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第三次定期評量題目

pdf
537.49 KB
4 頁
Administrato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臺北市立弘道國民中學 111 學年度第 1學期 七年級 歷史科 次定期評量
1 頁,共 4
<範圍:L.5~L.6
【劃卡代號51 班級: 座號: 姓名:
※答案卡限用 2B 鉛筆劃記,答案請劃記明確;若有劃
記錯誤,請擦拭乾淨。分數以電腦讀卡分數為準。
一、 單選題(1-20 題,每題 4分,共 80 分)
1. 是清康熙時期的泉州人,聽人家說臺灣未開發的土
地廣大、工作機會多,決定到臺灣打拼。他來到臺灣,
可能有怎樣的遭遇?
(A)開墾土地時,原有水源不敷使用他只好集資自行修
築水圳 (B)他申請攜家帶眷來臺,終於獲得政府許可,
一家在臺灣團聚 (C)多數平原地區已被開發,他只能依
循法規前往深山進行開墾 (D)政府主張土地國有,提供
耕作工具與種子,使他的生活安定
2. 有關清帝國時期臺灣土地的開發,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土地有賴政府悉心規劃人民得以按照分配進行開墾
(B)在清帝國統治以前,臺灣都是原住民,無漢人開墾土
地蹤跡 (C)因爭水爭地的艱苦,故土地開墾多以獨資為
(D)十八世紀以後因中國人口增加導致糧食短缺,
移民來臺的漢人以閩南、粵東為多
3. 右表是某段時期臺灣
進出口值統計表。表
中哪一期間開始,反
映出臺灣對外貿易由
入超轉變為出超?
(A)18681869
(B)18701874
(C)18751879
(D)18901894
4. 智智為了準備歷史報告,蒐集下列資料「當時,一群有
相同血緣關係的同姓者,為求聯誼團結,以他們第一代
來臺的祖先或其後代為祭祀對象,並由祖產中提撥部分
資產作為祭祀費用。」請問:智智歷史報告的主題應為
下列何者?
(A)平埔族群的祭典儀式
(B)荷蘭統治下的基督教規範
(C)清帝國統治時期的宗族組織
(D)清帝國統治時期的郊商組織
5. 平埔族人原本沒有姓氏只有名字乾隆23(西元1758)
,清廷諭令:「平埔各族薙髮同時賜姓」。當時賜給平埔
族群的姓氏包括:潘、陳、劉、戴、李、王等,實際上
取用潘姓最多。請問:這項政策的用意為何?
(A)傳播漢人信仰 (B)防止改信基督教
(C)進行「開山撫番」 (D)加速平埔族群漢化
6. 下表是臺灣開港通商後,部分洋行在臺的營運狀況。若
考慮當時商品產區與出口地,這些洋行最可能皆設置於
附圖何處?
(A) (B) (C) (D)
7. 「少年若無一次憨(),路邊哪有有應公」請問:談到
有應公信仰正確的有幾項?甲.有應公就是土地公.
有應公的出現與臺灣早年分類械鬥頻傳有關.有應公
為移民帶來的原鄉神明.祭拜有應公者彼此皆有血緣
關係。戊.有應公為祭祀無主孤魂。
(A) (B) (C) (D)
8. 下表為清代臺灣地區科舉人數統計表。由此表可看出,
嘉慶、道光時期臺灣考上舉人、進士的人數增多。之所
以會出現這樣的轉變,主要原因應該是下列何者?
項目
康熙正時期16841735
嘉慶、道光時期(17961850
舉人
15
74
進士
0
6
(A)臺灣已無械鬥與民變社會安定 (B)清廷實施渡臺禁
令,女眷無法來臺 (C)工商業者廣設「郊」,帶動了讀書
風氣 (D)文教機構陸續增設,人民受教育的機會增多
9. 鹿港有一所泉郊會館,創立於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
,民國72年轉為經營公益事業至今。有關泉郊會館的敘
述,何者正確?
(A)鹿港的泉郊商人因經營茶葉致富 (B)由經營
同類型商品的商人所組成 (C)泉郊商人中可能有販賣米
糖者 (D)泉郊會館之所以興建,是因鹿港為清廷在臺
灣最早開放的對渡口
10. 西元1804(嘉慶9年)
灣部分地區平埔族群在巴則
海族頭目的號召下聚集(
圖所示)隨後沿著大甲溪溯
溪北上,準備遷移至一個尚
未被清帝國派官管理的新天
地。請問:這群平埔族遷移
的目的地應是現今何處?
(A)臺東 (B)臺北 (C)恆春 (D)宜蘭
名稱主要
出口商品
寶順洋行
美利士洋行
樟腦
公泰洋行
樟腦
費爾.哈士迪斯洋行
樟腦、煤
期間(西元)
出口
年平均值
18681869
93.0
18701874
172.0
18751879
282.3
18801884
427.3
18851889
435.7
18901894
570.7
臺北市立弘道國民中學 111 學年度第 1學期 七年級 歷史科 次定期評量
2 頁,共 4
11. 清代臺灣漢人為共同利益成立各種社會組織,請問:下
列對於當時社會組織的敘述,何者正確?
(A)不同祖籍的移民皆可以加入奉祀媽祖王爺和土地公
的祭祀組織 (B)相同祖籍不同姓氏的移民會組成以「開
臺祖」為中心的宗族組織 (C)出口蔗糖往來廈門與臺灣
間的泉州籍商人會加入鹿港泉郊組織 (D)不同祖籍的
羅漢腳,為求互助,經政府許可,可以參加天地會組織
12. 盛盛正在看《清代初期:變動的移民社會》這本書。請
問:他在此書中不可能讀到的內容為下列何者?
(A)治臺官員素質不佳貪汙腐敗是造成民變頻傳的原因
之一 (B)漳泉械鬥是當時最常見以祖籍劃分敵我的對抗
(C)移民常為了爭源地盤發生 (D)臺灣地
區的諸羅縣之所以改為嘉義縣,乃是發生於康熙年間的
一場民變
13. 張達京曾被雍正皇帝賞賜七
品京官頭銜,又因先後娶了
六位平埔族公主,而有「番
仔駙馬」之稱。他以割地換
水的方式建立水圳,水圳完
工後,稻米產量因而獲得提
升。請問:張達京所興建的
水圳應位於右圖何處呢?
(A) (B)
(C) (D)
14. 這部漫畫的主人翁,有關他的
生平及貢獻,正確有幾項?
.為基督教牧師,在南
致力傳教 .被尊稱為「臺灣
口腔外科先驅」 .在看西街
開辦全西
.設立理學堂大書院推動
新式教育 .
觸西方宗教。
(A) (B) (C) (D)
15. 有學者指出:「在開港通商前,臺灣漢人移民的開發方向
有『由南而北』之趨勢。」請問:下列哪些史實可作為
學者論述的證據?甲.重新調整行政區劃 .民間興修
水利設施 .官方下令廢除劃界封 .陸續開放對渡
港口 .日本法國之入侵。
(A)甲乙丁 (B)甲乙戊
(C)乙丙戊 (D)乙丁戊
16. 臺語的「正港ㄟ」,有「絕對真品,如假包換」的意思,
即物品循正當管道進來非仿冒走私貨尋思歷史典故,
請問:下列何者不是臺灣開港前的官設正港?
(A)鹿港 (B)打狗 (C)八里坌 (D)鹿耳門
17. 下列為臺灣史上曾發生過的重大事件:
.麻豆社之役 .戴潮春事件 .郭懷一事件
.大嵙崁事件 .大港口事件 .朱一貴事件
.牡丹社事件 .林爽文事件
請問:因為對茶葉樟腦等商品需求大增清廷為取得
山林資源經常侵擾原住民,最後迫使當地泰雅族人歸順
清廷,指的是哪一個事件?
(A) (B) (C) (D)
18. 承上題,關於這些事件的敘述,何者正確?
(A)-清帝國前期臺灣規模最大的抗官事件 (B)-
廷在埔里地區強行開闢道路,引起當地住民的反抗
(C)-平定此民變之後,乾隆於臺灣府城豎立紀功碑
(D)-清廷派劉銘傳來臺展開防務工作
19. 1860 ,甲開港打開了灣茶的市場。…… 1869
年,發生了改變台灣茶命運的事。這一年,臺灣烏龍茶
被英國貿易商約翰陶德John Dodd Formosa Tea
之名銷往世界。……接著從紐約擴大至歐洲各地,遍及
世界 50 多國烏龍茶就此支撐起臺灣的經濟。」「當時
在福建廈門洋行工作李春生從旁協助約翰.陶德,他
與福爾摩沙烏龍茶的誕生有著深切的關係「來到臺灣
40 開拓發展臺灣茶海外市場的李春生在乙地(因
製茶而興起)打造了洋樓街經營租賃房屋的不動產業,
也投資基隆到新竹之間的鐵道建設等公共建設事業。李
春生除了經營事業以外,對於傳教更是不遺餘力,是臺
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奠基者,對近代臺灣的發展極有
獻。」請你根據上文與課堂所學,找出錯誤的選項:
(A)甲地指的是淡水 (B)乙地指的是大稻埕 (C)約翰
德就是當時人稱的買辦 (D)買辦因熟悉對外貿易運
作,成為開港後的新興商人
20. 承上題,文中提及李春生為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奠基
者,他可能跟下列哪一位人物有所往來?
()馬偕 ()馬雅各
()沈葆楨 ()劉銘傳
臺北市立弘道國民中學 111 學年度第 1學期 七年級 歷史科 次定期評量
3 頁,共 4
二、 題組(每題 2分,共 20 分)
() 請參考清代臺灣產業分布圖如下,並回答下列問題:
21. 茶葉、蔗糖、樟腦的產地分別位於圖中哪個區域?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乙、甲
22. 開港通商後關於臺灣主要外銷商品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甲地所產商品是開港後最大宗輸出品
(B)乙地所生產的商品出口歷史最為悠久
(C)丙地商品的產地主要分布於丘陵地區
(D)這些輸出品主要經由郊商外銷到全球
() 閱讀資料後回答下列問題:
「茶」不僅是臺灣開港後重要的輸出品之一,現今也
成為臺灣文化的一部分。世界各國「茶」的發音大致可分
為接近粵語的 chya (ㄑㄧㄚ)跟閩南語的 tê (ㄉㄝˊ)兩種。
例如通常在大航海時代來到東亞貿易的歐洲國家如荷
西英等國茶」的發音接近閩南語的 tê (如英語的 tea)
23. 葡萄牙也是大航海時代的海上霸主,各位想想為什
麼葡語中的「茶」是發chya音呢?
(A)葡萄牙占領以說粵語為主的澳門
(B)開港通商後葡萄牙人沒有到臺灣
(C)葡語的發音方式與粵語比較接近
(D)葡萄牙為了與荷、西、英爭霸權
24. 開港通商後,臺灣生產的茶葉大量運銷歐美等國,造成
何種影響?
(A)外銷茶葉的郊商,因此成為臺灣社會的領導階層
(B)促使臺灣東部大量開發與原住民族發生大規模衝突
(C)帶動中北部新興城鎮崛起臺灣經濟重心漸轉往北部
(D)隨著安平港開放嘉南平原轉而栽種甘蔗以獲取商機
() 閱讀資料後回答下列問題:
新竹北埔的「金廣福」是清代一個合資開發公司的名
稱,「金」是當時習見的公司名號、「廣」代表廣東、福」
則是代表福建。「金廣福」公館,是清代公家與墾戶的辦事
,公館旁邊是姜家祠堂—天水堂道光年間,政府鼓勵金
廣福成立民間的防禦拓墾組織—金廣福大隘此隘是由數十
個隘所組成的防禦工事專門抵禦外來的侵略保護武裝拓
殖「番地」的據點。
25. 文中提及的「金廣福」可能是下列哪兩者合資開發的公
司?
(A)漳州人、泉州人 (B)漳州人、原住民
(C)泉州人、原住民 (D)閩南人、客家人
26. 文中提及的「金廣福」公館,可能會經手哪些事務?
(A)仲裁漢人與外國商人的貿易糾紛
(B)發行墾照給渡臺的漢人進行拓墾
(C)負責與臺北府洽談茶葉出口事宜
(D)處理招收開墾佃農及收隘租事宜
() 閱讀資料後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這個島上有約三百萬漢人,而加拿大長老教會的宣
教區域,便有一百萬漢人。在我負責的臺灣北部,漢人當中
大多是閩南人。當我走在街頭時,經常有婦女和孩子從家裡
跑出來,追著我要藥品、要我幫他們拔牙。
資料二:我們經過屏東一個客家村莊,所有人都到街上看我
他們很生氣地指著我們的衣服說「有朝一日外國人占領
此地之後,這就會是我們的穿著。」
資料三:屏東地區開發後,常發生客家人與平埔族群的族群
衝突。傳教士因為在當地的傳教對象是平埔族群,因此多採
支持平埔族群的態度。這也使得屏東萬金地區的居民信仰天
主教者超過八成,其信仰中心「萬金天主堂」也成為知名景
點。
資料四「在兩國開戰前我由香港想回臺灣卻被法軍當成
是德國間諜只好去見法軍司令才被允許回臺上岸回臺後,
英國領事還給我一份證明說我是英國人。……戰事逼近我的
教堂時我曾醫療受傷的清軍與法軍劉銘傳大人還獎勵我,
並賠給我在戰火受損教會財產的金額。」
27. 上述資料中,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傳教者得以進入臺灣各
地進行宣教,是與以下哪一事件有關?
(A)鄭氏政權投降清廷 (B)英法聯軍後的開港
(C)牡丹社事件的影響 (D)清法戰爭後的妥協
28. 清帝國晚期傳教士接連來臺傳教,根據上述資料,關於
傳教士來臺傳教的情形與成果,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只有基督教的傳教士來臺傳教
(B)傳教士經常透過醫療行為傳教
(C)傳教士來臺傳教皆獲認同支持
(D)臺灣各族群最終都接受外國信仰
臺北市立弘道國民中學 111 學年度第 1學期 七年級 歷史科 次定期評量
4 頁,共 4
() 閱讀資料後回答下列問題:
臺北市迪化街內香火鼎盛的霞海城隍廟,廟內展示許多
珍貴的歷史圖片和當年大稻埕市街圖,以及霞海城隍廟的創
建過程城隍信仰起源於都城守護神……省府縣各級官吏
在新官上任時必先往城隍廟履新報到,遇有水災、旱災等祈
禱於城隍,……霞海城隍信仰在道光年間,隨著福建泉州府
同安人渡臺原奉祀於艋舺八甲庄同安人聚落……咸豐 3
(西元 1853 )頂郊(晉江、惠安南安三縣移民)和下郊(
安人移民組成)發生械鬥事件,艋舺同安人落敗遭驅離,遂奉
城隍遷移至大稻埕地區發展,初時安奉於陳浩然所經營的糕
餅舖中至咸豐 6 年由陳姓族人和地方善信共同發起建廟,
並於三年後落成。近一百五十年來,霞海城隍廟成為大稻埕
地區的信仰中心,也見證了大稻埕地區的發展。……」
其實,該廟不但是迪化街的觀光重點之一,也於西元
2005 年成為臺北市的直轄市定古蹟。
29. 文中提及的「頂下郊拚」此衝突發生的主要原因為何?
(A)爭奪水源 (B)姓氏不同
(C)信仰不同 (D)商業利益
30. 根據短文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艋舺商業繁榮的現象最早出現在開港通商 (B)
(泉郊)、下(廈郊)的區分是由於兩者貿易的商品不同
(C)頂下郊拚為清帝國前期發生頻繁的械鬥 (D)頂下郊
拚屬於大規模的抗官事件
試題到此結束
再檢查一下
畫卡錯誤扣五分喔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