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共四頁
※右圖為陸半球示意圖,請問:
13. 右圖中的何處是陸半球中心位置?
(A)甲 (B)乙 (C)丙 (D)丁。
14. 對於水、陸半球的說明何者『錯誤』?
(A)水半球中海洋面積較陸地面積大 (B)陸半球中陸地面積較海洋面積大
(C)水半球中心位於紐西蘭 (D)陸半球中心位於法國
※右圖為中國某地區特殊的水利設施,其構造如圖所示。當
地農民在耕地上,栽種較高大的果樹,並在其綠蔭下,種
植棉花、麥類、葡萄、瓜果等,作物成層分布,因所產瓜
果特別香甜。請問:
15. 此種灌溉設施稱為什麼?
(A)坎兒井 (B)都江堰 (C)地上運河 (D)自流井
16. 此種灌溉方式最可能出現在中國哪一個行政區?
(A)西藏自治區 (B)寧夏回族自治區 (C)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D)內蒙古自治區。
17. 此種灌溉方式的水源主要是來自:
(A)海水 (B)湖水 (C)河水 (D)雪水。
18. 此地所產瓜果特別香甜,這與下列哪些因素最有關: (甲)日照充足,日溫差大 (乙)地形平坦 (丙)灌溉
便利(丁)降雨量充足 。
(A)甲丁 (B) 乙丙 (C) 乙丁 (D) 甲丙。
19. 修建這種灌溉工程的最主要原因是:
(A)禁止他人盜取 (B)減少蒸發 (C)防止滲透 (D)添加土壤養分於水中。
※2010 年4月14 日中國青海省玉樹強震後,300 多位廣東省消防隊員趕到災區救人,當地環境讓這批南
方人難以適應,平日英勇的消防弟兄,跪在地上吐個不停,被緊急扶上消防車,有許多人更出現頭痛、
胸痛、心跳快、氣喘、呼吸困難等症狀。為了不擾亂救災進度,消防隊員
改採輪休制度,苦撐就是為了要救更多瓦礫堆下的災民。請問:
20. 上述地震發生的地區,位於右圖哪一氣候區?
(A)甲 (B)乙 (C)丙 (D)丁
21. 來自國際的就難人員或記者,最『不』可能選擇哪一種方式到達災區?
(A)搭飛機 (B)自行開車 (C)搭船 (D)步行。
22. 為搶救青海地震災情,來自華南廣東省消防弟兄有心無力,頭痛、嘔吐,
相當虛弱。請問造成廣東省救難人員不舒服的主要原因是:
(A)溫度過低,造成凍傷嚴重 (B)熱浪來襲,造成脫水嚴重 (C)食物不潔,造成痢疾傳染,大夥上吐
下瀉 (D)空氣稀薄,出現高原缺氧症候群。
23. 對於當地氣候特徵的說明,哪一位消防員的敘述『錯誤』?
(A)強哥:當地天氣冬冷夏涼,出發前特地多準備一些禦寒衣物 (B) 小鄧:在當地救災時遇到颱風,
延誤救災進度 (C)寶弟:當地紫外線太強,皮膚容易曬傷脫皮 (D) 大華:當地日溫差大,穿衣要穿
脫方便,救災才能更有效率。
24. 救難人員來到當地,巧遇當地特有的馱獸,發現牠任勞耐苦,而且民眾平時生活也食用此種動物提供
的肉、乳。請問救難人員遇到的是哪一種動物?
(A)貓熊 (B)駱駝 (C)犛牛 (D)藏羚羊
25. 由於宗教信仰有心理安慰的功能,請問救難人員如果要安撫災民的情緒,舉辦哪一類型的祈福活動,
最適合當地民眾的需求?
(A) 藏傳佛教 (B) 伊斯蘭教 (C) 印度教 (D) 基督教。
26. 當地官員希望各方能盡快提供援助,請問哪一位救難人員提出的援助,當地民眾最『不』需要?
(A)受傷災民迫切需要醫藥、醫護與人員;加上語言溝通困難,因此也需要翻譯人員。
(B)當地依然天寒地凍,出現強風夾帶雨雪冰雹的天氣,遮風避雨的帳棚極度短缺 。
(C)當地依舊是斷水斷電的情況,需要提供乾淨的飲用水與發電設備。
(D)當地地勢低漥,適逢梅雨季,為避免淹水情形再創災區,因而急需抽水設備。
27. 如果要提供當地災民食物,哪一些食物最符合當地多數居民的傳統飲食習慣?
(A)米粉、咖哩飯 (B)糌粑、酥油茶 (C)炸雞、高麗菜豬肉水餃 (D)披薩、牛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