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壹、
交通安全教育課程架構
/
貳、
交通安全教學模組運用說明
/
參、
教學模組示例
交通安全教育課程架構
融
入
領
域
領域 學習內容
健康與體育 健Ba-I-1 遊戲場所與上下學情境的安全須知。
生活課程
生A-I-2 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生C-I-3 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生E-I-1 生活習慣的養成。
生E-I-2 生活規範的實踐。
生E-I-3 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校
訂
課
程
(
8
節
)
面向 內容重點 補充說明
危險感知能力
A-I-1 覺察自身生理限制對交通
行為的影響。
從身型、視野、動作能
力、衝動性等因素,認識
並覺察影響交通行為的個
人生理特質。
A-I-2 辨識交通工具的危險區域。 指認與辨識車輛周圍的危
險區域(如:車輛前後方、
車輛轉彎處)。
A-I-3 辨識社區道路環境的常見
危險。
認識道路環境的常見危險
與注意事項(如:學校周
圍路口、巷道、停車場出
入口、公車站或無人行道
之區域)。
● 國民小學低年級(第一學習階段)

11
● 國民小學中年級(第二學習階段)
交通安全教育課程架構
融
入
領
域
領域 學習內容
健康與體育 健Ba-II-1 居家、交通及戶外環境的潛在危機與安全須知。
健Cd-II-1 戶外休閒運動基本技能。
綜合活動
綜Ca-II-1 生活周遭潛藏危機的情境。
綜Ca-II-2 生活周遭危機情境的辨識方法。
綜Ca-II-3 生活周遭潛藏危機處理與演練。
校
訂
課
程
(
8
節
)
面向 內容重點 補充說明
危險感知能力
A-II-1 說出自我身心狀況對交通
行為的影響。
從身型、視野、動作能力、
情緒、注意力、疲勞程度等
因素,認識影響交通行為的
身心狀況。
A-II-2 了解使用交通工具的潛在
危險。
1. 認識車輛特性(如:視野
死角、內輪差)與危險,
並了解車輛燈號與警示聲
使用的情境及意義。
2. 認識上下車與車輛行駛時
的危險行為(如:上下車
時未注意往來車輛、車輛
行駛時任意走動、搭乘機
車未乘坐穩)。
A-II-3 辨識各類道路環境的常見
危險。
認識路口、彎道、坡道、阻
礙物之路段等常見危險與注
意事項(如:多線道路口車
輛動向、地形或道路阻礙
物導致視線受阻、路邊停車
等)。
A-II-4 說出夜暗、雨天對交通的
影響。
認識車輛駕駛人受夜暗、雨
天所造成的影響(如:照明
不足、視線受阻等)。

13
校
訂
課
程
(
8
節
)
面向 內容重點 補充說明
步行與運具使用
Cb-II-1 了解公共交通工具的特性
與安全搭乘方法。
認識公共交通工具(如:
計程車、捷運、輕軌、
市區公車、國道客運、高
鐵、火車、交通船等),
並遵守乘車的安全行為
(如:乘坐計程車需繫妥
安全帶、月臺候車的注意
事項、上下車 /船的安全
行為、確認救生衣的位置
等)。
Cc-II-1 知道自行車的基本構造。 認識並指認自行車基本零
件(如:輪胎、座墊、踏
板、鈴號、煞車、車燈及
反光裝置等)及其功能。
Cc-II-2 知道自行車安全裝備的意
義與功能。
學習挑選自行車安全帽與
相關安全配備的方法,並
依據不同交通情境,挑選
合適的服裝與相關配備。
Cc-II-3 學習自行車的基本維護與
騎乘技巧。
學習自行車的基本維護技
巧,並在安全的環境下,
學習與練習基本的安全騎
乘技巧。
交通知能與科技
運用
D-II-1 認識行人與自行車有關的
交通標誌、標線與號誌。
認識行人與自行車有關的
交通標誌(如:常見的
警告、禁制、指示與輔助
標誌)、標線(如:雙黃
線等)與號誌(如:行人
專用號誌、行車管制號誌
等)。
D-II-2 認識通行空間的意義與重
要性。
認識車輛、行人、自行車
騎士的通行空間。

15
● 國民小學高年級(第三學習階段)
交通安全教育課程架構
融
入
領
域
領域 學習內容
健康與體育 健Ba-III-2 校園及休閒活動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須知。
綜合活動
綜Ca-III-1 環境潛藏的危機。
綜Ca-III-2 辨識環境潛藏危機的方法。
綜Ca-III-3 化解危機的資源或策略。
校
訂
課
程
(
8
節
)
面向 內容重點 補充說明
危險感知能力
A-III-1 了解自我身心狀況、生理
限制、特定風險傾向與交
通行為的關係。
辨識與描述影響交通行為的
個人特質(如:身型、視野、
動作能力、情緒、注意力、
疲勞程度等身心狀況),並
了解同儕壓力與群體活動對
於交通行為的影響。
A-III-2 了解交通工具與用路人行
為可能導致的危險。
辨識、判斷並預測行人、自
行車騎士與乘客在道路環境
可能發生的危險(如:行人
在行人穿越號誌秒數不足時
穿越道路的風險、行經障礙
物或大型車輛對於視線的影
響等)。
A-III-3 指出弱勢用路人的行為特
性及其可能發生的危險。
認識幼童、孕婦、高齡、行
動不便與視障等弱勢用路人
的身心特性,及其在道路環
境中無法及時因應而導致的
危險。
A-III-4 了解道路環境、天氣與交
通的關係。
了解不同天氣因素(如:雨
天、夜暗、眩光、多霧等情
形)與交通環境變化、車輛
移動特性之間的關係。

8
壹、
交通安全教育課程架構
/
貳、
交通安全教學模組運用說明
/
參、
教學模組示例
交通安全教育課程架構
融
入
領
域
領域 學習內容
健康與體育
健Ba-IV-1 居家、學校、社區環境潛在危機的評估方法。
健Ba-IV-2 居家、學校及社區安全的防護守則與相關法令。
健Ba-IV-3 緊急情境處理與止血、包紮、CPR、復甦姿勢急救技
術。
健Ba-IV-4 社區環境安全的行動策略。
健Ca-IV-1 健康社區的相關問題改善策略與資源。
健Ca-IV-3 環保永續為基礎的綠色生活型態。
綜合活動 輔Db-IV-1 生活議題的問題解決、危機因應與克服困境的方法。
校
訂
課
程
(
12
節
)
面向 內容重點 補充說明
危險感知能力
A-IV-1 評估自我身心狀況與特定
風險傾向對交通行為的影
響,並加以因應。
從覺察自我出發,探究影
響交通行為的個人特質與
情境,並學習如何管理這
些個人特質,以及因應來
自同儕的社會壓力。
A-IV-2 判斷交通工具的潛在危
險,並加以應變。
了解不同類型車輛的煞停
距離、車輛運作特性、視
野死角、內輪差與燈號意
義(如:車速、載重、車
型、反應時間與摩擦係數
等),並能判斷可能產生
的危險,以利進行應變。
A-IV-3 探究弱勢用路人的行為特
性及其可能發生危險原
因。
了解幼童、孕婦、高齡、
行動不便與視障等弱勢用
路人的身心特性,並能判
斷與預測其可能的交通行
為與發生的危險(如:穿
越道路與上下車時可能存
在的風險)。
● 國民中學(第四學習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