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學年度分科測驗歷史考科試題

pdf
1.06 MB
8 頁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112學年度分科測驗試題
歷史考科
請於考試開始鈴響起,在答題卷簽名欄位以正楷簽全名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80分鐘
作答方式:
˙選擇題用 2B 鉛筆在「答題卷」上作答;更正時以橡皮擦擦拭,
勿使用修正帶(液)。
˙除題目另有規定外,非選擇題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在「答題
卷」上作答;更正時,可以使用修正帶(液)。
˙考生須依上述規定劃記或作答,若未依規定而導致答案難以辨識或
評閱時,恐將影響成績。
˙答題卷每人一張,不得要求增補。
選擇題計分方式
˙單選題每題有n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
題答對者,得該題的分數;答錯、未作答或劃記多於一個選項者,
該題以零分計算。
˙多選題:每題有
n
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各題之
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該題全部的分數;答錯
k
選項者,得該題
2nk
n
的分數;但得分低於零分或所有選項均未作
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 112年分科
7 歷史
- 1 -
請記得在答題卷簽名欄位以正楷簽全名
72分)
一、單選題(占60分)
說明:第1題至第30題,每題2分。
1. 新北市金瓜石的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立一面紀念牆,上面刻有
籍。中,許西人。國家
未遭到日軍攻擊原因何?
(A)受雇到海外作戰 (B)由大英國協動員的軍隊
(C)反法西斯主義的志願軍 (D)聯合國維和部隊的成員
2. 一部古代地理書描述某項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達江淮」,而中國東南地區「運漕
交通建設對國家之盛衰,地方之開發與民生之調
發揮所指
(A)秦漢的馳道 (B)隋唐的運河 (C)宋元的港埠 (D)明清的驛站
3. 1604年,義。在中,他當地
,仿。他當地語言,並以之撰寫書籍來詮釋基督他盡可能尊重
當地風俗,允許保留當地社會的習慣,如:束髮、裹紗、額記、淨禮等。比利這些作為
最可能
(A)執行羅馬教廷的傳教指示 (B)利用當地信仰詮釋基督教
(C)嚮往當地會的風俗習慣 (D)吸收信徒的一種適應措施
4. 一部中國醫學史的作者說明其撰書動機:本書目的在宣揚文化、提倡科學、整理國
興民族;由神祇的醫學進而為實驗的醫學由玄學的醫學進而為科學的醫學。依據上
可以推斷這部書最早的寫作年代可能在:
(A)1860年代,自強運動時期 (B)1900年代,戊戌變之後
(C)1930年代,五四運動之後 (D)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時
5. 清代臺灣不同祖籍的移民之間常有對但有學者認為清中葉以後,臺灣鄉村的「某種場
所」負擔起整合鄉莊社會的任務使臺灣漢人社會從傳統的祖籍分類意識中解放出來
新的移民環境建立新的社會秩序。以下哪種場所符合這位學者的主張?
(A)寺廟,移民透過共同信仰彼此認同 (B)縣衙,移民透過司法形成公民社會
(C)會館,移民透過同鄉組織互助合作 (D)書院,透過國民教育形成國家認同
6. 1835某地出版的一本語言教材,收錄有372
來自語、瑞語、馬語。這
是供何地的商人學習外語之用?
(A)淡水
(B)上海
(C)廣州
(D)廈門
7. 以下是一有關敘述希臘人崇拜眾多神他們向神尋求支持與忠告
另一方面關,俗,而
動強化認同感。根據前述,古希臘宗教的特色為
(A)兼具公共性和功利 (B)強調單一神祇的信仰
(C)具有嚴密的宗教組織 (D)以個人的救贖為目的
112分科 2
歷史考科 7
- 2 -
請記得在答題卷簽名欄位以正楷簽全名
8. 十八世紀末期有些英國消費者在了解自己可能成為跨大西洋奴隸貿易的幫兇發起抵
制購買某種商品的運動,間接成為廢除奴隸買賣的推手。這項商品最可能是:
(A)稻米 (B)茶葉 (C)香料 (D)蔗糖
9. 期,進行貿易其後
「生產力擴充五年、機、輕金造、。臺
督府祭出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應是:
(A)防止臺灣人的武裝抗日活動,減少其武器
(B)避免臺灣工業化後與日本競爭,故控制其生產
(C)因應中日戰爭爆發,實施
(D)致力臺灣資本主義的開發,促進殖民地現
10. 。這容,個,性,儀
真。他們對疏朗鬚髮的處理,面痣、雀斑質感的描繪刻畫入微對老
人的龍鍾老態、雞皮鶴髮,描寫得栩栩如生。這種畫法和傳統文人
畫以簡單寫意和勾勒線條為主的特色不同。這種轉變形成的背景為
何?
(A)考證學風興起,講求實事求是
(B)命相風氣流行,重視面容細節
(C)精神
(D)西影響,展現寫實技巧
11. 1980年代香港發展為重要金融及證券交易中證券經紀人保險掮客商人與銀行家在
此聚集。他們十分活躍,與世界各地聯繫密切,討論匯率、指數等問。這種情況與下
何者最相關?
(A)中國改革開放,需透過香港取得資金 (B)倫敦經濟蕭條,金融中心轉移至香港
(C)九七大限將至,英國政府欲改造香港 (D)美中關係緊張,商人將資金撤往香港
12. ,老以「某」為主題,學
資料,都是淡水英國領事館周知在臺英國
通告:清,但,依勢,可能無法立
開始
通告二:本館頃接臺北同知諭令,希望勒束英僑,暫時勿到鄉下旅行,以策安全。
從兩則資料內容判斷,「某一場衝突」最可能是指:
(A) (B) (C) (D)
13. 學者描述某地區的歷史與人口結構發該地見證了華人的快速遷入華人不見得都在礦
場或都市生活,多人種稻、種菜,或者經營小橡膠園來人中還有來自印度與斯里蘭
的勞工他們或為契約工人,或者擔任公務人員;也有來自蘇門答臘與爪哇的移民
比不上人與印度人的增加。依據你的歷史知識某地區
(A) (B) (C) (D)
14. 一位歷史家討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英國女權的影響這次戰爭的經驗證明女性在工作上
取代男性是完全可能現代科技使純粹運用力從事工業方面的工作不像過去那麼重
要。在此脈絡,這位史家指出: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婦女獲得權利的象徵
(甲) 。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婦女爭取權利的象徵乃 (乙)
(A)甲:投票權;乙:同工同酬權
(B)甲:離婚權;乙:子女撫養權
(C)甲:墮胎權;乙:身體自主權
(D)甲:工作權;乙:婦女參政權
3 112年分科
7 歷史
- 3 -
請記得在答題卷簽名欄位以正楷簽全名
15. 神農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之中國人奉為農神及藥神十二世紀以後神農信
仰隨商人、移民傳至日本,並在十七到十九世紀的德川時代達到高峰農受到醫師、
商、儒以及、地持,甚至被日本
菩薩的化身。以下哪一論述最適合說明上述的歷史變遷?
(A)文化對立與衝 (B)文化互動與轉化 (C)文化壓迫與接納 (D)文化殖民與反饋
16. 一份明代中期江蘇的資料描述湖鄉土地低窪,鄉人大多棄農而漁。譚姓兄弟填土耕
田地旁邊沿路種桃李果汙澤地則種荸薺
魚吃雞糞,長得肥美,待價而沽。譚家日漸富裕。這份資料可用於何種主題的研究?
(A)明代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 (B)明代外來物種與移入擴散
(C)明代農民合作組織的調整 (D)明代土地賦役制度的改革
17. 1554使使途中……
他們有一種報時人員,利用水鐘判斷時。當天快破曉時,就從一座高塔放聲呼為的
是敦促眾人前來祈禱大老遠就聽得到他們在日出和中午間重複這動中午再來一遍
接下來是中午和日落之最後日落時再重複一次。」從報導內容判這位特使最可能
是前往
(A)巴黎 (B) (C) (D)君士坦丁堡
18.
以控管各種物資,如糧、油票、布票、肉票、雞蛋票、鹽票等。消費者必須憑票至國營
商店購買所需貨品。這項政策延續數十年之久,其最可能是:
(A)太平天國時期,主張財產公 (B)中日戰爭期間,政府管制物資
(C) (D)中共政權成立,實行經濟統制
19. 從六世紀開始,拜占庭帝國境內出現有關聖像」的論。反對聖像者斥
但支持者,那,而了解基督教。然而,破
事例仍到處可見730使像。議,
也反對「聖像破壞」法令。我們應如何理解拜占庭帝國的聖像破壞運動
(A)拜占庭帝國內,聖像使用爭議始於八世紀中葉
(B)支持聖像
(C)裁斷內部
(D)贊同
20. 某時期一份文書寫:「 里,鄉,坊,
掌坊門管鑰,督察姦非,並免其課役。」此文書的性質最可能是
(A)秦漢的田律 (B)隋唐的戶令 (C)稅法 (D)明清的鄉約
21. 前,經取得島,理,許
如原來屬於德國的馬紹爾群島加洛林群島等日本取得上述島嶼的背景最可能是
(A)日本在牡丹社事件後,持續南進擴張勢力
(B)日俄戰爭後,俄國讓出太平洋的勢力範
(C)日本
(D)日本為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出兵南太平洋
22. 十九30
足夠的槍支,給32使用。到了1860年代,一家法國兵工廠能在
短短四年內便生產出一百萬支槍。」此一變化來自:
(A)商業貿易市場
(B)軍事革命,兵工廠接受
(C)科學革命,兵工廠中對槍支品質的要求提升
(D)工業革命,兵工廠使用規格化機器製造槍
112分科 4
歷史考科 7
- 4 -
請記得在答題卷簽名欄位以正楷簽全名
23. 學者編纂某書,內容共計四篇:第一篇〈荷蘭人時代的理蕃政策〉第二
〈西班牙人的對蕃行為〉第三篇鄭氏時代的理蕃措施〉第四篇〈清政府時代的理
根據此書
(A)探討漢民族在臺灣開拓的歷史脈絡 (B)分析漢人與臺灣原住民的族群關係
(C)提供殖民政府制訂原住民相關政策 (D)理解臺灣各族群的文化交流與異同
24. 1853年,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帝國外長憂心忡忡警告:「根據這個原則來建新國家的主
張,是所有烏托邦計畫中最危險的。「提出這樣的主張就是要與歷史斷絕關係。在歐洲
任何地區實行,將動搖堅固而有組織的國家秩序之基礎,顛覆和混亂歐洲大陸。當時,
這位外長擔心的是:
(A) (B) (C) (D)
25-26題組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建立據點後每年收益會隨著政治貿易情勢的變化有不
下表1636-16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收益變化。
單位:荷蘭盾
年份
領地(稅)收入
總支出
獲利情況
1636-1637
6,278
168,627
-49,505
1641-1642
52,887
223,666
-61,315
1646-1647
135,049
246,687
112,608
1651-1652
302,181
390,126
341,437
25. 根據上表1646年前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獲利情況並不理想。當時,東
營遭遇哪個主要問題?
(A)沿岸缺乏港口的建設 (B)鄭芝龍的商業競爭
(C)島內漢人的強烈反抗 (D)公司本身人力不足
26. 上表顯示1646年以後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貿易收入」大幅增加,最可能與下列何
者有關?
(A)鹿皮、蔗糖生 (B)鄭氏集團的合作 (C)海外船隻的關稅 (D)抽收移民人頭
27-28題組
右圖是中國某朝代不同時期的進士人數統計圖:
27. 根據圖中不同地區第一期、第二期的進士人數比較,這
反映
(A) (B)
(C) (D)
28. 比較圖中
發現一個明顯趨勢概念
最足以解釋此發
(A)轉移 (B)引導
(C)差異 (D)改變
29-30題組
美國老羅斯福總統認為歷史是圍繞著海洋而展開的。他曾指出:「 甲時代隨著美洲的發
現而告消失乙時代現在已處於發展頂峰並將很快耗盡它所能支配的資源而丙時代
註定將成為所有偉大時代中最偉大的時代,猶如一輪紅日正在噴薄而出。」
29. 題幹文字中,甲、乙、丙時代各應指
(A)地中海、太平洋、大西洋 (B)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
(C)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第一期進士人數
第二期進士人數
5 112年分科
7 歷史
- 5 -
請記得在答題卷簽名欄位以正楷簽全名
30. 此一觀點影響到美國的外交政策,下列哪一事件最切合上述觀點的歷史發展脈絡?
(A)實踐門羅主義,禁止歐洲列強干涉美洲事
(B)發動美西戰爭,打敗西
(C)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以阻止德國勢力擴大
(D)發動波斯灣戰爭,以控制波斯灣的石油供
二、多選題(占12分)
說明:第31題至第34題,每題3分。
31. 1878臺南
耶穌聖教堂臺灣禮拜單〉右圖是其部分內
容。除了
信徒重視外,還載有其他與日常生活相關
的訊息相當
內容推斷,下
(A)這一所教會的傳教士應該是來自加拿大
(B)
(C)教會對漢人與原住民採不同的傳教方式
(D)禮拜單標注二十四節氣是在地化的表現
(E)禮拜單有光緒紀年代表
32. 兩漢時期,人民旅行時必須攜帶通行文件,證明已經完納賦役、未遭法庭傳喚屬在逃
、交具。,尚歲、
身高所持物品等個人資文件先由旅行者所屬里的基層吏員驗證內容再向鄉的主管
提出申請,鄉再呈報給縣。逐級審核通過後,發給旅行者,由旅行者所經官署一一查
放行。根據這些敘述,漢帝國掌握人口動向仰賴的是:
(A)分工嚴明的地方行政組織 (B)記錄詳實的官方文件資料
(C)人民對漢帝國的絕對忠誠 (D)廣泛佈建線民網和監視站
(E)依法行政的鄉里基層吏員
33. 1127
,就,應,違
的傳統⋯⋯請您屈尊前往伊
,讓,慎
您仍可,我;如,不
位,,雙,市最後的
利。這個事件反映的中世紀城市內部權力關係為何?
(A)威廉伯爵與根特市民的權力關係,建立在封建契約上面
(B)因為威廉伯爵違背其誓言,直接訴之武力解決
(C)起而
(D)根特市民發展出民主政治,更換統治者是其天賦人
(E)根特市民的作為,是中世紀城市獲取自治權的一種方
112分科 6
歷史考科 7
- 6 -
請記得在答題卷簽名欄位以正楷簽全名
34. 以下
資料甲:「穆罕默德沒有指定繼任者,內部因繼任者問題出現歧。,許
接受伊斯蘭教的市鎮和貝都因部族都詆毀這一信並重新宣布獨試圖擺脫
麥加的控制。」
資料乙:「先知去世後,穆斯林的領導者必須決定穆斯林共同體應採。許
個『』,因。有,每
部落團體應選出自己的宗教領袖…有些人認為穆罕默德原想要由姪子阿
接任,……但他太年輕,經驗也不足,因此阿布•巴克得到多數支持被選為先知
的第一任哈里發。」
根據上述資料,可以推知新生的伊斯蘭世界情況如何?
(A)阿拉伯半島原是個統一、各族和諧共處的社
(B)世界面臨嚴重的分裂與瓦解危
(C)貝都因地方主義復活,挑戰伊斯蘭共同體權威
(D)穆罕德的領導威信與可蘭經的權威受到質
(E)伊斯蘭領導者對共同體應採形式
28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 4 題組,單選題每題 2 ,非選擇題配分標於題末。限在答題卷標示
題號的作答區內作答。選擇題與「非選擇題作圖部分」使用 2B 鉛筆作答,更正時
以橡皮擦擦拭,切勿使用修正帶(液)。非選擇題請由左而右橫式書寫,並依題目
指示作答。
35-37
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甲:一位戒嚴時期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回憶錄寫道:
自(1969 年)312 日轉押到博愛路警備總部保安處看守所後,我心裡已有了
底;」。雖然我心裡並不
覺得自己有罪,可是惡法也是法,《懲治叛亂條例》、《戡亂時期檢肅匪諜
條例》在情治人員無處不在、隔牆有耳的環境中,一言禍已屢見不鮮。
「專案小組」訊時,永善(陳映真)的案件,只因他寫了具有社會主義、人
道主義,反映了某一些時代青年人為窮人、為拯救被壓迫人們的文章,便戴了一
頂紅帽子,被判 10
資料乙:2019 530
受難者徐維琛君 2006 人(含陳永善)應予平復司法不法之刑事有罪判決
刑、保安處分及沒收之宣告。
35. 資料甲提《懲治叛亂條例》《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兩個時機
(A)臺灣發生二二八事件,為了弭平亂事,使府派兵有所依據
(B)顛覆
(C)舊金山對日和約期間,為了制止「臺灣地位未定論」的傳布
(D)臺美斷交後,國民黨為了鞏固政權,立法打擊黨外民主運動
36. 甲,1960年代2分)作家陳永
何以會2分)
37. 根據資料陳永善原本被判處10年徒刑,且已執行完畢,但2019年撤銷其有罪
判決。2019年,政府基於何種理由或理念,撤銷50年前有罪2分)
7 112年分科
7 歷史
- 7 -
請記得在答題卷簽名欄位以正楷簽全名
38-40
以下是三則關於古代中國國際互動的資料:
:《》指區(
東)、齊,以杞(
河南),其後杞移徙到山東境內。
資料乙:《》記以來長期
行禮不敬,而。春,不
視杞為政治同盟
資料丙:《左傳》記載,春秋晚期(公元前六世紀下半),華夏國家盟主晉國(今山西)
國君要求列國派人協助修葺母家杞國的城牆遭列國以杞是夏人後裔卻行夷
為由
38. 結合上述資料設計一個小論文,最適合的論文題目是:
(A)文明高低與地緣環境 (B)政治敵我與血統異同
(C)文化認同與族群意 (D)經濟利害與禮俗傳統
39. 根據上述資料,春秋時期國際間區分我群他者2分)
40. 根據上述資料春秋時期以降,杞國華夏各國的外交關係出現怎樣的變化?原因為何?
4分)
41-43
拉丁文曾盛行一然至十七世紀中葉以已逐漸衰微。一位討論文藝
復興時代人文學者與拉丁文發展的關,有
資料甲:「在今天,丁文是一種『死文字』;但在中古時代,它卻是一種『活語文』;
官方、學校、國際都用它為正式的實用文字。因為拉丁文是一種『活語文』,所
以才會有變化,以適應時代需要。
等的倡導下,』工
拉丁文之所以成為『死文字』,人文學者不能辭其咎。」
資料丙:「人文學者從事的戰爭,是推翻中古的拉丁語文,而重新建立起千餘年前西塞羅
時代的拉丁語文!這種挑戰是否有意義姑且不論;其為反時代』故終究失敗,
仔細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41. 根據上述資料這位史家指出拉丁文在中古時期仍是一種「活語文」他的理由為何?2分)
42. 資料乙所說,文藝復興人文學者從事的「死工作」,所指為何?(2分)
43. 張:拉丁一種藝復者難,其論依
為何?(2分)
44-46
1962 年十月美蘇兩大超級強權的關係陷入冷戰以來最嚴峻的狀以下是兩則有關此一
史事的資料:
資料甲:1962 10 27 日,寫下「在這個美麗的秋日
黃昏,危機升到最高點。我走入空曠中,大力呼吸著空氣,因為我想這會是我能
看到的最後一個星期六。」
資料乙:蘇者、也憶:1962 10 27 日,我
傳電報給我妻子,告訴她:丟掉所有的東西,開莫斯科。我那時認為美國的飛
彈已經上路了。
閱讀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44. 從內容判斷,這兩則資料涉及事件是:
(A)柏林封鎖 (B)韓戰爆發 (C) (D)
45. 此一事件的導因為何?2分)
46. 和資、蘇人士局勢展有同看法或判斷2分)
收藏 ⬇️ 下載