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頁,共 4頁
16. 《昭明文選》上記載:「風聞東海王源,嫁女與富陽滿氏……。王滿聯姻,實駭物聽。」雙方的婚姻
竟引發官員上表彈劾,認為雙方聯姻玷辱世族,故請朝廷革去王源官職,剔出世族。這可以反映出當
時的何種社會現象?(A)政局紛亂,戰禍頻繁(B)門第不同,不通婚姻(C)叛離禮教,崇尚自然(D)好談
玄虛,言不及義
17.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演變為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分局面,最後,派兵南下攻滅吳國,結束三國時
代,統一中國的是誰?(A)楊堅(B)司馬炎(C)劉裕(D)司馬睿
18. 中國傳統的道教奉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是追求修練成仙的一種宗教。請問:有關
道家與道教的敘述,何者有誤?(A)道家的代表是老子、莊子(B)道教的創始人則是張角、張陵(C)道教
在西漢末年形成有系統的教派,深得一般民眾信仰(D)魏晉南北朝時,道教逐漸流傳於統治階層,一度
成為北魏的國教
19.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政治動亂,亦為史上一場極為嚴重的皇族內
亂,共持續 16 年。下列有關八王之亂的敘述,何者正確?(A)發生於東晉初年(B)因建國之初,大封宗
室為王,諸王擁兵自重(C)動亂造成國家元氣大傷,政權最後被平亂將領所篡(D)八王之亂的結束,亦
代表中國形勢進入南北對峙的年代
20. 不同的民族對於君王有不同的稱號,如中國稱為「皇帝」、匈奴稱為「單于」、突厥稱為「可汗」。
而中國歷史上某個朝代,由於軍事上擊敗北方民族,皇帝獲得當時各族尊稱為「天可汗」。請問:這
是指下列哪一個朝代?(A)唐(B)隋(C)漢(D)秦
21. 承上題,北方民族指的哪一民族?(A)北匈奴(B)南匈奴(C)西突厥(D)東突厥
22. 阿翰的歷史筆記本上寫著:「西晉末年經歷一場亂事,中原陷入大亂,五胡紛紛建國,形成一百多年
的『五胡十六國』局面」。下列有關筆記內容的解釋何者正確?(A)五胡是指匈奴、突厥、羯、氐、羌
(B)此亂事為氐族所發動(C)此亂事造成首都長安被外族攻陷(D)首都被攻陷後,被俘虜的皇帝為晉懷帝
23. 下方資料為中國歷史上某位皇帝的事蹟,請根據史實判斷,以下敘述何者有誤?(A)「甲」的□□所
指為北周(B)「乙」開皇之治盛世的開創,主因是皇帝能知人善任、容納直諫(C)「丙」的大興城後來
仍被稱為長安(D)「丁」所開鑿的運河為廣通渠
甲、篡□□,南下滅陳
乙、開皇之治
丙、營建新都大興城
丁、開□□渠
24. 中國史上曾有段時間出現世家大族掌握政權,且形成社會上的特殊階級。請問,世族政治的鼎盛與沒
落先後與哪些制度有關?(A)九品官人法、科舉制度(B)科舉制度、九品官人法(C)察舉制度、科舉制度
(D)察舉制度、九品官人法
25. 下列有關五代十國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五代是先後出現(B)五代立國以長江流域為範圍
(C)十國是陸續出現的地區政權(D)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
26. 唐代由於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促使中西貿易大開。當時阿拉伯商人經由海路到何處貿易,政府並在
當地設市舶司,以管理海路貿易?(A)上海(B)泉州(C)杭州(D)廣州
27. 白居易的《胡旋女》詩云:「……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颻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
已時。……天寶季年時欲變,臣妾人人學圜轉。……」描述自中亞傳入的胡旋舞在天寶後期流行的概
況。關於上段詩句形容的景象,下列敘述何者最為適合?(A)強勢的漢文化單方面影響外族(B)詩句中
描述的是唐文化對鄰近的吐蕃影響頗深(C)安史之亂後胡漢互不往來(D)唐朝社會文化兼容並蓄的特色
28. 有關唐代宗教的發展,何者敘述有誤?(A)唐代時傳入的摩尼教是屬於基督教派別(B)西安的大清真寺
建於唐玄宗時,由於西域的回紇人多信奉此教,故稱為回教(C)唐太宗時,玄奘前往印度取經,回國致
力翻譯佛經,貢獻極大 (D)「禪宗」廣泛獲得士大夫階層的信仰
29. 「當時,原本屯駐邊疆的胡人將領趁機叛變,戰禍蔓延黃河南北。亂事平定後,叛軍餘黨及平亂有功
的將領卻又擁兵據地,造成日後中央無法完全控制地方的局面……。」上述資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場
變亂?(A)黃巾之亂(B)黃巢之亂(C)安史之亂(D)永嘉之禍
30.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下列何人未曾結束亂世統一中國?(A)曹丕(B)楊堅(C)司馬炎
(D)秦始皇
31. 小貞作歷史報告,介紹一位人物說:「他傾慕漢化,頗有大一統的思想。當時版圖已擴至淮水以北,
其首都平城,距離南境過遠,且酷寒多風沙,人口稀少,又無漕運,不宜於南進的推動。因此他想將
首都南遷,又恐臣下不從,乃議大舉南征,脅眾南下,完成遷都的工作。」請問:小貞介紹的人物為
何?(A)北周武帝(B)梁武帝(C)北魏孝文帝(D)北魏太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