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科技大學107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資訊 | |
課程代碼 | 1LD06L01 |
課程中文名稱 | 台灣原住民文化探討 |
課程英文名稱 | Taiwan aboriginal culture |
學分數 | 3.0 |
必選修 | 自選必修 |
開課班級 | 人文藝術領域 |
任課教師 | 盧彥光 |
上課教室(時間) | 週三第1節(T0310) 週三第2節(T0310) 週三第3節(T0310) |
課程時數 | 3 |
實習時數 | 0 |
授課語言1 | 華語 |
授課語言2 | |
輔導考照1 | |
輔導考照2 | |
課程概述 | 「台灣原住民文化探討」課程,以歷史的發展過程、原住民生活空間與文化的介紹、原住民第一人稱的文本閱讀為主軸,並以部落行腳經驗、原住民工藝活動連結部落的活力,以及影音多媒體與學生的主題報告,營造課程的多面向。 |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 |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 ※編號, 中文課程學習目標, 英文課程學習目標, 對應系指標 -------------------------------------------------------------------------------------- 1.詮釋並表達各族原住民文化的內涵。, -- , 7 表達溝通 2.整合原住民各族文化,分析各族的異同。, -- , 5 整合創新 3.規劃學習原住民文化之靜態及動態面向時程表。, -- , 6 熱誠抗壓 4.積極關注原住民文化活動,提高對其文化的態度與思考。, -- , 9 人文與倫理素養 |
中文課程大綱 | 課程大綱 1. 導論 1-1.原住民的社會處境及地位 1-2.台灣人的圖像 1-3.南島語族的分佈、起源及文化特徵 2. 雪山的守護者 2-1.泰雅族(與大自然共存的老靈魂:泰雅族的嘎嘎文化) 2-2.賽夏族(與矮靈共舞) 3. 玉山的英雄 3-1.布農族(高山上的行者) 3-2.鄒族(庫巴之火) 4. 大武山的琉璃 4-1.排灣族(文化高度發展的族群) 4-2.魯凱族(神聖的百合花) 5. 美麗的稻穗 5-1.阿美族(母系社會的遺留) 5-2.卑南族(東台灣勇猛的戰士) 6. 婆娑海洋 6-1.達悟族(典型的海洋文化) 7. 文化與民族的交融(新七族) 7-1.邵族 7-2.噶瑪蘭族 7-3.太魯閣族 7-4.撒奇萊雅族 7-5.賽德克族 7-6.拉阿魯哇族 7-7.卡那卡那富族 8-1.不朽的傳說(歷史故事) |
英/日文課程大綱 | |
課程進度表 | 第一週課程導論課程說明與要求 第二週原住民的社會處境及地位 第三週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 第四-六週台灣南島語族南島語族的起源與文化特徵 第七週原住民技藝業師協同教學辦理相關活動 第八週雪山的守護者 1.泰雅族(與大自然共存的老靈魂:嘎嘎文化) 2.賽夏族(與矮靈共舞) 第九週期中考週 第十週玉山的英雄 1.布農族(高山上的行者) 2.鄒族(庫巴之火) 大武山的琉璃 1.排灣族(文化高度發展的族群) 2.魯凱族(神聖的百合花) 第十一週原住民技藝業師協同教學辦理相關活動 第十二週美麗的稻穗 1.阿美族(母系社會的遺留) 2.卑南族(東台灣勇猛的戰士) 婆娑海洋 1.達悟族(典型的海洋文化) 第十三週文化與民族的交融(新七族) 1.邵族 2.噶瑪蘭族 3.太魯閣族 4.撒奇萊雅族 5.賽德克族 6.拉阿魯哇族 7.卡那卡那富族 第十四週不朽的傳說(歷史故事) 第十五週分組學期主題簡報 第十六週分組學期主題簡報 第十七週回顧與綜合討論 第十八週期末考週 |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法 | ※課程學習目標, 教學方式, 評量方式 -------------------------------------------------------------- 詮釋並表達各族原住民文化的內涵。, 課堂講授, 口試筆試 整合原住民各族文化,分析各族的異同。, 課堂講授, 口試筆試 規劃學習原住民文化之靜態及動態面向時程表。, 分組討論, 口頭報告書面報告 積極關注原住民文化活動,提高對其文化的態度與思考。, 分組討論, 口頭報告書面報告 |
指定用書 | 書名:自編教材 作者: 書局: 年份: ISBN: 版本: |
參考書籍 | 1.臧振華《台灣考古》,台北:藝術家,1999.6。2.李壬癸《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台北:常民,1997.3。3.陳奇祿《台灣土著文化研究》,台北:聯經,1992.10。4.古野清人《台灣原住民的祭儀生活》,台北:原民,2000.5。5.宮本延人《台灣的原住民族》,台中:晨星,1992.10。6.張振岳《噶瑪蘭族的特殊祭儀與生活》,台北:常民,1998.1。 |
教學軟體 | 課程ppt 影片 |
課程規範 | 1. 本教學進度得視教學需要調整之。 2. 本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討論為輔。 3. 上課勤惰(缺曠或遲到)列為學期成績之參酌,有缺課紀錄、報告未交者,其學期成績不及格 機率極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