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第一次定期評量

pdf
514.21 KB
4 頁
Administrato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臺北市立弘道國民中學 112 學年度第一學期 年級 歷史科 第一次定期評量
1 頁,共 4
<範圍:1上歷史L1~L2
【劃卡代號51 班級: 座號: 姓名:
※答案卡限用 2B 鉛筆劃記,答案請劃記明確;若有劃記錯誤,請擦拭乾淨。分數以電腦讀卡分數為準。
一、單選題(第 118 題,每題 3分)
( )1.右圖為展示於澎湖天后宮的「臺澎第一碑」。請問:此碑應呈現了下列哪一項事件?
(A)西班牙東來亞洲尋求貿易 (B)明軍將領逼退澎湖荷蘭人
(C)荷蘭人攻打澳門葡萄牙人 (D)葡萄牙強占澳門作根據地
( )2.歷史老師請同學以長濱文化為題,進行分組討論。以下是該組四位同學的意見,何
者的看法較為正確? (A)甲生 (B)乙生 (C)丙生 (D)丁生
( )3.右表是某一組織的重要事件整理,根據內容判斷,下列何者最適合
放入表中的「?」處
(A)從印度輸出大量瓷器販賣至中國
(B)以白銀吸引中國商人至馬尼拉交易
(C)以澳門為據點,推動亞洲傳教事業
(D)設亞洲總部於巴達維亞,統籌經營
( )4.下列關於「海商」的敘述,何者正確?
(A)為日本人組成的海盜,肆意搶奪臺灣沿海城市
(B)17 世紀初主要以金門、馬祖為根據地
(C)明政府派兵進駐臺灣,海商遂轉移到澎湖
(D)因應明代海禁政策,進行走私而興起
( )5.右上圖中的句子,是學生報告的段落標題。此份報告的題目,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荷西爭奪臺灣 (B)鄭氏三代經營 (C)日本實施鎖國政策 (D)大航海時代貿易
( )6.1597 有一封呈報給上級的信中寫到「我們希望占領福爾摩沙的這個港口最迫切的理由是為了確保
菲律賓的安全。因為日本企圖奪取這個港口以進占馬尼拉,我們要確保菲律賓的安全就必須擁有這
港口。」由上述背景判斷,這封書信最有可能是呈報給誰?
(A)葡萄牙國王 (B)鄭成功 (C)蘭國王 (D)西班牙國王
( )7.這時期產生許多重大變革,使人類有閒暇可從事維生以外的其他文明創造,故被稱為「新石器革命」。請
問該時期使人類有閒暇可從事其他文明創造的關鍵為何?
(A)磨製石器技術嫻熟,工具效能增加 (B)鐵製農具種類繁多,有助農業進步
(C)習得農耕、畜牧,從依賴自然到自給自足 (D)與東南亞、中國地區貿易,習得其他文明內涵
( )8.新北市八里地區考古隊以曾經挖出史前文明而自熱愛歷史的小田一日前往新北八里區的史前文化博物
館,請問下列何者是她可能看到的八里地區的文化層型態?
(A) (B) (C) (D)
大坌坑文化
圓山文化
十三行文化
大坌坑文化
卑南文化
長濱文化
圓山文化
長濱文化
臺北市立弘道國民中學 112 學年度第一學期 年級 歷史科 第一次定期評量
2 頁,共 4
( )9.立安整理段考時的歷史筆記繪製了下圖左史前文化的表格卻被莽撞的姐姐打翻了奶茶無法辨識出其
為哪個史前文化遺址。根據筆記內容,可知此史前文化位於下圖右中哪一處?
(A) (B) (C) (D)
( )10.西元 2001 35 的藝人卜學亮曾經唱過一首歌曲懷念他的小學生活。其中有一段歌詞是「因為我是
原住民人家都叫我○○的啦按照時代背景小學時的卜學亮會對原住民同學使用下列哪一個稱呼?
(A)山地同胞 (B)生番 (C)高砂族 (D)平埔族
( )11.芷瑄為了準備段考,在複習講義時繪製了一張圖。請問:她複習的主題最可能為何?
(A)中國沿海地形研 (B)太平洋暗礁生態 (C)臺灣原住民族的起源 (D)佛教的起源與發展
( )12.歷史老師要求同學們至少選擇一個臺灣的原住民族深入研究並進行報告昱樺上台時說道「他們人數較
多,主要分布在花蓮、台東的海岸平原與縱谷平原。為了慶祝豐收,他們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豐年祭感
謝神明,成為花蓮台東地區重要的觀光特色。」她可能是在介紹下列哪一原住民族?
(A)阿美族 (B)邵族 (C)西拉雅族 (D) 排灣族
( )13.右方有兩則有關原住民起源的傳說。關於兩個傳說的推論何者最適當?
(A)可能來自同一原住民族不同的部落分支的起源傳說
(B)同一族群必有共同起源傳說,這兩個傳說無共通之處,為不同原住民族
(C)可能為同一原住民族起源傳說,後因文字傳載有誤,才衍生不同的傳說
(D)兩個傳說內容荒誕,竟將祖先與蛇、竹子產生聯繫,均非原住民起源傳說
( )14.清帝國時清政府依照標準將原住民區分為「生番」「熟番」關於「熟番」
的敘述,何者正確?
(A)應服兵役:受清帝國徵召擔任義務役
(B)應服勞役:受官府指派進行建設、搬運等工事
(C)應受義務教育:按法律接受普及義務教育
(D)應具身分證明:認證為平埔族人並按遷居平地
臺北市立弘道國民中學 112 學年度第一學期 年級 歷史科 第一次定期評量
3 頁,共 4
( )15.李科羅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為義大利籍天主教道明會神父。1654 年自菲律賓馬尼拉前往福建廈門傳
教,得當地統治者「國姓爺」照料,並為之出使菲律賓。但當他 1663 年結束任務返回廈門時,卻遭中
國廈門新統治者逮捕。因其敏感的身分,他擔心會遭到處置,於是在洪水氾濫期間趁亂逃亡。請問:李
科羅擔心遭處置而逃亡的原因最可能為何
(A)出使任務失敗,怕遭到當政者懲處 (B)廈門當地統治者實施暴政,民不聊生
(C)當時中國與臺灣當政者互相敵對 (D)中國實行鎖國政策,禁止與外人交流貿易
( )16.1624 年,他們」進佔臺灣南部,成為最先佔領臺灣的歐洲勢力,在臺灣展開 38 年的統治。請問:下列
何者敘述與「他們」有關?
(A)開發臺灣東部勢力範圍 (B)臺灣農業拓墾有重要貢獻
(C)在臺灣販賣軍用物資 (D)得國家政府授權獨佔海外貿易
( )17.關於鄭氏政權時期的諸項經濟措施,下列敘述何者正確?(甲)於駐兵處屯墾,生產稻米與蔗糖以供外
(乙)將臺灣建設成與中國大陸本與東南亞的轉口貿易基地(丙)時拓墾範圍以承天府為中心,
向北、向南逐漸擴散(丁)與英國東印度公司互相簽訂商業條約(戊)因政治衝突,斷絕與中國大陸經
貿往來,將貿易重心放在日本和南洋
(A)甲乙丙 (B)乙丙 (C)乙丁戊 (D)甲丙戊
( )18.子睿將大航海時代歐洲國家在亞洲建立的據點整理成右方表格請問表
格中何者正確? (A) (B) (C) (D)
二、題組(第 19 題到 20 ,每題 3分;第 21 題到 30 題,每題 4分)
(一)凱弘是個交通迷,喜歡利用假日沿著捷運沿線探索捷運站附近的景點及在
地特色。週末,他的目標是捷運紅線(淡水信義線末站:淡水站,沿途經過圓山、唭哩岸奇岩等捷運
站,凱弘覺得似曾相識,好像是歷史老師上課提過的地名。
( )19.捷運抵達圓山站,凱弘聽到隔壁乘客聊天中提及圓山站附近出土的史前文化,請問何者是該史前文化的
考古發現? (A)貝塚 (B)瑪瑙手環 (C)銅錢 (D)鐵鏟
( )20.到達唭哩岸(位於今北投區)時,聽到這個特別的站名,凱弘不禁好奇的拿起手機查詢地名由來。根據
查詢結果,唭哩岸站的名稱由來可能與當地哪一平埔族群的活動有關?
(A)卡那卡那富族 (B)噶瑪蘭族 (C)泰雅族 (D)凱達格蘭族
( )21.到達淡水站後,凱弘興奮的根據預先安排的行程遊歷。請問何者不可能出現在他的行程規劃中?
(A)十三行文化博物 (B)紅毛 (C)南關里遺址 (D) 滬尾砲台
(二)十七世紀時,荷蘭通譯何斌勸說某人攻打臺灣:臺灣沃野數千里,實霸王之區。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國;
使人耕種可以足其食……且橫絕大海通外國,置船興販,桅舵銅鐵不憂乏用……國可富兵可強
攻退守,真足與中國抗衡也。」某人同意何斌的建議後也曾感嘆道:(臺灣)田園萬頃,沃野千里……近為
紅夷占據,城中夷夥,不上千人,攻之可垂手得者,我欲平克台以為根本之地安頓將領家眷然後東
征西討,無內顧之憂,並可生聚教訓也。」請問:
( )22.「某人」應是下列何人? (A)VOC 長官 (B)施琅 (C)鄭成功 (D)顏思齊
( )23.關於「某人」的敘述,何正確?
(A)1683 年無奈投降清朝 (B)兢業業治理臺灣 20
(C)佔領澳門,致力反清復明 (D)受清廷封為「國姓爺
項目
國家
殖民據點
西班牙
澳門
荷蘭
巴達維亞
葡萄牙
馬尼拉
英國
臺灣
臺北市立弘道國民中學 112 學年度第一學期 年級 歷史科 第一次定期評量
4 頁,共 4
( )24.「某人」所言「紅夷,指的是什麼人?
(A)英國人 (B)原住 (C)荷蘭人 (D)西班牙人
( )25.關於何斌說服「某人」攻佔臺灣的原因,何者有誤
(A)原統治政權意圖建立合作關係 (B)戰略位置佳,進退皆宜
(C)土地廣大肥沃,適合耕種居住 (D)可獲得龐大貿易利益
(三)請閱讀下列資料並回答問題
( )26.請選出最適合本資料的標題。
(A)紐西蘭毛利人的向外擴散 (B)紐西蘭毛利人的尋根之旅
(C)臺灣原住民族的向外擴散 (D)臺灣原住民族的尋根之旅
( )27.為何遠在紐西蘭的毛利人要到臺灣「尋根」,並走訪原住民族部落?
(A)因為毛利人屬於南島語族 (B)因為毛利人希望移民到臺灣定居
(C)他們希望多採購一些玉器 (D)因為毛利人需要臺灣原住民的協助
(四)如郁老師講述 17 紀的大航海時代各方勢力在臺灣的競逐,並發給同學以下資料。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 )28.根據資料一、資料二的內容判斷,□□應為下列何者?
(A)英國東印度公司 (B)荷蘭東印度公司 (C)葡萄 (D)西班牙
( )29.資料一中,運往日本的貨物產地分別是臺灣、中國或東南亞。請問下列貨物與產地的配對,何者正確?
(A)香料;英國 (B)絲織品;東南 (C)砂糖;中國 (D)鹿皮;臺灣
( )30.資料二中描述日本曾實施管制外國貿易與傳教的政策。請問:此政策影響下列哪個國家在臺灣的統治?
(A)西班牙 (B)荷蘭 (C)萄牙 (D)英國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