,而流於專斷」而權力擁
有者常可能受到誘惑有意無意去侵犯人民的基本人權,這是讓人憂心的因此他說「愈擁有別人不懂的
專業愈須謙虛愈掌有令人敬畏的公權力愈須謹慎」依據上述這位大法官的勉勵的觀點,將不包括下面
哪一個選項?
(A)當檢警為偵查犯罪而必須進行搜索、扣押、監聽時,要在侵害最小且必要的範圍內進行
(B)即使犯罪行為極端殘忍,激起廣大民憤時,法官審理時仍須堅守無罪推定的原則
(C)盡忠職守的司法人員必須替天行道,對重大的刑案要限期追訴並速審速決
(D)人權很容易被侵犯,當司法機關執行公權力時,必須隨時保持謙虛之態度。
32.某國通訊傳播主管機關為了保護未成年人之身心健康委託一民間團體監看各媒體和網路內容。某日該民間
團體監看節目時,發現一新聞臺網站中關於某次性別平等遊行的報導,刊出抗議者上空裸露畫面,該團體隨
即發出署名之信函要求該臺撤除網站中相關畫面,否則將此事件呈報主管機關,作為該臺換發執照的參考。
該民間團體同時去函教育主管機關,要求應命各級學校封鎖該臺網站。根據上述情形,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教育主管機關本於管理各級學校的權限,應依文中團體的要求命各級學校封鎖該臺網站
(B)通訊傳播的主管機關,應自行執行職務,不可委託民間團體協助處理事務
(C)若主管機關因民間團體呈報的事件作出不換發執照的處分,該新聞臺可依此提出訴願
(D)新聞臺網站基於媒體自律本不應報導有礙大眾觀感的遊行,文中團體的行為並未侵犯其新聞自由。
33.為遏止酒駕有政治人物主張推動酒駕連坐法要求在刑法中增訂條文處罰沒有制止酒駕行為的同車乘客。
假定該連坐法的刑法條文在修訂時的立法理由如下「為了防止酒駕行為發生同車乘客應予重罰使同車乘
客知所警惕,共同協助防止犯罪」。請問這種說法最接近哪個刑罰理論的看法?
(A)一般預防理論 (B)特別預防理論 (C)應報理論 (D)教化理論。
34. 17 歲丙男與 15 歲丁女係高中同學,熱戀中之丙丁於兩情相悅下發生性關係,丁女因而懷孕,生女小戊。
請問關於丙男、丁女與所生小戊間之親子關係,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非婚生女小戊如經生父丙男撫育,視為認領,因此依法視為丙男之婚生女
(B)丙男、丁女因與所生小戊皆有血緣關係,當然就成為小戊法律上之父母親
(C)非婚生女小戊,無須經其生母丁女認領,視為丁女之婚生女,於丙男亦同
(D)丙男、丁女二人須在小戊出生後補行婚禮,始得成為小戊法律上之父母親。
35.甲政府機關核准乙公司在某海邊興建度假村為規避大規模開發需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程序,甲同意乙將開
發案切割成五部分,逐次申請開發。針對此一作法,若有人表示不服,可以採取下列哪項法律救濟途徑?
(A)環保團體得以乙為被告,提起停止開發的行政訴訟
(B)環保團體得以甲為被告,提起保護環境的行政訴訟
(C)附近居民得以乙為被告,提起損害賠償的國賠訴訟
(D)附近居民得以甲為被告,提起侵權行為的民事訴訟。
36. 17 歲高中生小明某日放學回家,聞到鄰居小華的房屋內飄出濃濃的瓦斯味,小明靠近窗邊向內看,驚見小
華倒在地板上沒有動靜,按門鈴亦無人回應。小明情急之下,用力破壞房門進入將小華抱出屋外,並打電話
119 求救,但小華送醫急救後仍不治死亡,小華家的房門也完全損壞。下列關於小明破壞房門行為是否構
成犯罪之陳述,何項正確?
(A)小明雖為了救人而破壞房門,但並沒有救活小華,仍要負未遂刑責
(B)小明行為的目的在於救人,沒有毀損房門的故意,所以不構成犯罪
(C)小明行為時未滿十八歲,依法可以減輕其刑,所以小明不必負全責
(D)小明為了救生命垂危的小華,不得已才破壞房門,刑法原則上不罰
【第4頁,共6頁】
37.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的設立乃是「為保障人民權益,對於無資力,或因為其他原因,無法受到法律適當
保護者,提供必要之法律扶助」。請問下列關於我國法律扶助相關制度設計敘述何者正確?
(A)通過申請的民眾,基金會將全額負擔所有的訴訟費用
(B)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是由司法院捐助成立的團體
(C)法律扶助基金會所提供的服務項目不包含調解、和解
(D)基金會是依《人民團體法》設立,提供民眾法律服務。
38.為遏止頻繁的酒駕肇事甲主張應立法增加鞭刑以處罰酒駕者,且應對曾經酒駕者追加鞭刑處罰以維護公
平。乙則反對以鞭刑解決酒駕問題,主張雖可維持酒駕刑罰,但應以教育宣導來提醒喝酒不開車,並鼓勵餐
廳提供代駕措施,減低酒駕的發生。僅就甲乙兩人對酒駕刑罰的主張,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主張對違法酒駕者一律追加處以鞭刑,可落實罪刑法定主義的要求
(B)乙主張仍可維持酒駕刑罰,顯示乙不同意「刑罰應屬國家最後手段」
(C)甲主張所依據的刑罰理論,與「死刑可遏止犯罪率上升」之主張相同
(D)乙反對鞭刑係因希望將酒駕行為除罪化,改以其他法律措施解決問題。
39. 2015 年甲之元配去世後,甲依乙女的要求辦理宴會,公開宣布兩人結婚。但因為女兒丙與養子丁的反對,
甲並未與乙辦理婚姻登記,2016 年初甲因病去世,留下與弟弟戊共同掌管之家族企業。有關遺產繼承問題,
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如立遺囑將財產全留給丙,丁可主張不得侵害其應繼分
(B)戊與甲共同掌管企業,應由戊決定甲名下之遺產如何分配
(C)甲死亡時,如已認領與乙所生之子己,則其繼承人有三人
(D)乙得於繼承開始前,主張行使夫妻財產之差額分配請求權。
40.某位家境清寒人士求職時個人資料遭詐騙集團盜用於銀行開人頭戶而成為詐欺罪被告,請問該人士應該向
哪個單位尋求法律協助最為適當?
(A)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 (B)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C)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D)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
41.一對年輕情侶, 19 歲,女 17 歲,兩人因為戀情不被家人接受,被迫在外租屋同居。日前女生在租屋處生
下一名男嬰兩人因無力扶養便聯合將嬰兒棄置公園草叢導致嬰兒死亡關於此事兩人所涉及的刑責
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女生未滿 18 歲,無刑事責任 (B)女生處境堪憐,但仍屬犯罪
(C)男生尚未成年,無刑事責任 (D)男生滿 18 歲,量刑無須考慮其處境。
42.設籍臺北的小智向設籍台中的大仁借款 3萬元二人並未簽寫借據後來大仁要求小智還錢,但是小智卻置
之不理。大仁因而求助於在台南地方法院擔任法官的忠勇。根據上述案例與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請問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A)大仁可請求檢察官偵查並向法院提起公訴 (B)兩人未簽借據因而無法依循和解程序解決
(C)忠勇可主動審理此案並判決小智必須還錢 (D)大仁可以向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調解。
43.成年人某甲結識 19 歲某乙,某乙常隨某甲進出某甲租屋處,其後甲乙不和,一日某乙趁某甲外出時潛入其
住處,在浴室與床邊偷裝針孔攝影機,隨後將錄得影像在網路上公開,某甲因此身心受創。請問以下敘述在
法律上何者正確?
(A)某乙因尚未成年無須負擔刑事責任,但仍須為其所為負起民事侵權責任
(B)甲與乙為朋友,常客某乙雖未經某甲同意,潛入其住處,尚不構成犯罪
(C)某乙因享有著作及出版自由,自得將其所錄得某甲之影像在網路上公開
(D)某乙未經某甲同意潛入其住處並偷裝針孔攝影機,業已構成侵權及犯罪。
44. 1996 年臺灣發生一女童命案,原來認定的嫌犯,在偵訊時遭刑求而自白認罪,法院依據自白判決死刑定讞
隨後並執行槍決。後來發現本案確定為冤罪,犯罪者其實另有其人。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追訴犯罪雖然是國家的責任,但偶爾錯誤可以容忍
(B)冤罪者的家屬可以依法請求國家給付金錢作為救濟
(C)自白是最有公信力的證據,自己承認犯罪是造成判決錯誤的原因
(D)法官不應只被動判案,也要主動追查犯罪,以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
45.某社會新聞內容如下:「涉及多起性侵案件的通緝犯阿明,(1)經警方布線逮捕後,(2)即由檢察官下令羈押
於看守所。日前,(3)檢察官偵查終結,將阿明向地方法院提起公訴,經過審理後,(4)法院與陪審團一致認
為阿明罪證確鑿且惡性重大(5)判決阿明重刑且須化學去勢請問以上哪些劃線敘述內容與現行法律規定
不相符 (A)245 (B)125 (C)134 (D)235
【第5頁,共6頁】
46.某官員甲被人檢舉收賄而遭檢察官起訴,偵查時有媒體向檢察官探知案情但遭拒絕;其後地方法院審理時,
認為全案未有足夠明確的索賄證據,乃判決甲無罪。本案檢察官行使職權涉及的法律問題,請問下列敘述何
者正確?
(A)偵查時如果沒有辦法取得甲承認有罪之自白,檢察官就不應起訴甲
(B)檢察官拒絕向媒體說明偵查情況,侵害新聞自由,檢察官違反法律
(C)為保障被告甲之權利,如果經地院判決無罪,檢察官即不能再上訴
(D)檢察官因有人檢舉而偵查起訴,所以本案係屬於刑事上的公訴程序。
☆第 4748 為題組
◎某甲婚前生活奢華積欠夜店逾百萬元債務多年不還且在欠債時結婚與妻未依法約定夫妻財產制婚後共生一
子兩女,其中長子經商有成,長女已出嫁,么女未滿 20 歲。之後某甲為了躲債離家出走,其妻則經營小吃店維生。
47.有關某甲積欠夜店逾百萬元債務清償問題,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夜店債主得以俗稱「父債子還」為由,請求某甲之子女替父清償債務
(B)夜店債主向某甲索討未果,可至甲妻小吃店取走值錢財物以抵償債務
(C)夜店債主向某甲索討未果,大可基於夫妻關係轉向甲妻請求清償債務
(D)縱某甲出走,夜店債主可以某甲為被告,請求法院裁判某甲清償債務。
48.某甲離家出走不久即遭車禍身亡有關某甲婚前積欠夜店逾百萬元債務是否仍存在,以及是否該由其家人清
償的問題,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妻及其子女都是某甲的法定繼承人,皆可依法拋棄繼承,以期免責
(B)長女既已出嫁,所欠夜店債務不得要求「非屬甲之家人」的長女清償
(C)某甲既已身亡,法律上權利義務主體不存在,積欠夜店債務隨之消滅
(D)積欠夜店債務由甲妻與長子長女負清償責任,未成年的么女不必負責。
☆第 4950 為題組
◎嘉明今年十六歲是一名同性戀他父親因此聲明斷絕父子關係最近嘉明的父親車禍過世留下三千萬元債務
和一棟登記在父親本人名下價值五百萬元的房子嘉明的父母不曾就夫妻財產制有過約定現在嘉明和母親擔心
父親生前的債權人來向他們討債。
49.關於上述嘉明和他母親的繼承問題,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嘉明如果沒有做限定繼承登記,就要清償父親的全部債務
(B)嘉明和母親都不必繼承嘉明父親所留下的全部債務
(C)嘉明的母親如果沒有拋棄繼承,就要清償父親的全部債務
(D)嘉明父親生前的債權人可依法強制嘉明清償全部債務。
50.關於上述嘉明一家人的身分關係,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嘉明的同性戀身分不符合《民法》中「家」的核心價值,不應為家的成員
(B)嘉明父母未約定夫妻財產制,因此婚姻關係中的財產原則上為夫的財產
(C)在嘉明的父親死亡前,嘉明和父親間的父子關係已經消滅
(D)因為嘉明父親死亡,嘉明父母間的婚姻關係即立即消滅。
【第6頁,共6頁】
雪華師:「時間在走,自覺要有;不要蹉跎,充實度過
~請用心填答!細心檢查~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