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說明會及分區社群教師教學實踐研究實施辦法
壹、依據:
教育部民國110年4月26日臺教師(一)字第1100043106號函
教育部民國110年5月27日臺教師(一)字第1100073220號函。
實踐藝術教學研究計畫2023年度工作計畫(以下稱本計畫)。
貳、目的:
辦理本計畫年度各分區教師社群發展及藝術教學專長成長例行活動,擴大計畫基礎工作推展成效。
辦理各分區教學實踐研究工作說明會、成立各分區教師專長社群,擴增藝術教學實踐研究參與層面與人數。
推展藝術教學相關專業知能研習,提升藝術教學品質,有效落實當代藝術教育及素養導向藝術學習成效。
叁、辦理單位:
一、 主辦單位: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
二、 承辦單位:本計畫各分區社群承辦學校
臺北市分區社群承辦學校:臺北市中正區南門國小及文山區明道國小
肆、實施對象:
全國各縣市高中職、國中小、幼兒園視覺藝術或生活課程教師。
本計畫工作團隊各分區社群行政組及學術組成員。
其他代理、代課及實際從事中、小學生視覺藝術或生活課程教學工作者。
伍、辦理日期及地點和報名方式:
辦理日期:112年3月18日至3月19日週六日全日辦理北市分區辦理說明會及基礎三階段研習。
地點:臺北市中正區南門國小創意方程室,並請逕上臺北市教師研習進修網受理報名。
三、成效說明:考量教學實踐研究工作實施效應,研習須全程報名參與,若有不 得已情況應事前規劃參與跨區不同日程的同一階段研習課目。未來參與本研習教師及教學實踐研究案例完成後,參加教學案例發表會接受評審,依據獎項名次報請教育部頒發獎狀以資鼓勵。
附件:實踐藝術教學研究中程計畫2023年分區教師研習課表
2023年度分區社群教師研習第一二階段課表
日期 | 時 間 | 項 目 | 內 容 | 備 註 |
3月18日 星期六 | 08.30~09.00 | 報到 | 簽到、領取研習資料 | 工作組 |
09.00~09.50 | 計畫理念說明與討論 | 藝術教育的價值觀探討,藝術學習無用論或必要性的辨證,當代藝術教育理念說明及研討。 | 講座: 景興國小 吳憶禎老師 新生國小 楊琇君老師 | |
10.00~10.50 | 當代藝術教育觀念與實踐案例及方法學 | 當代藝術教育哲學觀點及藝術教學實踐案例的對照,檢驗實踐藝術計畫的可行性與獨特意義。分析當代藝術教學實踐案例產出的關鍵條件,以及教材設計、發展的思考與規劃。 | ||
11.00~11.50 | 視覺藝術教學題材的定義與內涵規劃與思考、藝術教育的整體樣貌與題材發展 | 深入探討教學題材的定義,確認「透過藝術的教育」的意涵與價值,如何透過題材達成實踐。回顧藝術教育理念探討當代藝術教育實踐的起步程序,介紹藝術教學題材規劃的具體方法。當代藝術教育的整體課程架構與學習內容探討,並建立教學題材的規劃思考與操作。 | ||
12.00~13.30 | 午餐/休息 | |||
13.30~14.20 | 當代藝術教育課程架構的分析 | 介紹課程架構的內涵與邏輯關聯,探討當代藝術教育理念與單元教學的核心概念。 | 講座: 東園國小 熊培伶老師 新北市後埔國小簡巧紋老師 | |
14.30~15.20 | 教學模式的意涵與藝術學習的意義以及課程架構與題材發展的實際操作 | 教學模式與藝術學習目標的邏輯關聯和思考,回歸題材發展的概念與教學單元的對照。整理課程架構和題材規劃的概念,嘗試具體提出教學構想,於下午共同思考與研判。 | ||
15.30~16.20 | 藝術教學的型態與教育研究語意學和教學構想的檢視與解讀 | 分析視覺藝術教學的各種型態,並探討教學研究論述的專有名詞意含和語用的精確性。共同研判產出的教學構想,並嘗試單元核心概念的思考與撰述。 |
2023年度分區社群教師研習第三階段課表
日期 | 時 間 | 項 目 | 內 容 | 備 註 |
3月19日 星期日 | 08.30~09.00 | 報到 | 簽到、領取研習資料 | 工作組 |
09.00~10.50 | 藝術教育實踐研究的教學設計 | 介紹教學設計的格式與各欄位的意義與思考,配合實際案例探究藝術學習的目標與呈現方式。 | 講座: 宜蘭縣北成國小潘慧芳老師 宜蘭縣內城國中小賴惠群老師 | |
11.00~11.50 | 視覺藝術教學流程表的邏輯思考 | 藝術教學過程與學習目標的邏輯關聯,以及教學活動的實施程序和教學重點的思考 | ||
12.00~ | 午餐/休息 | |||
13.30~14.20 | 藝術教學實踐研究的教學評量 | 藝術學習的表現分析與教學評量的工具介紹,以及教學目標達成的邏輯檢驗方式。 | 講座: 新生國小 陳寶如老師 龍安國小 朱銘厚老師 | |
14.30~15.20 | 教學設計格式的種整理與發表概要 | 參照附錄的教學設計實例整理教學實踐的撰述方式,並探討發表概要與教學設計的差異性與範例格式應用與呈現重點。 | ||
15.30~16.20 | 參與實踐研究的方式與綜合研討 | 研習內容與社群活動、實踐研究等相關問題的講解與提問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