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D)辛。
《答案》C
17. ( )老師講解某位學者的學說:「他主張自由貿易並不需要政府
過多的注意與限制,競爭愈為自由與普遍,則愈有利於社
會,也能使國家得到充分的發展與繁榮。」老師最可能是介
紹下列哪一位學者? (A)馬克思 (B)孟德斯鳩 (C)亞當斯
密 (D)馬基維利。
《答案》C
18. ( )十三世紀時,英國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要求國王在決定
所有國家重要事務時,必須得到議會的同意。十七世紀的權
利法案,延續大憲章限制王權的精神,更進一步規定未經國
會同意,國王不得任意徵稅、募兵。此一確立英國議會政治
的法案,是在哪個事件後簽署? (A)啟蒙運動 (B)清教徒
革命 (C)光榮革命 (D)工業革命。
《答案》C
19. ( )在十九世紀,英國能以較和平的方式進行民主改革,避免了
像法國那樣的流血革命,其最主要原因為何? (A)國王掌權
帶領改革 (B)議會政治的確立 (C)全民普選的落實 (D)成
文憲法的規範。
《答案》B
20. ( )小莉去圖書館借閱圖書時,看到下列兩張地圖。
請問:從圖 4演變到圖 5,代表了什麼意義? (A)向外開拓
殖民地 (B)文明重心的轉移 (C)王權國家的擴張 (D)帝國
主義的興起。
《答案》C
21. ( )「贖罪券……對煉獄裡的靈魂毫無功效,教會所施的懲處僅
能及於活人……基督徒凡真心悔改,就已從神得到恩赦,完
全與贖罪券無關,因此無需贖罪券。」這段敘述在歷史上造
成何種重大影響? (A)促成理性主義的興起 (B)揭開宗教
改革的序幕 (C)掀起十字軍東征熱潮 (D)奠定多神信仰的
基礎。
《答案》B
22. ( )拿破崙是十九世紀初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曾編訂法
典,將自由、平等思想傳播到歐洲地區,但他的侵略行動也
激起了各地的民族主義風潮。當時促成他崛起的主要背景為
何? (A)光榮革命後,君主立憲內閣形成,人民期望效法英
國政體 (B)路易十四後,戰爭不斷民生困苦,富國強兵成為
全民目標 (C)法國革命後,內政混亂外敵侵逼,給予強人領
導的機會 (D)工業革命後,貧富懸殊階級對立,要求改革的
呼聲高漲。
《答案》C
23. ( )「一開始,君王只是為了方便,任用議會中多數黨的領袖為
主管行政的大臣;十八世紀以後,這樣的任用作法逐漸成為
慣例,甚至原屬於國王的組閣、解散議會等權力,也轉移到
多數黨領袖手中。」上述行政權力的轉移過程,最早出現在
下列哪一國家? (A)德國 (B)法國 (C)美國 (D)英國。
《答案》D
24. ( )十三世紀,義大利某教堂的神父告訴信徒,虔誠向上帝禱告
並懺悔,便可躲過帶著火炮(火藥),來自東方的「黃禍」。下
列哪一項是神父所指的「黃禍」? (A)怛羅斯之役 (B)十字
軍東征 (C)蒙古西征 (D)鄭和下西洋。
《答案》C
25. ( )法國在某一場戰爭中把英國勢力逐出,其後除了王權更為強
化,法國內部的民族情感與民族意識也逐漸增強,請問:這
場戰爭為何? (A)波希戰爭 (B)百年戰爭 (C)英法聯軍
(D)十字軍東征。
《答案》B
26. ( )老師在地圖上標示出世界四大古文明的位置,如下圖所示,
並要同學說出這些古文明的共同點。下列何人的說法正確?
(A)阿昆:「古文明都發源於河流附近。」
(B)艾兒:「這些地區都曾用楔形文字。」
(C)威威:「當時人們都具有一神的信仰。」
(D)玉琪:「古文明都屬於熱帶乾燥氣候。」
《答案》A
27. ( )有一位普魯士的國王曾說:「國王是國家的第一公僕。」他
注意民生,獎勵生產,減輕人民的賦稅,使普魯士走向繁
榮。請問:他這樣的作為,反映出哪一時期君主的施政理
念? (A)中世紀封建時代 (B)文藝復興時代 (C)絕對專制
時代 (D)開明專制時代。
《答案》D
28. ( )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不同,最大的差別在於歷史事實是呈現
客觀的事實本身;而歷史解釋則是史學家對史實的詮釋。就
歐洲歷史上的科學革命而言,下列哪一項敘述屬於歷史解
釋? (A)牛頓提出三大運動定律 (B)政府成立科學研究機
構 (C)溫度計、顯微鏡等新工具問世 (D)這個時期被稱為
「天才的世紀」。
《答案》D
29. ( )西元 1776 年,北美殖民地代表發表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
等,且與生俱來擁有生存、自由與追求幸福等的權利。政府
是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並經由人民同意而建立。政府如果不
能達成這一目標,人民就有權變更或取消此一政府,另行建
立一個新的政府。」請問:這份文件體現了下列哪一位啟蒙
學者的思想? (A)洛克 (B)狄德羅 (C)伏爾泰 (D)孟德
斯鳩。
《答案》A
30. ( )「殖民地的人民認為,假若他們沒有代表出席母國的議會,
母國政府就無權向他們徵稅;如果政府堅持徵稅,就是暴
政!」這段話說明了美國獨立運動爆發的原因,這段話顯示
出當時殖民地人民主要欲爭取下列哪一項權益? (A)自由權
(B)行政權 (C)參政權 (D)工作權。
《答案》C
31. ( )「戰勝的各國認為啟蒙運動的自由理論是一切革命動亂的根
源,也是拿破崙得以宰制歐洲的原因,所以他們要抵制革命
成果,並恢復之前歐洲的政治秩序。」上文是描述下列哪一
會議召開的背景? (A)巴黎和會 (B)開羅會議 (C)維也納
會議 (D)雅爾達會議。
《答案》C
32. ( )十九世紀初,歐洲列強曾在奧國首相梅特涅主導下,召開維
也納會議,下列何者是召開此次會議的主要原因? (A)工業
革命之後市民階級崛起,要求政治參與權 (B)拿破崙勢力瓦
解,各國討論如何重建國際秩序 (C)社會主義盛行,各國擔
憂革命分子擾亂社會安定 (D)美國獨立革命爆發,各國預防
革命危害皇室安全。
《答案》B
33. ( )圖為需求曲線圖,此圖的意義為:「在其他條件不變之下,
某一商品價格的增減變化,會對該商品的需求量產生影響。
當價格為P1時,需求量為Q1;當價格下降為P2時,需求量增
加至Q2。」下列敘述哪些可用「需求法則」來解釋? (甲)法
國名牌推出高價位限量新款皮包,吸引貴婦團爭相購買 (乙)
美味便當店慶祝新開幕,推出限量100個10元便當,吸引眾多
消費者排隊搶購 (丙)小鈺和男友到宜蘭遊玩,回程買名產
時,聽到老闆大聲叫賣「牛舌餅買五送一」,於是多買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