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松山區西松國小104學年度第一學期一年級客家語課程教學計畫

格式
doc
大小
179.5 KB
頁數
20
上傳者
編務處_李君毅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5-10-22,离现在 10 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松山區西松國民小學104學年度第(一)學期(一)年級(客家語)領域課程教學計畫

編寫者:一年級客家語教師

  1. 學習領域學習背景分析

低年級所要學習的是聽與說的運用,同時學習以客語與人互動。以「遊戲」教學方式,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是將學習內容轉化為提升學習意願的要媒介,帶動學生學習興趣,更可引導學生進入較深較廣的學習層面。

  1. 本學期學習目標

1.能夠說出簡單的招呼語。

2.能學習更多的問候語說法。

3.能養成主動與人打招呼的習慣。

4.能說出各種常見的學用品。

5.能懂得善用學用品,努力學習老師教導的各種知識。

6.能夠說出簡單常見的動物名稱。

7.能夠簡單的說出親近家人的稱謂。

8.能懂得親情的可貴,並期許自己快樂成長。

9.能夠說出數字一~十。

10.能培養自己自理生活的能力。

  1. 教學教材及教學活動選編原則與來源

  1. 原則:

1.教材注重生活化,融入九年一貫課程新興議題,並以同年級同一科目於同一學年度內採用一種版本為原則。

2.配合學生身心發展,符合生活經驗,注意學生學習之連貫性。

3.依據教科書選用辦法,教材評審表包括教科圖書之物理屬性、內容屬性、使用屬性及發行屬性等指標。


  1. 來源:康軒版客家語領域第(一)冊


四、 課程計畫

起訖週次

起訖日期

主 題

單元名稱

對應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重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8/31

9/04

歡喜來讀書

亻厓愛去上課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1-1-8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文。

1-1-9能辨別與正確反應聽到的訊息。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4能用客家語說出簡單的問候語與感謝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2-1-6能適當的說出所習得的日常生活用語。

1.藉課文內容讓學生學習問候語的客家語說法。

2.藉課文情境,讓學生養成主動與人打招呼的生活禮儀。

3.能聽懂並說出各種問候語的客家話說法。

1.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在上學途中會用到的問候語,再依照課本情境圖,請學生觀察並發表圖中的景物。

2.教師配合教學媒體,帶領學生朗誦課文,指導學生將附件華語對譯的貼紙貼在課文旁。

3.教師說明課文內容與解釋詞語,讓學生更了解文意,加強學習效果。

4.教師播放教學媒體歌曲,教學生依照動作演唱,讓學生邊唱邊做律動。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課堂問答

2.討論發表

3.聽力練習.

【性別平等教育】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限制

【家政教育】

3-1-2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9/07

9/11

歡喜來讀書

亻厓愛去上課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
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6
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
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1-1-8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文。

1-1-9能辨別與正確反應聽到的訊息。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4能用客家語說出簡單的問候語與感謝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2-1-6能適當的說出所習得的日常生活用語。

1.藉「亻厓會講客家話」讓學生學習更多問候語的客家語說法。

2.藉「亻厓會講客家話」的句型練習,讓學生熟練問候語。

3.藉「共下來打嘴鼓」的句型練習,讓學生學會用客家語說出含有問候語語詞的句子。

4.教師依據學習單內容,播放教學媒體,請學生完成本課學習單。

1.複習本課課文。

2.教師播放教學媒體,讓學生熟念亻厓會講客家話的詞語。

3.播放教學媒體,指導學生進行「亻厓會講客家話」和「亻厓曉聽」句型練習。

4.教師播放教學媒體,解釋「共下來打嘴鼓」圖裡的對話內容,並指導學生進行對話練習。

5.教師將學生分為兩組,每組任選一個角色,相互對話,交換角色再練習,並可練習不同問候語情境,直至熟練。

6.教師講解學習單內容與操作方式,再播放教學媒體,請學生仔細聆聽,填上正確的順序。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分組討論

2.課堂發表

3.遊戲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限制

【家政教育】

3-1-2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9/14

9/18

歡喜來讀書

寫字同()畫圖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1-1-8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文。

1-1-9能辨別與正確反應聽到的訊息。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2-1-6能適當的說出所習得的日常生活用語。

1.藉課文內容讓學生學習各種常見學用品的客家語說法。

2.藉課文情境,讓學生懂得善用學用品,並努力學習教師教導的各種知識。

3.能聽懂並說出各種學用品的客家話說法。

1.教師讓全班同學進行比手畫腳遊戲,讓學生猜出各種學用品,並討論各種學用品的功能與外觀。

2.教師依據課文情境圖,請學生觀察並發表圖中的景物。

3.教師配合教學媒體,帶領學生朗誦課文,指導學生將附件華語對譯的貼紙貼在課文旁。

4.教師說明課文內容與解釋詞語,讓學生更了解文意,加強學習效果。

5.教師播放教學媒體歌曲,教學生依照動作演唱,讓學生邊唱邊做律動。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資料蒐集

2.參與討論

3.表演評量

【家政教育】

3-1-2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9/21

9/25

歡喜來讀書

寫字同()畫圖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1-1-8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文。

1-1-9能辨別與正確反應聽到的訊息。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2-1-6能適當的說出所習得的日常生活用語。

1.藉「亻厓會講客家話」讓學生學習更多學用品的說法。

2.藉「亻厓會講客家話」的句型練習,指導學生練習句型。

3.教師播放教學媒體,請學生進行學習單「亻厓曉聽」練習。

4.藉「共下來打嘴鼓」的句型練習,讓學生學會用客家語說出含有學用品語詞的句子。

5.教師依據學習單內容,播放教學媒體,請學生完成本課學習單。

1.複習本課課文。

2.教師播放教學媒體,讓學生熟念亻厓會講客家話的詞語。

3.播放教學媒體,指導學生進行「亻厓會講客家話」和「亻厓曉聽」句型練習。

4.教師播放教學媒體,解釋「共下來打嘴鼓」圖裡的對話內容,並指導學生進行對話練習。

5.教師將學生分為兩組,每組任選一個角色,相互對話,交換角色再練習,並可練習不同學用品情境,直至熟練。

6.教師講解學習單內容與操作方式,再播放教學媒體,請學生仔細聆聽,將學用品貼紙依序貼在正確的地方。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聽力練習

2.遊戲評量

3.課堂問答

【家政教育】

3-1-2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9/28

10/02

歡喜來讀書

單元活動一 風會做柿餅?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3能透過聆聽活動,認識客家族群的生活方式。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4能用客家語說出簡單的問候語與感謝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1.認識客家特有傳統美食——柿餅的做法。

2.能用客語說出日常生活的禮貌用語。

3.能主動以客家話稱呼家中成員。

1.教師可詢問班上學生,吃過什麼樣的餅?味道如何?讓學生依自身經驗分享回答。

2.教師課堂上課準備柿餅,詢問班上學生:「這係麼个?」、「你知柿餅係仰般做出來个無?」。

3.教師可請學生觀察課本情境圖,試著說說看圖中景物有什麼?引導學生進入本單元的活動主題。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參與討論

2.課堂問答

3.聽力練習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家政教育】

1-1-3 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喜歡的食物。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10/05

10/09

歡喜來讀書

單元活動一 風會做柿餅?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3能透過聆聽活動,認識客家族群的生活方式。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4能用客家語說出簡單的問候語與感謝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1.認識客家特有傳統美食——柿餅的做法。

2.能用客語說出日常生活的禮貌用語。

3.能主動以客家話稱呼家中成員。

1. 教師依據單元活動一的情境圖,請學生觀察圖中景物。

2.教師播放教學媒體,讓學生聆聽故事,再請學生以客家語複誦一次。

3.教師適度運用媒體播放的暫停鍵,讓學生逐句複誦故事,加深學生對單元故事的理解。

4.教師可請學生上臺進行角色扮演,增進學生學習興趣及練習以客家語進行生活的對話。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對話練習

2.表演評量

3.遊戲評量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家政教育】

1-1-3 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喜歡的食物。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10/12

10/16

歡喜來讀書

第一、二課複習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1-1-8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文。

1-1-9能辨別與正確反應聽到的訊息。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2-1-6能適當的說出所習得的日常生活用語。

1.複習第一、二課課文。

2.複習第一、二課語詞。

3.複習第一、二課句型。

1.教師播放教學媒體的課文歌曲,讓學生跟著唱。教師也可視學生程度,播放歌曲伴唱,請教熟悉課文的學生,上臺演唱。

2.複習第一、二課詞語,播放歌曲,進行傳圖卡遊戲。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口語評量

2.遊戲評量

3.紙筆評量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10/19

10/23

生趣个動物

大象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1-1-8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文。

1-1-9能辨別與正確反應聽到的訊息。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2-1-6能適當的說出所習得的日常生活用語。

1.藉課文內容讓學生學習日常生活常見動物的客家語說法。

2.由課文延伸學習更多動物的客家語說法。

3.藉課文培養學生生活自理的能力。

1.教師請學生發表去動物園的經驗,再依據課文情境圖,請學生觀察並發表圖中的景物。

2.教師配合教學媒體,帶領學生朗誦課文,指導學生將附件華語對譯的貼紙貼在課文旁。

3.教師說明課文內容與解釋詞語,讓學生更了解文意,加強學習效果。

4.教師播放教學媒體歌曲,教學生依照動作演唱,讓學生邊唱邊做律動。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分組討論

2.資料蒐集

3.實作評量

4.表演評量

【家政教育】

3-1-2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10/26

10/30

生趣个動物

大象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1-1-8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文。

1-1-9能辨別與正確反應聽到的訊息。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2-1-6能適當的說出所習得的日常生活用語。

1.藉「亻厓會講客家話」讓學生學習更多常見動物的客家語說法。

2.藉「亻厓會講客家話」的句型練習,讓學生學會用客家語說出自己喜歡的動物。

3.藉「共下來打嘴鼓」的句型練習,讓學生學會用客家語說出含有動物語詞的句子。

4.教師依據學習單內容,再播放教學媒體,請學生進行學習單「貼貼看」練習。


1.複習本課課文。

2.教師播放教學媒體,讓學生熟念亻厓會講客家話的詞語。

3.播放教學媒體,指導學生進行「亻厓會講客家話」和「亻厓曉聽」句型練習。

4.教師播放教學媒體,解釋「共下來打嘴鼓」圖裡的對話內容,並指導學生進行對話練習。

5.教師將學生分為兩組,每組任選一個角色,相互對話,交換角色再練習,並可練習不同動物情境,直至熟練。

6.教師講解學習單內容與操作方式,再播放教學媒體,請學生仔細聆聽,將學用品貼紙依序貼在正確的地方。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聽力練習

2.口語評量

3.遊戲評量

【家政教育】

3-1-2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11/02

11/06

生趣个動物

數字歌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1-1-8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文。

1-1-9能辨別與正確反應聽到的訊息。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2-1-6能適當的說出所習得的日常生活用語。

【第一次評量週】

1.藉課文內容讓學生學習數字的客家語說法。

2.藉課文情境,讓學生培養愛護動物的情操。

3.教師播放教學媒體歌曲,教學生依照動作演唱,讓學生邊唱邊做律動。

1.教師依據課文內容,讓學生了解主題與數字有關,並請學生觀察課文情境圖,發表看到的圖中景物有哪些?並讓學生進行搶答,由此導入本課主題。

2.教師配合教學媒體,帶領學生朗誦課文,指導學生將附件華語對譯的貼紙貼在課文旁。

3.教師說明課文內容與解釋詞語,讓學生更了解文意,加強學習效果。

4.教師播放教學媒體歌曲,教學生依照動作演唱,讓學生邊唱邊做律動。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課堂問答

2.討論活動

3.態度檢核

4.表演評量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一

11/09

11/13

生趣个動物

數字歌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1-1-8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文。

1-1-9能辨別與正確反應聽到的訊息。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2-1-6能適當的說出所習得的日常生活用語。

1.藉「亻厓會講客家話」讓學生學習數字加單位量詞的客家語說法。

2.藉「亻厓會講客家話」的句型練習,讓學生練習對話。

3.藉「共下來打嘴鼓」的句型練習,讓學生學會用客家語說出含有數字語詞的句子。

4.教師依據學習單內容,再播放教學媒體,請學生完成學習單內容。

1.複習本課課文。

2.教師播放教學媒體,讓學生熟念亻厓會講客家話的詞語。

3.播放教學媒體,指導學生進行「亻厓會講客家話」和「亻厓曉聽」句型練習。

4.教師播放教學媒體,解釋「共下來打嘴鼓」圖裡的對話內容,並指導學生進行對話練習。

5.教師將學生分為兩組,每組任選一個角色,相互對話,交換角色再練習,並可練習不同數字情境,直至熟練。

6.教師講解學習單內容與操作方式,再播放教學媒體,請學生仔細聆聽,將聽到的數量圈出來,並在方框內寫下數字。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聽力練習

2.遊戲評量

3.實作評量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二

11/16

11/20

生趣个動物

單元活動二 來看戲!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3能透過聆聽活動,認識客家族群的生活方式。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4能用客家語說出簡單的問候語與感謝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1.了解客家特有傳統戲曲——收冬戲的意義。

2.能說出客家傳統戲曲——收冬戲的傳統習俗。

3.培養學生感恩惜福的情操。

1.教師可播放客家八音樂曲,並簡單介紹、說明。

2.教師詢問學生是否聽過客家八音,請學生根據自身經驗向班上同學分享。

3.教師可請學生觀察課本情境圖,引導學生看圖回答問題。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資料蒐集

2.分組討論

3.分組報告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家政教育】

3-1-2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3-1-3察覺個人的消費行為。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三

11/23

11/27

生趣个動物

單元活動二 來看戲!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3能透過聆聽活動,認識客家族群的生活方式。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4能用客家語說出簡單的問候語與感謝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1.了解客家特有傳統戲曲——收冬戲的意義。

2.能說出客家傳統戲曲——收冬戲的傳統習俗。

3.培養學生感恩惜福的情操。

1.教師依據單元活動二的內容,請學生觀察並發表圖中的景物。

2.教師播放教學媒體,讓學生聆聽故事,再根據內容發問。

3.請學生以客家語複誦一次故事內容

4.教師適度運用媒體播放的暫停鍵,讓學生逐句複誦故事,加深學生對單元故事的理解。

5.教師可請學生上臺進行角色扮演,增進學生學習興趣及練習以客家語進行生活的對話。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對話練習

2.口語評量

3.遊戲評量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家政教育】

3-1-2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3-1-3察覺個人的消費行為。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四

11/30

12/04

生趣个動物

第三、四課複習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1-1-8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文。

1-1-9能辨別與正確反應聽到的訊息。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2-1-6能適當的說出所習得的日常生活用語。

1.複習第三、四課課文。

2.複習第三、四課語詞。

3.複習第三、四課句型。

1.教師播放教學媒體的課文歌曲,讓學生跟著唱。教師也可視學生程度,播放歌曲伴唱,請教熟悉課文的學生,上臺演唱。

2.複習第三、四課詞語,播放歌曲,進行傳圖卡遊戲。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口語評量

2.遊戲評量

3.紙筆評量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五

12/07

12/11

快樂个家庭

遽遽大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1-1-8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文。

1-1-9能辨別與正確反應聽到的訊息。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2-1-6能適當的說出所習得的日常生活用語。

2-1-7能使用客家語自我介紹。

1.藉課文內容讓學生學習親人稱謂的客家語說法。

2.藉課文情境讓學生懂得親情的可貴,並期許自己快樂成長。

3.能聽懂並說出各種親屬稱謂的客家話說法。

1.教師請學生發表自己家中有哪些成員,再依據課文情境圖中,請學生觀察並發表圖中的景物。

2.教師配合教學媒體,帶領學生朗誦課文,指導學生將附件華語對譯貼紙貼在課文旁。

3.教師說明課文內容與解釋詞語,讓學生更了解文意,加強學習效果。

4.教師播放教學媒體歌曲,教學生依照動作演唱,讓學生邊唱邊做律動。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課堂問答

2.資料蒐集

3.討論活動

4.表演評量

【家政教育】

4-1-1認識家庭的組成分子與稱謂。

【生涯發展教育】

1-1-2 認識自己的長處及優點。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六

12/14

12/18

快樂个家庭

遽遽大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1-1-8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文。

1-1-9能辨別與正確反應聽到的訊息。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2-1-6能適當的說出所習得的日常生活用語。

2-1-7能使用客家語自我介紹。

1.藉「亻厓會講客家話」讓學生學習更多親人稱謂的說法。

2.藉「亻厓會講客家話」的句型練習,讓學生學習陳述對未來的期望。

3.藉「共下來打嘴鼓」的句型練習,讓學生學會用客家語說出含有親人稱謂語詞的句子。

4.教師依據學習單內容,再播放教學媒體,請學生在正確的選項中寫上順序,並完成家族樹。

1.複習本課課文。

2.教師播放教學媒體,讓學生熟念亻厓會講客家話的詞語。

3.播放教學媒體,指導學生進行「亻厓會講客家話」和「亻厓曉聽」句型練習。

4.教師播放教學媒體,解釋「共下來打嘴鼓」圖裡的對話內容,並指導學生進行對話練習。

5.教師將學生分為兩組,每組任選一個角色,相互對話,交換角色再練習,並可練習不同親人稱謂情境,直至熟練。

6.教師講解學習單內容與操作方式,再播放教學媒體,請學生仔細聆聽,填上正確的順序,並完成家族樹。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參與討論

2.遊戲評量

3.聽力練習

【家政教育】

4-1-1認識家庭的組成分子與稱謂。

【生涯發展教育】

1-1-2 認識自己的長處及優點。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七

12/21

12/25

快樂个家庭

單元活動三 過新年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3能透過聆聽活動,認識客家族群的生活方式。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4能用客家語說出簡單的問候語與感謝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1.認識客家人過年的傳統習俗。

2.能主動幫忙過年前的準備工作。

3.培養學生知足感恩的情懷

1.教師揭示「甜粄」、「發粄」、「菜頭粄」、「菜包」等過年應景食物圖片,並向學生說明其所象徵的意義

2.老師請學生觀察課本情境圖,引導學生看圖回答問題。

3.教師播放教學媒體,讓學生聆聽,並發表所觀察到的情況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分組討論

2.分組報告

3.態度檢核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家政教育】

1-1-3 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喜歡的食物。

3-1-2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八

12/28

1/01

快樂个家庭

單元活動三 過新年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3能透過聆聽活動,認識客家族群的生活方式。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4能用客家語說出簡單的問候語與感謝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1.認識客家人過年的傳統習俗。

2.能主動幫忙過年前的準備工作。

3.培養學生知足感恩的情懷

1.教師準備自製的圖卡,進行連成一條線賓果遊戲

2.教師播放教學媒體,讓學生聆聽故事,再請學生以客家語複誦一次。

3.教師適度運用媒體播放的暫停鍵,讓學生逐句複誦故事,加深學生對單元故事的理解。

4.教師可請學生上臺進行角色扮演,增進學生學習興趣及練習以客家語進行生活的對話。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課堂問答

2.對話練習

3.遊戲評量

4.表演評量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家政教育】

1-1-3 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喜歡的食物。

3-1-2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九

1/04

1/08

客家童謠

頭放雞

1-1-4能聽懂客家語簡易歌謠的內容。

1-1-8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文。

2-1-1能養成念、唱客家童謠的興趣。

1.將客家童謠和數字結合,學習利用客家話進行數數。

2.藉由客家童謠,複習第二單元——數字的客家話說法。


1.教師解說童謠主題為「一到十的童玩」念謠,並結合丟擲沙包的玩法,串成一首客家童謠。

2.教師請學生觀察課本中的童謠情境圖,並說一說圖中景物,由此導入本課主題。

3.教師可配合教學媒體,帶領學生一句一句念誦歌詞,待熟練後,再全班齊誦。

4.教師解釋歌詞內容及解釋新詞,讓學生更了解文意,加強學習效果。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歌唱評量

2.討論活動

3.遊戲評量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廿

1/11│

1/15

客家童謠

老阿伯 鬚赤赤

1-1-4能聽懂客家語簡易歌謠的內容。

1-1-8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文。

2-1-1能養成念、唱客家童謠的興趣。

【第二次評量週】

1.童謠和猜謎的結合,培養學生欣賞客家傳統念謠的能力,引發學習興趣。

2.藉由客家童謠,複習第三單元——稱謂的客家話說法。

1.教師請學生看一下童謠內容,並跟學生說明這是一首謎歌童謠,讓學生猜猜看「鹹菜」(酸菜)的謎底,由此導入主題,教師可為學生做資料補充,亦可鼓勵學生將聽過的客家謎歌說出來和同學分享。

2.教師請學生觀察課本中的童謠情境圖,並說一說圖中景物,由此導入本課主題。

3.教師可配合教學媒體,帶領學生一句一句念誦歌詞,待熟練後,再全班齊誦。

4.教師解釋歌詞內容及解釋新詞,讓學生更了解文意,加強學習效果。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歌唱評量

2.討論活動

3.遊戲評量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廿一

1/18│

1/22

總複習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1-1-8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文。

1-1-9能辨別與正確反應聽到的訊息。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2-1-6能適當的說出所習得的日常生活用語。

2-1-7能使用客家語自我介紹。

【休業式】

1.搭配教學媒體,複習第一課至第五課課文、語詞、句型。

2.利用課文歌曲,讓學生藉由歌唱方式,複習一至五課課文。

1.教師可配合教學媒體,讓學生開口跟讀。

2.教師帶領全班學生朗讀一至五課課文。

3.教師可配合教學媒體,透過伴唱讓學生開口跟唱。

4.教師帶領全班學生演唱一至五課課文歌曲。

1

1.教學媒體

2.電子教科書

1.紙筆測驗

2.課文背誦

3.對話練習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五、期成績評量方式(依「臺北市松山區西松國民小學學生成績評量辦法」)

(一)平時評量占50 %,評量方式:上課參與狀況、分組討論態度、口頭發表、口語練習

(二)定期評量占50 %,評量方式:期末口試<口語唸誦課文或指定內容>

(三)質性(文字敘述)評量

學  習  的  狀  況

表現優異

表現良好

已經做到

還要加油

努力改進

能參與課堂活動






能聽懂教學內容的語句






能讀出或唱出教學內容的語句













2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