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5 頁 105年指考
共 7 頁 生物考科
- 5 -
三、閱讀題( 占 22 分)
說明:第36題至第44題,包含單選題與多選題,單選題有4個選項,多選題有5個選項,每
題選出最適當的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單選題各題答對得2分,
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1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多選題所有選項均答對者,
得3分;答錯1個選項者,得1.8分;答錯2個選項者,得0.6分;答錯多於2個選項或所
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閱讀一
基因突變的成因可分為自發型(先天性遺傳)及誘導型(後天環境影響)。已知癌症的發生與
某些基因突變後所導致的不正常表現,或是基因突變導致後續轉譯出的蛋白質之活性異常有所關
聯,因此致癌基因的大量表現或其蛋白質活性增加,或抑癌基因的表現量降低或其蛋白質活性下降,
都可能引發正常細胞轉型成癌細胞。基因表現的調控與其轉錄因子的活性或mRNA的穩定度等息息
相關。前述這些致癌或抑癌基因的不正常表現或突變,有些是導因於基因體DNA受到某些外來化
學致癌物質的嵌入、病毒DNA的插入、或是因為環境因子(如:生長因子、發炎因子或病原菌感染
的刺激),因而引發細胞持續性快速分裂,造成複製錯誤的機率增加及突變基因被正確修復的機率
下降,進而累積突變基因的數目。根據上文及所習得的知識,回答第36-38題:
36. 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基因的突變只會發生在致癌基因上 (B)轉錄作用可能造成致癌基因的表現增加
(C)轉錄作用可能造成抑癌基因的表現下降 (D)致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變可能引起癌症
(E)癌症的形成僅與基因的突變有關
37. 下列有關基因突變的形成與累積的敘述,哪些正確?
(A)某些化學致癌物嵌入基因體DNA (B)DNA修復的能力上升
(C)DNA持續地快速複製 (D)DNA複製過程中錯誤率的減少
(E)病毒的DNA插入基因體DNA
38. 細胞中基因表現量的增加與下列何者有關?
(A)外來刺激物活化DNA複製作用 (B)mRNA的穩定度降低
(C)DNA修復能力的增加 (D)啟動該基因的轉錄因子活性增加
閱讀二
近年來因環境變遷造成異常淹水逆境,已嚴重衝擊全球糧食作物的生產。淹水會造成植物根部
缺氧、能量生成過少且產生酒精毒害而造成植物死亡。然而在所有的穀類作物中,水稻卻是唯一可耐
淹水的重要糧食作物。淹水可增加水稻中植物激素的合成:一方面促進細胞分裂及延長,讓莖的莖節
向上伸長,使植株高於水面以進行空氣交換;另一方面,促進根部皮層細胞部分老化死亡,進一步特
化成具有較大細胞間隙的通氣組織,以利於儲存氧氣使根部維持活性。臺灣的學者經多年研究更進
一步解開水稻耐淹水的分子調控機制。該研究團隊發現當水稻種子在淹水缺氧時,會誘導兩種蛋白
激酶(CIPK15及SnRK1A)、轉錄因子MYBS1及可將澱粉轉化成糖的
澱粉水解酶(-amylase)等
基因的大量表現。先前研究已發現MYBS1可結合在
澱粉水解酶基因的啟動子序列,增加
澱粉
水解酶基因的表現。而當植物細胞缺糖時,則會促成SnRK1A活化MYBS1的活性。進一步的分析則
發現當水稻CIPK15基因產生突變時,SnRK1A的蛋白質則無法累積,同時也觀察到CIPK15突變種子
無法在同時淹水及缺糖的情況下發芽而死亡。這些研究成果得知植物中耐淹水的機制為透過缺糖訊
息傳遞途徑,促進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使種子有足夠的能量在水中發芽。此篇論文的關鍵發現將可協
助育出各種耐淹水作物,減少淹水農損。根據上文及所習得的知識,回答第39-41題:
39. 水稻在淹水時可合成哪些激素以增加生存能力?
(A)吉貝素及離層酸 (B)吉貝素及乙烯 (C)生長素及離層酸 (D)細胞分裂素及乙烯
40. 水稻淹水時所產生的分子訊息的次序下列何者正確?
(A)CIPK15SnRK1AMYBS1
澱粉水解酶檸檬酸循環
(B)SnRK1AMYBS1CIPK15
澱粉水解酶檸檬酸循環
(C)檸檬酸循環CIPK15SnRK1AMYBS1
澱粉水解酶
(D)MYBS1
澱粉水解酶檸檬酸循環CIPK15SnRK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