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會考國文詳解:單題解析與用詞辨正

pdf
754 KB
9 頁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10 會考 國文考科 1
110 教育會考詳解
國文考科
一、單題:
1. (B)「除非」表示唯一的條件,和下文「也可能文意不連貫應改為「即使」(C)「就」
為表示承接選擇讓步等關係之詞和前文「只有」文意不連貫應改為「才」(D)「與
其」為表示審決取捨的意思,和下文「還是」文意不連貫,應改為「不論」
2. 只要認清「人生是短暫的」表示能了解生命的限制;只要認清「死亡是自然的」,表示
能夠坦然面對死亡認清這兩點就能「真正的投入」表示就能盡情地活著故答案選
(D)
3. (A)主體雪人和背景雪地均為白色色彩相近相機不易自動對焦(B)主體遠的盆栽被主
體近的欄杆覆蓋住,相機不易自動對焦(C)主體綠色仙人掌和背景黃色的沙漠色彩反差
且沒有覆蓋及重複圖案問題相機容易自動對焦(D)花色相同的馬賽克磁磚屬於重
複的圖案結構,相機不易自動對焦,故答案選(C)
4. (A)ㄎㄜˋ/ㄍㄜˊ;(B)ㄉㄧˇ/ㄉㄧˇ;(C)ㄓㄣ/ㄎㄢ;(D)ㄩˋ/ㄕㄨ。
5. 「感謝 100 年來的競沒有你的那 30 年有點孤獨」可知高橋汽車成立的年代比山
田汽車早 30 。再由「山田汽車成立於西元 1916 年」回推 30 年可知高橋汽車成立於
西元 1886 年,故答案選(C)
6. 題幹指出盆栽對於在「方圓有限的盆裡」能夠擁有「自己的領域」「陽光、水以及空氣」
感到滿意並竊喜自己不必害怕「戶外的風雨」最後則與「被摧折遍地的花草樹木」
比較說明寧願在「盆中長綠」整體表現出安於現狀、體會其中樂趣的生活態度,故答
案選(A)
7. 由「其創作大多根植於早年在愛爾蘭 都柏林的生活」及「都柏林這座城市毀了,人們也
可以憑藉我的小說,一磚一瓦的將之重建」可知,喬哀思的小說大多從愛爾蘭 都柏林的
生活經驗取材,因此一旦發生城市毀損的狀況,讀者仍然可以憑藉喬哀思的小說內容,
一睹都柏林的文史風物,故答案選(A)
◎第 8題翻譯:
從前有個沒有看過麒麟的人,詢問曾看過的人說:「麒麟像什麼呢?」看過的人回答:
「麒麟就像麒麟呀!」問的人說:「如果我曾看過麒麟就不用問您了。您卻說麒麟就像麒
鱗,這樣我怎麼能理解呢?」看過的人說:「麒麟的形貌,身體像麇,尾巴像牛,腳蹄像
鹿,背部像馬。」問的人這才恍然大悟。
110 會考 國文考科 2
8. (A)「若吾嘗見麟則不問子矣」可知問者因未見過麒麟而發問並非明知故問(B)
由「問嘗見者」及「麟者,麇身牛尾,鹿蹄馬背」可知,見者曾見過麒麟,並非信口開
河;(C)由「問者豁然而解」可知,透過見者的回答,問者了解到麒麟形貌,無須再自尋
答案(D)「麇身牛尾鹿蹄馬背」可知見者最後以麇鹿馬等具體事物比喻,
輔助說明麒麟的相貌,故答案選(D)
◎第 9題翻譯:
卸下船帆留宿淮水邊的小鎮,小船停靠在孤零零的驛站旁。突然吹起大風使得江中波
浪起伏,夕陽西沉後天色昏暗。山城昏暗,人們各自歸家休憩,雁群也飛下棲息在蘆葦盛開
的沙洲上。夜裡,孤獨的我聽到岸上鐘聲輾轉難眠,不禁又想起長安城。
9. (A)首兩句寫出船舶停靠的地點(B)「風起」「日沉」描寫出江邊夜晚的景色;(C)「雁
下蘆洲白」描寫雁鳥到蘆葦叢生的沙洲休息景像;(D)「憶秦關」「未眠客」可知作客
此地但心卻另有所思,敘述正確,故答案選(D)
10. (A)題幹並未提及精力氣力和意志對獨創的幫助(B)「獨創不代表完全嶄新更非與
傳統和過去截然無關」「藝術的起點都來自於模仿與學習」可知,獨創並非意味與傳統
全然沒有關係,敘述正確;(C)「所有藝術的起點都來自於模仿與學習」可知,藝術品
的起點並非全來自獨創;(D)題幹並未提及擺脫世界的影響才能獨創,故答案選(B)
11. (A)「貴校」表示尊稱對方的學校,應改為「敝校」較為合適;(C)稱呼自己的弟、妹,應使
用「舍」,應改為「舍弟」(D)稱呼自己的兄、姐,應使用「家」,應改為「家姐」
12. 被人類視為「有用」參天大樹,陸續被砍伐殆盡,被人類視為「無用」的奇形怪狀樹形,
卻幸運地逃過一劫,終長成令旅客敬畏的「神木」,表示看似無用的東西,仍然有用。(A)
記取教訓可以作為日後行事的依據不合題幹旨意(B)世人皆知「有用」才是好的卻不
明白「無用」也有其好處符合題幹旨意(C)只要用心體會身邊細微的事物就能發現不一
樣的樂趣不合題幹旨意(D)蓮花生長於汙泥之中卻不受汙染用清水洗滌卻也不顯妖媚
比喻人須維持自己高尚的操守與品德,不合題幹旨意。
13. (A)共用「子」,可合成「學」「好」「孔」「孟」四個字,與題幹方式相同(B)沒有
共用字分別為「日」「進」「斗」「金」四個字(C)沒有共用字別為「金」「玉」
「滿」「堂」四個字;(D)沒有共用字分別為「餉」「一」「兩」「銀」四個字故答
案選(A)
14. 依照題幹敘述,語音辨識錯誤的主因有三:同音異字、中文與外語混用、次文化用語。
(A)「勢利眼」誤寫成「視力眼」,屬於「同音異字」所造成的語音誤識;(B)「床上」誤
寫成「船上」屬於「發音不正確」所造成的語音誤識並未出現在題幹所列的錯誤之中
(C)「班導」誤寫成「扳倒」,屬於「同音異字」所造成的語音誤識(D)Facebook」誤
寫成「非死不可」,屬於「中文與外語混用」所造成的語音誤識,故答案選(B)
110 會考 國文考科 3
15. (A)「兩害相權取其輕」形容處理事情時先衡量輕重得失再選擇傷害較小的方法去做
並非用來評比人物優劣;(B)「雨後春筍」比喻事物在某一時期後大量湧現、迅速發展,
並非用來形容中頭獎的及時性;(C)「風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間毫無關聯,可用來表
示說話時將情況搞混了,使用恰當(D)「轉悲為喜」指心情轉悲傷為喜悅,並非用來表
示占優勢時不應驕傲的心態,故答案選(C)
16. (A)由國小新住民子女人數國中新住民子女人數非新住民子女人數三者加總即為國
中小學生總人數故可知國中小學生總人數漸趨下降,敘述正確;(B)國小新住民子女人
數自 93 學年起有上升趨勢 105 學年又下降,敘述有誤;(C)國中新住民人數自 93
年起一直為上升增加的趨勢,敘述正確;(D)非新住民子女由 93 學年近 300 萬人逐年下
降,至 105 學年已降至近低於 200 萬人,敘述正確,故答案選(B)
◎第 17 題翻譯:
洛陽的風俗,大抵都是喜愛牡丹花的,春天時城裡不論身分貴賤都要插花,即使是從事
苦力挑擔子工作的人也是如此。牡丹花盛開時,士大夫與庶民都爭相出遊賞花,這種現象直
到花凋零後才會結束。而洛陽到東京之間總共有六個驛站,本來洛陽不用向京城進獻牡丹。
從今年開始,每年派衙校一名,乘著驛馬,一天一夜趕到京城,進獻的不過是姚黃、魏紫三
朵。用菜葉把竹籠子鋪墊好,讓花在馬車上不動搖,用蠟把花蒂封好,就可以讓花幾天之內
都不凋謝。
17. (A)「三數朵」可推知姚黃魏紫為牡丹敘述正確(B)由「 春時城中無分貴賤皆插花
雖負擔者亦然」可知,無論身分貴賤都會插花,並非洛陽權貴才有資格(C)「以蠟封
蒂」可知,僅用蠟封住花蒂,並非整株封存(D)「以菜葉實竹籠子,藉覆之使馬上不
動搖」可知,菜葉是用來鋪墊竹籠子,並固定牡丹花,並非提供其養分,故答案選(A)
18. (A)「當湍急的水流帶走水中的沉積與雜屑海水少了許多反射陽光的雜質」可知,
水的雜質含量與水流速度有關(B)「當湍急的水流帶走水中的沉積與雜屑,海水少了
許多反射陽光的雜質,使光線能貫穿深處,所呈現的色澤就如墨黑般的深藍」可知,海
水的顏色變深是因為流速快將雜質帶走;(C)「最快可達每秒四公尺」可知,黑水溝的
流速最快可達每秒四公尺;(D)由「海水少了許多反射陽光的雜質,使光線能貫穿深處」
可知,黑水溝的水較清澈,透光性較佳,敘述正確,故答案選(D)
19. 從引文中「因後者帶來的快樂往往是立即的」與「難怪我們會不斷看漫畫、滑手機」可
知,事物若能立即給予回饋,人們就會傾向於選擇這事物,符合「人類等待報酬的時間
越短,動力越強」,故答案選(C)
20. 由「旅行沒有公式,更沒有所謂必看、必玩或必吃」「擺脫行程的綑綁,我們會感受更
多的驚喜」可知,跳脫制式的規畫,更容易得到意外的收穫,故答案選(D)
110 會考 國文考科 4
21. (A)「前倨後恭」指先前傲慢無禮,後又謙卑恭敬,比喻待人勢利,態度轉變迅速,因此
不適合形容謙和有禮之人;(B)「曾幾何時」指才多少時間,可用來表達對於家鄉景物變
動的感慨;(C)「先入為主」指將最早聽見的說法當做是正確的,而不願意做任何改變,
不適合用來形容爭先恐後的情境(D)「汗牛充棟」形容書籍極多,不適合用來形容體育
課後教室汗臭味濃厚的情境,故答案選(B)
22. 由「有些人才,只是放錯了位置,就成了庸才」可知人才必須適得其所,才能充分顯
現出才能,每個人皆有其才能,應善用之,使其成為人才,故答案選(D)
23. (A)妄/妄;(B)塗/荼;(C)功/工;(D)憾/撼。
24. 由「窮研細究,把通篇文章分析得支離破碎」『甚解』卻變成撿了芝麻丟西瓜」可知,
缺空處應填入過度鑽研細節的讀書態度(A)指對事情無所知或不能理解(B)形容人所知
不全,了解不深(C)讀書著重理解義理,而不過度鑽研字句上的解釋,後多指學習或工
作的態度不認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D)依次序一字一句的求得明白、理解,
最符合文意,故答案選(D)
◎第 25 題翻譯:
辛棄疾〈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戲作漁夫詞:「 翠綠的樹木長在千丈餘高的峭壁上金黃的夕陽
映照在江面上。白鷗在天空中自在地翱翔,不在意眼前有什麼風浪。 河海交會處的魚兒肥
美新鮮,此時正是吃魚的好時節,前村的好酒值得喝完再斟。千年來的往事已成歷史,何必
去管這些興衰呢?」
25. (A)〈西江月〉為詞牌小字「江行采石岸戲作漁夫詞」則為題目(B)「千丈懸崖削翠」
「一川落日鎔金」對仗「別浦魚肥堪膾」「前村酒美重斟」對仗上下片的首二
句皆為對仗句敘述正確(C)本闋詞上片先寫下片先敘事後抒情(D)末句「閒管興
亡則甚」展現出不問世事的態度,故答案選(B)
26. (A)由「 彭公聽了大怒」以及彭公說「我就知道你拍不了我的馬屁」可知彭玉麟不喜歡
被人奉承敘述正確(B)由彭玉麟聽了武昌知府的奉承之語後卻得意地笑說「我就知
道你拍不了我的馬屁」可知,彭玉麟被拍了馬屁還不自知敘述正確;(C)從武昌知府對
彭玉麟的奉承行為,可知他對任何人皆逢迎奉承敘述有誤(D)從武昌知府對彭玉麟的
奉承話語可知,其逢迎拍馬的能力極佳,能夠投其所好,讓彭玉麟被拍馬屁仍不自知,
敘述正確,故答案選(C)
◎第 27 題翻譯:
王國維評姜(夔)白石詞「論及古今詞人格調高低,沒有一個比得上姜白石。可惜他並
未努力經營意境,所以他的作品沒有語言之外的餘味、蘊含其他意思,讓人無法細細思索、
體會其中的趣味,終究不能列入第一流的作者。」
110 會考 國文考科 5
27. (A)「終不能與於第一流之作者也」可知,王國維認為姜白石非第一流之作者敘述正
確;(B)「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可知王國維認為姜白石之詞善於呈現格調
又從「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可知,王國維認為姜白石之詞
不善於經營意境敘述錯誤(C)文中僅提及姜白石之詞「無弦外之響」但並未指出「有
弦外之響者必是第一流詞作」無法確認兩者有直接關係(D)姜白石之詞「無言外之味」
但「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因此可知兩者之間無必然關係,故答案選(A)
◎第 28 題翻譯:
淳于恭,字孟孫,北海人。有人偷偷割取淳于恭的穀物,淳于恭看見竊賊,念在竊賊自
己感到慚愧的分上,便藏匿在草叢中,直到竊賊離開才起身。
28. (A)文中未提及致盜賊四處搶糧的原因(B)(淳于恭)念其愧因伏草中至去乃起」
可知淳于恭的個性溫厚寬容能體恤他人所以才會隱藏行蹤到竊賊離開敘述正確
(C)文中未提及此訊息(D)淳于恭伏於草中是因為擔心竊賊看到自己會感到羞愧故答
案選(B)
◎第 29 題翻譯:
有景致特別的山峰,尚且需要等待懂得欣賞它的人才能顯現獨特之處,更何況異於常
人的人才呢?天底下詭麗奇特的地方並不多,人們也並非常常能體會到登高望遠的樂趣。有
詭麗奇特的山卻沒有懂得登高望遠的人,或者有懂得登高望遠的人卻沒有詭麗奇特的山,這
都不能稱得上完全獲得真正遊覽的快樂。現在靈巖山是座名山,諸位都是名士,想必是相互
等待而正好相互遇見,這難道是偶然!應該是人們眼睛看見美景而心中有所領悟,美景被領
略到而理趣得以被體會吧!
29. (A)文中未提及此觀點(B)文中未提及此觀點;(C)由「有其人而非其地」可知,即使有
名士登臨,但若無特別之景的山水,仍無法成為名勝;(D)「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
而非其地,皆不足以盡夫遊觀之樂也」可知,想要盡遊觀之樂,就必須有特別的景致與
懂得欣賞的人,敘述正確,故答案選(D)
◎第 30 題翻譯:
胡旦晚年時因眼疾而閒居在家。有一天,史館人員們共同商議要為一位高官寫傳記,這
個人年輕時地位低賤曾經做過殺豬的工作史官們認為隱瞞這個情況就等於沒有如實記錄
但想寫又不知道該如何措辭。於是他們一起去見胡旦,胡旦說:「為什麼不寫:『這個人年
時曾經拿著刀割肉』,表示他有宰制天下的志向。」史官們聽了沒有一個不讚嘆佩服。
30. (A)由「其人少賤嘗屠豕豬」可知年少時曾操刀殺豬的是貴侯(B)由「史館共議作一
貴侯傳」可知,史官們共議要為「貴侯」立傳(C)由「史官以為諱之即非實錄,書之即
難為辭。相與見旦」可知,史官因為不知如何如實記錄,登門向胡旦求教,敘述正確;
(D)由「莫不嘆服」可知,眾史官因胡旦能解決難題而嘆服,故答案選(C)
110 會考 國文考科 6
◎第 31 題翻譯:
上天覆蓋著萬物,大地承載著一切,然而百姓卻沒有察覺到天地的恩德。有恩澤教化及
於人民,人民自然依附。這就像是豐收之年與乾旱之年的情況:豐收之年的人民,不知道甜
美雨水與溫柔和風對萬物生長的功效,而説:「因為我按時耕作,因此穀倉充實」。乾旱之年
的人民,看見野草乾枯、稻苗萎縮,然後疏通水道灌概。但是一時解旱的川水,難道比四季
順行的功效還深嗎?
31. 「豐年之民不知甘雨柔風之力不知生育長養之仁」旱歲之民則野枯苗縮
後決川以灌之。然則一川之仁豈深於四時也哉?」可知,作者以農民為例,說明不知感
恩自然「甘雨柔風之力」的長期孕育,卻懂得感恩「決川以灌之」的短暫功效,就像忽
略父母的養育之恩,卻感念外人的一時幫助,故答案選(D)
◎第 32 題翻譯:
宋高宗
到自也一
湯匙將食物分好另外放置然後才開始用餐皇后曾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朕不想讓宮中
其他人吃我的剩啊!
32. 由「不欲以殘食與宮人食也」可知,宋高宗對待下人擁有體貼細心的特質,不願宮中其
他人吃自己的剩菜,故答案選(D)
二、題組:
33. 由「勞動階級的飲茶方式,則是以茶包沖泡於馬克杯中形成濃茶後再加入糖,牛奶則可
融合濃茶的苦澀味,既濃又甜的阿薩姆故而成為受歡迎的茶,是需要消耗大量熱量的勞
工階級喜愛的口味」可知,勞動階級喜歡使用馬克杯沖泡阿薩姆濃茶後,再加入糖及牛
奶,故答案選(D)
34. (A)(B)由「喝茶加檸檬是美式作法英國人則不然」可知文中僅提及喝茶加檸檬是美
式作法未提及美國人喝茶的茶具使用習慣;(C)由第二段可知,英國人無論中上階級還
是勞動階級的,其飲茶方式都會添加牛奶。再由第三段「至於是否要加牛奶,英國人會
告訴你:『什麼都不加的紅茶,只比白開水好喝一點而已。』」可知,英國人喝紅茶普遍
會添加牛奶敘述正確;(D)由「英國人模仿中國人使用瓷具泡茶但若直接倒入熱茶可
能導致瓷杯過熱破裂」「若茶具能接受牛奶後加,表示此家族擁有的茶具等級更高」可
知,若瓷杯等級高,便不會因為茶溫過熱而破裂,因此高級茶具可以直接注入熱茶,故
答案選(C)
35. (C)此處「餘數」是指無法被歸屬於某一群體的人們。
110 會考 國文考科 7
36. 「我體認到這些同為質數者是以寫作面對自身的孤絕痛苦彷彿因此得到救贖
同時,也正因其出眾的書寫,寫定了自身的價值」可知,作者認為寫作能讓質數者(個
人)從中獲得救贖,進一步肯定自我,故答案選(B)
37. (A)由「當地情況雖然符合 IPC 的第四階段(緊急),卻還沒達到第五階段(饑荒)的標
準」可知「饑荒」的情況比「緊急」情況嚴重;(B)『饑荒』這個詞對於形塑輿論有
非常大的影響力」(南蘇丹)直到 2017 年才得以對外宣布『饑荒』,隨後獲得國際的
關注短短三週內光是在英國就募得五千萬英鎊的賑災捐款」可知「饑荒」一詞受到
國際重視,具有極大影響力,敘述正確;(C)「如果國際救援團體經常使用這個詞(饑
荒),就可能被視為『放羊的孩子,失去這個詞彙原有的功能」可知,隨意使用影響的
是形塑輿論;(D)由「南蘇丹)直到 2017 年才得以對外宣布『饑荒』,隨後獲得國際的
關注。短短三週內,光是在英國就募得五千萬英鎊的賑災捐款」可知,南蘇丹在宣布饑
荒之後得到了國際的援助,故答案選(B)
38. 根據文中「饑荒」的標準和總家戶數 2萬、總人口數 10 萬計算可知:
食物極度短缺家戶比例須達 20%以上總家戶數 20,000(戶)X20%4,000(戶)
需為 4,000 戶以上才符合標準。
二、急性營養不良的人口比例須超過 30%,四個選項均符合標準。
三、每天因營養不良而死亡的人數,每 10,000 人中有 2人以上,故總人口數 100, 000
中,要有 20 人以上才符合標準。
綜上所述,故答案選(A)
39. 由「把一些大樹連根拔起,把籬笆一一掀倒,把電線桿推翻,甚至把誰家將就的屋頂吹
把橋梁和鐵路移動一個位置」可知第一個缺空處要能描述颱風橫掃的巨大破壞力
故宜填入「狂奔」;由「堵住來往的交通」可知第二個缺空處要能形容坍塌的山石和泥
濘布滿交通要道的狀態故宜填入「傾」「火光在轟然的黑暗裡搖晃,有時突然□出
一朵花來」可知,第三個缺空處要能描述燭火在黑暗中搖晃時突然閃現的樣子,故宜填
入「爆」,綜上所判,故答案選(A)
40. (A)由「你會發覺那山比平時更清朗更明亮,樹木歷歷可數,蒼翠裡彷彿鍍著一層銀光」
可知,在颱風來臨前,山川草木並不會變得模糊不清,反而清晰可數;(B)文中並未描寫
颱風之夜時,動物面對颱風的情景;(C)「我坐在昏黃的電燈下專心聽颱風猛烈地拍著,
搖著,呼吼著。我傾耳再聽,可以感覺到海岸上狂濤攻擊防波堤的號角和鼙鼓,一陣急
似一陣」可知,作者藉由聽聞颱風製造出的聲音,想像颱風肆虐的威力,敘述正確(D)
由「在風球一一升起之後,我們知道風將帶著巨量的雨水狂奔過小城的上空」可知
邊升起的風球是因為颱風即將侵襲小城,而非遠離,故答案選(C)
41. (A)文中僅描寫颱風驚人的破壞力並未表現出作者憤怒的情緒(C)文中並未模仿孩童語
氣表達對颱風的恐懼;(D)以寫實筆法描寫颱風造成的災害。
110 會考 國文考科 8
42. (A)原本洪七公黃藥師只要互相決鬥一場即可判定勝負,但是黃蓉的提議變成兩人要
各與郭靖過招一場,因此比賽場次由原本的一場變成了兩場,增加了場次。
43. 根據黃蓉提議的比武規則,洪七公、黃藥師需各自與郭靖過招,用較少招數打贏郭靖者
勝。因此如果黃藥師要成為天下第一,他必須先打贏郭靖,然後才有資格比較所用的招
數多寡,故答案為(B)
◎第 4445 題翻譯:
陸羽《茶經》評論水質「山上的泉水為上品從山石間湧出的泉水又在它之上至於江
水比起泉水屬於次一等而井水則比起江水更加次一等。又說到「汲取江水時要選擇距離
人群較遠的,而汲取井水時則要選擇較多人去取水的。」陸羽只說到這裡,未提及品嘗天下
各地水質的等級高下。張又新的《煎茶水記》記載劉伯芻的說法,將適合泡茶的水質分為七
等,其中以揚子江為最佳的第一等,惠山石泉第二等,虎丘井第三等,淮水則為最末等。另
外又有記載陸羽對李季卿評論水質,將等級分為二十種,指出江水要比山泉水好,而井水又
比江水更好,這兩種說法都跟《茶經》所說的不相同。
水的味道有好壞的差異,想要把天下的水都喝過一遍來區分等級,實在不可能。陸羽評
論水討厭停滯不動的水而喜歡源源不絕的湧泉所以汲取井水就要選擇較多人去取過水的
江河雖然在流動,但有太多的水源混雜在一起,因而比起山差一些。陸羽評論水論點
較接近事物的常理。
44. (A)由「又載羽為李季卿論水次第有二十種」可知文中提及張又新記載陸羽將水分成二
十種,並非張又新將水分成二十種;(B)由「水味有美惡而已,欲求天下之水一一而次第
之者,謬說也」可知,歐陽脩認為將天下水逐一分次第是荒謬的,且並未提出評定水質
之法:(C)由「張又新《煎茶水記》云劉伯芻謂水有七等」可知,文中僅提及張又新引劉
伯芻將水分七等之說並無提出張又新反駁劉伯芻看法(D)「江水次而井水下」可知
江水優於井水,因此揚子江優於虎丘井,敘述正確,故答案選(D)
45. 題幹引用了《茶經》《煎水茶記》關於品評水的內容最後提出「水味有美惡而已
欲求天下之水一一而次第之者,謬說也」的論點,說明作者認為將天下水逐一喝過而分
等級的作法感到荒謬,故答案選(A)
◎第 4648 題翻譯:
【甲】柳開年少時喜好意氣用事任性使氣言論誇大狂妄並且傲視他人參加科舉考試時
把文章放在主考官的公堂門前,共有上千軸,用獨輪車裝載著。面試當天,柳開親自
推車進入考場想要用這方法驚動眾人以求取聲譽當時張景文章寫得很好且有名氣
他只有在袖中帶著一篇文章在公堂門前進獻它主考官非常讚賞提拔張景為優等
當時的人便說這件事為:「 柳開上千軸的書卷,比不上張景的一篇文章。」
110 會考 國文考科 9
【乙】張景,字晦之,江陵
公安人。從小就擅於言談,喜歡學習又格外賣力。由於家中貧困
且沒有家產,於是前往跟隨柳開學習。柳開因文章而享負盛名,受到讀書人的推薦愛
戴,一見到張景就非常歡愛,把家裡的藏書全部拿出來給他,從此以後張景的文章更
加有章法柳開常說「現今朝中的文人有誰能超越張景的呢?」於是大力資助張景
讓他到京師應試。後來就考中了進士。
46. (A)應為「功名」(B)應為「格外、更加」(C)應為「全部」
47. (A)由「柳開千軸,不如張景一書」可知,甲文確實評比了柳開、張景兩人的才華高低;
(B)由「(柳開)即厚饋(張景),使如京師。(張景)後中進士」,可知張景投靠柳開後,
高中進士的際遇;(C)由「柳開少好任氣,大言凌物。應舉時,以文章投於主考簾前,凡
千軸,載以獨輪車。引試日,自擁車入,欲以此駭眾取名」可知,甲文確實呈現出柳開
自大的形象。「開以文自名而薦寵士類」「即厚饋(張景)可知,乙文中呈現出柳
開惜才的形象,選項敘述錯誤;(D)由甲文的「其時張景能文有名,唯袖一書簾前獻之。
主考大稱賞擢景優等」、「柳開千軸不如張景一書」及乙文的「幼能長言嗜學尤力」、
「今朝中之士,誰踰晦之(張景)者」(張景)後中進士」可知,甲乙兩文均肯定張景
不凡的文才,故答案選(C)
48. (A)柳開中舉年分為西元 973 當時張景僅三歲不太可能發生柳開中舉前已受張景愛
戴的情況;(B)柳開過世於西元 1001 年,當時宋祁僅三歲,兩人不太可能頗有交情;(C)
張景卒於西元 1018 ,此時《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尚未出生故乙文寫作時間應早於
甲文;(D)柳開中舉在西元 973 年、張景為西元 1000 年,兩者時間差距過大,不太可能
出現甲文中二人同時應試的情況。而柳開張景的生卒年有重疊之處,且柳開年紀比張
景大,乙文中柳開作為前輩資助張景情況有可能發生,敘述正確,故答案選(D)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