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推展家庭教育中程計畫(111-115年)修正版

pdf
445.6 KB
24 頁
ac4950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第三期推展家庭教育中程計畫
(111-115 年)
教育部
112 5 月修正版
2
目錄
壹、計畫緣起………………………………………………… 3
貳、實施期程………………………………………………… 4
參、社會趨勢與發展……………………………………… 4
肆、政策溝通情形:計畫擬定之關鍵考量………………… 9
伍、計畫目標………………………………………………… 11
陸、執行策略及內容………………………………………… 12
柒、經費需求………………………………………………… 23
捌、考核機制………………………………………………… 23
玖、預期成效………………………………………………… 23
拾、圖表說明…………………………………………………
圖:變遷社會中的臺灣家庭…………………………… 8
表:第三期推展家庭教育中程計畫執行策略………… 14
表:關鍵執行策略評估基準…………………………… 20
3
第三期推展家庭教育中程計畫(111-115 年)
壹、計畫緣起
我國自民國 92 年立法通過「家庭教育法」以增進國民家庭生活
知能家人關係健全家庭功能為宗旨積極推展家庭教育為整合
資源精進家庭教育及服務之提供教育部將 102 年定為「家庭教育
年」,並提出「推展家庭教育中程計畫」(102-106 年)「推展高級中
等以下學校家庭教育整合計畫」(102-106 年),以第二期推展家
庭教育中程計畫」(107-110 年),積極推動家庭教育。
隨社會變遷家庭型態改變及家庭問題日趨複雜並因應近年來
社會關注之各項家庭議題,108 5 8 《家庭教育法》 5 次修
正公布修正重點包括提升服務人力及專業整合服務資源及網絡
增進民眾家庭教育知能綿密家庭社會安全網絡等以回應各界對健
全家庭功能與預防家庭問題之期待教育部以家庭教育法等有關家庭
議題之法令規定政策計畫以及社會與家庭發展趨勢為關鍵考量
「第三期推展家庭教育中程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111-115 年)
整合各級政府相關家庭教育資源及推動策略強化家庭教育支持網絡
家庭教育推展迄今不論於法規或是實務推動層面更著重於以
民眾需求為出發點規劃符合時宜的家庭教育措施及服務教育部將
持續與相關部會與地方政府於推動相關法令政策及方案規劃時
單位因應目標對象需求提供適切之家庭教育及服務以普及與強化
民眾有關家人關係及家庭生活知能發展健康之家庭穩健之社會
4
貳、計畫期程:
本計畫執行期程自 111 年起至 115 12 31 日止 5
參、社會趨勢與發展
一、當代家庭的變遷
(一)高齡、少子女的人口趨勢
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代臺灣家庭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就人口結構
來看,我國已於 1993 年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
7%)並於 2018 年成為高齡社會(超過 14%)依據人口推估(2020
2070 年)將於 2025 年成為超高齡社會(超過 20%)。臺灣社會
高齡化程度持續增加,2020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率為 16%,
2040 年將升至 30.2%,2070 年持續增加至 41.6%,且其中超過四
分之一為 85 歲以上之超高齡老人。另一方面,就出生趨勢來看,過
去我國生育率長期持續下降使育齡婦女人數隨之減少連帶影響未
來嬰兒出生數2020 年臺灣出生人數為 16 5,249 新生兒創下
歷年新低、死亡數超過出生數,臺灣人口首度出現負成長。
整體來說,我國總人口已於 2019 年達到最高峰 2,360 萬人,未
來將轉為負成長人口結構將日趨少子女化高齡化家庭結構也將
朝向世代數增加各代人數減少的垂直化型態發展依據國家發展委
員會(2020)1的人口推估報告中提出的相關課題及因應對策來看
持婚育等多元面向建構完善之生養環境以及因應高齡者多元需求
建構共融自主的高齡社會,皆是與家庭教育推展相關的重要課題。
1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 2070 )
5
(二)多元的婚姻與家庭型態
近十年臺灣民眾的平均初婚年齡持續上升,2010 年平均初婚年
齡女性為 28.4 歲,男性為 31.6 歲,至 2020 年,平均初婚年齡女性
已增加為 30.3 歲,男性為 32.3 歲(內政部,2021)。以及,離婚率
的持續居高現象,其中婚齡未滿 5 年者占比超過 30%且逐年升高,
婚齡 30 年以上占比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婚姻的穩定性引發社會各
界關注。另一方面,法務部於 2019 年制定「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
解釋施行法」,相同性別 2 人得成立永久結合關係及與其他親屬間之
權利義務關係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整體來說
社會變遷與價值觀的改變婚姻與家庭型態日趨多元家庭教育應倡
導包容接納及尊重消弭因差異所產生的歧視對待同時提供符
合不同需求、多元的家庭教育與服務。
(三)友善家庭,工作與家庭平衡
因應經濟發展與工作型態的改變工作家庭已成為主要的家庭
型態。107 「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顯示:近六成育有學齡前
兒童家庭的父母均有工作(衛福部2019)2。再者,以 108
活狀況調查」來看近八成的已婚(有偶)婦女有經濟收入但七成以
上女性為主要家務處理者,且每日平均做家務時間達 2.25 小時(衛
部,20203勞動部資料亦顯示出離職女性中有 25.2%是因「料
理家務」(勞動部統計處2019)依據性別平等政策綱領動家庭
性別平等倡導正向家庭價值與友善家庭文化透過營造友善職場環
2 衛福部(2019。中華民國 107 年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兒童篇。
3 衛福部(2020。中華民國 108 15-64 歲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6
員工家庭協助等相關措施促進工作與家庭平衡具體來說
實分擔家庭照顧責任的性別平等意識與實踐實屬重要的家庭教育策
略及目標。
二、國際趨勢:家庭的發展與挑戰
近年來國際間針對家庭面臨的重要議題有諸多的重要論述
整來看包括聯合國(United Nations, UN)歐盟(European Union,
EU)、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等提出的報告與政策倡議,2018 年聯合國
提出的「家庭政策與永續發展目標研究報告」(Key Findings on
Families, Family Polic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4提出家庭政策是國家公共政策的支柱,為實現永續發展的目
標(SDG),家庭政策具有關鍵作用。聯合國報告總結出六個與家庭政
策密切關聯的永續發展目標其中與家庭教育緊密關聯議題包括強化
父母親職知能促進兒童發展與福祉倡議性別平權親職和家務共
同參與以及支持婦女勞動參與。2020 年聯合國為慶祝國際家庭年三
十周年,經濟及社會理事會(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ECOSOC)綜整國際社會與家庭發展趨勢提出家庭政策與相
關建議強調各國政府應關注支持父母平衡工作與家庭推展親職教
保障兒童福祉鼓勵男性參與破除性別不平等並且重視科技
發展與人口結構變遷對家庭帶來的影響以提出政策支持家庭所面臨
4 Richardson, Dominic (2018). Key findings on families, family polic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ynthesis report (No. inorer948).
7
的各項挑戰(ECOSOC, 2020)5。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UNICEF)也提出「友善家庭政策:未來的職場設
計」(Family-Friendly Policies: Redesigning the Workplace of
the Future)的政策建議,強調發展友善家庭政策支持家庭與工作平
降低親職壓力進而提升兒童與家庭福祉同時也對於企業與經
濟發展有正向效益(UNICEF, 2019)6。2019 年歐盟執委會「就業與
社會事務暨融合總署」提出「兒童與家庭發展趨勢專題報告」,揭示
對於兒童與家庭政策制定方針的建議其中特別強調「工作與家庭平
衡」,期望藉由歐盟體系的正式修法程序與政策擬定,由政府、企業
及相關單位共同支持民眾達到工作與家庭平衡的目標(Directorate-
General for Employment, Social Affairs & Inclusion, 2019)7
以亞洲國家新加坡來看家庭政策的三大方向為倡議婚姻價值
支持親職與強化家庭功能強化婚姻關係支持高風險家庭並關注兒
童發展及福祉以及關注獨老支持高齡生活及多世代家庭需求
因應科技發展趨勢強調發展運用資通訊科技提供各項家庭教育
與服務的推展策略(Ministry of Social and Family Development,
2021)89韓國的性別平等與家庭部提出 2021-2025 「第四期健康家
庭總體規劃」(the Basic Plan for Healthy Families 2021-2025)
規劃家庭政策的主軸包括符應多元的家庭結構與需求確保家庭功能
5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2020). Implementation of the objectives of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Family and its follow-up processes: 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
6 UNICEF (2019). Family-Friendly Policies: Redesigning the Workplace of the Future: A Policy Brief.
7 Directorate-General for Employment, Social Affairs & Inclusion (2019). Recent Trends in Child and
Family Policy in the EU.
8 Ministry of Social and Family Development (2021). Family Policy Office.
9 Ministry of Social and Family Development (2021). Family E-Services & Digital Solutions And
Registry Of Marriages Division.
8
及福祉強化社會照顧體系以支持多樣的家庭以及營造友善家庭的
社會與工作環境 (MOGEF, 2021)10
綜觀前述的國際趨勢符應多元的家庭結構與需求營造友善家
庭環境以提升工作與家庭平衡以及關注數位科技對家庭帶來的影響
皆是各國因應家庭面臨的挑戰所提出的重要政策議題尤其是在嚴重
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下資通訊
科技對個人與家庭生活工作與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因此運用
資通訊科技提供家庭教育與服務,也是重要的家庭教育推展趨勢。
圖:變遷社會中的臺灣家庭
家庭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單元對個人發展與社會穩定有其重要意
義及價值有健康的家庭才有健康的社會綜前所述我國面臨高齡
少子女的人口發展趨勢婚姻與家庭的型態日趨多元以及工作與家
10 MOGEF (2021). 2025 Families shoulder to shoulder: We will strive to builda society wherein all
families and their members are respected- Formulation of the 4th Basic Plan for Healthy Families
(2021~2025)
9
庭平衡等議題使得社會各界極為關注家庭在各項挑戰之下如何持
續保有家庭功能回應家庭成員的需求維護家庭中不同世代的福祉
因此本於尊重多元家庭價值評估不同家庭的需求以發展教育及服
務策略以朝向健全家庭功能提升生活品質為本階段推展家庭教
育之關鍵挑戰與重要目標。
肆、政策溝通情形:計畫擬定之關鍵考量
家庭教育工作推展立基於部會合作分工與資源整合運用以期發
揮整體效能本計畫參酌各部會現有之家庭相關政策包括行政院110
5 月公布之「家庭政策」,以及為回應少子女、高齡趨勢及多元家
庭型態等相關計畫包括行政院「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性
別平等政策綱領」「人口政策綱領」「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高
齡社會白皮書」,以及教育部「性別平等推動計畫」「終身學習中程
發展計畫」「第 2 期高齡教育中程發展計畫」為有效整合部會
資源推展家庭教育,本計畫之關鍵考量,說明如下:
一、串聯家庭教育與服務,強化社會安全網
依據 110 年發布之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其中策略四「強
化部會網路資源布建拓展公私協力」,明政、衛生、教育、
勞政警政法務等各體系間的服務連結為重要策略目標據此
升家庭教育專業服務人力及專業知能增進民眾有關親職教育等各類
家庭教育知能及加強家庭教育之跨網絡整合銜接為本期重點推動工
作。
10
二、鏈結資源,持續深耕學校、社區之家庭教育推展
「家庭政策」明列六大政策目標之首要即為「強化家庭教育與性
別平權,促進家庭正向關係」,政策具體內容包括落實家庭教育法,
提供家庭教育課程及服務並以教育預防取向為家庭教育工作主軸
持續協同整合跨領域資源提升家庭教育服務質量亦提及應強化學
校體系家庭教育課程及輔導效能(行政院2021)就學校體系推展來
看,家庭教育法第 13 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每學年應在正式課程外
實施四小時以上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另,教育部於 110 3 月修
正發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明列「家庭教育」為十九項
重要議題之一整體來說十二年國民教育各學習階段的各領域課程
皆應適切融入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同時學校應在正式課程外提供學
生有關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並且,依據家庭教育法第 8 條,直轄
(市)主管機關得邀集學者專家教育人員及家庭教育實務工
作者組成家庭教育輔導團協助家庭教育中心至學校社區執行家庭
教育活動之推展據此本計畫應強化資源鏈結持續深耕學校
區之家庭教育推展。
三、尊重多元家庭價值,促進性別平等
尊重多元與性別平等相關議題為近年備受關注之家庭相關議題
「家庭政策」中揭示應宣導多元的文化價值消弭因年齡性別
別認同種族婚姻狀況、身心條件家庭組成經濟條件及血緣關
係等差異所產生的歧視對待並提出性別平權的推動與發展是國際共
11
同致力追求的目標需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教育與家庭等各面向
共同推動。故,推展立基於性別平權的概念提升家庭成員的性別平
等知能並鼓勵家長共同參加親職教育等家庭教育學習活動提升親
職照顧及性別平等知能以形塑性別平等之家庭環境。
四、善用資通訊科技發展,回應家庭的需求與挑戰
因應未來智慧國家發展願景行政院以「2030 實現創新包容
永續的智慧國家」,提出智慧國家方案(2021-2025 年)」,計總體
指標除「創新數位經濟」「優勢寬頻環境」,也「活躍網路社會」
期強化民眾的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也強調從數位平權數位學
習環境等面向推動數位包容的社會同時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COVID-19)疫情影響國際的趨勢報告中亦強調應關注「數位與家
庭」議題整體來說結合各政府體系及民間資源新運用網際網
行動通訊載具等數位資通訊科技提供學習及服務資源促進家
庭成員的互動與凝聚為未來五年提升家庭教育推展效能的關鍵策略
伍、計畫目標
本計畫整合各級政府推動家庭教育體系之相關資源(包括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內政部、經濟部、法務部國防部勞動部文化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客家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與行政院人事行政
總處等 12 個部會及各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以達成協助國人
經營健康家庭生活強化家庭功能支持其家庭成員面對現代社會各
種挑戰,同時促進社會永續發展。具體提出下 4 大主軸目標:
12
一、協同合作,專業培力。
二、整合資源,普及推展。
三、連結體系,多元共融。
四、創新前瞻,永續發展。
陸、執行策略及內容
一、工作項目
本計畫提出之工作項目共分為 4 大策略主軸、10 項策略重點。
【策略主軸一】強化家庭教育體系之整合運作及人員培力提升家庭
教育及服務之專業發展。
策略重點:
1-1 提升各級政府聯繫與工作協同,強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家庭
教育中心之組織與運作。
1-2 辦理各項培訓,提升家庭教育及服務之專業發展。
【策略主軸二】整合資源普及家庭教育與服務提升家庭教育推展之
質量。
策略重點:
2-1 強化學校體系推展家庭教育之課程及活動。
2-2 結合各體系及民間資源,提供家庭教育資源及學習活動。
【策略主軸三】連結家庭教育與服務支持系統尊重多元符應不同
型態家庭需求。
策略重點:
13
3-1 落實優先接受家庭教育服務對象之家庭教育及關懷網絡。
3-2 完備家庭教育與支持服務體系之聯繫整合。
3-3 符應多元型態家庭之需求,落實家庭教育之預防性功能。
【策略主軸四】前瞻社會變遷及科技發展趨勢研發家庭教育推展策
略,達成永續發展。
策略重點:
4-1 進行家庭教育相關調查、研究,並據以規劃家庭教育推展策略。
4-2 運用資通訊科技新媒體及數位學習策略發展家庭教育學習資
源及推展策略。
4-3 回應社會人口趨勢,支持婚育及倡議職場友善家庭與世代融合。
二、執行策略(下表)
14
(一)第三期推展家庭教育中程計畫執行策略
策略
主軸 策略
重點 執行策略 主辦機關 協辦機關
1.
強化
家庭
教育
體系
之整
合運
作及
人員
力,
提升
家庭
教育
及服
務之
專業
發展
1-1
提升
各級
政府
聯繫
與工
作協
同,
強化
各直
市、
(市)
政府
家庭
教育
中心
之組
織與
運作
1-1-1 整合各體系(教育體系、衛
生福利體系、內政體系、企
業勞工體系、軍警消體系、
文化體系農業體系)家庭教
育工作資源辦理聯繫會報
研習工作坊,以提升相關工
作人員之家庭教育專業及新
興議題相關素養,強化家庭
教育及服務效能。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 衛生福利部內政部經濟
部、法部、國部、勞
文化部原住民族委員
客家委員會行政院農
業委員會、行政院人事行
政總處、直轄市政府、縣
(市)政府
1-1-2 強化各直轄市縣(市)家庭
教育諮詢委員會運作機制與
功能。
直轄市、縣(市)政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
1-1-3 推動直轄市縣(市)政府依
家戶數量推計,於家庭教育
中心進用家庭教育專業人員
及社會工作相關專業人員執
行家庭教育工作,並強化直
轄市、縣(市)家庭教育中心
之組織運作。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直轄市、縣
(市)政府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1-1-4 推動家庭教育之考核機制,
並表揚與獎勵績優人員、機
關(構)及團體。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 衛生福利部內政部經濟
部、法部、國部、勞
文化部原住民族委員
客家委員會行政院農
業委員會、行政院人事行
政總處、直轄市政府、縣
(市)政府
1-2
辦理
各項
訓,
提升
家庭
教育
及服
務之
專業
發展
1-2-1 依據家庭教育法規定辦理
各類相關人員及志工之家庭
教育研習,強化協同推展家
庭教育之知能,並列為工作
考核之參考依據。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國民及學前教
)、直市、縣
(市)政府
1-2-2 整合家庭教育及家庭服務
體系(如:托嬰中心、居家托
育服務中心親子館(托育資
源中心)早期療育機構
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等)協力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直轄市、縣
(市)政府、衛生福
利部(社會及家庭
署)、內政部
15
策略
主軸 策略
重點 執行策略 主辦機關 協辦機關
辦理推展家庭教育種子培
訓。
1-2-3 強化直轄市縣(市)政府家
庭教育中心志工召募、督導
管理及培訓,鼓勵志工取得
家庭教育專業人員資格,以
利充實人力並提升家庭教育
專業知能擴大服務。
直轄市、縣(市)政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
1-2-4 強化「全國家庭教育諮詢專
412-8185」人力之專業培
管理提升服務穩定性及
質量。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直轄市、縣
(市)政府
2.
整合
資源
普及
家庭
教育
與服
務,
提升
家庭
教育
推展
之質
2-1
強化
學校
體系
推展
家庭
教育
之課
程及
活動
2-1-1 結合 12 年國民教育課程綱
要推動,依據各教育階段家
庭教育內涵及家庭教育議
題,以融入課程設計及辦理
每學年正式課程外之 4 小時
以上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
考量學生身心之需求落實學
校之家庭教育推展。
教育部(國民及學
前教育署)、直轄
市、縣(市)政府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國家
教育研究院
2-1-2 結合學校﹙含幼兒園﹚及其
家長家長會及家長團體等
推動情感教育婚姻教育
職教育及性別平等教育等家
庭教育及相關新興議題。
教育部(國民及學
前教育署)、直轄
市、縣(市)政府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
教育司、資訊及科技教育
司)
2-1-3 結合教育優先區計畫提供
處於經濟教育文化或身心
發展不利條件之學生家長親
職教育學習活動。
教育部(國民及學
前教育署)、直轄
市、縣(市)政府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
2-1-4 鼓勵大專院校軍警校院及
空中大學開設家庭教育相關
學習活動及課程(包括師資
職前培育教育課程)並可結
合家庭教育中心與民間資源
合作推動。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高等教育司、
技術及職業教育
司、師資培育及藝
術教育司)、國防
部、內政部(警政
署)
直轄市縣(市)政府衛生
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2-2
結合
各體
系及
2-2-1 各級主管機關將家庭教育
之相關資料提供予醫療機
國民小學及戶政機關
權責提供予新生兒之家長、
直轄市、縣(市)政
內政部衛生福利部教育
部(終身教育司)
16
策略
主軸 策略
重點 執行策略 主辦機關 協辦機關
民間
源,
提供
家庭
教育
資源
及學
習活
監護人或實際照顧之人、辦
理小學新生註冊結婚登記
離婚登記及出生登記之人。
2-2-2 結合社會教育機構、圖書
館、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
文化中心博物館與生活
美學館子館(托育資源中
心)福利機構社區照顧關
懷據點以及民間團體,合作
辦理家庭教育學習活動。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衛生福利部
(社會及家庭署)、
文化部、直轄市、
縣(市)政府
2-2-3 結合農業部門及相關民間
團體之教育訓練及推廣教育
學習活動,納入家庭教育議
題,提供農村地區家庭之家
庭教育相關學習資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
會)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直
轄市、縣(市)政府
3.
連結
家庭
教育
與服
務支
持系
統,
尊重
元、
符應
不同
型態
家庭
需求
3-1
落實
優先
接受
家庭
教育
服務
對象
之家
庭教
育及
關懷
網絡
3-1-1 提供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重
大違規學生之家長、監護人
及實際照顧學生之人,家庭
教育諮詢管道或課程資源。
教育部(國民及學
前教育署)、直轄
市、縣(市)政府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
教育司)
3-1-2 落實教師輔導教師學校
及主管機關所置專業輔導人
員依學生個案需求,提供家
長必要之家庭教育相關資源
與親職教育諮詢。
教育部(國民及學
前教育署)、直轄
市、縣(市)政府
3-1-3 強化發展遲緩及身心障礙
學童家庭支持服務,提升發
展遲緩兒童或身心障礙學童
家長親職教育、婚姻教育知
能。
教育部(國民及學
前教育署)、直轄
市、縣(市)政府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
教育司)
3-1-4
正學校舉辦收容人及學生
家庭教育學習及支持活動。
法務部 (
司)教育部(終身教育司)
3-1-5 結合直轄市縣(市)政府社
政單位、學校及民間團體,
針對替代性照顧體系所安置
之兒童與青少年,提供多元
的家庭教育學習活動,並融
入其自立生活準備及相關服
務計畫。
衛生福利部(社會
及家庭署)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學生
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國民
及學前教育署)、直轄市、
縣(市)政府、衛生福利部
(保護服務司)
3-1-6 推動各級學校整合相關資
源,提供懷孕或育有子女之
學生各項家庭教育與服務。
教育部(國民及學
前教育署、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
17
策略
主軸 策略
重點 執行策略 主辦機關 協辦機關
直轄市、縣(市)政
3-2
完備
家庭
教育
與支
持服
務體
系之
聯繫
整合
3-2-1 強化家庭教育體系與社政
主管機關之聯繫與整合,完
善評估及轉介推展家庭教育
之機關、機構、學校、法人
及團體等機制,以適切提供
相關家庭教育課程、諮商或
輔導等服務。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國民及學前教
)、直市、縣
(市)政府
衛生福利部教育部(學生
事務及特殊教育司)
3-2-2 參酌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
益保障法、兒童權利公約,
辦理多元需求兒童、少年、
脆弱家庭之預防性家庭教育
學習活動。
衛生福利部(社會
及家庭署)、直轄
市、縣(市)政府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學生
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國民
及學前教育署)
3-2-3 參酌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
益保障法、老人福利法,與
各地方政府社福機關(構)協
同,妥善運用家庭教育相關
資源落實強制性親職教育
家庭教育與輔導。
衛生福利部(保護
服務司)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
教育司、國民及學前教育
署)直轄市縣(市)政府
3-2-4 結合直轄市縣(市)政府及
民間團體,針對家有未成年
子女之離婚或有衝突的離異
家庭提供諮商/商談親子會
面、親職教育等服務。
衛生福利部(社會
及家庭署) 直轄市、縣(市)政府
3-3
符應
多元
型態
家庭
之需
求,
落實
家庭
教育
之預
防性
功能
3-3-1 結合社政部門、社福團體
等,提供身心障礙者及其家
庭需求之親職教育及婚姻教
育等家庭教育相關資訊及學
習活動。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國民及學前教
)、直市、縣
(市)政府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
署)、教育部(學生事務及
特殊教育司)
3-3-2 結合各直轄市縣(市)政府
社政單位相關機關(構)及民
間團體等資源,提供多元家
庭(含單親同性家庭隔代
等)預防性之家庭教育相關
資訊及學習活動。
衛生福利部(社會
及家庭署)教育部
(終身教育司)、直
轄市、縣(市)政府
3-3-3 結合各直轄市縣(市)政府
社政單位相關機關(構)及民
間團體等資源,辦理多元性
別認識與理解之相關學習活
動。
衛生福利部(社會
及家庭署)教育部
(終身教育司)、直
轄市、縣(市)政府
18
策略
主軸 策略
重點 執行策略 主辦機關 協辦機關
3-3-4 結合直轄市縣(市)及相關
服務中心辦理多元族群(含
原住民新住民)之家庭教育
學習活動。
原住民族委員會、
內政部(移民署)、
直轄市、縣(市)政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衛
生福利部(長期照司)
4.
前瞻
社會
變遷
及科
技發
展趨
勢,
研發
家庭
教育
推展
略,
達成
永續
發展
4-1
進行
家庭
教育
相關
調
查、
究,
並據
以規
劃家
庭教
育推
展策
4-1-1 參酌國際推動家庭教育之
新興趨勢、我國社會發展及
家庭變遷之脈絡,規劃年度
家庭教育推展重點,並研發
家庭教育相關之學習創新策
略。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 直轄市、縣(市)政府、國
家教育研究院
4-1-2 進行家庭教育重要議題及
執行成效評估之調查研究
蒐集資訊以提供家庭教育政
策、年度推展重點等規劃及
推展之參考。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 直轄市、縣(市)政府、國
家教育研究院
4-1-3 整合相關之調查、研究資
料,提供各相關機關(構)、
團體運用資源,並發展家庭
教育推展策略。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 直轄市、縣(市)政府
4-2
運用
資通
訊科
技、
新媒
體及
數位
學習
略,
發展
家庭
教育
學習
資源
及推
展策
4-2-1 依據不同家庭型態及多元
文化家庭之需求,發展家庭
教育學習資源,並強化運用
資通訊科技、新媒體及數位
學習等策略。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直轄市、縣
(市)政府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
署、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
司、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國家教育研究院
4-2-2 運用資通訊科技新媒體及
數位學習等策略,針對育有
子女之家庭提供育兒及親職
等家庭教育資源,並倡導共
同分擔親職與照顧者角色,
增進育兒參與及家庭照顧分
工之性別平等。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衛生福利部
(社會及家庭署)
內政部經濟部法務部
國防部勞動部文化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客家委
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直
轄市政府、縣(市)政府
4-2-3 運用資通訊科技新媒體及
數位傳播等多元策略,並加
強與其他政府機關與民間單
位或企業之合作,擴大宣導
增加能見度,有效提供民眾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直轄市、縣
(市)政府
衛生福利部內政部經濟
部、法部、國部、勞
文化部原住民族委員
客家委員會行政院農
19
策略
主軸 策略
重點 執行策略 主辦機關 協辦機關
家庭教育相關資訊及電話等
通訊諮詢服務。 業委員會、行政院人事行
政總處
4-2-4 規劃並培訓高級中等以下
學校教師、專業輔導人員等
家庭教育相關人員運用資通
訊科技、新媒體及數位學習
之家庭教育推展策略。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國民及學前教
育署)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
教育司、資訊及科技教育
司)
4-3
回應
社會
人口
勢,
支持
婚育
及倡
議職
場友
善家
庭與
世代
融合
4-3-1 推動公務機關及民間團體、
企業於工作職場提供家庭教
育資源及學習活動,營造友
善家庭之職場環境。
教育部、衛生福利
部、內政部、經濟
部、法務部、國防
部、勞動部、文化
部、原住民族委員
會、客家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
會、行政院人事行
政總處、直轄市、
縣(市)政府
4-3-2 推動公務及國防部門之終
身學習系列課程納入家庭教
育議題,倡議正向家庭價值
與家庭互動。
國防部、行政院人
事行政總處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直
轄市、縣(市)政府
4-3-3 提供軍警、消防、護理
兒教保及托育服務相關人員
等之婚前、婚姻教育等家庭
教育學習活動,提升進入婚
姻家庭之機會及經營家庭知
能。
國防部內政部(警
署、消)、衛
生福利部(護理及
健康照護司、社會
及家庭署)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直
轄市、縣(市)政府
4-3-4 結合各級學校幼兒園
育機構親子館(托育資源中
心)樂齡學習中心及民間團
體等辦理代間教育宣導與活
動,強化世代交流,增進世
代融合。
教育部(終身教育
衛生福利部(社
會及家庭署)國民
及學前教育署)
轄市、縣(市)政府
客家委員會
4-3-5 加強辦理高齡者之婚姻教
育、代間教育等家庭教育學
習活動,提高高齡者之參與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衛生福利部
(社會及家庭署)
直轄市、縣(市)政府
20
策略
主軸 策略
重點 執行策略 主辦機關 協辦機關
及老年生活調適。
() 關鍵執行策略評估基準
為強化推展成效,以下擇定關鍵執行策略(合計 10 項)訂定評估基準,由主辦
及協辦機關共同提報執行情形及辦理成效;惟如該項執行策略列為協辦機關者,得
依權責分工對應該項評估基準核實填列執行情形
關鍵執行策略 評估基準 評估基準說明 主辦機關 協辦機關
1-2-1 依據家庭教育
法規定辦理各類相
關人員及志工之家
庭教育研習強化協
同推展家庭教育之
知能並列為工作考
核之參考依據。
依據家庭教育法規
每年推展家庭教
育相關人員志工接
受家庭教育研習情
形。
1.各類推展家庭教
育工作人員及志工
之家庭教育研習規
劃(如題、課
內容)。
2.依家庭教育法第9
條規定,家庭教育
中心及學校相關推
展人員接受家庭教
育專業研習情形
(1)直轄市、縣(市)
家庭教育中心當
年度主任及工作
人員專業進修 18
小時之比率﹙達成
人數之占比﹚
(2)當年度所屬高級
中等以下學校之
教師專業輔導人
行政人員專業
進修 4 小時之比
﹙達成人數之占
比﹚
教育部(終身教育
國民及學前教育
署)直轄市縣(市)
政府
1-2-2 整合家庭教育
及家庭服務體系
(如:托嬰中心居家
托育服務中心親子
家庭教育及家庭服
務體系協力辦理推
展家庭教育種子培
訓之執行狀況與成
1.協力辦理的單位
分工合作情況(主
協辦單位/合作分
工方式)。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直轄市縣(市)
政府、衛生福利部
(社會及家庭署)
21
關鍵執行策略 評估基準 評估基準說明 主辦機關 協辦機關
館(托育資源中心)、
早期療育機構新住
民家庭服務中心
等),協力辦理推展
家庭教育種子培訓。
2.種子培訓之規劃
(如:主題、課程內
容)。
3.種子培訓的場次、
參與對象、參與人
數。
政部
2-1-3 結合教育優先
區計畫提供處於經
教育文化或身
心發展不利條件之
學生家長親職教育
學習活動。
結合教育優先區計
畫,提供處於經濟、
教育文化或身心發
展不利條件之學生
家長親職教育學習
活動之執行狀況與
成果。
1.執行計畫之學校
數及分布情況。
2.有關親職教育學
習活動之規劃(如:
形式、主題)。
3.學習活動辦理場
次、參與人數及目
標對象之學生家長
參與比例情形。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
教育署)直轄市
(市)政府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
2-2-1 各級主管機關
將家庭教育之相關
資料提供予醫療機
國民小學及戶政
機關依權責提供予
新生兒之家長監護
人或實際照顧之人、
辦理小學新生註冊、
結婚登記離婚登記
及出生登記之人。
各級主管機關將家
庭教育之相關資料
提供予醫療機構
民小學及戶政機關,
依權責提供予新生
兒之家長監護人或
實際照顧之人辦理
小學新生註冊結婚
登記離婚登記及出
生登記之人的執行
狀況與成果。
1.各級主管機關與
醫療機構、國民小
學及戶政機關合作
提供資料的規劃
(如:資式、內
容)以及符合不同
對象需求情形。
2.獲得相關資料的
人數(新生兒之家
長、監護人或實際
照顧之人、辦理小
學新生註冊、結婚
登記、離婚登記及
出生登記之人)與
當年度該身分人數
之比例。
直轄市縣(市)政府 內政部、衛生福利
部、教育部(終身教
育司)
3-2-1 強化家庭教育
體系與社政主管機
關之聯繫與整合
善評估及轉介推展
家庭教育之機關
學校法人及團
家庭教育體系與社
政體系合作辦理「有
家庭教育需求者」
庭教育支持服務之
執行狀況與成果。
1.直轄市縣(市)政
府辦理脆弱家庭服
務,評估有家庭教
育需求之分工、連
結轉介合作情形。
2.前述網絡聯繫與
教育部(終身教育
國民及學前教育
署)直轄市縣(市)
政府
衛生福利部教育部
(學生事務及特殊教
育司)
22
關鍵執行策略 評估基準 評估基準說明 主辦機關 協辦機關
體等機制以適切提
供相關家庭教育課
諮商或輔導等服
務。
整合機制之運作
(如:會議等)。
3.連結或轉介有家
庭教育需求者之案
件數服務情形及
結案數。
4.檢討與精進說明。
3-2-2 參酌兒童及少
年福利與權益保障
法、兒童權利公約,
辦理多元需求兒童、
少年脆弱家庭之預
防性家庭教育學習
活動。
參酌兒童及少年福
利與權益保障法
童權利公約辦理多
元需求兒童、少年、
脆弱家庭之預防性
家庭教育學習活動
之執行狀況與成果。
針對多元需求兒童、
少年脆弱家庭等對
辦理之家庭教育
學習活動之形式
次、參象、參
人數。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
家庭署)直轄市
(市)政府
教育部(終身教育
學生事務及特殊
教育司國民及學前
教育署)
3-3-2 合各直轄
縣(市)政府社政
單位相關機關(構)
及民間團體等資源,
提供多元家庭(含單
親、同庭、隔
等)預防性之家庭教
育相關資訊及學習
活動。
結合各直轄市、縣
(市)政府社政單位
相關機關(構)及民
間團體等資源提供
多元家庭(含單親、
同性家庭、隔代等)
預防性之家庭教育
相關資訊及學習活
動之執行狀況與成
果。
1.結合各直轄市
(市)政府社政單位
相關機關(構)及民
間團體資源辦理之
執行狀況 (合作單
位資源結合方式、
主協辦等)。
2.提供多元家庭預
防性之家庭教育相
關資訊及學習活動
之場次參與對象
參與人數/人次等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
家庭署)教育部(終
身教育司)直轄市
縣(市)政府
4-2-3 運用資通訊科
新媒體及數位傳
播等多元策略並加
強與其他政府機關
與民間單位或企業
之合作擴大宣導增
加能見度有效提供
民眾家庭教育相關
資訊及電話等通訊
諮詢服務。
運用資通訊科技
媒體及數位傳播等
多元策略並與其他
政府機關民間單位
或企業合作擴大宣
有效提供民眾家
庭教育相關資訊及
電話等通訊諮詢服
務之執行狀況與成
果。
運用資通訊科技
媒體及數位傳播等
多元策略並與其他
政府機關民間單位
或企業合作提供民
眾家庭教育相關資
訊及電話等通訊諮
詢服務之規劃(如:
略、提象、主
題、協同/合作單
位),以及執行情形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直轄市縣(市)
政府
部、法部、經
部、國部、衛
部、勞部、文
化部、行政院(農業
委員會人事行政總
處) 、原民族委員
會、客家委員會
23
關鍵執行策略 評估基準 評估基準說明 主辦機關 協辦機關
(如:參與或接受人
次、滿調查、成
效評估)。
4-3-3 提供軍警、消
護理幼兒教保
及托育服務相關人
員等之婚前婚姻教
育等家庭教育學習
活動提升進入婚姻
家庭之機會及經營
家庭知能。
警、消防、護
幼兒教保及托育
服務相關人員等之
前、婚育、家
庭經營等家庭教育
學習活動之執行狀
況與成果
辦理婚前、婚姻教
家庭經營等家庭
教育學習活動之形
場次參與對象
參與人數。
國防部、內政部(警
署、消)、衛
福利部(護理及健康
照護司社會及家庭
署)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直轄市縣(市)
政府
4-3-5 加強辦理高齡
者之婚姻教育代間
教育等家庭教育學
習活動提高高齡者
之參與及老年生活
調適。
辦理高齡者之婚姻
教育代間教育等家
庭教育學習活動之
執行狀況與成果。
辦理高齡者之婚姻
教育代間教育等家
庭教育學習活動之
形式場次參與對
象、參與人數。
教育部(終身教育
司)衛生福利部(社
會及家庭署)
直轄市縣(市)政府
柒、經費需求
本計畫各項目所需經費依據年度預算經費支用標準編列,由各有關機關視年度
狀況逐年編列年度經費預算支應。
捌、考核機制
本計畫執行期程自 111 年至 115 由各主(協)辦機關依執行分工表推動辦理
並每半年(當年 7 月底及次年 1 月底前)提報執行情形及辦理成效送教育部由教育
部進行列管及追蹤作業。
玖、 預期成效
一、提升各級政府聯繫與工作協同強化家庭教育體系之整合運作及人員培力提升
24
家庭教育及服務之專業發展與推展效能。
二、強化學校體系推展家庭教育之課程及活動提升學生及其家長之家庭教育知能
促進學生身心健全發展,提升家庭正向互動及生活福祉。
三、完備家庭教育與支持服務體系之聯繫整合,落實優先接受家庭教育服務對象之
家庭教育及關懷網絡連結,支持家庭發揮功能。
四、回應社會人口趨勢結合各體系及民間資源尊重多元符應不同型態家庭需求
普及家庭教育與服務資源倡導正向家庭價值支持婚育及倡議職場友善家庭與
世代融合。
五、前瞻社會變遷及科技發展趨勢運用資通訊科新媒體及數位學習發展家庭
教育學習資源及推展策略,發揮家庭教育預防性功能促進社會永續發展。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